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碧玉郭碧玉扬羽》第48章 上元佳节

    上辈子,这些东西郭碧玉都是学过的,而且花过苦功夫,后来很能拿得出手——她自然是希望这些技艺能让人忽略她的出身。
    可今天她这样说,却完全不是因为她学过、不想再费两遍功夫,而是她原本就并不很喜爱自己摆弄这些。
    或许是因为穷的吧,这些高雅的玩意儿,都是要钱的。
    想当初,她也想大冬天的对着残雪冷月操琴来着,可一想到在闺中的时候,弹一次琴,焚的是沉水香,摆的是紫檀桌,燃的是银丝炭,再看乱糟糟的小院里,洗个手都嫌冷,旁边不是东边骂架就是西边打孩子,简直想把琴摔了。
    后来倒是没有摔,被郭碧玉送进了质库,当了些钱。
    至于那些钱被她挥霍到了什么地方,她已经不记得了,只有上辈子的寒酸深深的烙印在她头脑里,学这些,还不如学些赚钱的法子实在呢!
    费氏哪知道这些事儿?她打小也没学过这些对她来说可望而不可及的高雅事,对于会琴棋书画的娘子们,费氏一直是仰视的。
    就如同郭皋虽然是兄长,对郭仪却始终是仰视的。
    并不是因为郭仪做了官,而是因为二弟是读书人,还是读书有成、薄有文名的文人。
    因此费氏听到郭碧玉这样说,舌头都有些打了结了:“这怎么能一样?你看那些娘子们谁不会?”
    “她们会,我就得会吗?不管有用没用,我都得会吗?”
    费氏待要发怒,又舍不得,柔声道:“学这些又不是为了吃饭。”
    “怎么不能吃饭,那些夫子们不就靠这个从咱们家拿钱?”郭碧玉道。
    那些夫子们,传道授业解惑,从这一点上,她愿意尊重他们。
    可在她心里,夫子们可是真靠这个吃饭、赚钱的,这又和爹爹娘亲有什么不同——卖的东西不一样而已?就连先前开国的一位老臣还说过“学得屠龙术,货与帝王家”呢!他们又为何是那样瞧不起人的模样?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没有这样的道理。
    不爱教商户之女,她还不爱学呢!
    这辈子她再也不会凑上去给人轻视了。
    再说了,她也是才知道,为她和二妹妹聘请夫子的两份钱是长房和二房一起结算的,因为二房搭了所谓的人情,所以这笔很是不菲的钱,是长房出的。
    “我出钱,我还主动送上去给人瞧不起,那是有病吧?”郭碧玉想归想,却不知道该怎么跟费氏说,最后只得还是使出了耍赖大法。
    “我不想学嘛,娘亲,难道你也想让女儿变得和二妹妹一模一样?你是不是不喜欢我,喜欢二妹妹啊?”
    费氏又好气又好笑:“你歪缠什么?娘亲这是为了你好,你想啊,以后你嫁了人,绣活儿怎么办?”
    郭碧玉道:“不是可以买吗?家里养的绣女是干嘛的?为啥让女儿手指头扎得都是洞、眼睛都花了的去绣东西?如果有这样的夫君和婆家,明明用钱就能解决的事儿,却非要搓磨女儿,娘亲舍得我嫁过去?”
    她心中则道,开什么玩笑,就算是上辈子下嫁给了扬羽,他都没舍得让她动过一次针线!
    费氏争取道:“总得学样乐器,平日里没事了自己乐一乐不好吗?”
    “咱们家有钱啊!想要乐一乐,养个乐伎班子在家里都不是难事,想要听叫个班子不就好了吗?”
    郭碧玉看费氏还要开口,急忙道:“什么调香啊、操琴弄笛、吟诗作画啊,不会又能怎么样?”她撇了撇嘴道:“娘亲,您不知道,我就上次去薛家的宴席,一群小娘子在那喝风,明明脸都冻僵了,还说什么‘不惧风雪意’,真是酸死了。”
    费氏被她逗得前仰后合的,道:“你自己个儿憋不出来,倒去酸别人。”
    “娘亲你干嘛戳破我!女儿在这上面一点儿天分都没有,前个儿看二妹妹的画,夸了一句比聚时珍的师父画的都好,二妹妹不高兴的跟什么似的,说我不懂,又是天然又是匠气的,好娘亲,您就别让我受折磨了吧!有这功夫,您多带我看看账,也比那个强多了!”
