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胡马度阴山夏言朱棣》第31章 婉拒美人操国事(五)

    夏言听了朱允炆选定的这位太子的回答有点儿失望,这其实也是自己的老子当年问自己的问题,虽然自己并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距自己老妈讲自己当年的大案显示出来的自己的智商完全把自家老爷子的那些战友的孩子们甩出了好几条街。
    这时候朱文圭先是看了一眼自己的母后,得到了自己的母亲的鼓励之后才准备回答夏言的问题。大概是看到了自己父亲对自己的长兄的那写满脸的失望,这小子对自己这位往常眼里的父皇吞吞吐吐的说道:“儿臣准备再派几个小太监去揍这个强健的太监”。
    “那要是还是揍不过咋办”,朱文圭的大案有些对上夏言心里边的初衷了,夏言自然心里一阵高兴,但也是很好地掩饰自己,对自己的其实是人朱允炆同志的小儿子说道:“文圭你再想想,要是还是揍不过怎么办。没事儿的,想到什么说什么,父皇一会一定要给你个赏”。
    见自己的父皇肯定了自己,并且确定哪怕自己一会答得不好也能得赏赐,这小子的胆儿大了起来,对自己的父皇说道:“那儿臣就一直派,一直派,直到能收拾了这位强健的太监为止。不知道儿臣答的好不好”。
    “好、好、好极了”,夏言不由自主地一连说了几个好,还不是地向组在自己边上的马皇后露出一副人畜无害的表情,以表示看,老子还是很赞赏你给老子生的这个儿子的。要知道这在封建皇朝可比那些金银珠宝什么劳什子的赏赐好了太多太多了。
    这位明朝的马皇后显然是接收到了夏言传递的信息,高兴地不知所措,却又怕辱没了皇家的威仪,就赶忙用自己的衣袖遮住脸,躲到一边去了。
    夏言哪管得上这些,只顾着自己逗孩子了。“要是你派多少太监都打不过呢?父皇的意思是说你派去的这些太监偷懒什么的,只是做做样子,其实并不怎么出力怎么办”。
    这小子摸摸脑袋,又瞅了瞅自己的妈,看见自己母亲把头别向一遍,小家伙只好对着夏言说道:“那儿臣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夏言听这小家伙这么说就是一阵哈哈大笑,再看一眼已经苦想了好一阵的朱文奎,夏言也觉着自己这问题是不是太难了,就说道:“来来,你两往父皇这拢拢,父皇告诉你们怎么办”。
    两个孩子听见自己的父皇这么说,就赶紧围了上来,一左一右倚着夏言。夏言虽说在前世的时候并没有孩子,可是夏言骨子里还是很爱孩子的。所以自己之前虽然在心里边想把人家朱允炆的孩儿怎么样怎么样的,但是这回却又一头扎进了父亲的角色,在自己的孩儿面前狠狠地嘚瑟起来了。
    “这要是你们呢,这就像文圭之前说的,不断派人。可是朕又怕这些人偷懒,毕竟然太多了,朕一个人盯不过来,朕就把他们分成好几伙,然后给每一伙人选出一个头头,朕就只看这几个头头表现怎么样。要是到这个时候还是揍不过那个强健的太监,朕就选几个弟子好的太监出来,让他们先去锻炼锻炼,等他们也强健了再让他们去揍这个强健的太监”。夏言已经完全适应了父亲的角色,却在不经意间心中一阵难过,也不知道自己的那位司令老爸现在该和自己的大屁股老婆还有老妈急成什么样。
    “那要是最后这些派去走强健的太监的太监们反过来威胁儿臣,儿臣该怎么办”,朱文奎抬起头来认真地问夏言道。
    “太子,你这个问题问的好。朕今天问你们知不知兵事就是因为这个。燕逆朱棣就是那个强健的太监,朕派去的剿灭他的人就是那些瘦弱的太监。可是这被朕派去的瘦弱的太监肯定将来是要变强健的,所以朕就不仅要指挥这些人去收拾燕逆,朕还要自己保护自己”。夏言见朱文奎问自己,就赶忙把自己的心思从别处拉了回来,认真做着解答。
