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黄方运》第二百五十 炮击丰州

    在岸边追击,人力根本赶不上倭船的速度,只有重新进入泉州城,骑快马出西门到达丰州救援,大炮作为后援在快马后面跟进。当然如果有船只的话,也可以在江面上追击,但它的效果肯定会比较小,因为倭寇有佛朗机,在视线开阔的江面上,无疑会成了倭寇的靶子。
    不过俞大猷还是想了一个计策让黄文组织乡团在江面上追击,乡团们只要做些简单的木筏、竹筏,然后在上面做些假人,让木筏、竹筏顺水而下,装出要进攻倭船的阵势,让倭寇用佛朗机炮轰这些木筏、竹筏。
    这样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吸引倭寇的注意,二消耗倭寇的弹药。
    乡团的人数并不比海防军少,而且乡团都是附近的村民,让他们去找一些木头竹子、绳子、破旧衣服等等,对他们来说非常简单,有了材料做起木筏、竹筏就非常快,人多好办事,木筏和竹筏做好之后,假人也做好了。
    将木筏和竹筏放入水中,插在一根火把就让它的顺流而上,追击倭寇。
    井上盖棺带领他的余部在涨潮的带动下很快就到了丰州,一到丰州让林楚良将佛朗机对准丰州的几个地方,开始轰炸。
    顷刻之间丰州小镇一片火光,到处是碎石、碎木,满天都是硝烟,呛得百姓直打喷嚏,一时间小镇的老百姓都被吓住了,不知道发现了什么事?
    佛朗机的威力的确惊人,炸蹋了好几处房子,被炸死、被压死的百姓不计其数,丰州小镇的百姓终于明白过来,倭寇在向他们发射炮弹,这可是致命的打击。
    百姓开始扶老携幼地逃命了,当然有些不愿受侮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准备痛击倭寇。
    见百姓开始逃亡了,井上盖棺经验老到,知道这时是抢劫的最佳时机,正要抽出倭刀指挥他的手下下船开始抢劫,倭刀刚抽出一半,他的一名手下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叫道:“井上君,不好了,海防军追过来了,他们来了很多人。”
    井上盖棺举起手中的千里眼,朝泉州城的方向看去,果然江面上隐隐约约冲过来很多木筏、竹筏,上面还有很多人,在月光下黑压压的一大片。
    这种简单的水上交通工具,根本无法运输大炮这类的重家伙,只要用佛朗机就可以将他们全部打沉,消灭掉,敌人如此脆弱不必担心他们的攻击,他让林楚良准备好佛朗机对准海防军,对这些木筏、竹筏进行轰炸。自己带上大部分倭寇下了船,开始冲进丰州小镇,实施抢劫。
    这时倭寇实行地是报复性的抢劫,为今晚死死的兄弟报仇,顺道抢劫,个个凶猛异常,对于这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小镇来说,倭寇们如同狼入羊群,所向披靡。虽然会碰到一些百姓自发组织的反抗队伍,但都不是倭寇的对手,这些队伍只是临时组织起来,没有武器,就用农具;没有阵型,而是乱轰轰地向前冲,说白了就是乌合之众,怎么会是嗜血倭寇的对手,倭寇可谓是大获全胜。
    在江面上林楚良的佛朗机也开始开火了,炮声轰轰,一艘又一艘的木筏、竹筏被打中了,支离破碎地沉入江中,可是木筏、竹筏好像会重生一样,源源不断地向倭船冲过来。
    这下让林楚良反而害怕了,生怕这么多的人一旦攻上倭船,自己必死无疑,倭船上能进攻的武器几乎是佛朗机,只有三四把倭刀,近战的能力显得十分薄弱,海防军和乡团攻上来,就会断了井上盖棺的后路,就算海防军和乡团不杀了他,井上盖棺也不会放过他,所以他用更密集的火力射向那些木筏、竹筏,完全不计炮弹的损耗量。
    火力更加密集了,林楚良他就是不相信海防军和乡团如此不怕死,明明知道会成炮灰,还要一个劲地向前冲。
    在泉州城方向的江岸上,黄文见倭寇的火力如此之强,炮弹像鞭炮一样地连续不断地响,照这样下去,倭寇的炮弹支持不了多久,心中暗暗窃喜。
    此时城中的老百姓见倭寇已经逃跑了,纷纷出城帮忙做木筏、竹筏、假人等等,这样一来,就有更多的木筏、竹筏冲向倭船,引来更多的炮弹,对其进行轰击,看着倭寇加大火力炮击这些无用之物。乡团和百姓们心中异常兴奋,这些傻帽的倭寇成了他们嘲笑的笑料,在说说笑笑中,加大了生产力,生产出更多的木筏、竹筏、假人等等堆积在江岸上。
    在倭寇上的林楚良亲自操作佛朗机,看着炮弹一发又一发打出去,心疼地要命,这些炮弹都是井上盖棺用钱换来的,他的钱都是用命换来的,再说这些钱也有自己的一部分,虽然是被井上盖棺抢去的,但他加入倭寇后,井上盖棺答应给他一些补偿,用被抢来钱入股,抢来的钱越多,他的分红越多。
    分红当然是收入减去费用,所得的利润再分成,这才是分红所得,费用越多利润就越少,这个简单的道理,林楚良计算得十分清楚,所以他很是心疼。
    以前他是一名知府的师爷,料敌在先,他多多少少还是懂得,现在一下子就用了这么多的炮弹,一旦炮弹打完了,战场上又出现了其他的变数,比如海防军从其他地方冲过来,或者海防军出泉州城来救援丰州小镇,总之时间拖得越久,变数越多,炮弹损耗也越多。
    时间像是被拉长了一样,越拉越长,这对自己相当不利,特别是海防军和乡团的木筏和竹筏越来越多,加剧了炮弹的损耗,这下反而引起了林楚良的疑心,他以前是黄知府的军师或多或少和俞大猷有点接触。
    知道他的兵法自成一家,但终究不是以牺牲士兵来取胜,这种不怕死的打法,和他的兵法格格不入,心想就算俞大猷拼了命要挽救丰州小镇,用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被炸死这么多人,江水肯定会染红一大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