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品神农》第272章 同来临海

    拿到了想拿的东西,王凯美美得睡了一觉。第二天一大早就先给王强打了个电话让他告诉黄大夫自己找到了紫板骨果。
    因为这是自己从牛主任那边借过来的,因此,王凯不可能直接把它送到鱼鹏县。要么,黄大夫和老刘亲自过来一趟看要如何进行培育,要么,他们弄一个详细的培育计划然后自己做也行。
    然而,自己觉得挺早,比起黄大夫还是差了些,自己打电话过去又没赶上,王强说他早已经跑到人家那边进行指导了。
    王凯无奈,不过心里也挺欣慰的,从时间来看,他能感觉得到鱼鹏县的村民对于自己项目的热情,这样也能超前进度,提前收获开始从土地得到收益。
    没办法只好再让王强当一次传信使者。
    告诉黄大夫自己已经找到了紫板骨朵,还有是请教怎么进行培育的事情。这等小事儿,王强当然立即答应下来,等自己问明白之后立即告诉他。
    王凯把这事儿先放到一边,白天安心上课,到了傍晚,却突然接到了苏晓燕的电话,说她已经到了临海市!
    “我去,这是干嘛呀?我来了临海之后大家也准备跑到这边儿来扎堆?”王凯快步跑到苏晓燕的跟前,没想到这次来的不止是她,刘记铭也一起来了。
    “对呀?我就是看着你跑到临海来所以赶紧跟过来了,你这辈子都虽想甩开我了。”苏晓燕看到王凯也心情大好,半开玩笑地道。
    刘记铭打圆场道:“好了,都别闹了。其实我们这次来是因为上次报道的事情。”
    “上次报道?”王凯能想到他们一起做的报道就只有一次了,“该不会是鱼鹏县的那次吧?但是你们的报道不是分别在本地发表的吗?跟临海市又有什么关系?”
    苏晓燕有些兴奋地道:“最开始我们当然是发表在了本地媒体了,但后来得到了很多人包括一些领导的重视哦!”
    王凯点头道:“这事儿我也看到了,不会是再后来又传到临海,得到什么省领导的重视了吧?”
    刘记铭比苏晓燕还是稳重很多的:“其实也不是啥大领导,就是省里主管农村工作的一位副厅长,不过媒体界还是挺看重的,希望我们能到临海市交流下关于农村问题的采访。”
    王凯摇了摇头,表示不懂。
    “呵呵,一般人肯定都以为像临海市这样的大城市跟农业是不沾边儿的,而且他们平常肯定有很多大事件要报道,应该不会对我们这种报道感兴趣。”
    “呃,难道不是这样吗?”
    “那当然是误解了,在临海主要媒体都是省报级别,当然得有省报的高度。农村问题本来就是很多喜欢读报人比较关心的东西,更不用说政府层面也有很多目光对在这里。”
    苏晓燕骄傲地道:“但是呢,这些临海市的记者们报道商业新闻,娱乐新闻很有一手,对农业新闻就比不上长期铺在基层的我们了。请我们来交流也是理所当然的。”
    王凯失笑地摇了摇头。刘记铭要说自己长期铺在基层也就算了,苏晓燕一共干记者这行才多长时间?
    算了,苏晓燕现在也逄是熬出头儿了,自己也没必要非打击她,让她多陶醉一会儿吧。
    “对了,那你们现在在哪儿住?具体跟哪家媒体进行交流啊?”
    苏晓燕道:“主要是临城晚报和村村行周刊,他们两家媒体一个是在省内都很有影响力的综合媒体,另一个是比较专业的期刊呢。”
    王凯笑道:“不错嘛,我看用不了多长时间,晓燕你就能成为省内的名记了。到时候你可得多多关照我啊。”
    苏晓燕到底还没有飘飘然到忘了自己的底子,尴尬地笑道:“那哪儿行呢。王凯你说反啦,不管以后的情况怎么发展,我还是要靠你多关照才行。”
    王凯摆手道:“你不要以为我只是客气,其实我是现在就有件事需要你们来帮助,但又不知道你当地的媒体处得如何了。”
    苏晓燕连忙道:“没问题,有什么事情你直接说好了,我们一定会帮的。”
    刘记铭也微微点头。之前他跟王凯的合作非常高兴,而且他通过那段时间的近距离接触也发现王凯的确是很有想法。如果能帮到这样的年轻人对他来说是非常乐意的。
    “其实这个想法在来临海之前我就想过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实施的机会。现在我们在鱼鹏县的项目进度非常快,可以非常自信地说,很快我们的大闸蟹,中药和绿色蔬菜都能达到规模化养殖了,所以,我想要进一步打响我们的名声,吸引更多的人来购买我们的产品。”
    苏晓燕明白王凯的想法了:“你是想在省级媒体上打商业广告?但是你们的产品在短时间内根本不愁卖吧?就算是鱼鹏县的项目正常化,产量大幅上升,但你也不看看现在堵在你们村子的商人和司机有多少?”
