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策:妖孽成双》第305章 高谈阔论

    楚千凝去到俞府的时候,俞汉远方才下朝回来,正在气愤的和俞夫人唠叨近来朝中的事情,听闻楚千凝登门拜访,他心下不禁生疑。
    护国公主……
    她来府上做什么?
    一想到那个容貌美艳,心机深沉的女子,俞汉远的眉头便不禁皱了起来。
    平心而论,他从前对这位公主殿下没什么好印象。
    但自从上次从苍族回来,他对她便有些改观。
    仅凭一己之力便能扭转局势,便是男子也难做到,可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却做到了,倒是令人钦佩不已。
    只是——
    太过聪明也不是什么好事,难免让人觉得有些不安。
    俞夫人见俞汉远听闻楚千凝来之后就陷入了沉默,不禁觉得奇怪,“老爷,您这是怎么了?”
    公主来了,他怎么还不快去接驾呢?
    回过神来,俞汉远对视上自家夫人探究的目光,他这才缓缓起身,轻叹了口气才慢悠悠的朝门外走去,心里想着,若是楚千凝因他怠慢而怪罪,倒刚好遂了他的心思。
    偏偏,他想错了。
    等他不紧不慢的出现在正厅时,便见楚千凝安然的坐在上首品茶,面上未有丝毫不耐烦的神色。
    见状,俞汉远的心中不禁有些异样,“……见过公主殿下。”
    “俞大人有礼。”楚千凝放下杯盏起身,朝他微微颔首,并未仗着自己公主的身份而傲然示下,言行十分得体。
    如此,倒是愈发令俞汉远觉得别扭。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对方是高高在上的公主,他便是再不喜也不能将人赶出去。
    “不知公主此来,是为何事?”
    “为了劝说大人辞官。”楚千凝开门见山的说道。
    闻言,俞汉远大惊失色,“什么?!”
    劝他辞官?
    她怎么会说出这种话?
    大抵是俞汉远眼中的惊愕之色太过明显,以至于楚千凝说完这句话后便不再多言,而是安静的喝茶,似是要留给他反应的时间。
    片刻之后,方才听到俞汉远微沉的声音响起,明显带着不悦,“老臣一心为国,如今陛下患病,又怎可弃之而去!”
    “大人一心为国固然可敬,却苦了与您相守多年的夫人。”
    听楚千凝提到俞夫人,俞汉远的神色明显一变。
    他府中没什么乱七八糟的女子,只这一位发妻,二人年少相识,门当户对,算得上是真正的青梅竹马,可惜夫人一直无所出,他这般年纪也没个子嗣,但若让别的女子为他生子,他心下委实不愿,索性便守着夫人了此余生。
    一直以来,他夫妻二人琴瑟和鸣,相知相伴多年,可为何公主说,自己报效朝廷会苦了夫人?
    国家之事,与夫人何干?
    “东夷气数将尽,大人此时不辞官远走,他日必与夫人受战乱之苦。”依着这位老大人的性子,怕是定会直言进谏,保不齐就落得与前世一般下场。
    “公主怎敢如此胡说八道!”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才能百战不殆。若要知彼,必先知己,我不过是将东夷如今的情况据实相告,何来胡说?”
    “这……这分明就是大逆不道的话……”一边说着,俞汉远一边小心的往门外瞟了一眼。
    比起他的小心翼翼,楚千凝就淡定多了。
    缓缓的放下茶杯,她望着俞汉远正色道,“敢问大人,二皇子才干如何?”
    不妨她忽然说起了凤君撷,俞汉远皱眉思索了一番,随后方才回道,“二皇子为人谦厚,善于察纳雅言,处理国事……”
    “较之四皇子如何?”
    “这……”
    俞汉远面露为难,没再继续回答。
    两位皇子如今均是议储的人选,他怎敢擅自妄言!
    见他不再开口,楚千凝却坚定说道,“二皇子虽接纳谏言,却容易被朝臣左右,难有自己的决断,不足以威慑群臣,满朝文武,谁人不知?反观四皇子,他精明强干,刚柔并济,是监国的不二人选,满朝文武,又有何人不晓?”
    “人人心中皆明,而人人口中皆不说,无非是怕负不忠不孝之名,怕担乱国簒逆之罪。”楚千凝冷笑了一下,继续道,“为君者懦弱则好欺,为君者精明则难奉,满朝文武明里是在听陛下的话,暗里则是为己。二皇子根基不稳,想要暂理朝政便要依附朝中诸臣,比起四皇子殿下,他行事会更束手束脚,群臣自然会轻松一些。”
    话至此处,俞汉远的眉头不禁紧紧皱起,明显是将楚千凝所言听了进去。
    她说的这些,他倒从未深入去想过。
    不过——
    四皇子倒的确比二皇子更适合成为太子,后者被放逐多年,忽然掌管朝政,难免令人心不稳,无奈陛下坚持。
    说起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看出了俞汉远的欲言又止,楚千凝干脆将话挑明,“两位皇子能力如何,我与大人既然知晓,陛下自然更是一清二楚。可他弃四皇子不用,反用野心勃勃的二皇子,这个中缘由,大人可知否?”