    两个小子听夏言这么说又陷入了沉思、趁着这会当口,夏言转身看着朱允炆的马皇后,而这位明朝美人儿皇后也看着夏言。两个人四目相对,只羞得这位明朝美人儿皇后把脸捂得严严实实的。这可把夏言逗得哈哈大笑,而两个小孩,朱文奎毕竟大一些,还能把脸别向一边不去理会自己老爹和老妈的这些大人之间的破事儿,而小一些的朱文圭却全然不管这些,反而是直愣愣地看着自己的父皇和母后。
    见孩子看着自己,这位明朝的美人儿皇后也就努力克制自己,对着夏言说道:“臣妾失礼了”,说完之后实在是羞怯的不行,夏言觉得自己的这位皇后在这方面确实差强人意。原本以为自己的这位皇后用自己的审美观来看实在是不怎么样,好在一个气质,可是今儿这皇后也实在是太不大方了。得了还是甭去搭理这些劳什子事儿。
    “你看看你,真刚才不是说了,咱们在家里就要和那些民间的夫妻一样。何必在乎那些繁文缛节,搞得你不自在,朕不自在,就是咱们的皇儿也很不自在”,夏言想着给自己的这位明朝美人儿皇后抖一抖机灵,言语之间不自觉地带上了些许调侃。
    见夏言这么说,这位明朝的美人儿皇后更是羞涩起来。本来在感情上就比较迟钝点的夏言这时候更是云里雾里了。本来是想让这位明朝美人儿皇后能够放下羞怯,像是伟大的撒彻尔夫人那样,结果弄巧成拙了。夏言眼见着气氛略微有些暧昧和尴尬,就不在说话,只是把头转向朱文奎和朱文圭,一心去逗弄孩子了。
    须臾之后,终于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的马皇后对着夏言说道:“《孙子兵法》上边说,兵者不祥之器。臣妾之前是反对皇上让两个皇儿去学这东西的。现在臣妾听了皇上刚才讲的意思,臣妾才是恍然大悟,臣妾真是误会皇上了”。
    夏言三番五次对这位朱允炆的皇后讲要坚持向民间学习,在家里边要保持一种和睦的、温暖的、亲切的、随意的气氛,可是这位明朝的美人儿实在是有些冥顽不灵,夏言也就再懒的去管了。只是这种夫妻关系,和这种夫妻关系下说的一些话,做的一些事情,实在是让夏言有些许不自在。夏言感觉这位皇后矫情急了。但是夏言现在的心思可不再自己身边的这位皇后身上,他得找准教朱文圭读书的家伙是谁。这位教朱文圭读书的家伙想必还是有几把刷子的,要么在读书至上的明朝是不会有这般见解的。于是夏言便问这位马皇后道:“文奎和文圭的师父是谁”
    刚才还在不顾夏言苦衷,即是羞涩,又是喜悦的马皇后惊呆了,自己眼前的这位皇上肯定是被被之前的病给拖累傻了,自己亲自为娃儿选定的教书师傅,怎么这会儿居然还要问自己。但是自己作为皇后,在这夫为妻纲的年代哪敢对丈夫且是一国之君的皇帝提出异议,就赶忙说道:“太子的师傅是翰林侍讲方孝孺,至于文圭还未出阁读书呢
    夏言听马皇后这么说,一阵猛醒。自己光顾着嘚瑟了,还想着这朱文圭的师傅教的好,让这朱文圭的师傅到时候教两个孩子一起读书。没成想朱文圭小朋友还是个白丁呢。也是,明朝的皇子们一般上都是职业文盲或半文盲,比不得满清的那帮皇帝,夏言心里边想,伟大的朱元璋同志把明朝的方方面面都考虑的,就是把自己的子孙们读书这事儿给拉下了。估计是老朱当年把自己的造反精神和成功之道归结于不读书了。可是在元朝末年的时候人们关顾着保命了,那儿管的上读书。就像你是一个小学毕业,你身边的全是幼儿园水准的,那么你肯定能把他们值得服服帖帖的。可是你身边的现在都是些大学毕业的,你说你以小学生还嘚瑟啥。
    想到这些夏言就对着马皇后说道:“你帮朕记下,折腰发道旨意,以后但凡皇子到三岁一定要出阁读书。另外从功臣勋就的子弟们挑选出和皇子年龄差不及的孩子做伴读,一起读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