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第53章 我们的职业道路充满着各种可能

    和自己保持亲密的接触,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样东西。所有的努力,都将朝着提高生活品质的目标迈进,而不是向上攀升到自己无法胜任的地位。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在他所著的一本名为《梯子定律》的书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但有些悲观的结论:每个人在层级组织里都会得到晋升,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也无论如何努力进取,总会有一个胜任不了的职位在等待着你,并且你一定会达到那个位置。这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彼得原理告诉我们,我们的职业之路走到终点,到达了那个我们做不好也不需要的职位之后,或者是从这个位置上摔下来,跌得鼻青脸肿,或者是成为那些自己曾经讨厌的企业官僚,为了保住位置用尽心力,身心俱疲。
    这是一个魔咒吗?彼得研究出了晋升瓶颈的问题,他当然不愿意自己也掉进去,也希望自己能够不被它限制。于是,他提出了职业道路的对策,即彼得座右铭:
    身为人类家庭中的一名优秀的成员,我发誓要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并透过言语或行动实践我的主张。我发誓我个人的一举一动或所有决定,都将朝着提高生活品质的目标迈进,而不是向上攀升到自己无法胜任的地位。我发誓常和自己保持亲密的接触。
    有很多朋友对我说:“老汪,你出来创业很有勇气,很有情怀!”勇气?情怀?很多中年开始创业的朋友,勇气和情怀当然都有,但是,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对于未来深深的焦虑。这种焦虑我有,我身边的很多同事朋友也都有。多年前,我的一位同事出去创业。我问他,为什么选择自己做。他说:“我希望每年自己给自己做绩效评估。”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他是这样,我是这样……我猜,你也是这样。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框子里,费了很大的劲儿,打破这个框子,钻出来,才突然发现,又被另一个框子套住了。这个新的框子,可能是自己给的,可能是用户给的、团队给的、投资人给的。做的事情可以常换,但纠结常伴左右。说到底,这还是我们要怎样和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相处的问题。
    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无论是坐在格子间里开会,还是在车库里写代码,只要是在为自己而努力,就不会纠结。这就是“和自己保持亲密的接触,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样东西。所有的努力,都将朝着提高生活品质的目标迈进,而不是向上攀升到自己无法胜任的地位”。当我们工作的目标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小的自我时,我们就踏上了通向自由王国的路。
    这就是彼得原理给我带来的启示,问自己要的是什么,为之努力,而不是沿着职业路径,被惯性推着前进。
    彼得所在的年代,正是美国的世界级大企业高歌猛进大发展的时代。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典型的金字塔型组织架构,所有人都是那个爬在树上的猴子,看着上面的屁股,踩着下面的脑袋,努力向上爬。彼得原理没错,可它是那个旧时代的规则。
    世界已经变了,而且在朝着一个我们谁都看不清的方向狂奔。最近很多大企业裁员,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大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了,这里面有经济的原因,有发展环境的原因,但谁能说,这不是他们自己的原因?!
    未来的企业组织形态可能会变得更加有机,更加无序。我坚信在未来10年内,超薄、超轻的组织在一些行业会成为主流。看看互联网最近几年的蓬勃发展,吹去浮在上面的泡沫,其实,我们能够看到,劳动者个体的价值已经开始浮出水面,他们开始可以摆脱大机构的束缚,他们创造的价值可以通过最短的路径传递给用户。这种价值传递的方式和效率已经通过互联网得到了优化。他们自己就是一个个独立的产品提供者、服务提供者,他们不再需要一个中心,中心将被抛弃。
    在未来,我们可能会摆脱彼得原理的魔咒,让自己的职业之路充满各种可能,传统职业路径依赖会减轻,甚至消失。在未来,一个懂数据库的司机也会是个好厨子。每个人都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天赋,持续学习,在一个自由领域内充分施展才华,获得回报。在未来,我们可以从一个被捆绑的签约职业人变成一个自由的专业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