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胡马度阴山夏言朱棣》第7章 寝宫问计谋身动(一)

    去传夏言旨意的郑太平大太监很郁闷,因为刚才齐泰、黄子澄、徐辉祖等人就在皇帝的寝宫。是皇帝自己把这些人打发走的。现在皇帝却让他把这些人给叫回来。这搞得郑太平同志很是郁闷,但他也只能在心里边愤恨一下,该干的事情,该跑的腿一样都不能少。其实他不知道的事情是他的这位皇帝陛下是个二十一世纪来的穿越者,这家伙压根就不认识哪个是哪个。怕自个儿露馅才整了这么一出。
    “郭大人,您认为皇爷此次会派谁人去平叛”?从皇宫出来之后,耿炳文和郭英走在一起,就目前朝廷的局势交换一下意见。他们两个人都不乘用轿子,只是让两人各自带来的轿夫远远地跟着。本来他们还想一起约上魏国公徐辉祖的,但是从宫门出来的时候没遇上,就放弃了。
    郭英把双手背在身后,“我看皇爷定然是以您为主帅出征伐燕的”,郭英向耿炳文凑了凑,小声在耿炳文耳朵边上私语道:“高皇帝操政过激,刑罚太甚,能打仗的都没了。那几个后辈我看辉祖还行,至于景隆就是个草包。但是皇爷一直不用辉祖之言以至于今日之事。目今朝廷也只有老侯爷您了”。
    “可是我已经老了,多少年没上马征战了。再说燕王戍守幽燕之地,带甲十万,粮草充盈,麾下士卒,久经战阵又岂能是现下这些南军所能抵挡”。耿炳文叹一口气,“眼下二十六卫军士久疏战阵,上了疆场恐怕是连弓都操不稳的”。
    郭英听到这儿也不住摇头,就如耿炳文所说,在他看来恐怕皇帝对于造反的燕王毫无办法。“难道我们真的就只能眼看着燕王一路向南,登上九五至尊?这可是有负高皇帝所托付啊”。
    “这是命数,你我只需尽力而为”。两个人继续向前走,耿炳文接着说:“我所担心的其实不仅仅是燕王篡逆。皇爷自登基以来,实行削藩之策,其他诸王恐怕也对皇爷久怀怨愤。倘若受了燕王挑唆,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郭英听到这儿不由愣住,倘若真如耿炳文所言,那么江山易主只是个时间问题。忽然两人听到一声传唤,“两位侯爷请留步,皇爷有旨意,请二位侯爷速速进宫”。
    耿炳文和郭英都停下来,等在原地,等那位传旨意的人进了,这二位却感觉有些蹊跷。因为按照规定,应该是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来传旨意,现在却是个太监。一时竟然愣住,也忘记了叩拜谢恩了。
    原来新近被夏言赐名的郑太平同志觉得皇恩浩荡,就总想着为皇帝做点啥。一琢磨,以往传旨意不都是锦衣卫来么,现在机会来了,以后这些事情就由他们做了。这是郑太平的自发行动,夏言并不知道,估计知道了也不会管。传话这种事情这些太监还是信的过的,只要防着这边的事情不被他们捅给燕王朱棣即可。
    “给两位侯爷请安”,来传旨意的小太监着实是有眼色,知道平日里自己是没法和这样的大人物说上话的。今日忽然得了个传旨意的活儿,自然是要狠狠地讨巧一番。“皇爷旨意,还请二位侯爷速速入宫”。
    “怎么是小公公来传旨意?莫非宫内?”郭英忍不住,直接发问。来传旨意的小太监也不含糊,赶紧向这二位侯爷解释。他先是深深地打了一个揖,然后才开口解释,“事出紧急,皇爷吩咐众位臣工退出之后,不久就命咱们快传旨意给侯爷们,咱们来不及去找锦衣卫,就赶紧来了,有些唐突,还请二位侯爷见谅”。
    这位小太监实在机灵,说话慢条斯理。只是他将传旨意是奉了郑太平之命隐了去。朱元璋同志可是明确规定,太监不得干政,要是给这二位知道了,指不准怎么收拾他们。
    郭英还待再问,却被耿炳文拦住。他从自己的袍袖里边取出几个散碎银子给这位小太监,“不是我和郭侯爷信不过,只是高皇帝的规矩迫不得已。还望小公公前面带路,去见皇爷”。
