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1988》56、八级大工匠

    陈凡接手农机厂以来,每个月都得往里扔30多万,眨眼间已经小半年过去了。
    去年年底开始,农机厂生产的压瓶盖儿机已经投放市场了,渐渐开始有进账了。
    而且,谢军他们几个老工人已经研制出别的食品机械,也开始大规模生产,准备投放市场了。
    陈凡来到农机厂时,谢军他们正拿着电话号码簿指指点点,说说笑笑。
    电话号码簿封面是瓶盖儿厂、封底是农机厂。
    瓶盖儿厂的广告简单直接,就是老何油头粉面、人模狗样地坐在老板桌前。
    电话号码簿刚定下来要用瓶盖儿厂做封面时,老何屁颠儿屁颠儿地过来,就打算露一把自己的老脸。
    当时,陈凡拒绝了他,心说你那个酒糟鼻子、小眼睛、牛皮廯的,有啥好露的。
    可后来一想,眼下的广告不都这样吗?简单粗暴。
    就弄个人在老板桌前坐着,然后来一句话某某企业与全市人民欢度春节!
    李克斌和大海也这么觉得。
    于是,就顺遂了老何的意思。
    这会儿,大家对着封面说笑着。
    “哎,老何脸怎么这么白啊。”
    “是啊,脸上的粉刺都看不见了。”
    “磨皮了!你们不知道啊,人老何拍照以前到美容院磨皮磨了一个星期呢。”
    “真行啊!哈哈!不知又有多少良家妇女要遭殃了。”
    “陈总?哈哈!”
    陈凡也笑了“这电话号码簿不错吧?”
    “是啊!”谢军举起电话号码簿封底,“这才刚登了没几天,每天都有好几拨人打电话。”
    “那还真不错。”
    其实,陈凡也是抱着试试看,给瓶盖儿厂和农机厂刊登广告。
    反正广告公司是自己的,厂子也是自己的,肥水也没流入外人田。
    没想到还真有效果。
    刚聊了几句,陈凡一眼看到几个工人中有个陌生面孔,看起来有60来岁了。
    “这位就是万师傅吧?”
    谢军连忙拉过那人“对,对,咱们的八级大工匠!”
    万师傅连连摆手“啥八级大工匠啊,都是老黄历了!”
    陈凡一把握住万师傅的手“哎呀,老万啊,你总算是来了。”
    “不好意思,前段时间家里有事儿。”
    农机厂刚成立时,陈凡就惦记着弄一个八级大工匠过来。
    谢军他们几个也一直张罗这事儿。
    但直到这段时间才算有了点眉目。
    1985年以前,各个厂矿企业实行的是八级工资制。
    比如一级工的工资标准是28元,二级工是35元,三级工是42元……
    八级工最高,每月工资104元。
    如果用干部编制来对比的话,八级大工匠就相当于副县长的级别。
    所以80年代以前人们都说一个八级大工可以养活八口大家。
    1985年以后,八级工资制取消了,八级大工匠也成了一个传说。
    但它所代表的大工匠精神,依然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
    说得难听点,如果联想他们那些大型企业但凡有点大工匠精神,若干年后就不会被人掐着脖子。
    这些年来,机械制造行业已经开始机械化、半机械化改造了。
    大工匠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
    尤其陈凡手里的这个农机厂。
    八级大工匠比一级二级工匠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但人们心里这种大工匠的精神还在。
    陈凡就想来点“千金买马骨”的感觉。
    哪怕弄一摆设也好,就当活广告了。
    陈凡握着老万的手“可惜啊,万师傅,您要是早点来就好了。”
    “啊?呵呵。”老万一脸懵逼。
    谢军知道陈凡的意思。
    “我们陈总的意思,您要早点过来,这封面广告就用你了。”
    万师傅直挥手“俺哪行啊,俺这张老脸,哪跟上人家,人这小伙儿多帅!”
    陈凡笑了“您这脸上的皱纹就是最好的广告!”
    谢军他们几个也在一旁哈哈大笑“没错!这皱纹里都闪着智慧的光芒。”
    其实,老万这么千呼万唤才出来,哪是没时间,他是在外面另有高就呢。
    老万是1979年,他都已经50岁的时候,才评上了八级大工匠。
    刚开始的几年还不错,每个月104元的工资,比厂长还牛逼,连刚进厂的小姑娘都忍不住想凑过来溜须几下。
    可1985年以后,随着八级工资制取消,各个企业开始讲经济效益了,工资翻番上涨。农机厂渐渐就不行了,当年的八级大工匠连别的厂子的小青年都不如。老万就动了另谋高就的念头。
    一直熬到去年上半年,老万总算是退下来了,立刻就被别的小厂要走了。
    在当下,虽然机械化半机械化已经很普及了,但老万这手艺还是有一些用武之地的,很多街道小厂、乡镇企业都愿意高薪聘请他。
    “怎么样?万师傅,感觉咱们厂子怎么样?”
    老万四下看看叹口气“不错啊,又好像看见以前那种干劲儿了。”
    谢军在一旁说“那当然了,咱厂的老工人基本都在呢,你的两个徒弟大奎和德胜都过来了。”
    老万点头“挺好,咱老厂还能撑下来,也不错了。”
    “那您就过来嘛,咱们大家伙儿在一块儿干,多带劲儿啊。”
    “是啊,不过……”
    陈凡拍拍老万的肩膀“万师傅您在外面干着是吧?”
    老万点点头“是啊,在友谊乡一个厂子干,老板对我不错。”
    “哎呀,再不错能跟上咱陈总啊?”
    “对啊,万师傅,您回来吧!”其他工人也纷纷劝说。
    “咱陈总您别看着年轻,人特敞亮爽利,看得又长远。”
    “是啊,再说咱在这里就等于给自己干,每个人都有股份,将来厂子上市了,坐在家里都有钱拿。”
    大家七嘴八舌地,老万看起来还是犹豫不决。
    像老万这种年龄的人,他不懂什么股份不股份的,拿到手里的钱才是钱,其它都是虚的。
    陈凡拍拍老万的肩膀单刀直入“万师傅,那边一个月给您多少钱?”
    “这个……”
    陈凡问的太直接,谢军他们都有些难为情。
    “要是不方便。”
    “没啥不方便的,不瞒您说,友谊乡那边的老板一个月给我600元。”
    “哇!不少啊!”
    其实,眼下农机厂没有任何一个工人的基本工资能达到600元。
    因为农机厂还没有效益,原来一个月两三百元的工资都经常拖欠,现在一个月四五百元总是按时发放,对他们来说也相当不错了。
    陈凡拍一拍老万的肩膀“万师傅!我一个月给你800元!”
    “啊?”谢军和其他工人们都吃了一惊。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