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郎》247、求助(上)

    天色不早,众人不再拖延, 赶着一辆牛车和一辆马车往雒阳而去。
    我并不想闷在马车中无所事事, 撩开车帏, 钻出去。
    公子正赶着车, 转头看了看我,似全然不出意料,笑了笑。
    “这外头太冷,你还是将那裘袍穿上。”我对他说。
    “不可。”公子示意我看看路上来往的那些车马:“你不是教我要多观察别人么。你看看这些赶车的, 有几个人穿得起裘袍?”
    倒是有长进。我说:“路上有甚妨事, 行人皆匆匆一面, 看不看你都未必,谁人会想你为何有裘袍穿。”
    公子不以为然:“我等费许多气力装扮, 莫在这些小节上露了馅。”
    他这般坚持, 我也不多言,只挨着他坐着。
    外头的确比马车里要寒冷许多, 将近腊月,风吹在脸上, 像带着刀。
    我和公子身上穿的虽然都是冬衣,但都是寻常布袍, 自然比不得皮裘, 吹着风, 没多久就觉得周身冷飕飕的。我往掌心里呵一口气,搓了搓。
    公子道:“你到车里去。”
    “不去。”我说。
    “为何?”
    “我要陪着你。”
    公子的脸上虽然贴着假须,仍能看见那眉宇弯起好看的线条, 眼睛里盛起柔和的光。
    他没说话,将我一只手拉过来,放在怀里。
    “暖些了么?”他问。
    那暖意蹭上了耳根,我心中一阵甜软。
    “暖些了。”我说。
    公子继续望向前方,甩一下鞭子,赶着马车前行。
    即便已经寻找了一整日也徒劳无功,东平王仍然没有撤走盘查的关卡。
    出了那市集不久,在一处通往雒阳的要道路口,我们又被关卡拦了下来。
    这处路口比昨日的那处行人更多,士卒也更多。与昨日一样,无论进出,所有妇人和男子都要查看手腕和颈后。
    我们被拦下时,两个士卒走过来,将牛车和马车打量。
    “哪里人士?去往何处?”一人问道。
    问对之事,我们先前也做了计议。公子这样不喜欢虚与委蛇的人,要他像个真的乡人那样在那些士卒面前恭恭敬敬地说话,实在有些为难他。相比之下,程亮家就在雒阳附近的乡里,操着一口乡中口音,且说话圆滑,更为合适。于是我主张凡遇关卡,有人来问话,都让程亮出面。
    商议的时候,公子对此没有异议,只意味深长地看我一眼。
    只见程亮从牛车上下来,笑嘻嘻地拱手上前:“将官,我等是蒯乡人士,兄弟三人和嫂嫂一道去京中探望叔父,送些年节田产。”
    那士卒看了看我和公子:“这便是你兄嫂?”
    公子站在马车旁,也看着他,不多言语。我则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妇人那样,作羞窘之态,低头转开去。
    后面还有许多人等着过关,那两个士卒也没有细细搜查的意思,看了看牛车和马车,并无异色。
    “都上前来,男子伸出后颈,女子伸出右手腕。”一个行长打扮的人走过来,大声道。
    众人无异议,公子也不言语,跟着将后颈露出来。
    轮到我的时候,我伸出右手腕,那行长打量着我,却有些不怀好意之色。
    “你也是与他们一起的?”他问。
    我瞅他一眼,答道:“正是。”
    那行长正待要贴过来说话,公子忽而上前,将我挡在身后。
    我心中一惊,正担心他意气用事,忽而见他身体一躬,拱手道:“这位将官,我家妇人近来受了些风寒,恐将病气过给将官,不好答话。将官若有甚疑惑,问于在下即可。”
    这话语气平和,颇有些讨好,竟不像是公子嘴里出来的。
    那行长看了看公子,露出些不耐烦之色。
    “快走快走,莫挡了后面的道!”他挥挥手,说罢,走向后面的人。
    众人亦不耽搁,赶着车往前走,离开了关卡。
    路上,我仍坐在公子身旁,看着他。
    公子看我一眼:“何事?”
    “无事。”我说,“不过觉得你变了。”
    “嗯?”公子问,“何处变了?”
    “你从前断然做不出那般卑躬屈膝的姿态来。”
    公子的脸上露出些许笑意。
    “霓生。”他说,“我从前一直反复思考一件事。”
    “何事?”
    公子望着前方,眸色深深:“若我有朝一日像你从前那般,家破人亡一无所有,还被人卖去做奴婢。我会如何?”
    我讶然,不禁啼笑皆非:“你怎会这么想?”
