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明唐卫轩李纹月》抉择-12

    “下……下官在。”夏衍大概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头一个叫到,有些发懵地就直接站起身来,但似乎脑子还没完全反应过来。
    “我军一应各式火炮,是否已都运抵开城?”
    李如松此言一出,夏衍终于回过了神来,思路也顺畅了许多,立刻拱手行礼,如数家珍地答道:“回大帅的话。我军大将军炮十一门、佛朗机炮二十四门、以及虎蹲炮九十三门,均已按照大帅命令提前运抵开城。唯独欠缺的各式炮弹、待刘总兵押运的物资到达后,也将补充充足,足够一场大战之用。”
    听到夏衍的这一番话,众将心中也越发肯定,看来李如松的确是在等待刘綎的援军一到,即会对汉城发动总攻!这下,拥有充足炮弹的大小各式火炮,再加上刘綎所率的生力军,汉城一鼓可下!
    但是,唐卫轩却留意到,整个大厅之内,虽然大多数将领都已经越发显得兴奋,李如松也依然是不动声色,但跟着李如松一起晚来的李如柏与查大受二人,此时的表情却似乎有些特别,与周围群情激奋的气氛形成了相当强烈的对比。因为在二人脸上所流露出的,并不是像众将一样的兴奋与渴望,而居然是,一丝懊恼与沮丧……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如松接下来的一番话,立刻为唐卫轩给出了答案:
    “一应火炮,即刻封存。”
    李如松面无表情地给出了新的指令,而后,又在众将目瞪口呆之际,转而看向了一旁的张世爵:
    “由张总兵率所部留守开城、协助看守。无本提督之亲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
    怎么,封存火炮?那拿什么去打城高墙厚的汉城?!要不是李如松就在当场,众将说不定立刻就会对此议论纷纷。而听到将令的张世爵毕竟为将多年,反应得倒也快。虽然和众人一样,还没搞清楚李如松这到底是要做什么,但还是立刻起身,拱手答道:
    “遵命。”
    李如松微微叹了口气,扫了一眼厅内大眼瞪小眼、正有些疑惑的众将,终于说出了这样做的原因:“诸位,今晨寅时三刻,刚刚得到汉城前线急报。倭军已于昨晚开始,连夜悉数撤出了汉城,向南弃城而走……”
    什么?!
    多日以来,众将其实始终都有这个担心。毕竟,早已过了当初沈惟敬信口约定的四月八日,明军也迟迟没有给出倭军任何肯定的答复,对汉城的消息封锁,肯定也让对明军动向两眼一抹黑的倭军忐忑不安。这种情况下,很难说士气低迷、粮草短缺的倭军会不会直接弃城而走、不再一味地死等明军的答复。不过,眼看倭军迟迟没有任何动作,而刘綎所部已经即将赶到开城,明军众将也就逐渐放下心来。可谁想到,就在这节骨眼儿上,居然让倭军给趁夜逃跑了?!
    依然有些不甘心的众将又看了看李如松,但见李如松实在不像是说笑的样子。此时,也有人开始注意到了跟着李如松进厅的李如柏、查大受两人,看那表情,两人今天进厅之前就已知道这个坏消息了……怪不得,李如松极为罕见地迟了点卯,看来那消息也就是卯时之前刚刚送到,李如松先紧急和身边的李如柏、查大受商议了一番,才耽误了时间,迟了今日约定好的点卯……
    也难怪,李如柏和查大受两个人进来以后一直一言不发,隐约间似乎还阴着个脸。试想,眼看到嘴的鸭子突然给飞了,的确任谁也高兴不起来……
    而此时此刻,唐卫轩脑海中飞速盘算着的,却是倭军为何早不走、晚不走,怎么会在明军准备发动进攻的前一天晚上,突然连夜撤了个干干净净呢?虽然明军迟迟没有回复之下,困守孤城、无粮无援的倭军随时都有撤走的可能性,但时间如此凑巧,倭军又走得如此慌张,实在太过蹊跷……
    难道说……?!
    一个念头瞬间划过唐卫轩的脑海,该不会,倭军是得知了明军援军已至、李如松暗中准备发动突袭围攻的计划,才会如此行色匆匆地连夜急着弃城南撤吧……?!
