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1988》04、启动资金

    听了一会儿,陈凡听出来了,父母要卖掉1000元国库券,凑钱给他买彩电。
    上一世,父母就花4000多块钱给陈凡买了台彩电。但陈凡并不知道,父母不仅用掉多年积蓄,还卖掉了国库券。
    1985年以前,彩电曾经极其昂贵,4000块钱还得托关系走后门儿。1985年以后,国内的彩电厂纷纷上马,彩电价格落下来很多了。最便宜的时候不到3000元就能买一台。
    可今年以来,随着抢购风潮的兴起,彩电价格再次疯狂上涨。
    得知老妈要买彩电,陈凡忍不住跳出来:“妈,你们别买彩电了,有那钱干什么不好。”
    “大人说话,小孩儿别插嘴。”刘雅丽板着脸说。
    越是老实保守的人越固执,陈凡要是拿不出强有力的理由根本阻止不了父母。
    说现在是通货膨胀,物价虚高?或者说工业品将来越来越贬值?
    这些统统都说服不了父母。
    情急之下,陈凡只好说:“那个,我能买到彩电,用不了那么多钱。”
    “真假的?”
    “真的,就是我们单位同事王越,他老爸是联营供销社的,能找到关系。”
    陈凡只好硬着头皮往下编了。
    “好啊,我把钱给你,你去买吧。”
    “咱家不是有彩电了吗?还买干嘛?”
    “当然是给你买的啊。”
    “给我买干嘛,等将来再说嘛。”
    “再说什么啊,彩电会越来越贵的,听说将来能涨到一万。”
    陈凡无语了。
    老妈文化水平低犯糊涂,老爸高中生也整不明白,在一旁也跟着添油加醋。
    没办法,这一年整个社会都发烧了,世人皆醉我独醒,想叫醒别人也实在困难啊。
    不过,陈凡转念一想:不如我把老妈的3000块钱拿过来,这不就是启动资金吗?
    “那好吧,我明天就跟王越定下来。”
    “嗯,要抓紧啊,等周一上班儿我就把钱给你。”
    可回到自己的屋子里,陈凡又有心理负担了。
    就剩一天时间了,自己该用这3000块钱做点什么呢?
    想来想去,陈凡突然一拍大腿:“我这不骑驴找马吗?”
    陈凡想到了老妈刚才说的国库券了。
    眼下,人们想方设法套现。挤兑了银行不过瘾,又开始纷纷卖掉手里的国库券。
    早几年就有人开始倒卖国库券了,但并不太合法,属于灰色边缘。
    1988年下半年,这块儿市场才渐渐放开了。
    陈凡依稀记得,眼下全国有好几个城市开放了国库券交易场所。
    别的地方他不知道,他只知道盛京有一个。离蓝城市还不算远。10多块钱的火车票就可以去一趟。
    这么想着,陈凡不由得兴奋不已,忍不住直拍大腿,嘴里还啧啧赞叹。
    陈锋躺在一旁的床上正看着古龙小说,听到动静拿白眼直翻陈凡。
    陈家的这套平房是北方标准的挑担间。
    就是中间一个厨房兼餐厅,两边各一个卧室。
    陈剑辉、刘雅丽两口子住在左手边的这间大屋。
    闺女陈波住在右手边的那间大屋。
    陈凡、陈锋哥俩则住在父母对面的偏厦子里。
    可这3000块钱倒国库券还是少了点啊。
    倒卖国库券听起来挺有逼格,其实利润并不高,撑死了百分之十。
    3000块钱倒一趟顶多赚300元,一周两趟,也顶多600元,一个月2400元,一年两万八。
    这还是最高的计算,实际情况兴许比这少很多,可能只有一两万而已。
    这跟卖服装也差不多啊,太慢了。
    当然,要是资金多点还可以赚更多。
    可上哪去多搞点资金呢?
    陈凡看向陈锋突然眼睛亮了。
    老弟是有钱人!
