《王蓉风知》第145章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这气一出,心情就好,心情一好,自然万事好商量。
    其实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王蓉提出的要求并不算过分。
    她自己负担亏损,还要操心大面儿上的事情,要是连田间地头那些杂活都丢给她去打理,怎么看都有些欺负人了。
    再怎么说他们也算是王蓉的长辈,哪里好欺负她一个小丫头的,说出去别人还不说他们以大欺小吗?
    只是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
    最近正赶上春忙,村里哪户人家不是起早贪黑的忙碌,为的是什么?为的不就是来年能有个好收成,让家里人不至于饿肚子吗?这要是分个人手出来,势必要耽误自家的农活,王蓉如今保证的很好,谁知道她是不是真能挣回那么多银子。
    万一她的话落空了呢?他们总是要养家糊口的呀。
    众人意见不一,你一言我一语的商量开了。倒是分外一致的将王大娘排除在外,没让她参加。
    王蓉没去理王大娘投射过来的仇视眼神,似早已料到如今的场面,淡定的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谈判的王道,在于软硬兼施。
    她态度已经摆完,接下来就该怀柔了。
    这些村民表面看上去自私又不通人情,其实说白了,还不都是为了养活家中那几张嘴,生活所迫而已。
    他们并不是什么坏人。
    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王蓉打断了下面人的七嘴八舌,从自己站的石台子上跳了下来,走到他们中间,不紧不慢道:“各位叔伯婶婶,你们都是从小看着我们姐妹三个长大的,过去我们每次遇到难处,也多亏大家的帮衬才能渡过难关,这份情,我一直记在心里,没有一天敢忘。”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人们总喜欢将“理”放在前,而“情”放在后。
    王蓉偏就不按套路出来,先用“情”来松动他们的态度,到时候再跟他们讲“理”,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各位长辈,请你们仔细想想,今天的事,是我这个做晚辈的故意为难大家吗?不是。山上活儿那么多,靠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我总是要挑出几家去给我帮手的。我知道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最近正碰上春耕,大家都忙,要分出人手不容易,我不想给大家增添负担,所以才想着咱们每家出一个人,这样大家就可以轮换着来,余下的时间,你们该忙什么就忙什么,也不会耽误你们自家田里的活计。不然的话,我总可着那么几家麻烦,人家心里能痛快喽?回头要是因为这点小事闹了不愉快,对咱们大家也没好处,不是吗?”
    言外之意,人她肯定是要的,如果他们都不愿意出人,王蓉就只能找几家男丁比较多,干起活来手脚比较勤快,也肯下力气的人家去给她打下手。
    这一下子,可说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了。
    欢喜的,自然是那些没有被选上的人家,而选上的人家呢,心里势必会会不平衡,到最后,弄得挑谁都不合适,王蓉自己肯定也很为难,回头万一再闹开了,因此耽误了正经事,影响的可是他们自己的分红呀。
    不知不觉间,在场所有人全被王蓉给说动了。
    这一下子,大家全没了主意,不少人还在犹豫的时候,突然间,陆陆续续有好几户人家主动跳了出来,表示同意王蓉的办法,自己家愿意出人。
    再仔细一看,个顶个全是村里的男丁大户,家里少说也养了五六七八个儿子的,不用猜也知道,肯定是怕王蓉挑上自己家。
    他们这种乡屯地方,祖祖辈辈耕种为生,全靠着男丁帮忙出力,因此重男轻女的观念一早就有,村里光家中男丁超过三名以上的就有三十大几户,他们全跳出来说同意,又有老村长在旁边劝着,其他人便是想不同意都不行了。
    如此,关于人手问题,众人终于达成了一致。
    事已至此,一切已成定局,再不乐意也没用了。
    不过,一想到很快就可以有白花花的银子揣进腰包,人们心里还是高兴的,一个个都起了兴头,帮着筹谋划策该在山上种些什么好。
