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
最新
全本
修真小说
军事历史
校园小说
玄幻小说
科幻小说
穿越小说
网游小说
轻小说
都市小说
《千年一叹余秋雨》第110章 中国为何成了例外?
我考察了那么多古文明遗址,包括遗址边上的现实生态,心里一直在默默地与中华文明对比。
算起来,中华文明成型的时间,在几大古文明中不算早,应该是在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成型的一千多年之后吧,也不比印度文明和克里特文明早多少。但是,在所有的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只有中华文明。
这个历史事实,以前当然也知道,但是这次把别人家的遗址全都看了一遍,才产生全身心震撼。不是为它们震撼,而是为中华文明。
这种震撼中并不包括自豪,更多的只是惊讶。那么漫长的历史,中断和湮灭太正常了,而既不中断也不湮灭,却是异数中的异数,很让人费解。
最直接的感性冲撞,是文字。那些斑斑驳驳地爬在种种遗迹上的古文字,除了极少数的考古学家能猜一猜外,整体上与后代已经没有关系。但是,世上居然有一种文字,本来也该以苍老的年岁而枯萎了,却至今还能让亿万民众轻松诵读。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什么“温故而知新”,什么“君子成人之美”……从词语到意涵,都毫无障碍地从两千多年前直接传导到今天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且没有地域界限地统一传导,这难道还不奇怪吗?
随着文字,很多典章制度、思维方式、伦理规范,也大多一脉相承,避免了解读中断。这与其他古文明一比,就显得更奇怪了。
为了解释这一系列的奇怪,我一路上都用对比的眼光,寻找着中华文明既不中断又不湮灭的原因。到今天为止,我的粗浅感受大致如下——
首先,在这喜马拉雅山南麓,我不能不想到中华文化在地理环境上的安全性。除了喜马拉雅山,往北,沿着边境,还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又连接着难以穿越的沙漠,而东边和南边,则是茫茫大海。这种天然的封闭结构,使中华文明在古代避免了与其他几个大文明的恶战。而那些古代大文明,大多是在彼此互侵中先后败亡的。
我曾在几万里奔驰间反复思忖:你看在中国商代,埃及已经远征了西亚;在孔子时代,波斯远征了巴比伦,又远征了埃及;即使到了屈原的时代,希腊的亚历山大还在远征埃及和巴比伦;而且无论是波斯还是希腊,都已抵达印度……
总之,在我们这次寻访的辽阔土地上,几大文明古国早已打得昏天黑地,来回穿梭,没有遗落。说有遗落,只有中国。
各大文明之间的征战,既是文明的“他杀”,又是文明的“自杀”。这与同一个文明内部的战争就完全不同了。中国历来内战不少,但内战各方都只想争夺文明的主导权,而不会废除汉字、消灭经典,因此中华文明没有遭受到根本性的伤害。中华文明也受到过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但它们都算不上世界级的大文明,与中华文明构不成文化意义上的等量级对峙,更不能吞噬中华文明。最后,反倒一一融入了中华文明。
这就牵涉到了文明体量的问题。文明的体量,包括地域体量和精神体量两个方面。中华文明的精神体量,未必高于其他古代大文明,但一定比周边少数民族所承载的文明高得多;中华文明的地域体量,如果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加起来,比其他古文明的地域体量总和还要大很多倍。也正因为这样,它在相对封闭的情况下没有陷于枯窘,还经常在域内进行大迁徙、大移民,躲过了很多毁灭性的灾难。
不同的环境,造成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经历,造成不同的性格。多少年的跨国互侵,一次次的集体被逐,无止境的荒漠流浪,必然使相关的人民信奉征服哲学,推崇死士人格,偏向极端主义。相反,中华文明由于没有被其他大文明征服的危险,也缺少跨国远征的可能,久而久之,也就满足于固守脚下热土而不尚远行的农耕生态。国土里边的内战又总是按照“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环论指向着王道大一统,时间一长也就铸造了一种集体性格,保守达观、中庸之道、忠孝两全。中国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过极端主义暴民肆虐的时期,但都不长,更没有形成完整的宗教极端主义,因此没有对中华文明造成严重灼伤。
说到宗教极端主义,就遇到了宗教问题。这个问题很大,我以后还要认真地作专题考察,但这次一路对比,已经强烈感受到中国在这方面的特殊性。不错,中华文明缺少一种宏大而强烈、彻底而排他的超验精神。这是一种遗憾,尤其对于哲学和艺术更是如此,但对于整体而言,却未必全是坏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保持着一种实用理性,平衡、适度、普及,很少被神秘主义所裹卷。中国先哲的理论,哪怕是最艰深的老子,也并不神秘。在中国生根的各大宗教,也大多走向了人间化、生命化。因此,中华文明在多数时间内与平民理性相依相融,很难因神秘而无助,因超验而失控。
