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越程雪瑶》第254章 真懂还是假懂

    这药铺号称百年老店,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还是值得信任的。
    但秦越和段涯一来,就发现了药品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并且还跟人家药铺的经理闹起来。
    要是他俩从药铺里跑了,兴许也就跑了。人家还能真的怎么着他们吗?
    但秦越就是怕在这离开济州近千公里的地方,两不相让闹将起来,就是想走也走不利索,所以才打定主意要理论清楚。
    论对中药材的辨别能力,秦越有信心识别个八九不离十。要是论打架,他和段涯更有信心,他敢保证,吃亏的未必是他和段涯。
    段涯也是大胆,不跑就不跑吧,还把人家药铺的门给关上了。
    现在药铺里的人,大多数并不信任秦越的说辞,起着哄的你一言我一语,还是偏向这药铺。
    这里面来买药的人,有很多是这店铺的回头客,多少次了人家的药也没吃出问题,说药铺以次充好,那就成了他们自己的眼光不好,当然要抵制秦越不负责任的乖张言行。
    还说人家强买强卖,那就更不靠谱了。人家这么大的店铺,会缺少你这样的客人来买东西?
    那店铺经理听到大多数人的说辞,还是站到了店铺的一边,心里高兴。
    “谢谢诸位看重我们药铺百年老店的声誉。其实我们并不想为难他俩。看那黑汉子已经给咱关上了门,那咱们就关上门说话。只要他俩说声咱老店的药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我们就放他俩走了。”
    药铺经理的话,在那些买药的人那里得到了共鸣,反响还很热烈。又有人出来给这店铺说话。
    “你两个,还是赶紧给人家铺子说句好话走吧,大白天给人家关门,真的很不像话。”
    “嘿,那个黑大个,别在门前挡着了,给人家道个歉走人吧。”
    这有人对着段涯使劲,段涯就感到脸上有点挂不住,一个劲的看秦越,那意思是开门啊还是继续给他关着?
    秦越举起手来半空里摆一下,说:“他百年老店要真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我自然也不会惹事。但现在事情已经出了,我们也希望得个清白,都是要脸面的人,还请诸位给当个见证。”
    有好热闹的人搭腔:“你要什么见证?”
    秦越拱着手说:“小子自持还认得几味药材,咱们就当场验证。让经理拿出几味药来,让我辨认,要是我认得准了,经理让我们平安的走,我们就走了。要是我认错了,再给他店铺道歉传名声。这样可好?”
    秦越的话在所有人眼里,都觉得他这是在说大话。其貌不扬,年纪轻轻就敢说能辨认药材,这辨认药材的手段哪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再说了,辨认药材不是只认得就行,得把药理,出产,功用,性状都得说清才行。在内行人那里,几句话就能听得出是真懂还是假懂。
    既然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说了大话,就要让他把丑丢尽才叫好看。立马有人站出来,说:“那就叫他辨别,看他能认得几味药材。”
    店铺的经理也不信秦越有这个本事。不说别人,就是他这个在药材行里混了大半辈子的人,也不敢说能了解几味药,既然他要自己丢丑,那何必拦着他?
    “好。”那经理喝一声,说:“要是你辨别错了,就大声说三遍‘百年老店,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要是你说对了,自然也没人为难你。想走就走,想来就来,怎么样?”
    秦越呵呵一笑:“当然可以,不过我要提醒你,在我说到点子上,不合你的心意听不下去了,就及时的让我停下,免得你这百年老店的面子不好看。”
    药铺经理对着秦越直咬牙。他这话什么意思?说到点子上及时喊停,那意思是你能通过看药材,就能找出药铺以次充好的证据吗?
    开玩笑?
    就是真有以次充好的现象,也不能叫你在这个时候看出破绽来?药铺经理想到,我只给你拿好药,拿真药,看你怎么说?
