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胡马度阴山夏言朱棣》第175章 满城白幔悼勋臣(五)

    夏言和郑太平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杨广的事情,在夏言看来一个国家的财富只有积累足够才能够放开手脚去做事情。就像是后世的苏联和美国的竞争,美国人因为有足够的财富积累才能够在冷战时期击败没有多少国民财富积累而忙于发展军事实力的苏联。杨广当年的作为就和后来的苏联人一样,并不是他就真的混会不堪,只是他将整个国家的民生放在了靠后的地方,百姓们实在是对当权者所提出来的美好未来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是真真正正地活在当下。
    “皇爷”,郑太平的小声将夏言从无限畅想中拉回了现实。
    “怎么了大伴”,夏言回头瞧着郑太平问道。
    “奴才本来不该说的,但是奴才又实在是要必须说出来”,郑太平的言语瞬间小了许多,夏言就在他的肩膀上拍了拍鼓励他胡搜下去。郑太平这便就朝着夏言躬身行礼之后说道:“奴才刚才听见皇爷说是叫杨本杨大人前去招募海民出海贸易,可是这招募来人之后造船什么的都需要钱财,这可怎么办?这个杨本虽说忠勇,但是也不见他问问皇爷这钱财的事情怎么办,要奴才来说啊,这家伙就是愚笨啊”。
    “哈哈”,夏言被郑太平的一些话逗得哈哈大笑,在郑太平的肩膀上一连拍了几下之后才接着说道:“这些事情你自不必去担心的,杨本现在仅仅是以自己的名义去招募海民而已,到了用钱的时候他自然会来找朕。他可不是愚笨,他就是想等着朕夸过他之后再给他钱。这家伙精明着呢”。
    “是这样子啊”,郑太平一脸不好意思,在夏言面前讪讪地笑了笑之后帮着夏言把酒水添满之后退到一边训那些个在自己说话的时候偷偷摸摸地笑着的小太监,而夏言也依旧顺着自己的思路向下想去。
    “礼部尚书觐见”,郑太平扯着嗓子把正在天马行空的夏言从想象之中拉了回来。
    “臣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说实话,夏言对自己的这位礼部尚书实在是大大的不熟,因此上懒散地伸伸手叫在自己面前跪着的这人起来说话。
    “启禀皇上”,这位礼部尚书清一清自己的嗓子之后说道:“追悼郭老侯爷的各项事务已经准备妥当,按照皇上的吩咐,文武官员为郭老侯爷斋戒三天,百姓为郭老侯爷带孝三月已经安排好了,臣特来请示皇子公主们该按哪项礼制”。
    “这个事情你去和书密处的大臣们说说就好了,他们觉得怎么样合适些你就怎么安排便是”,夏言挥挥手就准备叫这位礼部尚书出去了。
    “按我大明律,臣乃是礼部尚书自应有事向皇上禀报便是。至于书密处的官员们,臣品衔在他们之上,臣……”,还不等这位礼部尚书把话说完夏言便兀自将他打断道:“你是说朕是在忤逆太祖高皇帝的旨意,是在颠覆我《大明律》么”?
