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第二百九十五章 欢聚一堂

    祭祀过了祖宗,又走马观花似的逛了逛老宅的各个院落。
    等到再回到石头小楼,洪家可就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了。
    敢情洪衍亢除了同样给洪衍文一家三口和洪衍茹补发了红包。
    他还从行李里拿出了从香港带来的一些领带夹、钱包、打火机、发油、香水、口红、玩具,分给给兄弟姐妹们和洪家孩子们。
    合着昨天去洪家,他带去的那些全是给洪禄承老两口的东西。
    像这些时髦的小玩意,才是他馈赠其他亲人的见面礼。
    不用问,年轻人嘛,都好个新鲜劲。何况谁还能不喜欢礼物啊?
    因此尽管洪家的孩子们在物质享受上已经属于内地尖端水平了,并不缺少这样的东西。
    可受了这样的礼,依然是兴高采烈,欢声笑语一片。
    而且谁都没想到,就连李福也有份呢。
    洪衍亢同样双手奉上一套剃须刀给他。
    还面带诚恳地说礼轻情意重,请李福不要嫌弃,并且感谢他多年对洪家的帮衬。
    这不但让李福惊喜非常,笑眯眯地称谢不止。
    也让洪禄承看得暗暗点头,觉着这个大侄子知礼、稳重,处事周到,很会为人。
    但这还不算什么呢,真的等到洪衍武开车把寿敬方接了来。
    洪衍亢礼数周全的优点,才算发扬到了极致。
    当时,洪衍亢一见到这位世交表叔,二话不说就迎上去,按照老规矩认认真真给请了一个安。
    尽管寿敬方很是吃惊,一个劲地说。
    “哎,眼下民国都过去快四十年了,已经不用再讲这些老理儿了,随便点没什么……”
    但洪衍亢却仍旧坚持如此,而且还声称是奉了母命。
    “不瞒您说,家母生前在香港时,曾反复叮嘱,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再回到京城来。无论什么时候见了洪家的亲戚和世交的长辈,都要按老规矩行礼,千万不能马虎。使人都知道,洪家的长孙是有教养、懂规矩的……”
    结果就这么几句话,立刻就让寿敬方产生了好感。
    老爷子不禁为此发出一声感慨。
    “你的母亲的礼教是极严的,一向教育子孙们以敦厚谦让为处世美德,以爱家爱国为立身根本。也是难为大嫂了,洪家的长媳不好当啊。离京这么远了,她心里还记得这个……”
    当然,说到这里,双方无不意识到气氛因话题已经显得有些沉重。
    于是为了不扫兴,赶忙都不约而同把话题转到了别处。
    “表叔,香港是没有好中医的,没有一个人的黄岐之术能及得上您。倒是那儿的药材的种类比较多,几乎整个东南亚的好东西都有。我带回来一些犀角和龙涎香,还希望您笑纳啊。也好让我助您治病救人,间接积些功德,”
    洪衍亢不动声色,一顶高帽儿送了过去。
    那寿敬方哪还会不眉开眼笑的?简直如沐春风。
    “过奖,愧不敢当啊。这明明是你赠我厚礼,怎么倒像你求我一样?大侄子,你实在太客气了……”
    “你看,表叔也没什么还回赠的,这样吧,我观你气色有点阴虚阳亢,虽不至有大碍,可这一年多来,你的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是免不了的……”
    “我一会儿给你号号脉。我还你一个神清气爽、安神入梦做回礼,可好?”
    而这下洪衍亢也是面露惊喜啊,赶紧一抱拳。
    “表叔,我就说嘛,香港的医生真没有一个及得上您的。您看的太准了。”
    “我最近一年,睡眠确实不好,每天也就五个小时左右。吃安眠药也不管用。我总以为是精神紧张才睡眠不足呢。”
    “头疼也有,可我又给当成了安眠药的副作用。现在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您要能治好我这个毛病,那我这趟回来可太值了,侄子实在感激不尽。”
    “哈哈哈”这么一来,在场就没人不笑的了。
    午饭的席面,洪家在餐厅里开了两桌。
    包括李福在内的长辈和男丁一桌,几个妯娌和洪衍茹带着孩子们一桌,正好每桌八个人。
    每桌菜色也一样。
    都是“葱烧海参”、“奶汁二百”、“烧明虾”、“宫保鸡丁”、“软炸里脊”、“爆三样”、“木樨肉”、“冬瓜盅”这八道菜。
    不能不说洪衍武和陈力泉的手艺确实很有样儿了。
    这每道菜的味道都特别可口,尤其是“葱烧海参”。
    饶是在座的皆为知味之人,可人人尝了,都免不了得竖大拇指,竟挑不出毛病来。
    其实这不奇怪,这就叫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张大勺”那是什么样的能耐?
    有他的指点,这么重要的菜洪衍武和陈力泉要是出岔子才怪呢。
    别的甭提,就一个小窍门,就够其他的厨子琢磨一辈子的。
    什么啊?