    药铺经理转到柜台里面,刚要去拿他熟悉的药材,原来在后面房子里看药材的那几波人早已经进来,顺手把他们看的药材举起来。
    “那个……别忙,我们这里有几味药,先叫他来辨别一下吧。”
    那人说着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把手里的药摆到柜台上,然后对着众人说:“我也多少认得些药材的品性。就让这兄弟说说,看看是不是能合上我的看法。”
    秦越扭头去看那摆在柜台上的药材,不过是些平常惯用的,不禁微微一笑。那经理看了却是脸上一紧,尼玛,哪里来的搅局的?让人连点准备也没有。
    秦越对着众人说:“诸位,今天我在这里说的,都是凭着以前的学识来实话实说,不存在贬低谁抬高谁,只当大家是对我的考评了。”
    秦越自觉谦虚的说辞并未引来叫好,让他感觉这帮人还是憋着要看他的笑话,也就不再谦虚,转身拿过一个药包来。
    他托在手里,让站在前面的人看一下。
    “这味药是大家常见的三七,相信大家对三七是比较了解的了。大家来看一下……”
    秦越边说边拿出一块,只见他手里有一块根状物,看着色泽黄亮,并且块体比较饱满。
    “这是典型的三七药材,大家看,这块三七饱满颜色也好,是好东西。但你们知道吗,三七有春三七和冬三七之分。请大家看看,这块是春三七还是冬三七?”秦越摆弄着手里的东西,让那些人看。
    那些看药的人看过之后,都有点懵。他们只是听说过三七,并知道三七是提高人体技能的好东西。并且已经有人那干三七磨粉当茶喝了。
    但对春三七和冬三七的说法,还是感到新鲜,更别说如何来区分了。
    秦越见众人不再答话,又转到柜台前,从药包里拿出另一块来。
    “这是两块三七,在一个药包里,大家看看有没有区别。”秦越摊开手掌,又让那些人看。
    有人拿起了两相比较,也看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秦越拿着给他们看,一边说:“这一块长得肉层厚,紧实,色泽焦黄,是块上品。”说着,又拿钱另外一块,给那些人指点着说:“这一块,看着成色也不错,但皮上有点皱褶,看到没有,里面的肉层也有一点空腔,不细看分辨不出来吧?”
    有人拿过去,仔细的看了后,确实发现了两块三七细小的差别。
    秦越又说:“这块肉层紧实的就是春三七,是药用价值最好的。而这一块就是冬三七,是采收过红子的。大家想一下,这采过子的三七很大养分都传给了种子,它的药效还有法跟春三七比吗?”
    秦越的话一说完,人群里出现了一阵窃窃私语。那店铺经理脸上有点挂不住,说:“大家别听他胡说,这十个手指还不一般长,这药材怎么能都长得一个样子?”
    秦越笑着回头,看着药铺经理有点发窘的脸,说:“我只是在给大家讲点常识,你不用这么激动。”
    药铺经理手一摆,说:“哪个激动了?三七确实有春东只说,但采收季节不同,怎么可能会掺到一起去卖?”
    药铺里很多人对经理的解释感到合理,不住的点头。这采收的季节差着好几个月,谁会等上那么长的时间去上市交易?
    秦越笑笑,说:“经理的话很有道理。但大家知道的,不要说药材,就是大蒜都有人放进冷库囤积了,要想把药材保存几个月,也不是什么难事。”
    众人的目光有被吸引到秦越的脸上,秦越接着说:“冬三七的药性差,自然买的人少,价格也就低了很多。那时气温本身就低,也有利于保存,也就更容易做手脚。当然了,我没说人家这百年老店做手脚,但这药品里有没有以次充好,那只能是大家来评判了。”
    秦越的话说完,众人的眼里多出了几丝对店铺经理的质疑。
    那经理看着众人脸上有了异样的表情,赶紧推诿着说:“我们老店最看重声誉,当然不会以次充好,这一点大家还是可以放心的。”
    秦越放下手里的三七,又去拆另一个纸包。
    打开纸包后,露出一些略弯曲,长短不等有分支的根茎物。颜色呈棕灰棕褐色,看起来有纵皱纹和一些横长皮空。并有一股豆腥气散发出来。
    秦越把那纸包给药铺经理看看,问:“经理,这是你们店的东西,你应该知道这是什么吧?”
    那经理看看,说:“当然知道,这是豆根。”
    “那这是那种豆根呢?”秦越接着问。
    那经理用眼角瞟一眼秦越,不屑的说:“豆根就是豆根,能有什么分别。”
    那经理的话还不曾说完,秦越忍不住哈哈笑几声,说:“经理啊,话可不能这么说。此物是豆根不假,但不是普通的豆根,并且分南北,地理不同,药性不同。这可不是随便一句豆根就说的过的。”
    看药的人很多对秦越的这番说法产生了强烈的认同,中药材确实存在地理不同药性不同的特征。就像水果中的橘子,江南为橘,江北为枳。
    而药铺经理只是说豆根,显然是不够严谨。一个卖药的人对药材如此的不严谨,那不是拿着人命开玩笑嘛?
    秦越拿着手里的药包,到人群里去,朗声说:“这豆根分两种,一为山豆根,一为北豆根,两种药材名字相近,外形也相似,但药理却是差着一大截嘞。”
    那经理听着秦越的说辞,有种想冒虚汗的感觉。
    他在想,要不要阻止秦越再说下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