宗教会让一个文明在较短时间内走向伟大。但是,当宗教走向极端主义,又会让一个文明在较短时间内蒙上杀伐的阴云。中华文明未曾在整体上享用前一种伟大,也未曾在整体上蒙上后一种阴云。它既然失去了连接天国的森严的宗教精神结构,那么,也就建立起了连接朝廷的森严的社会伦理结构。以儒家理性和法家权术为主导的有序管理,两千年来一以贯之。这中间,又奇迹般地找到了一千余年不间断地选拔大量管理人才的有效方法,那就是科举制度。由于科举考试总是以中华文明的精髓为核心,使得文化传承因为有无数书生的生命滋养而生生不息。因此,仅仅一个科举制度,就使社会管理的延续和文化体制的延续齐头并进。
至此我们可以做一个概括了。中华文明能成为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古文明,粗粗一想,大概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赖仗于地理环境的阻隔,避开了古文明之间的互征互毁;二是赖仗于文明的体量,避免了小体量文明的吞食,也避免了自身枯窘;
三是赖仗于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避免了解读的分割、封闭和中断;
四是赖仗于实用理性和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极端主义;
五是赖仗于科举制度,既避免了社会失序,又避免了文化失记。
上面这篇归纳性的粗浅感受,是在炉火旁熬夜写成的。今天白天,从清晨到晚上,我完成了一个重要旅程,那就是去蓝毗尼(Lumbini),参拜释迦牟尼的诞生地。
这条路漫长而又艰险,但几步一景,美不可言。
一边是碧绿的峭壁,一边是浩荡的急流,层峦叠嶂全是世界屋脊的余笔,一撇一捺都气势夺人。
可惜蓝毗尼太靠近印度,不让人喜欢的景象又出现了。要进入佛祖诞生的那个园地非常困难,真该好好整治一下。
一百多年前英国考古学家在这里挖掘出一个阿育王柱,上面刻有“释迦牟尼佛诞生于此”的字样。阿育王离释迦牟尼的时代不远,应该可信。现在,园地水池边立有一块牌子,上面用尼泊尔文和英文写着:著名的中国旅行家玄奘到达这里后,曾经记述蓝毗尼所处的位置,以及见到的阿育王柱和一些礼拜台、佛塔。
可见,玄奘又一次成了佛教圣地的主要证明人。
我在相传佛母沐浴过的水池里洗了手,逐一观看了一个个年代古老的石砖礼拜台,又攀上一个高坡拜谒了红砖佛柱。然后,离开这个园子,到不远处新落成的中华寺参观。中华寺还在施工,很有气派。边上,日本人、越南人都在建造寺院。
至此,我对佛教圣地的追溯性朝拜也就比较系统了。
为了拜访蓝毗尼,我们来回行车六百公里。因此在路上思考的时间很充裕。夜间所写的归纳性感受,就是路上思考的结果。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从博克拉返回加德满都,夜宿Everest旅馆
第109章 难道是文明造的孽?
第111章 最后一个话题
小说推荐
余秋雨
千年一叹
连载
最新章:
第112章 今天我及时赶到
千年一叹
余秋雨余秋雨
连载
最新章:
第112章 今天我及时赶到
行者无疆
书名:行者无疆作者:余秋雨出版社:华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10ISBN:7801423844
余秋雨余秋雨
连载
最新章:
第35章 北极印痕
艺术创造学
余秋雨
连载
最新章:
第27章 创造未来
重生三千年楚风李雨菲
联邦十大元帅之一,人族战神楚风,在与幽冥族大战中,同归于尽,重生到三千年前,人族尚未踏入星空之前,一个废物家族弃子身上。昔日欺我,辱我,弃我之人,你们就给我等着。死亡也许只不过是你们最好的结局
夜雨
连载
最新章:
第371章 再见道玄
豪门陨梦空余年
《豪门陨梦空余年》简一诺免费阅读,小说《豪门陨梦空余年》全文简介“请您把腿分开”冷峻的男人声音在简一诺耳边响起。简一诺抿了一下嘴唇,顺从的分开了双腿
豪门陨梦空余年简一诺免费阅读
连载
最新章:
第409章 幸福生活
夙愿大师
开着一个小杂货铺的周晓驰每天浑浑噩噩的过着日子,梦想着哪天彩票中大奖,娶一个明星一样的老婆,走上人生巅峰 直到有一天,他获得了一个装满夙愿的盒子“完成每一个夙愿,你就能获得每一个附带的奖励 不过不是为活人,而是为死人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夙愿大师》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万雨千秋
连载
最新章:
正文 第二十七章 控制
武神千年后
一千年后,机甲像手机一样普及,人们只需要下载相关的程序就可以通过机甲施展出各种各样的武学。李小杰的出现打破了人类不能直接修炼武学的现象,借助机甲的掩护,一步步成长为全宇最强武神
念雨田
连载
最新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 诱饵
余笙唐诀
千辛万苦逃离了失败的初婚,余笙却一头扎进了唐诀的深情套路中。几番纠缠,她身负唐余二家的豪门隐秘远走他乡,暗中生下一对儿女后,余笙原以为自己会在无限思念中了此残生。没想到,几年后,那位青梅竹马强势依旧的出现,目光交错间,他对她说:余笙,这一辈子,你休想再逃
陈年知余生
连载
最新章:
番外四 王竹生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