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品神农》第7章 从中作梗

    从第二天开始,村子里就流传出王凯智斗狡猾骗子,挽救村民损失的传说。
    这是几个在场的婶子给传出来的,都知道村妇舌头长,几个女人在村头的议论声,一阵风都能刮到村尾去。
    王凯也不在意,好名声还怕传得远啊?倒是让唐红英长了不少脸,当天晚上就弄了几个好菜奖赏儿子。
    王凯并没有告诉唐红英他分赃了骗子的一万块钱,对于这事其他人都选择了保持沉默,闷声发财。
    可还是有人知道的,比如说王强这个当事人。
    这天他腆着脸找上了门,支支吾吾的不开口,扭捏得跟个姑娘似的。
    “有啥事说啊。”王凯没好气的笑道,顿了顿又一脸警惕:“别是给我爸来当说客劝我上学的吧?”
    王强尴尬得说不出话来。
    他这次回村还真是奔这事来的,知道王凯缺钱交学费还将自己的老婆本给偷了出来。
    就算王强不说王凯也能猜到,在前世王强也将老婆本偷出来拿给他交学费,但王富华固执的不同意,说啥也不肯动侄子的老婆本。
    农村人迷信老婆本动了讨不到老婆,棺材本动了找不到地儿埋。
    王强表面上是不在意,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心里哪会没点儿疙瘩。从这点来说王强这堂哥还真是没话说。
    王凯心里暗暗感激,嘴上也转了话题:“想赚钱不?”
    王强怔了怔,不明白王凯为什么这么问,不过还是说道:“当然想,这年头钱比啥都实在,谁不想赚钱谁是傻子。”
    “我有一个绝妙的点子,绝对能挣大钱,你等着啊!”王凯跑进了屋里拿了个黑皮记事本递给了王强。
    “大水塘大闸蟹养殖策划书?”王强疑惑的翻看起来,并问:“大闸蟹是什么?”
    在2000年时,白合村所在的白宁县范围内都没有大闸蟹这个水产品种,县城里的各大饭店也没有“大闸蟹”这道菜。
    直到05年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信息交通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进步时才有人从省城里引进了大闸蟹。
    大闸蟹肉鲜嫩,口感足,一经上市迅速爆红,此后大闸蟹这道菜一直占据各大饭店的首位。
    大闸蟹生殖周期短,从幼蟹到成蟹上桌只需要三到四个月,如果放养的是指甲盖大小的半成蟹到上桌更是只需不到两个月。
    而且前期投入低,来钱快,市场上也是一片空白,只要稍作推广销路一片广阔,这无疑是王凯此时心中的首选项目。
    策划书是王凯这些天闲暇时琢磨出来的,整整数十页满满的都是与大闸蟹有关的记载与规划方案。
    “这,这是你弄出来的?”王强不敢置信的问,他可没想到他能做出这么像模像样的策划书,简直比专业人士还专业。
    可不是学校学点知识搬到笔记本上就行了,策划书里包括了大闸蟹的生殖习性,繁殖周期,水源要求,养殖技巧等等,方方面面俱到。
    “当然啦,不然哪来的?”王凯耸耸肩,自夸起来:“养大闸蟹投入低,来钱也快。连销路我都找好了,要不是我还想鼓捣点其他事,我还不找你呢。”
    “我艹,你来真的啊?”
    王凯瞥瞥嘴说:“少废话,一句话干不干?我可跟你说如果效益好今年咱至少赚十万。”
    十万这个数愣是把王强镇得瞪大了眼珠子,两眼里全是软妹币的影子,他狠狠一点头:“我干,但你可别坑你哥啊!”
    王凯眯起眼睛自信一笑。
    能将养蟹策划书做得这么详细是因为在前世也鼓捣过这事,可惜等他入手时大闸蟹、多宝鱼等等走俏水产的市场早就被瓜分得一干二净,剩下点儿残根棱角也跟他没啥关系。
    2000年是整个白宁县迎来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似的年代,王凯很庆幸自己重生赶在了这趟班车之前。
    两人说干就干,王强跑去跟周边邻里打招呼琢磨承包大水塘,王凯当天跟唐红英打了声招呼就奔到了县城坐上了去省城的班车。
    花了两天时间,奔跑各大饭店与菜市场做了极详细的市场调查,联系好蟹苗卖家。直到第三天下午王凯才赶回白合村。
    舟车劳顿的他没顾得上休息,准备扒拉两口冷饭就去找王强。
    没想到王强先一步找来了,他有些羞愧,因为大水塘的承包权没能拿下来。
    王凯皱起了眉头。
    他选中的大水塘虽有十几亩,但水浅得很,每逢灌溉季节就见底了。
    除了每年能出点儿小鱼小蟹给队上的打打牙祭外就只剩下灌溉这一作用了。
    在养殖业并不时兴的年代,大水塘就是个没有承包价值的鸡肋水产地。有人主动承包对于村委来说应该是破天荒的好事,在价格上也会给予相当大的优惠才对,怎么可能会拿不下来呢?
    王强解释:“本来李队长是同意的,可一听到的你的名字他又不同意了。”
    只听“李队长”三个字,王凯就明白了,原来是李凌峰在从中作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