    “许是……因着长幼有序……”
    “东夷向来‘立贤不立长’,大人不可能不知道。”如今找出这般说辞,怕是连他自己都不信吧,“陛下不敢重用四皇子,无非是担心他借此机会谋夺帝位,是以扶植二皇子,让他与四皇子平分秋色,二虎相争,最终得益的人还是他。”
    被楚千凝所言惊到,俞汉远瞪大了双眼,未敢接话。
    她竟连陛下的心思都敢揣度!
    无视俞汉远的震惊之色,楚千凝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接着对他说,“如此国君、如此朝臣,大人您还在眷恋什么?”
    “老臣……”
    “盲目的忠心,便是愚忠。”
    到最后,只会害了他最亲近的人。
    早日辞官离开建安城,也不算辱没了他这一世的名声,并非让他向别国投诚,于国于家,他都无须心存愧疚。
    心知自己这三言两语无法彻底扭转他的心思,不过哪怕他只听进去三分也是好的。
    迟早有一日,他会想起她今日所言,明白她的用心。
    “待陛下龙体好转,老臣势必要进宫谏言。”
    “大人若如此,便是陷我于不义了。”她今日来与他说这些,原不是为了让他去送死的,不然她就不走这一趟了。
    “公主何出此言?”
    “大人心性耿直,必然认为‘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可依我拙见,所谓‘文死谏,武死战’,皆是为了名节而死,虽美名在外,实则却半点用处也无。”
    “非也……”
    一见楚千凝误会了自己,俞汉远当即便不乐意了,一时也不顾她公主的身份,竟打算与她好生争论,一较高下。
    可楚千凝却挥手打断了他的话,未给他解释的机会。
    “于文官而言,国有昏君,他方才谏言,却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却弃君于何地?而对武将来说,时逢战时,他方才请战,却猛拚一死,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
    “……古来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
    “要我说,那些武将不过仗着血气之勇,疏谋少略,自己无能,送了性命,并非是不得已。”顿了顿,楚千凝望向俞汉远,意有所指的说道,“至于那些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念了两句书藏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也非是不得已。”
    “你……”
    听出来她是在讽刺自己,俞汉远的脸色不禁变的很是难看。
    猛地从椅子上站起,他似是被气得不轻。
    但一想到对方是公主,从年纪上看也算是自己的晚辈,就这般朝她甩脸色未免太失礼了。
    于是,俞汉远只能压制着内心的愤怒,又沉着脸坐回到了椅子上。
    “倘或大人死谏能力挽狂澜,我今日便不会登门拜访,但事实是,即便他日您拼了性命去进谏,陛下也不会放在心上,反而会因为您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言迁怒于夫人,你倒是对得起自己那颗忠君之心,却置夫人于何地?”
    “夫人……她会谅解的……”
    闻言,楚千凝微微眯眼,冷声道,“俞大人,恕我说句不中听的话,您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嗯?”俞汉远皱眉,目露不解。
    “到底是夫人甘心谅解您的所作所为,还是您需要她谅解您的所作所为?”每每说起俞夫人,楚千凝的眼中便有些动容,“这么多年来,您忠君效国,却苦了夫人日日担惊受怕,恐您又在朝中惹怒陛下,随时有丧命的危险。”
    这些事情,想来俞夫人并不会告诉俞汉远,但在前世,她却同楚千凝说过。
    嫁给他的那一日她就知道,依着他的性子,并不适合官场。
    最终也证明,俞夫人并没有猜错,俞汉远到底没能善终。
    忽然听楚千凝说起夫人,俞汉远眉心微低,一时没再说什么。他这个人顽固的很,心里唯一的柔软便是发妻。
    而楚千凝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是以才处处拿俞夫人说事。
    “提心吊胆的伴您在官场沉浮多年,这是夫人对您的情;如今您告老还乡,陪她颐养天年,这是您对她的义。”
    情义二字,堪比千金。
    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楚千凝也就没再久留,深深的看了一眼愣神中俞汉远,她便起身走了出去,却意外在廊下遇见了俞夫人。
    后者泪光闪动,感激的朝她施了一礼。
    匆忙上前扶起俞夫人,楚千凝神色动容道,“夫人如此,便是折煞我了。”
    从前,她是曾将她当成亲人的。
    今生俞夫人虽不知那些过往,但在楚千凝心里,无论是她还是俞大人,依旧是她的家人。
    是以,她绝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遭难。
    目送着楚千凝离开,俞夫人不觉蹙起了眉头。
    不知为何……
    她总觉得与这位护国公主似曾相识,莫名的很想亲近她。
    可一想到对方的身份,俞夫人便失笑着摇了摇头,想着定是自己在胡思乱想。
    收回视线,她转身走进厅中,看到俞汉远失神的坐在椅子上,不禁轻轻的叹了口气,“老爷……您这是怎么了……”
    恍然回过神来,俞汉远有些欲言又止的望着她,“夫人……”
    “公主殿下与您说什么了?”
    “很多。”看着楚千凝离开的方向,俞汉远意味深长的叹道,“幸而她是名女子,如今身为公主也不会掀起太大的风浪,若为皇子……”
    怕是这建安城中,比如今还要更乱。
    不过——
    她敢讲别人不敢讲的话,敢言别人不愿言之语,敢负不忠不孝之名,敢担簒逆废主之罪,为人何其大胆聪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