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黄方运》第211章 得到消息

    严嵩出了皇城,心中特别高兴,想不到嘉靖这么好骗,肯定是他并不知道佛朗机只能打远不能近的原理,这也只能说明这个皇帝比较庸才,连这点浅薄的知识都不懂。
    回家后他就和自己的儿子严世蕃密谋起来。
    就在严嵩走后不久,先前的那个太监又抓住一只信鸽过来。
    嘉靖又从信鸽上取下信件,读完信后,气得直骂严嵩太奸太狡猾。
    原来信中明确说明,倭寇使用的佛朗机只能打远,不能打近,只有逃跑才有可能遭受倭寇佛朗机的严重打击,而浴血奋战靠近倭船,那才是最英明的选择。
    这封信当然是嘉靖派出去的密探送来的,可信度相当高,而且他也说明了吕学雄真正的死因,就是因为逃跑,才会被倭寇炸死,这人是严嵩派出去的,肯定是严嵩的亲信,他们之间肯定有猫腻。
    通过这封信,嘉靖知道自己被严嵩骗了,严嵩就是利用了自己的无知,自己才会信以为真,这只能说明严嵩太奸太狡猾。
    可惜自己当场原谅了严嵩,总不能反悔,重新制他的罪,再说他现在还有用,为海防军提供军饷、军粮、军需都需要他,只能暂时饶了他,如果宝贝得手的话,他还情有可原,否则就罪加一等。
    再说严嵩到家后,立刻找来儿子,进入密室,商量如何对付嘉靖、戚继光、俞大猷。
    严嵩先把当前的情况说了一遍,严世蕃听完后说道:“吕学雄一死,我们在军中就没有了眼线,这对我们非常不利。”
    严嵩:“我已经选好了好几个人,你看一下。”
    严世蕃接手一看,说道:“这些人全部不行,他们贪生怕死之辈,让他们去贪污,肯定是一把手,让他们去打仗,肯定不行。”
    严嵩:“让他们去监督,又不让他们上战场,不要再学吕学雄这个笨蛋。”
    严世蕃:“爹爹你错了,如果戚继光他们要有什么密谋的话,肯定会借口跑到前线,甚至是倭寇的前面来做,而这些消息,我们却永远得不到。”
    严嵩:“那该怎么办?”
    严世蕃:“一定要找一个比较有血气的人,最好是打过仗,或者祖上打过仗,这种比较有正义感。”
    严嵩:“这种倒是有,但是他们个个都很痛恨我们的做法,认为我们是祸国殃民,肯定不能为我们所用。”
    严世蕃:“爹爹你的想法错了,我们只是利用他们,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人。”
    严嵩:“那要怎么利用他们。”
    严世蕃:“每个人的作风和思想不一定,利用他们的方法也就不一样了,爹爹你先推荐一个人,然后让我来想如何利用他。”
    严嵩:“把守京城北门的张树德,你看如何?”
    严世蕃:“张树德的确有血气,他是从一个小兵上升上来的,做事严谨,果断。对我们家的做法,的确十分抵触。”
    严嵩:“这个人把守北门,我们家的一些贵重东西,有时要经过北门,他都必须严格盘查,才可放行,完全不把我这个当朝首辅看在眼里。”
    严世蕃:“好,就是这个人。”
    严嵩:“这个人如何为我所用。”
    严世蕃:“像张树德这种有血性的汉子,最希望展示自己,即使是过得刀头舔血的日子,他也十分乐意,但让他平平淡淡过完此生,这是他最痛苦的事。现在他去守城门这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但形势所逼,他不得不屈服现状。一旦有机会让他去施展才华,光宗耀祖,他一定十分乐意去做。”
    严嵩:“这难道是一个真实的张树德吗?”
    严世蕃:“这就是他,不信我现在就去说服他,他一定会卖力地被我利用。”
    严嵩:“既然确定了人选,我们再议其他事吧!”
    严世蕃:“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军粮和军需,这些巴结我们的人,个个都是贪官,从他们手上经过的银子,他们怎么不会不想捞一把,可是他们贪得太过份了,必须杀掉一两个贪官,警告一下其他人,不然的话就是引火烧身,迟早会烧到我们身上,现在那个台湾县长必须得死,才能镇住江西巡抚。”
    严嵩:“又要杀人了,我真有点不忍心。”
    严世蕃:“爹爹,现在还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他不死,我们就得死。想想我们之前做的事,收益多大啊!您的威望马上就竖立起来。”
    严嵩:“好吧!听你的。现在还有军需,这些东西还没有运送出去。这些东西可比粮食、银子重要多了,这可不能再出差错。可惜给了好军需,我们和汪直之间的合作,从此就断了,这条财路断了真可惜。”
    严世蕃:“不会的,我们和汪直的合作,还会继续下去,而且还会大发一笔。”
    严嵩:“这怎么可能,我们运送给戚继光、俞大猷他们最好的军需,这只能更加有力地打击汪直他们,怎么反而是会发财,这……这究竟要怎样才能做到?”
    严世蕃:“我们给戚继光和俞大猷他们最好的军需,首先可以向嘉靖交代,保住自己的命,也确实可以强有力地打击倭寇。但打完倭寇之后,会怎样?”
    严嵩:“皇上肯定会到时论功行赏,到时我们也在论功行赏行列当中,但最大的功劳并不是我们,而是戚继光和俞大猷他们啊!这是对自己小利,对敌人大利的事。”
    严世蕃:“行赏之后,戚继光和俞大猷肯定要将皇上所赐之物,运回福建劳军,半道上,我们让汪直把这些财物劫了去,那不是一笔大财吗?”
    严嵩:“哎呀!还是我儿子想得深,想得远,这下又可以发财了,可是问题又出现了,那汪直并不笨啊!他可是要先派人出来,让戚继光、俞大猷他们打,这一打伤亡肯定十分惨重,他会干吗?”
    严世蕃:“只要死伤的并不是他的人,他肯定会答应的。”
    严嵩:“死伤的并不会是他的人,这怎么可能?”
    严世蕃:“其实海上大部分倭寇都是中国人,这部分人马才是汪直真正的力量,而扶桑那些真实的倭寇却属于另一部分,这样一来倭寇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人组成的倭寇,一种是扶桑人组成的倭寇。中国人组成的倭寇,他们主要以走私贸易为主,他们重在发财;而扶桑人组成的倭寇却是抢劫为主,一听哪里有财宝,他就往哪里抢,抢到的财物,再卖给汪直。汪直再通过走私方式流向中国。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一定的利益链接,汪直向扶桑倭寇提供情报,这群倭寇再去抢劫,抢来之物再和汪直换取粮食、药品、黄金等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