    因着官府有明文规定,个人承包的山头,绿化面积必须达到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说,现在山上的绿植还有树木,大部分他们不仅不能砍,还必须要帮忙维护。
    这样的话,满打满算下来,他们可以拿来利用的土地大约也就两百亩左右。再加上体质偏差,又一直没怎么养过,种正经庄稼大约是没戏了。
    王蓉的西红柿固然是好,可那东西稀罕就稀罕在少见,倘若种的太多,等到烂了大街,一样就不怎么值钱了。
    村民们讨论的热火朝天,只是他们并不晓得王蓉还成功培育出了定灵草,故而抓耳挠腮的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什么好主意,一时颇为发愁起来。
    总不能随便撒点豆子进去,收多少算多少吧……
    王蓉扶额打断他们:“这些事情我早已有了打算,你们大家只管回去商量好各家出谁就够了。还有这个。”王蓉说着,拿出另一沓纸让风知分发下去,除了王老爹他们,人手一份:“这份是正式的股权分配协议,大家拿回去看看,如果没问题,摁好手印后交给村长,回头我再统一来收。”
    村民们瞅了瞅纸上密密麻麻仿若蚂蚁爬的黑字,不满抗议:“你这上面全是字,叫我们怎么看啊。”
    整个王家村也就王安邦和张秀才两个正经的读书人,其他人全都大字不识一个,这么重要的东西,万一出个差错那岂不是坏了大事,他们当然要仔细仔细再仔细才行。
    王蓉早考虑到这店了:“这个你们不用担心,等一下老村长会给你们一条一条逐字解释的,如果有问题,你们问他就是。”
    毕竟是正式文件,总不好再用她那抽象派的画作来替代吧。
    老村长虽没正经上过学,好歹也在这村子里面当过几十年的村长了,各种文书没少处理,字多少还是认识一些的。
    将剩下的事情全托付给老村长,王蓉便收拾好东西,拉上风知准备打道回府。
    这一上午,说的她口干舌燥,脑袋都大了。
    她现在只想赶紧回家喝口水躺一会儿,回头她还要去山上清点一下损失情况呢。
    同老村长告了辞,王蓉一转身,便听到有人还在小声议论分红的事,言语间多少有质疑她的意思,毕竟一两不是个小数目,普通人家累死累活几年才能挣到,何况王蓉说的可是每家一两。
    她真能兑现才好,可千万别是为了占便宜省租金故意说大话诓他们。
    风知在她旁边,正正巧也听到了这话,脸上表情不怎么好看,脚下一动,便要上前跟那两个嚼舌头根子的妇人理论,王蓉悄悄拉住他的袖子,对他摇了摇头。
    何必为了一时之气浪费口舌,到时候白花花的银子送上门,自然能堵住这些人的嘴了。
    王蓉拍拍屁股走了人,难为老村长对着一大群聒噪大爷大妈大叔大婶,嘴巴都说干了,才好不容易将那份协议上的内容同他们解释清楚。
    一群人心满意足的拿着协议书各自散去了。
    头开春,正是村里最忙的时候,如今又添了一件事,家里的农活少不得要抓些紧。
    这一场会已经费掉了他们大半天的时间,于是会一散,他们便互相打声招呼各自回家了。
    倒是女人们,回家也是闲着,最多做些绣活添补添补家用,也没啥要紧事。索性三五成群的围坐在属下,手上抓一把瓜子,你说我笑的扯开了闲篇。
    大人们侃大山,小孩子们则围在周围跑跑跳跳,偶尔凑过来一耳朵,还没等听个全乎话,便被自家大人打发的远远的。说三道四的闲话,哪里是小孩子能听的?
    王家的地本就是村里最小的,又是开了荒的旧地,年年种年年欠,连村里公粮都交不上,更别说自家糊口的粮食了。
    老村长念着他们家有老有小,王二柱身体不好,王安邦读书又费钱,特别给他们家开了脸面,免了他们好几年的公粮。
    为这,村里人没少有怨言。
    王家人自己也是越发不上进,别人家开春忙的晕头转向,再看他家,见天闲的冒烟。
    好比眼下,别人家都回自己地里忙活去了,独剩下王老爹一个,回去吧,也没啥活儿干,留下吧,那就只能混女人堆里跟她们闲磕牙,也不像话。
    这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想了想,他索性端着烟袋,找了个没人的地儿吞云吐雾去了。
    倒是王大娘,还惦记着刚才受的那口气,削尖了脑袋往人堆里挤,一来想防止她们背着自己瞎编排,二来想听听她们说什么,看能不能找个机会把堵在胸口那口气出了,好让那些故意看她笑话的人知道,她不是好惹的!
    说来也巧,正好她们此刻讨论的话题就是王蓉。
    只听其中一个人摇头感叹:“啧啧,真是瞧不出来,二丫这丫头如今是越发厉害了。”
    另外一个不由附和:“可不是说嘛,你看那派头和架势,便是那里正大人来了,怕都要弱上一头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