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第2章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决定你以后过怎样的生活

    工作前三年的重点不是赚钱,一个人一辈子赚的钱,都是在职业生涯的中后期赚到的。在职业生涯早期,最值得去做的事是熟悉行业,培养专业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开眼界、长本事、扩人脉”。
    不要蒙着眼睛找工作
    找工作其实是一个决策的过程。你需要找到做决策的依据。至于这个依据,可以是一些基本原则。确定原则之后,你就可以去找一些证据,来明确你要选择的职位是否能够满足你的这些需求。
    在做自媒体节目的过程中,有很多朋友来咨询找工作的问题,我发现,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就好像在买彩票碰运气,就好像在蒙着眼睛找工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些朋友很多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遇到的问题也都很类似,那就是对于目前的工作不那么满意,因为和想象中的情景差别很大。其中,有的朋友就是因为这点辞职了,而且是“裸辞”;有的朋友还在坚持,但是对于能做多久并没有信心,同时他也在考虑,是换个部门、换家公司,还是换个行业。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都遇到了这个问题呢?原因是很多朋友在求职的时候,并不清楚自己申请的那个职位究竟是做什么工作的,做这种工作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会和什么样的同事朝夕相处。对于未来的工作,他们几乎一无所知,就一头冲了进去。
    当然,有人可能会这么想:反正先做着再说,骑驴找马,等我慢慢去找。但是,真正毕业之后,大家面临的情况和在校时的差别非常大。在学校时,我们有同学,有老师,每天都生活在一个熟悉的圈子里面;但是毕业之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很多时候自己住在一个租来的小房间里,每天上下班要在地铁、公交车上挤来挤去,还要自行解决早饭和晚饭的问题……在这种状态下,一旦对工作不满意,我们就会觉得压力非常大。于是,有人就会觉得这实在是自己不想做的,先辞职,回家继续再找工作。
    但接下来,你就不得不与下一届的毕业生竞争,得到的仍然是最低的岗位和不高的薪水。这就相当于第一份工作白做了,它没有成为你进阶的垫脚石。一般来讲,职业发展最好是一个上台阶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不断地跳平台的过程。如果你在之前的一两年里面积累的资源、人脉、经验,没法带入下一个阶段,就只能选择跳到另外的新平台上从头开始。而不断地从头开始,会给职场新人带来更多的挑战。
    对于职场新人,很多企业往往会安排一些比较基础的工作。所谓基础工作,就是那些重复性比较高,比较简单,对于能力要求不强的工作。如果你不断地换行业,也就意味着你每次都要从基础工作做起。
    我在和大家聊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不太愿意做那种重复性特别强的工作,尤其是学不到东西却反复在做的那种。但我真的想跟大家讲,作为一个新人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全新的行业,这一关是逃不掉的,必须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姿态放下来,从头开始。
    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磨炼,你会有以下收获:第一,你能够了解这个行业、这份工作真正需要了解的内容;第二,你可以对同事、团队展示你能够做好什么样的工作。这是职场人士成长的必备过程。但是,对于那些不断跳槽、不断换行业的朋友来说,你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个过程,而且这样容易进入一种消极的状态——职业焦虑。
    我一直说年轻是有资本的,因为你有试错的机会。但是,如果盲目地试错,成本就会非常高,风险也会非常大。所以,不要蒙着眼睛找工作,最好能在你的在校阶段就花一点时间多了解一些。如果能够从大一、大二,研一、研二开始,就主动地、有意识地进入一些公司或企业里面去实习,去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那么将对自己的就业、求职都非常有帮助。
    找工作其实是一个决策的过程。你需要找到做决策的依据。至于这个依据,可以是你的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你想离开北方,到南方去发展,或者是你要学习发展,学一些本事,等等。当有了基本的原则后,接下来,你就可以去找一些证据,来明确你要选择的岗位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是一个基本逻辑,我相信大部分朋友可能都是这么做的。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基本的诉求、期望,然后再根据这些诉求、期望从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取信息,最后做出相应的判断。所以,在决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之前,一定需要了解行业的问题、公司的问题,以及岗位的问题。怎么了解呢?需要找到可靠的渠道。
    对于目标公司的了解,毕业生们的渠道基本上是学校组织的一些宣讲会。这些宣讲会上通常都讲得非常笼统,讲行业的就业趋势,今年的就业压力,给同学们一些建议,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什么事提早做准备,等等。但是,很多时候,企业是从宣传自己的角度出发的,讲的都是自己的优点,很少有企业会“自曝家丑”。这样一来,除非这家企业要破产,或者出现非常严重的负面消息,否则的话,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大部分都是正面消息。
    除了宣讲会,有的同学会去关注该企业的官网或相关媒体渠道,结果同样很少看到负面消息。也就是说,从企业对外宣传这个渠道,大家收集到的信息是打了一定折扣的。当然,也有同学会在贴吧等社交媒体上去发问。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只是使用这种方法,大家还需要提高自己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除了自行查询,还有一个渠道,就是通过自己的师哥、师姐、亲戚朋友层层“牵线搭桥”,最后找到一个在这家公司或这个行业里工作的人。我们找他聊一聊,看看这家公司或这个行业到底如何。这是大家比较信任的渠道。
    另外,对于岗位的了解,大部分人能看到的就是企业招聘网站上的岗位描述(JD),剩下的信息就是靠自己一条条去拼凑,拼出来一个想象中的样子,然后做决策。
    有的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比如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好,进入什么样的公司比较好。这里,我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角度,我没办法帮你做决策,只能帮你从几个角度去分析,从几个维度去做判断。
    但是,说到具体的岗位,估计没有人能够清楚地知道所有行业、所有公司、所有岗位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机会到这家企业里面去实习。这样,你才有机会和那个部门的人聊一聊,真正地了解他的工作节奏是什么,他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如何。只有亲自去看,才会了解他的工作性质到底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实习机会,在微博或者求职网站上,找到这家公司的员工个人微博,点对点地联系他们,多尝试一下,总有人愿意帮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