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黄方运》第155章 训练海军

    这种投石机的威力并不比红衣大炮差,但就是比红衣大炮大,操作也比较麻烦,速度相对会比较慢。
    有了这些先进的武器,海防军和乡团就开始排练,他们利用竹子制作出一些倭船的模型。
    把这些模型放在大海中,让它任由海风吹,海浪飘,再让海防军和乡团对准这些模型进行射击。
    训练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作战水平大大提高。
    黄文觉得只有红衣大炮和投石机还不够,因为这两种东西,只能远攻,不能近攻。还必须有一组专门近攻的队伍,这非常符合道家的思想,有远必有近,有近必有远,才能组成一个阴阳组合。
    他的这个建议,得到付华安的支持,他虽然是一个炮手,但每次和倭寇对抗中,总有几次让倭船攻破他们的防线,直接冲到船队中。
    海防军在海上并不擅长近战,经常吃这样的亏。后来经过戚继光进行大量的改进,才使这种损失大大减少。
    现在付华安所训练的海军就是只能远攻,不能近攻。
    黄文觉得在海上进行远程攻击,容易受到大浪,大风的影响,射击并不能很准确。如果用人游近倭船,再把倭寇的船底给毁了,这样也可以彻底地毁掉倭船。
    还有就是所有炮手,必须同时会几种不同的武器,比如弓箭、长矛这类的东西。
    弓箭虽然它的射程比红衣大炮、投石机近,但是它比较方便,特别是倭寇快冲到自己船上的时候,那时红衣大炮、投石机都无法进行有效的攻击,而弓箭却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长矛它的攻击就更短了,但是倭寇在爬上船的时候,却虽然好用,爬上船的倭寇,必须双手抓住船沿,根本不能攻击,而长矛却可以有效的打击倭寇,给倭寇致命的打击。
    特别是黄文想训练出一支潜水队。这支队伍专门进行水下活动,要擅长破坏倭船的船底,让倭寇漏水。另外可以破坏倭船的船舵,让它失去方向控制。
    另外这支队伍还可以偷偷的爬到倭船上,对倭船上的设施进行有效的破坏,点火烧船。
    这应该是海战中的精英,成员不仅要有健硕的体格,才能保证他的体力,可以游到倭船的近处。还有有机敏的头脑,在短兵相接,变数特别多,需要他随机应变,另外还有一条他们的水性必须最好,可以长时间潜伏在海底。
    这种人才特别的少,像浔埔的王海浪、王浪涛,两兄弟就是最佳的人选。黄文挑选了一批人,对这些人进行强化训练,从中淘汰出一大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最后只剩下四个人。
    王海浪和王浪涛两人水性最佳,因而留了下来,黄武因为体力和反应最佳,而留下来,铁定军因为在海底擅长使用各种器械,特别是他自己会打造各种专用的工具。
    最后付华安和黄文两人商定,就用这四个人,这支秘密小队的成员少而精,便于秘密开展行动,可以达到出奇致胜。
    四个人确定下来,就开始训练他们的配合行动,四人各有优缺点,只有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很快他们四人就组成一支特别的小分队,主要是在海上搞偷袭、暗杀、破坏等行动。
    泉州城发生这么大的事件,很多商家、富户、地主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他们对黄知府将所有海防军调到晋江去,而且在晋江并没有抓到倭寇,也没有发现倭寇,觉得很可疑。
    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慨,他们暗中组织起来,准备打垮黄知府。他们早就听闻黄知府通倭,可是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一时也没有任何办法。
    在泉州城里,李鑫德的产业相当多,主要为珠宝店。这是珠宝的主要来源,都是他从国外带来的,有拳头大的珍宝、一人高的珊瑚、四五尺长的象牙、等等这些都是价值连城的东西。
    当倭寇进犯泉州城时,将他所有的珠宝全部抢光了,还杀了一些店员。抢完后,杀了人倭寇还放了一把火,将店面给烧了。
    这样一来,在泉州城很多财产化为灰烬。事后,李鑫德大骂黄知府和林楚良,两个人肯定有通倭的嫌疑,可惜拿不出有效的证据,但他知道在明朝为官的大大小小官员,真正清廉的没有几个,都经不起上级官员的核查,一查一个准,能逃过核查的几乎没有几个。
    只要和城中所有富户联合上书,引起朝廷的重视,派来核查官员,一定可以把黄知府拉下来,只要他一下台,大家就可以痛打落水狗,出了心中这口恶气。
    善于谋略的李鑫德,曾经资助过几个上京赶考落难的书生,这些书生有的已经官至三品,掌握一定的实权,李鑫德想通过这些人,将自己的上书上报给朝廷,到时一定可以打垮黄知府。
    富户们也知道李鑫德的实力,非常愿意和他合作,一起打垮黄知府。
    可是上书的内容要写什么,他们这些富户一个也想不出来,写得太轻了,朝廷不会重视的;写得太重了,万一有些内容失实,到时追究下来,肯定会受到牵连,说不定让黄知府反咬一口,被他拉出去砍头。
    大家都在苦思冥想,李鑫德突然说道:“就上书他儿子。”
    此话一出,大家一惊,然后沉默了一会儿,有人说道:“说实在的,我并不喜欢黄知府这个人。可他儿子黄方运却是真心实意为泉州老百姓着想。上书他儿子似乎有些不很妥。”
    李鑫德:“我们的财产有罪吗?我们的房子招谁惹谁了,还是照样让黄知府给毁了。”
    有人附和地说道:“说得是,说得是。”
    李鑫德:“再说上书黄知府他儿子,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目标并不是他儿子。”
    有人说道:“可总要有证据啊!没有证据朝廷也不会相信。”
    李鑫德:“这方面我有证据。”
    泉州五大富户的李书品,这时说道:“什么证据?”
    李书品的父亲在这次倭寇进犯中,为了保护家中的财产,不顾年老体迈和年青力壮的护院一起去对抗倭寇,结果让倭寇一刀把脑袋砍下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