    费氏没有办法,只得道:“你真是被我和你爹惯的不像样,你要知道,有这样的机会你不去,以后你再想学了,爹娘却不能再跟二房开这个口了,只能自己请,爹娘可请不到那样有名的夫子。”
    郭碧玉点头如捣蒜的道:“知道知道。”
    她的小盘算达成了,心里边儿得意,这才兴致勃勃将费氏布置的一笔小账算好又校验了一遍,工工整整的誊写在账本上,递了过去。
    费氏看了一遍,竟是一点儿差错都没有,又快又准,心里想,这可真是西边儿不亮东边儿亮——罢了,女儿是自己的,已经十一了,或许没几年就要说一门亲事嫁过去,在娘家的快活日子也没多久了,何苦要逼着她做不爱做的事儿?
    这样一想,费氏的目光又柔和了几分,摸着郭碧玉的头发道:“晚上有灯会,方才你衡玉堂哥过来,说是要带着佩玉、美玉出去,看样子是怕有长辈们约束,想自己看灯耍子玩儿,你要不要去?”
    郭碧玉目的达成,心情也好了不少,笑道:“去!怎么不去?”
    早些年的时候,上京城里的上元节还没有这么热闹,一来是百废待兴,没那个闲钱,二来,光是前面那场动乱的清算,就弄了好几年,虽然没到人人自危那么夸张,可的确也没有心思办灯会。
    还是最近几年,慢慢显露出了太平盛世的气象来,每年都有灯会,由当今圣上自掏腰包,一年比一年热闹。
    圣上偶尔还会在城门楼子上观灯,有个与民同乐的意思,各公侯府第、世家官宦,也存了讨好的心思,有意为这良辰美景锦上添花,在各自府第门前的大街上,除了每隔一段路就架好了形形色色的灯树之外,还搭了灯楼,扎了灯轮,一个赛一个的高,一个赛一个的美。
    然而这些再高,也高不过朱雀大街那一溜由宫里边儿出钱扎出来的花灯灯楼。
    数十尺高的两座披红挂彩的灯楼分别座落在朱雀门两侧,从朱雀的最南边儿一眼就能看到。
    灯楼中间夹着一个巨大的灯轮,由一千多个灯笼修饰,一圈圈儿的从火红色一直晕染到了橙色、黄色,乍一看去,仿佛凌空而起的日头一般,映照的朱雀门前如同白昼!
    灯轮前面是特意空出来的一大块广场,搭起了数个高台。
    当今圣上喜好舞乐,这些年陆陆续续的将乱时极为萧条的教坊和梨园两司都充实了起来,合着太常寺大乐署、鼓吹署一起归云韶府管辖。
    上元节这样的节日,云韶府除了从所辖两司、两署中抽取了数百歌姬乐师,更是从民间征调若干乐工艺伎,在这高台之上吹拉弹唱,以庆佳节。
    此时丝竹管弦之声响遏行云,又有数十舞姬头戴花冠,红衣似火,极尽豪奢,随着乐声翩翩起舞,如同天女降临。
    下面看热闹的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不多时一个身影出现在高台上,郭碧玉就听四面八方炸雷似的喊声。
    “仇十郎!仇十郎!”
    那人对着朱雀门那边叩首拜过之后,才直起身来,悠扬的歌声就从台上响起,唱的是《上元太液游》。
    郭碧玉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上辈子。
    扬羽鲜少唱歌,一般都是以乐师身份出去讨生计,但他的确唱的很好——比这个仇十郎强上十倍百倍。
    她想了一会儿,也没想起来是什么时候听过扬羽的歌,闷闷的转过头道:“咱们走吧,没什么好看的。”
    齐叟、四个仆役连着青燕和雀儿两个,护着她从人堆儿里挤出来,郭碧玉左看又看,觉得少了什么,猛然大吃一惊道:“堂哥他们呢?”
    大街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行人擦肩接踵的,哪还有郭衡玉他们的身影?
    齐叟本来也是费氏特意拜托了看着大娘子别丢了的,四个仆役也是长房跟出来的,自然眼珠子只盯着郭碧玉一个,齐叟便指了两个人道:“你们再进去找找,别走远,我看着大娘子在这下面等着。”
    说罢便护着郭碧玉站在一棵桃花树下面。
    桃花树自然是假的,用粉色的薄绢做成桃花形状一片片粘上去的。
    郭碧玉等的无聊,拽了一根枝条下来,眼看着上面的花都快被她揪光了,才看到那两个仆役满脸大汗的从人堆儿里钻了出来,看到齐叟一起摇头道:“没见着。”
    齐叟道:“想是挤散了,二房也有七八个仆役跟着呢,应该没什么大事儿。”
    对于跟郭衡玉他们走散了,郭碧玉倒是无所谓的,而且上元夜几乎全上京城的人都出来了,在这里找人简直是大海捞针,她点点头道:“叫个仆役回去报个信儿,就说我们和堂哥他们走散了,两边儿都有不少人跟着,谁先到家了都不用担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