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婚有喜:总裁醉爱出逃妻穆雨寒汪雨泽》第361章 锦鲤游

    穆雨寒见爷爷今天吃得特别开心,但是,雨泽爸爸却没有说太多话,她就把一道“东坡肘子”转到汪父面前,尊敬地说:“爸爸,尝尝这地道的东坡肘子。”
    她知道,汪爸爸从小生活在青州,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对川地菜,没有爷爷和汪妈妈那样有感情。但是,这道东坡肘子,光看那色泽,都能诱人食欲。汪爸爸一向是个好相处的人,此刻,见雨寒尊敬自己,就象征性的把筷子放进里面挑了一些肉起来。连皮带肉,放进嘴里,入口的功夫,他的目光中也透出了赞许。
    汪爷爷笑着看见自己的儿子将“东坡肘子”下肚,他今天心情特别好,居然就讲起了东坡肘子的典故,他说:“这道几乎在世界都闻名的东坡肘子,人家都以为是苏东坡自己秘制的,其实呀,这道菜是他老婆王弗的杰作,因苏东坡极其喜爱而得名。它有肥而不腻、耙而不烂的特点,色、香、味、形俱佳,有人称其为‘美容食品’。据说,苏东坡当年特别喜欢吃猪肉,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大意是:静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爷爷一口气说出一长串故事,特别是一代文豪苏东坡的那个《猪肉颂》,他一说完,汪母和林海还有汪父都忍俊不禁。雨泽爸爸见老父亲今天特别开心,他想让父亲今天这个“成都行”充满快乐,也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他快乐,于是,他想起了一个关于苏东坡和竹笋、猪肉的典故,他就笑了下,对汪爷爷说:“爸爸,我还知道苏学士另一首关于猪肉的打油诗,要不要听听?”
    爷爷看见自己的儿子也来了兴趣,想到一家人难得这么其乐融融,他心里很高兴,当即道:“说来听听。”
    于是,汪父说:“苏东坡喜欢竹子,他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写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廋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可是,他却偏偏喜欢竹笋烧肉。据说,他对竹笋和猪肉一起煮,情有独钟。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学士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廋,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哈哈,这个苏大学士真不简单,不仅给后人留下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连吃猪肉的典故,都给后人留下了这么多。听你说得这么绘声绘色,我都对猪肉煮笋子感兴趣了。”
    穆雨寒听见爷爷这样说,赶紧道:“爷爷,那我加这道菜吧,如今,正是吃春笋的季节,爷爷也尝尝当年苏大学士的竹笋烧肉吧。”
    “好!今天就在成都饱餐!”爷爷豪情的说,身上一点儿都没有老将军的架子,倒像是寻常百姓家的居家老人般。
    于是,穆雨寒叫来服务员,特意点了道“东坡笋子烧肉”。
    服务员有点纳闷的看看穆雨寒,大概是酒店没有这道菜的命名,穆雨寒微笑了一下,用眼神示意她照办就行了。服务员顿时灵光一闪,马上点头道:“好,加一个东坡笋子烧肉。”
    一会儿功夫,果然一盘鲜美异常的竹笋烧猪肉端上了桌,汪爷爷笑着把筷子伸了进去。眉眼里却是溢满了幸福。
    吃完饭,从酒店走出来,穆雨寒看见春光丽人,就对汪爷爷他们说:“爷爷,你们想不想去宽窄巷子和锦鲤看看。这是最成都的地方,在这里,能看到成都人的悠闲生活。”
    汪母想到爷爷这么大年龄了,这次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来,就说:“来都来了,我们去看看吧。”
    于是,雨寒拦了两辆的士,让师傅他们向锦鲤开去。
    穿过几条大街,就到了锦鲤。一下车,一种原始古朴的韵味扑面而来。爷爷在锦鲤的门牌前,留了一张影,还让林海给他们排了张“全家福”。照片中,雨寒欣慰的笑着,汪母优雅的靠着雨泽的父亲。汪爷爷一脸灿烂,精神矍铄。
    林海看着这张速成照片,微微笑了一下:“要是,雨泽在,就好了!”
    爷爷笑着说:“下次我们一家人,带上土豆,一起在这里照个全家福。”
    一进锦鲤,这里简直和刚才大街上如同两个时代般,全部是木门木楼,雕檐走壁,这里聚集这川地各个地方的特色小吃,和记录着一些过去的事情。雨寒带着爷爷他们走进了一家买丝绸的铺面,店门依旧是一字儿排开的木门,高高的木门槛,要把脚抬起老高,才能顺利进入。真有点回到明末清初时代的感觉。
    店铺里有丝绸制作的丝巾、旗袍等,还有一个原始的手工操作的“剿丝机”,那些莹白的蚕茧在店里格外引人耳目。穆雨寒为汪妈妈选了条丝质的长围巾。汪母争着自己去付钱,雨寒说:“妈妈,让我付钱吧,就当我孝敬你的,你难得来一趟,这个纪念品,我应该买。”
    汪妈妈想着这时雨寒的心意,就由着她了。
    后来,他们漫步锦鲤,边走边驻足观望,他们看了皮影,还看了剪纸、还有吹糖人。一路上,锦鲤两边,各色小吃玲琅满目,他们穿行在人群里面,虽然挤挤攘攘,可是,爷爷却感觉非常快乐。他已经好久没有这样闲散的在外转悠了。
    锦鲤的旁边,则是武侯祠,从一个木板干开的栅栏边,就可以站在锦鲤驻足观望武侯祠里的景象,只见里面香客云集,烟雾缭绕,香、蜡、钱纸腾腾的燃烧。爷爷感慨的看着这座“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不由又想起了他的那些年轻充满激情的光辉岁月,和戎马一生的峥嵘岁月。
    或许,在武侯祠那些腾腾升起的袅袅烟雾中,爷爷又记起了他的那些曾经出生入死的战友们。
    穆雨寒看着爷爷庄严的注视着锦鲤对面的武侯祠,眼中有股浓郁的忧伤和怀旧,她就对爷爷说:“爷爷,想不想去武侯祠看看,要不,我们等会从锦鲤穿出去,就去武侯祠。”
    爷爷点点头。于是,穆雨寒继续带他们一行人参观锦鲤。她告诉他们:——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穆雨寒边走边讲,仿佛是一个向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