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霸主孙贲张倩》第131章 正面决战

    孙贲看着两人不解的目光,缓缓说道:“为帅者,不能只顾一时之得失!”
    “我军如果不出城应战,反而继续据守新野,等袁军被迫回来强攻城池,损伤惨重后,才出奇制胜,这样固然胜算极大,可却失了心气。”
    “袁军最后即便惨败,在其他人眼里,袁军输给的不是我孙家军,而是袁术自己,以及城防这项地利。”
    贾诩和周瑜相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道:“主公莫非想以堂堂正正之师击败袁军?”
    虽然是两人的猜测,但几乎已经肯定。
    孙贲笑着点点头:“不错!本大都督的声望德行,号令整个荆州没问题。”
    “可如果出了荆州,却不太管用,更不用说号令天下了。”
    “袁术出身显赫,在整个天下的声望,要远远大于本大都督。”
    “本大都督如果能以堂堂正正之师,正面击败袁术的大军,甚至夺了他的南阳。”
    “本大都督就可借此声势,威震邻近几州,号令之下,各方臣服!”
    孙贲眼神坚定,缓缓说着,随即,又有些冷笑:“并且,你们都知道本大都督喜欢用奇谋,那张勋、杨弘又怎会不知?”
    “所谓善泳者往往死于溺,张勋和杨弘都不是庸才,必定已经摸准了本大都督的性格。”
    “如果本大都督做不出取舍,仍旧想以奇谋取胜,很可能会落入圈套。”
    周瑜经过孙贲这么一提点,顿时冷汗直流,谢罪说着:“多谢主公提点,属下险些犯了大错!”
    孙贲摆摆手,示意无需太过在意,然后继续说道:“本大都督以往本钱太少,不得不多出奇谋,这是弄险,稍有不慎,就是全盘皆输。”
    “现在则不同,本大都督坐拥荆州,根基稳固,却是当行堂皇阳谋,以绝对优势,打败对手。”
    “这就好比大山压卵,即便张勋、杨弘猜到,也没有办法可破。”
    贾诩、周瑜听得眼眸大亮,齐齐拜服:“主公高论!”
    孙贲徐徐起身,望着天穹明月,继续说着:“这次虽然要行堂皇阳谋,但有几策,还是可以用一下。”
    收回视线,孙贲向周瑜吩咐道:“此次与袁军的决战,仍旧由你统筹。”
    “追击袁军时,切记莫要追得太急太紧,免得被敌军寻到可趁之机。”
    “当然,我军大部人马没有追上袁军前,可派出小股兵马袭扰,散勇即杀,大部则避。”
    周瑜恭声领命,快步离开,前去准备相关事宜。
    阁楼内,只剩下孙贲和贾诩两人。
    棋局再次摆上,贾诩一边落子,心中一边暗想。
    主公孙贲以弱冠之龄统治一州,这等文治武功,比起汉光武帝,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照这样发展下去,一个王侯之位却是免不了的,一旦称侯称王,那就是值得史官大书特书,青史留名的人物!
    便是问鼎整个天下,开创一个新的朝廷,也有着几分指望。
    自己能遇明主,襄大事,此生无憾矣!
    一局棋下完,贾诩将手中棋子放回棋盒,拱手行礼,一语双关地说道:“主公运筹帷幄,明见万里,属下输得心服口服!”
    “哈哈哈……”孙贲欢畅大笑,起身远眺南阳方向,眼中似乎燃起了火焰,要将袁术烧成灰烬。
    ……
    新野东北方向六十里处,淯水河畔。
    这时,五万余袁军与四万余孙家军,正列阵对峙着。
    孙家军中军处,周瑜受命指挥,立在一处高台上。
    只见他一挥黑色令旗,孙策就带着前军,向迎面扑来的袁军发起冲锋。
    敌我两支先锋,如同洪流一样滚滚靠近,短兵相接的瞬间,就有近千人倒下,喷射出大股的血花。
    周瑜也算见惯了战场厮杀,很快就看出,敌方扑倒在地的人马,是己方的两倍,顿时对眼前的战况很是满意。
    不过转眼,他就把目光放在了一个银甲骁将身上。
    “杀!”
    孙策凝声大喝,坐下骏马脚踏大地,发出沉闷的连绵声响。
    虎头湛金枪如电光般连连刺出,几个袁军骑兵惨叫着,跌落马下。
    孙策浑身杀气凌然,虎头湛金枪或刺、或扫、或挑,周围五丈内的敌兵,很快便屠戮一空。
    “咻咻!咻咻!咻咻!”
    箭破虚空骤响突起,却是有袁军弓弩手在向孙策放箭。
    孙策一拧虎头湛金枪,枪头连点,很快便将袭来的冷箭刺碎或格开。
    孙策冷然一笑,继续冲锋着,一个个袁兵捂着喉咙倒下,卷起片片血雨,也造成连绵的混乱。
    高台上,周瑜的双眼,不知何时变得赤红。
    周瑜握着腰间佩剑,口中喃喃:“真想自己也冲杀在第一线,和伯符并肩作战!”
    不过,这个念头没出现多久,就被周瑜摁灭。
    他很清楚,自己现在是战场指挥,却是不能轻易下场厮杀。
    两军阵前空地处,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响个不停,一排又一排的人倒下。
    不知不觉间,厮杀的袁军士卒越来越少,渐渐形成绝对劣势。
    而这时候,道道激昂的号角声从袁军阵内传来,紧接着,沉闷的战鼓声也是响起。
    袁军增兵了,数量还超过一万。
    周瑜眼睛微眯,黄色令旗挥动,一万孙家军士卒也被投入前方战场。
    近十万人的大军,在平原上决战,只要双方统帅不是傻子,就不会派部下一股脑冲上去。
    各营兵马,就是捏在统帅手中的预备队,或者说棋子,一点点投入,不断调整着战局,也将整个战局渐渐铺开。
    偌大战场,一眼望去,都望不到边际,只有站在高台上,才能稍稍把握住战局发展。
    此次大战,严格说起来,双方统帅的指挥艺术,相差并不是很大。
    周瑜才历练两个多月,满腹才华,还不能如臂所使地发挥出来。
    而张勋,军事才华比周瑜差得远,但胜在久经大战,经验丰富。
    随着战局步入下半场,周瑜和张勋,都将大部份力量,投入到最终的胜利角逐。
    双方的长枪兵和刀盾兵,都冲了上去,战线全面陷入血腥肉搏,而这距离两军交锋,才不到一个时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