    这位老弟嘴巴馋,鬼点子多,也特会攒钱。
    小时候陈锋经常因为偷吃被老爸老妈揍一顿。
    有时,陈凡就站在一旁看老弟可怜巴巴地抽泣着,不时帮他擦一擦快要流进嘴里的鼻涕。
    有一次,陈锋又挨揍了,陈凡照例站在一旁投以怜悯的目光。
    哪知父母走了以后,陈锋抹了把鼻涕眼泪,就像变戏法一样,一会儿从墙缝里掏出一两块钱,一会儿又从煤槽子里摸出两三块。
    陈凡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眼睁睁看着老弟蹦蹦跳跳出去了。等陈凡出来时,却看见老弟抱着好吃的大快朵颐,也没说给老哥分两口。
    陈锋1985年参加工作,陈凡以为他攒不了多少钱。
    可有一天偷看他存折时,却发现他攒了2000多。
    陈锋每个月的工资也就60来块钱,无纺布厂奖金多点,也不超过七八十。
    不吃不喝也攒不了2000元啊。
    也不知道这家伙有什么歪门邪道。
    要是能把他这2000元拿到手,陈凡就可以更迅速地赚钱了。
    “看啥书呢?”
    陈凡坐到陈锋的床边,讨好地问。
    陈锋举起书的封面。
    “血鹦鹉,嗯,写得还凑合,温瑞安的四大名捕就是抄他的。”
    “哦。”
    这位老弟嘴巴都用来吃东西,言语就有些少了。
    “老弟,能不能借我点钱啊,”陈锋索性单刀直入。
    “多少钱?”
    “2000!”陈凡说。
    陈锋瞪了他一眼,气哼哼地:“没有!”
    “哎呀,你不刚攒了2000块吗?怎么会没有呢。”
    “我,我存死期了。”
    “哎呀,你个傻瓜,这会儿钱毛的这么厉害,谁往银行里存啊。”
    “不往银行存往哪存?”
    “你可以借给我啊,我倒腾买卖。你存一年利息顶多百分之七,你借给我3个月,我给你百分之八的利息。”
    陈锋低头不语,显然有点动心。
    一个爹妈生的兄弟,有时候性格差异却很大。
    陈锋从小嘴巴馋,心眼子多。
    陈凡从小到大都为人忠厚老实。
    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儿。
    但眼下的陈凡已经两世为人了。
    正所谓人老奸、驴老滑,兔子老了不好拿。
    陈凡随便说一句话,陈锋都不会怀疑。
    “再说,咱们是亲哥俩,我赚钱就是你赚钱,百分之八只是给你的最低保障,说不定还会给你更多呢。”
    “你,你别把我钱弄没了就行,利息就算了。”
    再怎么也是亲哥俩,陈锋也不至于图老哥这点利息。
    而且陈凡依稀记得陈锋这2000块钱一个月前还躺在活期存折上。
    也就等于说他存定期储蓄也没几天,损失不算大。
    “放心吧,”陈凡拍一拍陈锋的肩膀,“咱不做不靠谱的事儿。”
    搞定5000元启动资金后,陈凡激动不已,脑筋也变得格外活泛了。
    在床上躺了一会儿,就做好了未来五年的计划。
    先倒卖一年国库券,争取赚3万块,然后开始收购原始股票。
    陈凡记得辽省最早最著名的股票就是金杯汽车。
    制药厂有个车间主任叫王智健。他老丈人是盛京的一个老干部。
    1989到1990之间,这位老干部相应国家号召,拿出一万块认购了金杯汽车的内部股。
    1992年,金杯汽车上市时,他的一万块变成了20万。
    到那时,人们才大梦初醒,才知道有原始股这种玩意儿。
    眼下,人们对原始股的感觉跟国库券一样。
    因为国库券都是摊派的,大家都不情不愿的。觉悟高的也就把这钱当做捐献了。
    所以,陈凡想在一年后收购原始股并不太难。
    收3万块原始股,到1992年的时候就迅速抛掉,入手60万,然后进入海南楼市。
    1992年的海南楼市,房价每平米应该达到5000元了。这会儿北上广才2000多一平。但海南的楼市还会再涨一波。
    60万也只能买100平米而已。等1992年年底以前,楼市会涨到7000元左右,再迅速抛掉。
    到了1993年,楼市就开始暴跌了。
    每平米赚2000元,总共赚20万。
    这样一来,手里就有八十万了,离100万还差点呢。
    到底还差哪儿呢?
    陈凡胡思乱想着,终于睡着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