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身高顺》第二十五章 名扬天下

    且说管亥率领万名太平道信徒,行至淳于和高密交界处,却暂时停下没再往前行进。他孤身一人走上前来喊话“今天下瘟疫横行,我太平道仙师请神符施神咒,救助天下万民。尔等为何设障阻拦?”
    见管亥如此无耻,已经排好防守队列的王脩气得脸颊通红,怒斥道:“尔等乱民蚁贼,没‘验、传’信物,聚众扰乱帝国秩序,论罪该斩首!还有脸在此大放厥词?”
    “我等要去高密拯救万民!”
    “尔等妖言惑众,聚众作乱,图谋不轨!”
    “我等有神符可破除瘟疫之神!”
    “尔等不过是巫术!我高密有‘高公三汤’可治百病!”
    “……”
    年轻气盛的王脩和管亥斗得旗鼓相当。
    高顺见此索性不管,只是眸眼微眯,凝视着跟随管亥而来的万余太平道信徒。这些信徒都是年轻的青壮,若是加以训练便是一支精兵。由此看来,几年后的黄巾大起义能够先声夺人,也不是没有道理。
    吵到最后,管亥有点恼了,大手一挥,“我等冲过去!大贤良师会庇护我等!”
    “冲啊!”闻令后,那一万余名青壮信徒呐喊起来。他们都手持竹杖,眼睛充血的盯着麴良和王脩等人摆好的强弩战阵。
    派万名手无寸铁的黔首农夫攻阵,应该是管亥早就谋划好的计谋。他这是在试探高顺的底线,看高顺敢不敢狠手阵斩这些信徒!
    陪着高顺身旁的荀攸和孙乾见此,都不禁眉头蹙起,神色紧张的看向高顺。
    “哼!”高顺却冷哼一声。他猛然一挥右手,直指前方冲锋而来的万余太平道信徒。
    看到这一幕,脸色冰冷的麴良大吼道:“第一列放箭!第二列准备!”
    “嗖!嗖嗖!”一时间,铁箭如雨,飞射奔袭而来的太平道信徒。片刻之后,冲锋在最前面的青壮信徒,已经被射成刺猬一般。
    “啊!我中箭了…”一干信徒中,顿时传来凄惨的吼叫声。冲锋在前的几十人当场毙命,缓缓倒下。然而,后面的信徒却不管不顾,继续冲锋,嘴中咆哮着,“大顺之道,救世赈民,天下太平!”
    见太平道信徒无惧生死,踏着自己同袍的尸体前行,荀攸和孙乾等人也是一脸骇色。
    “太平道蛊惑人心已是如此,这如何是好?”孙乾脸色煞白的呢喃一语。荀攸目光冰冷,脸上已经浮现出怒色,啐道:“张角该诛!”
    而知道一些历史走向的高顺,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却没任何表情。他只是朝身后看去,检查一下准备冲击敌人的一百血虎先登骑卒。这一战下去,这些在北疆斩杀过鲜卑奴的血虎先登,又不知又有几人丧生帝国人的内斗!
    念及此,他猛然转过头,寻找众信徒中的管亥。与此同时,高顺解下腰间的八石强弓,准备亲自动手射杀管亥。而管亥此时,却已经隐藏在队伍中,不见了踪影。
    大约一炷香后,一万多名太平道信徒连续冲锋,在死伤了四千多人后,终于顶不住了,开始四散逃逸。“快逃啊!高密人都是魔鬼…”他们一边乱喊乱叫,一边四散奔逃。
    “出击!把他们都俘虏来!”看到这一幕,高顺给身后的血虎先登骑卒下令。
    “喏!”一干血虎先登骑卒,在麴良的率领下驱马前行。王脩是第一次参加战斗,此时已是眼睛充血脸色通红。他异常激动,也骑马随军出击。
    又是一炷香的时间过去,这场冲突才结束。管亥试探高顺底线失败,丢下一万多名太平道信徒后逃走,藏匿起来。
    高顺把这些抓获的太平道信徒统统判罪,流徙并州雁门郡,归到郭襄麾下看管。郭襄见此,特设一营“青州兵”来管辖这些青州太平道信徒。
    淳于和高密交接处的这一战,震慑了青州太平道信徒。青州个郡、县的官吏也因此态度强硬起来,弹压辖下区域内的天平道。至此,青州太平道从公开传教开始转入地下。
    高顺命人绘制管亥画像,在全国范围内通缉。两次交锋,管亥也完败于高顺手中。他藏匿深山老林,自此不敢与高顺为敌。
    三月来临后,这场席卷全国的大瘟疫才渐渐消失。高密县从头至尾,也只有三百多人遭难死去。在帝国来说这便是奇迹。高顺也因此而名扬天下。他发明的三味汤药,被世人称之为‘高公三汤’。
    秩序稳定下来后,临近青州的徐州、豫州、兖州和翼州,都有大量的青少年学子慕名来高密蒙学求学。有人来学习‘高公三汤’,有人来学习经典。高顺编写的《三子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规》等启蒙读物,因而在帝国内流传开来。
    当然,这其中有汝南袁氏、江夏黄氏和鲁国孔氏等,在暗中推波助澜所致。袁术曾命人送来一封书信,夸赞高顺是帝国青年中经典造诣最深之人。
    孔融也来信说:“德厚兄如此夸赞小弟,小弟都不敢饮酒了!”高顺回信曰:“兄如此这般,请归还小弟三车酒!哈哈哈!”
    这一日,华佗领着一名十五岁的清秀少年来拜访高顺。这少年名叫樊阿,徐州彭城国人,是华佗门下入室弟子,针灸技艺已然娴熟。
    华佗把延寿秘药‘漆叶青黏散’传给高顺,以求高顺传授自创的‘高公三汤’。高顺请华佗驻留高密蒙学一段时日,给众弟子传授医术。与此同时,他还把青蒿汤可治疗痢疾的功效告知华佗。由此,‘高公三汤’变成了‘高公四汤’了。
    华佗被高顺所感,便留在高密蒙学中传授医术。高顺给此术命名为‘医科’,从方士技艺中分离。后来,华佗离开后,樊阿便一直留在高顺身边,以弟子之礼侍奉高顺。
    这一日,有一名叫糜竺的少年在家中部曲的陪同下,来高密蒙学求学。
    糜竺字子仲,徐州东海国朐县人,家中资产钜亿。他一来到东注山,便赠送百万钱给高密蒙学。负责管理学院的荀彧见此,把情况禀报高顺。
    闻听此,高顺抽空在高密蒙学的正堂里接见糜竺。糜竺身材不高,面相清秀,约莫十五六岁。他走到高顺跟前行弟子大礼,恳求道:“高公!弟子恳求你传下‘高郎纸’的制造术!”
    话说这年头同行是冤家,糜竺居然提出如此要求,是有点过分了。一念至此,高顺并没说话,深邃的目光盯着糜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