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霸主孙贲张倩》第264章 徐州战况

    六月二十三日夜,徐州郯城。
    此时,弦月隐藏在黑云后头,但熊熊燃烧的火把,仍旧将城头上下照得如同白昼。
    恶战过后,遍地的尸体已被曹陶两军收敛,只留下发黑的血迹,无声地诉说着白天大战的惨烈。
    夏日的晚风有些凉意,可那个身形佝偻的老者,依旧在坚持巡视城防,慰问士卒。
    这老者正是徐州牧陶谦,尽管他曾向曹操低声下气,也曾一味妥协,白白葬送半个徐州,可在明白事情没有回转的余地后,他又寻回了往日的坚毅。
    说起来,陶谦的一生也是有些传奇色彩的,年少时,他以性格放浪闻名县里,曾用布作战旗,骑着竹马与乡里小孩玩打仗游戏。
    当时,苍梧太守甘公恰巧路过,初见之下,便觉得陶谦有奇气,一番交谈后更是十分满意,于是不顾妻子的反对,将女儿嫁给他,并敦促陶谦好好读书。
    成家后的陶谦颇为上进,先考上诸生在郡里作官,后又被举为茂才,官拜尚书郎,先后担任舒县令和卢县令。
    之后,陶谦升迁为幽州刺史,并随皇甫嵩出征三辅,西击羌胡。
    由于没有贿赂宦官,陶谦被中常侍赵忠、张让的谗言中伤,因此丢了官职。
    五年前,青州和徐州大旱,黄巾贼势复起,这时,陶谦被朝廷任命为徐州刺史,负责镇压黄巾余孽。
    陶谦到徐州后,先后任用臧霸、孙观为将,仅一战便大败黄巾余孽,迫使黄巾余部逃出徐州。
    徐州安定后,陶谦安排人手兴修水利,扶持百姓种植农桑,并鼓励工商,使得徐州在短时间内繁荣富庶起来。
    徐州富庶,陶谦却已老迈,这也难怪引起曹操的垂涎。
    一路巡视,并没有出现险情,可目光一投向城外那犹如巨兽匍匐般的曹军营寨,陶谦的眉头又不禁皱起。
    “战事艰难啊!”陶谦心中暗叹。
    陶谦沿着城头继续巡视,虽然步履蹒跚,但一众守城士卒对他却异常恭敬,就好似对待自家祖父一般。
    说起来,徐州军有近半士兵来自丹阳郡,穷山恶水间,民风往往彪悍,许多没有活路又不愿意作贼的年轻人,纷纷投奔陶谦这个家乡名人。
    郯城三万丹阳兵中,一些老兵曾跟随陶谦在幽州压制过鲜卑,又在西凉打过羌人,战力强劲,可以说是陶谦在徐州统治的坚实基础,也是这一战的中坚力量。
    但即便如此,几次恶战下来,三万丹阳兵还有战斗力的,也就两万左右。
    经过一处屯兵点时,陶谦给一个十五六岁的士卒盖上衣袍,又看了一眼另外五个兵,原本满编十人,这时却战死缺额四人,在冷兵器战场上战死四成而不坠士气,已经可以算是罕见的精兵了。
    “想家了么?”陶谦声音沙哑地问道。
    家乡丹阳郡其实并不在徐州,而是在扬州,离这里隔了下邳、九江两郡,可谓是路途遥远。
    落叶归根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但士卒望着这位老使君,却都笑了起来:“想自然是想,不过,只有跟着主公才有饭吃,回去丹阳能做什么呢?”
    陶谦很清楚家乡山区容纳不下这么多人繁衍生计,不禁感叹一声:“话虽如此,但老夫却是对不住死在此役的众乡亲。”
    几个胆子大点的老兵蓦然站了起来,表情刚毅道:“主公无需如此,人都要死,死早死晚罢了,曹贼凶残,杀戮咱们的亲友袍泽,此仇不共戴天,虽死亦无悔!”
    这些丹阳兵们并不知道,历史上刘备救援徐州时,就有四千丹阳兵被陶谦划拨给了刘备。
    自此,刘备有了一份最坚实的家底,而这些丹阳兵,却再无返乡的机会,他们跟着刘备和曹操为敌一辈子,在这件事上算是得偿所愿了。
    巡视了一圈,陶谦转到主城门楼,那里灯火明亮,几个将领正在推演战情。
    陶谦推门进去,见众将要行礼,摆了摆手,望向为首的那个壮汉:“宣高,情况怎么样了?”
    “回禀主公,曹军自彭城、下邳、广陵三郡合围压来,敌将夏侯渊已接连攻克戚县、阴平、都阳,最近更是驱使徐州百姓蚁附攻城,他麾下的青州兵本来就是流寇,在夏侯渊的放纵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臧霸艰难应着:“总之,咱们现在是困守孤城,这仗不好打啊!”
    孙观以往在军中也是以骁勇闻名,可这段时间的战争烈度,还是让他心惊胆颤,不由跟着问道:“主公,孙大司马和孔北海那边可有消息?”
    陶谦抚眉沉默,叹了一口气:“孔北海不必说,孙大司马也是信人,必定不会见死不救……只不过,曹军如今锋芒正盛,怕只能等他们军粮告竭而自退了。”
    “军粮告竭?”一提起这个,臧霸虎眸中便闪着愤怒:“曹操这贼子实在奸诈,穷兵黩武后养不起那么多兵,却把主意打到徐州来了,他现在纵兵劫掠,根本不担心军粮的问题。”
    对于属下的抱怨,陶谦没有多说什么,作为汉室最后的一批老臣,他的文治武功都不算差,可惜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很多事情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做了。
    “徐州的财富没了还能再攒起来,可人死了却不能复生。”陶谦凝视窗外黑暗,心中满是担忧:“青州兵本就是流寇出身,虽然当兵吃粮,却改不了凶性本质,尤其是没有军粮就放纵抢掠,这一放出去,哪里还能收得回?”
    “亏曹操有着偌大的名声,可做的事情,却比董卓还不如,据细作探查,夏侯渊攻取戚县、阴平、都阳三地后,尽皆屠之。”臧霸的话语中,对曹操流露出深深的鄙夷。
    一个“尽屠之”背后,是无数血腥的惨事,这让众人一时静默无语。
    当然,众人都知晓,这屠杀主要是控制不住青州兵,未必是曹操的本意,可不管怎么说,自来功罪一半归于魁首。
    “曹贼如此行事,必会不得好死!”一众徐州将领齐齐骂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