    王凯摇头道:“看问题不能这么简单。现在我们的产品的确不缺卖,但是这种卖法并非我所期望的。”
    苏晓燕和刘记铭面面相视,就算是跟王凯关系再好,这时候心里都想骂他两句了。
    自己产出来的农产品抢都抢不完,甚至还可以用国内想都想不到的价格卖到国外去,那样的好事儿别人想都不敢想。
    可以说,自王凯的几个项目崛起之后,直接改写了镇上的经济层次。“万元户”这个曾经非常光荣的词语在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有所动摇之后,彻底成为了过时的称呼。
    要知道,在现在外面的工厂打工,如果是流水线工人一个月工资也不过四五百而已!
    他的项目发展得这么顺利竟然还抱怨,要是让一般的农民听到肯定要抡锄头教育他了。
    “王凯,我怎么觉得现在其实你们发展得都太顺了,总有种不踏实的感觉。这样你还嫌呢!”
    王凯笑道:“好吧,我让步,刚才可能我说得太超前了一些,但你们可以这么理解。只有一个像邹冷涛这样的合作者都让我们的利润大增,那要是多来几个像他这种合作者,我们的利润是不是更高呢?”
    “嗯,这是肯定的吧。”
    “好,再用反过来的角度,如果我们现在停滞不前。其他人看到我们的利润之后肯定会想办法取而代之,万一邹冷涛改变主意选择别人,那我们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利润溜走?”
    刘记铭点头同意道:“未雨绸缪的确不是坏事,只不过在省级媒体上打广告可不便宜啊。到底怎么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可要提前计算好。”
    “我明白的。其实这个想法从形成到现在我还没时间做详细的计划,不过请你们先帮我联系一下。”
    “好吧,那我们在临海市的这段时间就多接触下其他的媒体。反正就算不冲这次我们报道的事儿,刘老师在临海市的媒体也有些关系。”
    苏晓燕的话并不夸大,刘记铭作为资深记者,以前肯定也没少往临海跑过,肯定能认得一些媒体同行甚至有些人可能还是中层。
    刘记铭想了想道:“晓燕都这么说了,我要是不发挥发挥好像很没诚意似的。这样吧,我们对于王凯的想法还不够了解,我现在直接约个朋友出来谈谈。就算你还没有详细的计划也没关系,到时候谈谈大体构思,我们也能帮你完善一下。”
    刘记铭都这么说了,王凯当然不会推辞。
    等刘记铭打了个电话之后才一边带着王凯赶往约好的地点一边向他介绍些情况。
    这次联系的人是海事商报的编辑,叫刘鹏军。虽然以前海事商报的报道主体跟农业方面不是很搭,但近几年它们已经成为非常有影响力的综合商业媒体,再加上它过去在海外贸易界积累的地位,对于王凯的潜在帮助是非常大的。
    正好王凯之前还说起要多发展几家像邹冷涛这样的高端客户,如果能通过他们的宣传吸引其他海外贸易商来洽谈,那是再好不过了。
    刘记铭主动替王凯约人,当然也是约比较有把握的,交情非常深的朋友。虽然刘记铭在电话里并没有说明具体事情,但当他们赶到约好地点的时候,人家已经提前赶到等着他们了。
    王凯仔细看去,这个刘鹏军长得个子比较矮,甚至比身为女生的苏晓燕还矮了几公分,但身材结实,眼神儿中透着精明的光芒,让人不会小看他。
    “鹏军,没想到你先到了嘛。”
    “呵呵,老朋友相约,你又难得来趟临海,我怎么能让你等我呢。这两位是……”刘鹏军跟刘记铭热情地打过招呼,把目光转到了王凯和苏晓燕的身上。
    “让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跟我一起报道,同时来临海学习的同行苏晓燕,这位是王凯,他正在做新农业项目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支持。”
    “新农业项目?你就是‘那个’王凯!”没想到刘记铭的简短介绍,惹起刘鹏军不小的反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