    耿炳文心思缜密,他认为正如这个小太监所说,皇帝是因为一时着急才有这一举动。不会是宫内有变。现在燕王虽然造反,但是朝廷的控制权还在皇帝手里边。还没有人敢怎么样。
    小太监受了郭炳文的银子,嘴上却说,“使不得哟,侯爷,您这可是折煞奴才啊”。耿炳文也不理会他,吩咐自己和郭英的轿夫向着皇宫折返回去。郭英还想说些什么,耿炳文也不理睬,只是拉了他就跟着小太监直接走。
    因为收了耿炳文的银子,小太监格外热情,忙不迭地在前边带路,生怕怠慢了这二位爷。
    另一路传递夏言旨意的小太监们这时候也到了杨荣等人家里。因为这几人都是翰林院的编纂,也就是些六、七品的小官员。在京城这个地方平日里一抓一大把。虽说他们也是京官吧,平日里却连皇帝的面都见不了。
    传旨意的小太监到解缙,这位明初大才子的家里边的时候,这家伙已经躺着准备睡觉了。国家多难,虽然解缙自负才学,可是皇帝却严格遵守自己祖父的遗训,“解缙小人,永不叙用”。要不是之前搞了个投机倒把,解缙还在家里当土财主呢。在解缙看来,现在燕王反了,他知道现在的皇帝远不是他的这位叔叔的对手,天下迟早是燕王的,所以他就更是不发一言,就等着燕王入主乾清宫呢。到那个时候,自己只要反应够快,肯定能够搏上一个好功名。之前他就严令自己家里的长随,一道晚上就把门闩上,谁叫都不开。所以当小太监一边敲着门,一边在门外大喊,“解大人,有旨意,速速接旨”的时候,解缙压根就不怎么相信。自己从来都进不了权利中心,至于匡扶社稷于危难也只能出现在梦里。所以解缙依旧呼呼大睡,压根就不予理睬。
    传旨意的小太监可不是善茬,自幼进宫,什么样的大人物没见过,从开过六公爵到现在的齐泰、黄子澄,哪个也比这位解缙谱大啊。所以他也就不客气,使足了力气敲门,恨不得把解缙的门板给拆了。
    还是解缙雇佣的长随现实些,赶紧把门打开,放这位传旨意的小太监进门,小心地陪着不是。把这位小太监,也就是现在手里边拿着旨意的大爷请进客厅,把茶给奉上,把家里边的点心也端出来侍候着,这才去唤他家老爷解缙同志。
    这位长随自打解缙小时候就在他家,两人名为主仆,实为父子。所以这位长随,也是个老头儿压根不客气,在解缙住的屋子的房门上使劲敲打,“老爷,宫里边来旨意了,您赶紧出来接旨啊”。
    解缙睡得迷迷糊糊,“瞎说什么,哪来的旨意”。
    “真是有旨意,老爷您快来接旨啊”,长随都快哭了,要是怠慢了这位传旨意的大爷,惹得他在皇帝那儿告上一状,不仅是解缙荣华不再,要是严重些,他们这些人都得掉脑袋。
    解缙终于有些清醒了,听到他家的长随这么说猛地一个激灵,然后坐做起来,狠狠地掐了下自己的大腿,确信自己确实不是做梦之后,赶紧叫醒自己老婆帮着自己穿上朝服,打开门,顾不上和自家的长随多话,手忙脚乱地向客厅跑去。
    进来客厅,解缙配上一脸笑容,招呼长随取出些银子奉上,毕竟刚刚可是怠慢了这位天使啊。小太监本来就不愿意到解缙这边传旨意,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官,自己压根就瞧不上,可是没办法,谁让自己和郑太平同志之间的关系没别人和郑太平之间那么讲究呢。结果自己来了之后解缙还不咋待见,愣是让自己等了这么久,幸亏解缙机灵,这才让他的火气稍稍收住一些。
    这时候传旨意的小太监就站在客厅的最中央,大声宣布,“皇爷口语,着翰林院编纂解缙速速进宫”。跪在地上的解缙听到之后,叩头谢恩,站起来,又拿出一些散银给这位小太监,“不知道皇爷传臣下深夜进宫有何要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