    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刘綎所部一路南下,肯定逃不过不少散布在朝鲜北部的倭国细作的耳目,尽管途径开城的细作大多都未能成功送回消息。但难免有消息从东面相对荒远、但守备也更松懈的江原道被传递过去,这倒是也可以解释,为何迟了这么久,倭军才刚刚得到消息。想来想去,唐卫轩越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甚至,将消息最终带过去的,还不是倭国的细作,而是……
    联想到之前东厂信使一事,唐卫轩忍不住看了一眼坐在自己前排的韩千户。不过,在韩千户的脸上,似乎也看不出什么。韩千户虽然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但好像根本没有往前不久的东厂一事上去想……
    待众将渐渐平静下来后,主位上的李如松微微一笑,继续朗声说道:“莞尔倭贼,摄于我堂堂天朝王师之威,弃城而遁。我大明东征军出师尚未满半载,今日便可收复朝鲜王京,足以扬我大明天威!”说到这里,李如松顿了顿,又环顾了一圈众将,一改往日的严厉,而是笑着说道:“待刘总兵押运的粮草物资到后,我军将择日在汉城之中摆庆功宴,犒赏三军将士!各位将军之辛劳,本提督也会一一向皇帝陛下亲笔陈述。得闻王师光复三都,皇上想必也是龙颜大悦。诸位将军,也一定不虚此行……”
    听到李如松的这一番话,在座众人自然也马上明白了李如松的言下之意。想到倭军反正已经丢下汉城撤了,虽然不能将其全歼,但也免于一场血战、避免了蒙受更多的伤亡,还能白白得到一座偌大的汉城,也已经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了。再加上李如松的这一番话,于是众将立刻一扫刚才的失落,很快就有人带头起身说道:
    “此番我诸军统合齐进,扬我大明军威,全赖李大帅指挥调度有方,方可于区区半年之内横扫千里、肃清倭贼、光复朝鲜三都。李大帅实乃我大明武辈之楷模!”
    众将纷纷点头称是,而又立刻又有人站起来紧跟着说道:
    “李大帅不仅运筹帷幄、屡用奇谋,且每战必身先士卒、亲自执刃跃马阵中,将士们甘于效命,才有今日战绩。李大帅实乃我大明当今第一智勇双全之名将!”
    之后还有人欲起身继续发言,但见众将已经恢复了振作,李如松便挥了挥手,示意众将无需再继续说下去,而是开始陆续布置之后的各部安排:
    “张总兵所部留守开城,李如柏李总兵所部代本提督于开城北门等候迎接刘总兵的援军,杨总兵所部负责接收、管理刘总兵运来的粮草物资,查总兵所部为先锋,率轻骑即刻出发、先行接管汉城防务。其余各军,”李如松再次用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一番众将,“迅速集结,整备军容,次日一早,便随本提督一同去接收朝鲜王京——汉城!”
    众将闻令,一同起身,齐声喊道:
    “诺!”
    ……
    次日,无论军容、士气都足以彰显大明军威的数万明军,便气定神闲地成一字长蛇阵,开进了这座已被倭军占据半年有余的朝鲜王京——汉城。
    眼看身在大军中间位置的锦衣卫所部也已逼近龙山,汉城已近在眼前。唐卫轩忍不住看了下那已经被烧得光秃秃的龙山山顶,又望了望不远处的汉城,不禁感慨万千:
    记得就在不久前率队夜袭龙山时,唐卫轩也曾于龙山之上,无意中瞭望过那不远处的汉城城头,虽然夜色之中看不真切,但那甚至比平壤城还要巍峨雄壮的城墙,还是给唐卫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某一刻,唐卫轩也曾在脑海中想象过,明、朝联军强攻汉城、轰破汉城城门、一拥而入时那激荡人心的场景。
    但是,当自己此时此刻真正来到汉城城门前时,那道厚重的城门,却轻易地就被打开了,似乎在张开怀抱,欢迎着明军的大队人马入城接管。那坚实的城头之上,也已经飘扬起大明和朝鲜的旗帜,四处可见的,也都是明、朝两军的士卒。看着此情此景,不仅是千军万马之中的一个唐卫轩,无数的明军将士,排成队列、迈着步伐,衣甲鲜明、锦旗招展地跨入汉城城门时,内心之中也都由衷地感到一阵激动。
    昔日听京城中各家茶馆里的说书人所提到的,岳家军郾城大捷后,中原百姓就曾箪食壶浆,泪流满面地夹道慰劳。因此,不少锦衣卫的士卒也在暗暗期待着,等到进入了这座号称繁华无比的朝鲜王京之后,会有多少饱受倭军压迫、期盼王师已久的百姓,提壶引浆地来夹道欢迎大明军队……而届时面对着朝鲜百姓的热情欢迎,自己又该有何反应……
    然而,怀着这样激动而又有所期待的心情,在进入了高大、厚实的汉城城门、看到了城内真正的景象之时,明军上下却是目瞪口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