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1988》33、咱们是同行

    童筝出来一看,果然是嫂子,她正在跟服务生打听什么。
    服务生朝这边一指,冷梅这才看到童筝了,笑着走过来。
    她身旁还跟着一个跟她个头差不多的女子。
    不用问,这应该就是周莹了。
    周莹穿着毛料裙子,裙子略肥大,她的身材又有点瘦,撑不起来,就像披着一个毛毯一般。
    到了近前,冷梅连忙介绍:“这是我同事周莹,这是我小叔子童筝。”
    童筝大大方方地伸手过来:“你好!”
    周莹第一眼看到童筝还有几分害羞局促,走进包间后便渐渐恢复常态了。
    服务生跟着也走进来,递过菜单。
    冷梅抓着周莹的手:“手好凉啊,来看看吃点什么?”
    周莹谦和地笑笑:“你们随便点吧。”
    “能吃海鲜吗?这会儿正肥着了。”
    “嗯,没问题。”
    冷梅看了看递给童筝:“还是让筝子来吧,他是个吃货,知道什么好吃。”
    “哈哈哈哈。”几个人一起笑了。
    童筝低头看着菜单,用手指点着:“他们这个粉丝蒸螃蟹做的不错,好吃不腻人。”
    “嗯,来一个。”
    “这个大对虾你们喜欢怎么个吃法?”
    童筝抬头看看周莹。
    周莹微微一笑:“随便吧。”
    冷梅说:“小周是内陆人,对海鲜不太了解,你看着办吧。”
    “嗯,好吧,咱就来个原味儿的。还有海蛎子……”
    “别点太多啊,我饭量不大。”
    “放心吧,吃不了兜着走,哈哈。”
    童筝点完后合上菜单问:“红烧辫子鱼做上了吧?”
    “嗯,马上就好了。”
    “好了就端上来。”
    “嗯,喝点什么呢?”
    童筝看看冷梅再看看周莹:“小香槟?”
    冷梅皱起眉头说:“这几天看报纸说小香槟容易喝坏肚子,尤其吃海鲜的时候。”
    “那就算了。喝点啤酒吧,嘉士伯啤酒,进口的。”
    周莹说:“不好意思,我不会喝酒。”
    “来点嘛。”冷萍劝说,“稍微来点。”
    周莹还是摇摇头。
    “行,那就喝健力宝吧。”
    周莹还是面露难色。
    冷萍连忙说:“常温的,没事儿,不凉。”
    周莹点点头。
    “那就来两罐,啤酒嘛……嫂子你也喝点。”
    “我就算了……”
    “来嘛,就来一瓶,这么多菜,不喝点不浪费吗?”
    “好吧。”
    “嗯,来四瓶嘉士伯。”
    服务生刚要转身冷梅又叫住他:“来头蒜。”
    “好的,”服务生走了。
    冷梅又对周莹说:“吃海鲜不喝酒容易坏肚子,你最好吃点大蒜。”
    “哦,还有这讲究啊。”
    没一会儿,红烧辫子鱼先上来了,这其实是当地最寻常的一道菜。
    不过自家很难吃到这么新鲜的辫子鱼,也做不出他们这种味道。
    “来,嫂子!来,小周,趁热吃!”
    “对,对,”冷梅举起筷子,周莹也跟着举起筷子。
    冷梅一脸的享受,只是有外人在,才克制对这道菜的喜爱。
    周莹看起来却并不太享受,但还是礼貌地点点头:“确实不错。”
    “是吧,”冷梅挺高兴,又看看童筝,“筝子,你说咱们怎么做不出这个味道?都一样的东西,调料也不少啊。”
    “火候。还有做之前先用料酒泡一会儿,下锅时还得先煎一煎。”
    “哼,说倒会说。”
    “要真动手咱也会,你和咱妈老嫌我碍手碍脚。”
    “哼,吹牛。”
    “不信,哪天我做给你吃。”
    “好啊,反正你有的是时间。”
    叔嫂俩一边聊着一边喝着啤酒,冷梅好一会儿才想起周莹来,连忙又向周莹解释说:“我们家筝子是老疙瘩,平时在家里不做饭,不干家务。不过,结婚了就好了,他是个爱干净的人,也不算懒。”
    “嗯,”周莹点点头,有些羞涩地看了童筝一眼,“看着就是个利索人……”
    “是啊,他可讲究了,整天臭美。”
    说着,冷梅用脚在桌子底下踢一下童筝,示意他主动一点。
    童筝拿起啤酒:“来!咱们喝一口啊。”
    冷梅也拿起啤酒:“嗯,为你们的初次见面来一口。”
    周莹也举起了健力宝:“谢谢款待啊。”
    “别客气。”
    三人一起喝一口,又放下了。
    童筝关切地问:“凉不凉啊。”
    “还行。”周莹抹抹嘴。
    “小周你老家是哪里的?”
    “盛京的。”
    “怪不得口音这么标准呢,不像我们一股海蛎子味儿。”
    “哈哈,其实你们海蛎子味儿不重,还有点京片子口音。”
    “主要我们家是军人家庭,一个大院的人都天南海北的,所以都以普通话为主。再说,我姐安家在燕京,我的口音也有点被她带偏了。”
    “怪不得呢。”
    “小周你念书就在咱们旅大吗?”
    “是啊,东财。”
    “听我嫂子说你是研究生?”
    “硕士学位,就是死啃书本而已。”
    “那也不简单,我是初中文化……”
    “您还赶上上山下乡了?”
    “可不嘛,我可比你大多了哦。”
    “还行,您看起来像三十岁不到。”
    “呵呵,真会说话,你看起来也挺年轻的,像刚从学校毕业。”
    冷梅笑了:“人家本来就是刚毕业。”
    “哈哈。对了,我没有正式工作啊。”
    冷梅急的在桌子底下拿脚直踩童筝。
    “嗯,我听大姐说了,你也从事金融工作?”
    “哦,算是吧,呵呵。”
    “具体是?”
    童筝压低声音:“我倒卖国库券。”
    周莹点点头:“嗯,绝对属于金融行业啊。”
    冷梅有些尴尬:“其实,有点不太合法吧……”
    “应该算合法的,咱们市不都开通网点了吗?金融产品就得流通起来,才会发展的更好。”
    “那就好。”
    “嗯,那我们的确算同行了。”
    “是啊,有个问题想向您请教。”
    “别那么客气,什么事可以探讨一下。”
    “你说这国库券能一直倒卖下去吗?”
    “当然不能了。”
    “为什么?”
    “你想啊,你们之所以可以倒卖国库券,一是老百姓金融意识不强。尤其当下,大家都恨不能把银行里的钱都取出来去买各种东西。二来金融机构的权限还没完全放开,最多一两年吧,金融机构也会参与到金融产品的流通中来。到时候个人恐怕就没什么机会了。”
    童筝长叹一声:“看来我那小兄弟说得对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