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宁莫问》第23章 李记(1)

    转出香雪海的范围,莫问突然停了脚步,回头看她:“你不问我?”
    岳宁没想到他突然停下,跟在后面停步不及,一下子撞在他的背上。撞得不巧,正好撞到鼻子,鼻梁像是被猛击过,泛起浓浓的酸,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
    眼泪在阳光的折射下泛出七彩的光芒,晶莹剔透,像是华美的水晶。
    “你……”莫问本想说什么,却在转身的一瞬间发现她掉了泪。他的面瘫脸在这一刻如冰般瓦解。
    莫问从未看过岳宁掉泪,哪怕她那时候浑身是伤,遍体是毒的情况下,她都没掉过泪。甚至那时候为她接骨,再度敲断她腿的时候,她只是惨叫,却也没掉泪。
    “你……”莫问看着她,有些手足无措,“我方才已经让你服了青凝丸,这毒不会有事……你没中蛊。”
    岳宁看着他的神情,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撞到鼻子会流泪的事情,他估计是从未经历过吧。
    她也不说话,任由莫问误会。
    莫问见她不说话,微微皱了眉:“池秋的话,你信几分?”
    看着有些不悦的样子,岳宁莫名的觉得有些好笑,这算是……生气了?若是外人看到鬼医莫问这样子,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她从袖中抽了帕子,将眼泪擦掉,慢吞吞地开口:“我方才撞到你背上了,鼻梁。”
    莫问看她一眼,径直往外去。
    看样子是生气了。
    岳宁强忍住笑,拔腿跟了过去。
    一路上莫问都不言不语,直到出了府门,才冷着脸看她:“下次走路小心点。”也不知道是觉得这么大了还闹脾气难看,还是因为想通了。
    岳宁连忙称是,顺了他的意,两人这才往东头去。
    一直到两人走得远了,王府的偏门才再度打开,有人从里面快步而出。那人裹了厚厚的披风,像是怕极了风寒,就连脸上,也用厚重的纱帘隔住。即使有风刮过,也吹不开那样厚重的纱帘。
    那人站了一会儿,从后面的巷子里徐徐驶来王府的车驾。
    青衣的小厮从车上跳下,为那人掀了车帘。
    他缓步而上。
    低头的那一刹那,似乎能看到他的面庞……
    是……裴皓。
    他向着岳宁和莫问离开的方向看了一眼,这才缓缓放下车帘。车轮在地上驶过,轧着被冻得极硬的地面,发出难听的吱嘎声,拖出重重的车辙。
    这一切岳宁自是不知道的,她被莫问带了,往宁远城中最热闹繁华的地段去。
    宁远城离京城并不远,算得上是卫城。
    天子让顺王居宁远,倒真称得上是信任他。若是宁远城破,那京城也指日可待。所以这地方,非宗亲皇族,是不可能将王府建在这里的。
    此处本没有城郭,只是一片丘陵地带。其中平地拔起一座险峰,下有河川流过。陈太祖定都上京后,花了大量人力将宁河开通成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运河至此入海,并在此处建立城郭,筑城设卫。高祖以后,宁远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既是中心,自然非比寻常的繁华。
    每日进出宁远的船只数以千计,无数的白米细面和美酒佳肴从船上运下,连停都不停,卸了船便直接装车。
    也有许多吃水极深的远洋货船装了东西,从海口入海,驶向南洋等地。用满船的瓷器和丝绸换回真金白银。
    那靠近货运码头的地方搭了无数的棚子,官运自然是最好的位置,建的也并非普通棚户,或者说根本不能称之为“棚”。无论是用的建筑材料,亦或是制式。就连看守的人,都透出一股官方的气势。
    而普通的商家则要逊色许多,可即便如此,也是大量进出着货物。
    不远则是客运码头,文人雅士在此登船往江南去,也有许多进京备考的士子带着满怀希望踏上跳板。
    无处不充溢着繁忙的气息。
    莫问带她去的,便是码头。
    不是客运码头,也不是货运码头,而是当地渔民打渔的码头。
    离着渔人码头还有着一、二里,便已经可以闻到空气中传来的腥味儿。海水的腥味儿混合着鱼虾的腥味儿,顺着风一飘可以飘上好几里。
    岳宁以前从未闻过这个味儿,就是和莫问在谷里住的那几年,也是莫问做的饭。她只管吃……然后刷个碗。
    生鲜水产的味道,她还真没闻过。
    更何况这些鱼虾有的捞上来就是死的,渔民也不在意,只往那儿一扔……隐约还带了些臭味儿。
    岳宁抬手捂了鼻子,却听莫问在身侧低声道:“一会儿就好了。”说归说,莫问却还是递了个帕子到她的眼前,“我在上面洒了薄荷水,可解鱼腥。”
    她接过帕子,捂在鼻子前,那帕子上淡淡的薄荷味冲上鼻间,鱼腥味儿果然要淡上很多。虽然还是挺难闻的,但要比先前好了不知道多少。
    “是这里。”走了没多久,莫问在一家铺子前停了脚步,“这家的东西不错,我以前跟……出海之前,回来以后,经常在这里吃东西。”
    岳宁抬头看去,只见那铺子极为普通,甚至可以说有些简陋。
    整个铺子都是木头建的,顶上铺了海边最常见的油毡布,挂了个帘子就当是门。门前挑了根桅杆,吊着个旗子,上书一个大大的“李”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