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胡马度阴山夏言朱棣》第36章 上下一体齐备战(四)

    “现在国家正是危难之际,你们也和之前一样,不想着如何拒敌人于国门之外,却想着自己的高官厚禄、作威作福。依我看,你们也别在京里边呆着了。你们不是圣人门徒么,那你们就像圣人学习,去帮朕御敌千里吧。景隆”夏言冲着李景隆说道:“出征的时候把这些人都带着”。
    李景隆本来就不召这些人待见,如今有了报仇雪恨的机会,自然是欢喜的紧,赶忙说道:“臣遵旨”。
    夏言实在生气,坐在塌上恶狠狠地盯着齐泰、黄子澄等人,胸口不住地剧烈起伏。只见徐辉祖好像是鼓足了劲儿似的,小心翼翼说道:“皇上,这朝中没了齐大人、黄大人是万万不成的,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听徐辉祖这么说,解缙等人也赶紧附和,毕竟他们这些人只是想解决问题,却并不想和齐泰等人结怨。哪知道夏言在听了徐辉祖的话之后不仅没有收回成命,反而问齐泰道:“当年你被皇祖召见,就在这宫中,你给皇祖陈述边境之战事,解说用兵之方法。朕今日看来你那些东西还有你那随身携带的册子就像是战国时的赵括。你这是纸上用兵,朕看你还有这黄子澄都去跟着李景隆北征罢,等你们见识了沙场征战,再拿着你们那些韬略来和朕讲”。
    听了夏言的话,徐辉祖正待说些什么,却被夏言打断,“至于方孝孺,你就去做你的总理事务外大臣罢。等辉祖练新兵的时候你就去,你得给朕从小兵做起”。
    “那就请皇上杀了我吧”,夏言的一席话早已经震慑的齐泰、黄子澄等人好一阵战战兢兢,却只是这方孝孺例外。跪在地上不住地重复自己的话。
    “你想死,朕可不能这么便宜你,真要你知道将士疾苦,知道沙场凶恶”,夏言说完就不再看这些人一眼,只是摆了摆手,让齐泰等人退下。
    齐泰等人见了夏言这般模样,也不好多说什么,就各自谢恩朝着宫外走去。除了方孝孺依旧跪在原地。“方孝孺,你还在这儿干什么”,夏言见方孝孺跪在原地不动弹便问道。
    “本来皇上让臣做什么,臣只管踏踏实实照办就是。只是臣自幼饱读圣人之言,熟习圣人之行。臣实在羞耻与粗鄙武人为伍,求皇上赐臣一死”。方孝孺说的淡定,却又一次惹恼了刚刚平复下来的夏言。
    只见夏言猛地站起来,疾步走到方孝孺面前指着方孝孺面门说道:“高祖皇帝起于一介布衣,当年就是凭着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这些人一扫寰宇的。怎么你不齿与武人为伍,那你是说你在朝廷为官也是羞耻了”。
    听到这儿,方孝孺犹如晴天霹雳。自己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忠实粉丝,无论做什么事情或者是说什么话之前总是《太祖成法》怎么怎么的。现在夏言将自己的话解释成这般模样那自己岂不是犯了滔天大罪,于是赶忙俯下身不住地磕头认罪。
    要不是方孝孺名满天下,只怕夏言这会儿早已经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宰了方孝孺了。可夏言虽然生气,却也并未丧失理智,便对方孝孺说道:“你也不必去辉祖那儿了”。
    说道这儿,夏言转身朝着郑太平命令道:“大伴,现在就领着方孝孺去亲军指挥使司,今晚朕就要方孝孺为朕执夜”。
    郑太平知道皇上一向敬重方孝孺,可如今夏言搬了这道命令,自己却也把不准是因了夏言还在气头上,还是别的。便只好给徐辉祖使眼色,希望徐辉祖能帮着方孝孺说几句话。
    徐辉祖等人自然也不希望如此结果,正准备为方孝孺求情的时候,却听夏言说道:“朕给你们的其他意旨都送去了么”。
    “都送去了”,徐辉祖听夏言问,赶忙回答:“臣选了些忠厚细致之人去的。保准燕逆无从知晓”。
    “那就好”,夏言的脸色终于缓和,又重新回到了座位上,给自己的这位皇后使了个眼色。要说这位朱元璋为朱允炆选定的皇后也确实聪明。瞧着夏言递过来的眼色,便赶忙起身行礼,又冲着徐辉祖等人告个别,才领着众位宫女、太监从夏言的寝宫出去了。
    等到朱允炆,当然也是自己的马皇后走远了,夏言正准备回头来和徐辉祖等人商议政务的时候,却见郑太平还是直愣愣地站在原地,而方孝孺也还是将自己的整个上半身附在地上。便冲着郑太平喊道:“怎么,大伴还在这儿。朕交代给你的事情不去办了么”。
    郑太平听夏言这么说,知道夏言刚才的决定绝非是一时冲动,就赶忙走到方孝孺身边,待冯晓茹谢恩之后,将方孝孺扶起来。然后两人便一前一后,出了夏言的寝宫,朝指挥使司那儿去了。
    等郑太平和方孝孺走远了,夏言这才冲着徐辉祖等人说道:“朕知道你们想为方孝孺求情。但是朕今天关于这件事儿不接受你们任何人的求情。为什么呢?因为这方孝孺虽然饱读诗书之人但自小平平坦坦,真要让他遭些罪,让他那些傲气都从骨子里给抹去。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经世致用之才。也才能和你们比肩。至于那齐泰等人,论学识你们这些喜人也没有超过他们的,可是论办事儿,你们甩开他们几条街了”。
    夏言说的恳切,尤其是言语之中又将解缙等人夸奖一番,自然是将众位臣子夸得好一阵熠熠生辉。等这些人拍完了自己的马屁,夏言便招一招手将三位亲王和朱允炆的两个儿子叫到这几位大臣面前说道:“朕要改革高祖皇帝遗留下来的诸多弊端。从今日起,朕再也不要皇室子孙不学无术,躲在自己的封地要么憋着造反,要么等死。从今日起,诸王应该参与到政务、军务中来。倘若做的好了,以后就是理事务王大臣,然后才是亲王。但这亲王可不兴世袭了,子孙们各个要么能征善战,要么就得精通政务。等功劳多了,朕就把他册封为崮山亲王,取江山永固之意。朕准其世袭三世。倘若还是能为朝廷、为天下子民出力,朕就在册封他为和硕崮山亲王,那就能世袭罔替了”。
    夏言说完之后就笑吟吟地看着这几位臣子。他可以确定这几个人必然不会反对,都是要为天下做出些事儿来的人物,又有睡会愿意看着这些王氏子孙每日无所事事却个个是一品亲王,还在自己的封地内欺压百姓,为所欲为。
    果然,只见杨士奇抢先说道:“皇上实在英明的紧,如此即可督促皇室读书向上,又能为国家甄选人才,实在是一举多得”。其他众人也在杨士奇说完之后纷纷应声附和。
    夏言赶忙伸手将众人的吹捧之词弹压下去,然后对徐辉祖说道:“以后三王和两位皇子就跟着你去新军中锻炼一下罢。不要把他们当你的主子,要当做普通一兵,要当做和别人一样的兵”。
    徐辉祖听夏言这么说就释然了。王爷皇子各个都是金枝玉叶,自己稍有不慎,便会被之罪。如今皇帝这么说了,自然是将心里的一块石头放了下来,而三王却也是对徐辉祖等人毕恭毕敬起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