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1988》90、傻子太多 骗子不够用了

    少数群体这事儿吧,其实哪个年代都有。
    而且封闭年代的这种人一点不比开放年代少。
    只不过由于宣传的关系,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没有这方面意识。
    更不像若干年后那么敏感。
    搞的好基友、好兄弟都没法愉快地玩耍了。
    陈凡也是三四十岁以后,通过报刊杂志影视等媒介,才对那方面有点意识了。
    在此之前,哪怕陈凡在生活中很明显地碰到这种人了,他也没往那方面想。
    一次是陈凡十五六岁的时候,到老爸单位找他,老爸不在,办公室的一个四十来岁的叔叔就让陈凡坐着等会儿。
    那位叔叔非常和蔼可亲,就在对面坐着陪陈凡聊天。
    一边聊着,陈凡就看见他小肚子那个部位有东西在一翘一翘地动。
    陈凡还盯着看了会儿,以为他那里藏着雀雀或者小老鼠啥的。
    那位叔叔看起来却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
    等出的门来,陈凡才想起来:“我去,那个部位除了那玩意会动,也没别的了。”
    但陈凡也只是想:叔叔多半是生病了吧?就像手抖脚抖一样。
    陈凡开上出租车以后,这种事碰到的更多了,几乎每个月都能碰到两三次。
    但绝大多数都比较矜持含蓄,唯独有一次碰到一个极其嚣张的。
    那会儿,网约车把所有传统出租车也招安了。
    陈凡凌晨三点钟拉了这么个伙计。
    三十来岁,黄皮蜡瘦的。
    一上车就把手放到陈凡大腿上。
    陈凡也没在乎。
    三十岁以前,陈凡很怕痒,四十岁以后几乎连痒痒肉都没有了。
    尤其开上出租以后,每天在车里连续坐十八个小时,早就坐麻了,别说大腿了,摸雀雀都不带有赶脚的。
    只要欠老子车费就好,摸尼玛不摸的。
    可这个时代里,张蓝却懂这种事。
    一来女孩子本身比较敏感。
    二来多半她老弟张鹏碰到过类似的比陈凡更明显的骚扰,让张蓝有警惕心了。
    “哼!我就知道……”张蓝冷笑一声。
    “不是你想的那样,我的意思……”
    “大叔!你买点啥?”
    张蓝主动招呼一个路过的大叔。
    大叔笑着摆摆手:“谢谢闺女,我随便转转。”
    “其实我……”
    陈凡还要解释,张蓝又去招呼别的路过摊位前的顾客了。
    陈凡只好叹口气,朝张鹏招招手,比划着:“给我来5斤海蛎子。”
    张鹏刚过来,张蓝连忙挺胸挡过来。
    陈凡故意盯着她的胸看一眼。
    张蓝连忙拉一拉衣领。
    “你看,我就是很直很钢铁的那种……”
    张蓝却仰着脸不说话,像不认识陈凡一样。
    陈凡都想哭了,奶奶的,好不容易前进一步了,又退回去两步。
    而且,张蓝像大多数女孩儿一样,她上来那股劲,你越解释越没用。
    只能等她冷静下来了,自己慢慢琢磨,好在她不是笨蛋,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张鹏秤好海蛎子,陈凡接过来了,冲张鹏点点头,又冲张蓝点点头:“走了啊,蓝蓝。”
    张蓝甩来一个白眼。
    ……
    陈凡回到家里还余恨难消。
    当然,恨的不是张蓝,而是自己。
    一直来到药店这边还一脸的不爽。
    药店里这会儿人不多,老范和陈锋正坐在药店一角的桌子前,跟一个人说着什么。
    那是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看他的发型和衣着就知道是个推销员。
    陈凡大摇大摆地凑过去。
    老范看见陈凡过来了,连忙起身:“我们经理来了。”
    那个年轻人“嗖”地一下站起来转过身。
    “经理好!”
    没等老范介绍,他就双手举着名片递过来。
    陈凡看一眼,长白山营养药公司,点点头:“保健品是吧?”
    “嗯,这个,”说着,年轻人拿起桌子上的一瓶酒。
    陈凡看也不看:“嗯,有事跟我们范总商量就可以了。”
    老范介绍:“这是三鞭营养药酒。”
    都举到面前了,陈凡也不好再推辞,只好接过来看几眼。
    “牛鞭、海狗鞭、虎鞭……”
    陈凡不由得皱起眉头。
    年轻人点头哈腰:“陈总您……”
    陈凡冷笑:“你们厂子养虎是吧?”
    “没有啊……”
    老范也感觉不对,连忙接过酒瓶子看一眼。
    “对啊,哪来这么多虎鞭啊?”
    “这个……”
    年轻人显然自己也没意识到。
    “这个,或许是豹子鞭……”
    “尼玛,你有没有点常识!”陈凡忍不住开骂了,“东北除了东北虎就是远东豹,远东豹比东北虎还稀少,够你们做几瓶酒的?”
    “那个,我回去问问啊。”
    年轻人惊慌地收拾起酒和资料。
    老范还很有礼貌,拍拍他的肩膀:“没事儿,慢走啊。”一直把小伙子送出门去了。
    回来时,见陈凡还阴着脸,老范连忙陪着笑:“那个,现在的保健品净是骗子啊,哈哈。”
    “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了。”
    “还有几种,我都留了联络方式。”
    老范说着拿出名片。
    陈凡看了看,有雄蝉蛾养生酒、鸿茅药酒、参茸片、海狗丸……
    老范说:“要不把他们都打发了?”
    “别啊,现在的人就喜欢这些,咱们就投其所好。”
    “嗯,也是。”
    “不过,尽量小心一点,包装太差,地址不详,或者电话都打不通那种就别要了。”
    “是啊,您说得对,要是吃出问题,又找不到厂子就麻烦了。”
    这会儿,保健品市场很火爆,也很乱。
    保健品既不是药品又不是食品,但同时两样又都是。
    反正怎么有利怎么说。
    药店里可以卖,食杂店里也一样卖。
    而且,保健品的利润也跟中药差不多。
    百分之五十是刚起步,百分百稀松平常。
    这种乱象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
    在接二连三出了事故之后,才开始出台管理措施。
    但结果还是一笔乱账。
    光一个保健品就整出三种文号:食字、食健字、药健字。
    没把厂家、商家绕晕,反倒把消费者绕晕了。
    尽管如此,消费者们还是趋之若鹜。
    一会儿这个口服液,那个核酸,一会儿这个养生酒,那个补脑液。
    要不怎么说傻子太多,骗子都不够用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