    “臣、臣不敢”,这位在夏言的脑袋里实在是没有半分印象的礼部尚书被夏言一席话训的战战兢兢,好一会儿功夫之后才怯懦着说道:“臣不敢”。
    “好了”,夏言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因此上便三步并作两步向前将这位早已经被自己吓得跪在地上再三叩头的礼部尚书扶起来说道:“好了,朕知道你的忠心,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你现在就去安排,从朕这皇城之内都要为郭老侯爷布置布置,好好松一松郭老侯爷,要不是朕的话郭老侯爷也不至于到了现下这般状况。好了,你现在去办差吧”。
    “是”,这位礼部尚书再三拿起自己的袖子在自个儿的脑门上擦拭,战战兢兢答应一声之后便转身离去。等着这位礼部尚书走远之后,夏言因为之前被再三打扰,早已经断了思路,因此上就叫了郑太平一道去看看自己的柳如是,好长时间不见了,夏言从心里边实在是太有些想念。
    “干什么呢”,夏言不叫郑太平禀报而是操起自己的嗓门在柳如是居住的宫外喊道。
    “臣妾叩见皇上,皇上吉祥”,听到夏言吆喝声的柳如是着急忙慌地从自己的寝宫里边出来在夏言面前微微欠身说道。
    “好了,大伴你在外边看着,不管谁来找朕都说朕忙着”,夏言说到此处转身揽了柳如是迈着步子朝着寝宫里边走去,“朕要和朕的美人儿好好说说话,朕就谁也不见”。
    柳如是自然知道夏言找自己的目的,因此上害羞地不行只好把自己的脸蛋使劲往夏言的怀里边藏去。等着夏言和柳如是进到寝宫里边之后郑太平便是嬉笑着瞧着其他人,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皇帝和娘娘这会儿正在里边干着颠鸾倒凤的事情。
    却说在夏言和柳如是在柳如是的寝宫里边颠鸾倒凤的时候,从皇城城头往外看去,整个应天城内却是已经家家户户搭起了白幔准备祭奠为国牺牲的郭英。明日便是郭英的遗体出殡的日子,这是夏言之前和解缙等人已经定好了的,夏言自己也是要亲自去为郭英送行的。
    和应天城内的对郭英的哀悼不同,在居庸关,平安叫了自己手下的将士们穿红戴绿,从关口就一直列队一直到城里边去,他们这是在欢迎从北平城内带着生力军和自己融合一起的李景隆和杨荣二人。根据夏言的旨意,齐泰还有练子宁已经要和朱允熥在北平那边为夏言办差不会再和李景隆还有杨荣一起了,因此上李景隆一路上实在是太兴奋不过,有事没事的便把挂在马脖子下边的酒壶拿起来也不顾自己给将士们下的禁酒令便兀自喝起来。要是被杨荣撞到了,这家伙还要要求杨荣也来喝上一些。不过基本上都会被杨荣拒绝。按照李景隆对齐彻的话说,杨荣现在就像是霜打的茄子一般,毫无精神,每每齐彻总是要为李景隆这般对杨荣的形容和杨荣去说说。杨荣自然是不把李景隆中伤自己的话放在心上,他所操心的是接下来可能有的战事,也担心着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关于朱允熥的一些想法。
    “二位来了”,虽说都是领军大将,但是平安在军机处的排名是在杨荣还有李景隆的后头,因此上平安是出城三十里迎接,早早地就叫将士们把宰杀的牛羊片了架在火上边滋滋地烤着。等着瞧见了杨荣还有李景隆二人之后平安几步向前把两个人的坐骑分别牵了问着话道:“一路上还算顺利吧”?
    “一路顺利”,李景隆抢在杨荣前面一边说着话一边从马上一跃而下也不顾和平安的生疏只把自己的胳膊一下子搭在平安的脖子上边嚷嚷着说道:“我都闻到你给咱们准备的牛羊了,我这儿可是带了酒水的,咱们这就要喝起来。不过我可是海量,就是不知道你是怎么个情况,要是你的酒量不好的话我可是不愿意和你喝的”。
    “哎哟,你们今儿就不该拿着刀子动咱们的牛羊”,平安接了李景隆的话茬朝着众人嬉笑着说道。
    “那是为啥啊”,也不知道是哪位军士接了平安的话茬问了一句,平安便朝着众人喊道:“那是因为咱们李大都督能把牛皮吹破。你们想想,咱们李大都督能把牛皮吹破那还杀什么牛呢,你们说是不是”。
    “是”,平安这边的将士们齐声应和着,当然他们手里边可没有闲着,纷纷向前帮着李景隆还有杨荣率领着来到居庸关的将士们收拾风尘仆仆,好一会儿一起去喝上些酒水,不仅暖暖身子,也为将来要一起的战事磨合磨合。
    “十分感谢平将军的款待”,和已经开始称兄道弟的李景隆、平安二人不同,杨荣总是保持着自己作为读书人的矜持。
    “哎呦,我说老杨啊”,李景隆在杨荣端着酒杯的那只手的肩膀善变猛地拍了一下差点没把杨荣手中的酒水打掉,“你就不能和咱们之前一样啊,你说咱们平安大将军和咱么一起都是领了皇上的谕旨一起为皇上办差事的,咱们都是兄弟不是?你说说你上来就文绉绉地给我们来你们读书人那一套,你这样可不好,我要是你的话我就自己喝上满满三大碗,免得叫兄弟们和我之间产生生分的感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