    那就是葱烧海参,要想有葱香味,那得提前把葱熬在汤里,然后撇去。
    做菜的时候不能现放,后放的鲜葱只是为了好看而已。
    要不明白这条,怎么做也没法有葱香味儿。
    更何况洪衍武他们还有材料上的优势呢。
    海参一共十三个品种,唯独辽东“灰参”才适合做这道菜。
    而他们可有“大将”送的辽东最好的“干海参”啊。
    这种材料的差距,就连“张大勺”的技艺也没法弥补。
    要没这个正宗的好干货,怎么做也逊色。
    如此,要手艺有手艺,要材料有材料,才是这道菜惊艳四座的原因。
    但这还不是席面上的全部内容呢。
    除此之外,每桌各加上一只从不远处“聚德全”总店取来的烤鸭,这才是真正的主菜。
    而作为当仁不让的京城的代表美食,烤鸭的味道是无需争论的。
    就别故里的洪衍亢,一吃上这曾经熟悉却又隔绝了多年的美味,就撒不开手了。
    满嘴流油的一气儿吃了三卷鸭子,这才算是喘了口气,能稍作休息。
    按他的话来说,香港虽然也有烧鸭、烧鹅。
    可那东西调料味太重,味道也偏甜,还带着骨头。
    不似烤鸭,味道亲切,吃法自由,可加面酱、黄酱、辣酱,也可自行调配葱丝、黄瓜条、蜜瓜条、金糕条。
    最关键的是科学。
    京城的烤鸭不但温补,也讲究物尽其用,最好的鸭肉才用来卷饼。
    剩下的鸭架子可一半吊汤,一半椒盐。
    那真是一鸭三吃,不同的风味,买一只鸭子就都享受到了,还吃着健康。
    话到这里,洪衍武又插了一句,“衍亢大哥,您还忘了吃鸭子的好彩头呢——‘聚的全’嘛。”
    如此一来,大家又是一阵热闹的笑。
    但至此为止,这一席的讲究也仍未道尽。
    因为除了洪衍武和陈力泉带回的香槟酒、葡萄酒,以及充作下午茶食的“拿破仑蛋糕”之外。
    这天寿敬方也不是空手来的,他给洪家送来了一坛子他自己刚酿好的“茵陈酒”。
    据《本草拾遗》载,所谓“茵陈”,是“以其经冬不死,因旧根而生新芽,而故曰名“茵陈”。
    这种酒不但利于长寿,有清利驱湿、祛疸退黄之功效,也有除旧布新、祛邪扶正之喻义。
    像伏天怯毒,又或是除夕夜,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就没有比喝茵陈酒更适合的了。
    这样一来,当下喝这个,自然是又应景又健康啊。
    于是大家就着美味佳肴,一小盅一小盅的,真喝了不少。
    可还别说,这酒虽然度数高,拿冰镇了,独具风情,一点不烧心,反倒喝了让人爽神悦目。
    而且那酒的颜色如绿蚁沉碧,跟法国的薄荷酒一样的翠绿可爱,也着实让人赏心悦目。
    像洪衍武这自诩见多识广的,都是第一次喝,很快就忍不住夸赞起来。
    却没想到洪衍亢也想起在了曾喝过一种法国苦艾酒。
    他说也是这么漂亮的绿色,据说也是茵陈酿造。
    而且容易上瘾,麻醉作用比其他酒更加厉害。
    喝得时候酒杯上打横搁有一只银匙羹,上边放着小块方糖,融在酒内,才比较容易入口。
    结果这么一来,反倒更衬得茵陈酒的不凡。
    因为寿敬方随后即纠正了洪衍亢的说法,很认真的让他以后不要再碰苦艾酒。
    据寿敬方所说,那玩意只是与茵陈酒类似。
    虽然用的都是菊科蒿属植物。但苦艾酒的亚苦蒿不是茵陈。
    最大的区别在于苦艾含微毒,制成酒有致幻作用,伤脑子,根本就是毒酒一杯。
    而茵陈却有益无害,是长寿养生酒。
    因此,在旧京的法国人都是把茵陈当做华夏的“XO”的,其中优劣差距可不能不知。
    另外,当年作茵陈酒的药铺很多,但能作碧绿碧绿的茵陈酒除了只有“鹤年堂”和“衍寿堂”,其它家作的都是浅棕色,或草黄色。
    想喝碧绿的茵陈酒,除了到菜市口的“老鹤年堂”,就是去重文门的“衍寿堂”。
    而这两家的茵陈酒之所以翠绿,这是因为都是源自宫中一套秘传的制作绿茵陈酒的工艺配方。
    除此之外,“衍寿堂”甚至还独有一些其他品种露酒。
    像玫瑰酒紫红色、佛手酒明黄色,桔红酒黄红色。
    开罐后无不香气四溢,各有养生之效。
    当年曾引得许多达官贵人、外国使馆官员争相购买,常年预定。
    这也是他们药铺丰厚利润的一个来源……
    就这样,寿敬方讲着,在场众人听着。
    包括洪衍亢在内的洪家下一代,无不感到大开眼界,长了见识。
    但不得不说,真正往心里去的了,却或许只有洪衍武一个。
    只是他的眼睛咕噜噜的转着,神情凝思且兴奋,也不知琢磨什么呢。
    偏偏与此同时。
    远在香港的维多利亚湾上的一艘游艇上,包括洪衍雄在内的几位香港“小开”。
    也正在开怀畅饮着那种碧绿色的法国毒酒。
    但这一点,坐在小洋楼里的洪家人却无从知晓了……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