    “为何不可这般想?”公子道,“三年前的那数场宫变,只消有一次应对不周,桓府便是袁氏、荀氏、庞氏一般下场。若真出了那等事,我能保住性命卖身为奴已经是得了天恩。”
    这话倒是不无道理。我亦有些好奇:“你这般假设,觉得自己会如何?”
    “原本我觉得我应当自尽,一了百了也好过为奴受辱。”公子道,“可这两年,我看多了,觉得你才是对的。死虽可惧,却是最易之事。命无了,便什么也无了。你做得到的事,我为何做不得?”
    我哂然,道:“我与你不一样。”
    “有甚不一样。”公子道,“我不过是没有你那样一个可教你许多本事的祖父。你若像我先前想的那般宁死不屈,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亦徒劳。”
    我心想,公子为了证明他与我天造地设,不惜连我祖父的功劳也抹杀,当真煞费苦心。当然,他说得有些偏差。比如我那时之所以会好好留在桓府里当一个侍婢,并非因为我能够忍辱负重,而是因为我想靠着桓府发财。
    “故而你方才那般行事,是在学我?”我瞅着他。
    公子叹口气:“这也无法,谁让你是我妇人。如今既然出来闯荡江湖,你招摇撞骗,我也须跟着。”
    我一愣,忍俊不禁,佯怒地打一下他的手臂:“你才招摇撞骗。”
    公子却笑笑,将我的手拉住。
    “莫乱动,小心着凉。”他说罢,重新将我的手藏到怀里。
    牛车和马车走得不如骑马快,午后,我们才到了雒阳。
    还未进城,已经能够感受到肃杀的气氛。
    守门的军士大约都被折腾得不轻,面色沉沉,来往行人皆不敢造次,乖乖地任其摆布。不过进城比出城查问更松,与先前那关卡一般,进城的人只消看看脖子和手腕,即可放行。故而我们几人进城皆是顺了,士卒粗略看一看即放行了。
    正要往前走,一个出城的老妇因为手腕上有痣,被人强行拖走,远远仍能听到哭喊之声。
    我回过头来,不禁与公子相觑。
    公子神色平静,不多言,打一下马,赶着车往街上走去。
    这处城门离槐树里并不太远,按着我指路,公子穿过街道,折拐几番之后,到了槐树里。
    还未到黄昏,巷子里已经飘满了炊烟的味道。
    到了那宅院前,只见门上没有挂锁,我心中松了一下。
    这趟来雒阳,我最担心的就是这宅中无人,那么我不但白来一趟,还会断了曹叔这边的消息。
    “这就是你说的那曹叔住处?”公子好奇地问我。
    我说:“正是。”说罢,下了马车去,走到门前,按从前约定之法,在上面叩了三下,隔了片刻,又叩一下。
    无人应答。
    我等了一会,又如法敲门。
    仍然无人应答。
    正当我疑惑不解,忽而听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何人在此?”
    我转头看去,却见老张走了过来,手里提着一壶酒。
    看到我,他愣了愣。
    心中的大石登时落下。
    “张伯父回来了?”我迎上去,微笑,“我还以为家中无人。”
    老张露出惊喜之色,看着我:“你……你回来了?”说罢,目光倏而落在我身后的公子和两个侍从身上,又变得狐疑,“这是……”
    “这是我丈夫,还有两位小叔。”我笑盈盈地挽着公子的手,道,“此番一道回来,看看伯父。”
    公子亦颇为识趣,打量着他,微笑行礼道:“小婿周元,见过伯父。”
    老张:“……”
    他面上疑色未消,却并无迟疑,露出笑意:“原来如此,诸位远道而来,快快入内歇息叙话。”
    这宅子与我上次离开时相较,并无多大改变。
    里面显然只有老张一人,他招呼众人将车马都放到院子里,而后,招呼众人上堂。
    无人坐上首,老张与我和公子相对而坐,程亮和褚义立在公子身后,皆侍卫之态。
    “三年不见,老张别来无恙?”我寒暄道,“不知曹叔和阿麟好么?”
    老张将目光从公子等几人身上收回,微笑:“老叟甚好,先生和公子也甚好,只是三年来,他们对女君挂念得很,多番寻找女君,却不得音信。”
    这话的意思我当然明白,不过不打算解释,笑了笑:“我说了不必牵挂,现在不是回来了。”
    老张颔首:“老叟昨日还想,女君该出来了。”
    我讶然:“此话怎讲?”
    老张没有答话,却看向公子:“方才在门外不便说话,未知这几位壮士,是何方英雄?”
    我知道老张是谨慎之人,在陌生人面前不会轻易言语,正待回答,公子微笑道:“在下桓皙,乃霓生未婚夫。方才未敢言明,先生见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