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前夫刚死时》99.099

    这是防道章节, 作者追文去啦!
    李曼青了然, 这是日记, 不是什么账本。好奇心驱使, 她见其他人都正睹物思人, 搂着他的铺盖哭呢,没人注意这边,就偷偷摸摸看起来。
    “明天就要回家结婚了,心内既欢喜又复杂,爸妈做的糊涂事,我都二十七的人了, 偏要给我找个十九岁的小姑娘,我看得出来,她对我一点儿意思都没有。但八百块的彩礼已经给了, 妈说领不了证也要先把酒席办了。不过, 她的皮肤特别白, 眼睛又黑又亮,戴上城里人的眼镜一定特别漂亮。”
    事实证明, 等她真戴上眼镜,一点儿也不漂亮,也不知道这唐丰年是什么审美,难道只要是没见过的城里人才有的玩意儿都是好的?
    李曼青这才想起来, 当年她爸爸得了急性阑尾炎, 没有手术费, 只得收了老唐家的“巨额”彩礼, 先把她嫁过去。当然,后来她才知道,那八百块全拿去给哥哥娶媳妇了。
    原来这婚不止她不乐意,就连唐丰年也结得不情不愿啊。
    她继续往下翻:“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四号,小雨,攒了三个月的工资,给她买了块手表,但她好像不喜欢。”
    这个她还有印象,回门那天在乡里见人戴着手表,她多看了几眼,三个月后他就献宝似的买了一块给她。她当时想的是,自己都不读书了,戴了手表又能怎样,还不是一样在家干农活!尤其是想到当初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许多同学都考上了大学,她躲在被窝里哭了好几场,对这象征“文化人”的东西越发不待见了。
    后来,那块表被她扔哪儿去了都不知道……没想到却是唐丰年三个月的血汗钱。
    李曼青有点惭愧,继续往下翻,就大同小异了。
    “今天给她买了块丝巾,她好像不喜欢。”
    “今天看她喜欢城里人烫的卷毛,拿钱让她去,她又不去。”
    “昨天建民嫂子穿了双水晶凉鞋,她看着可羡慕了,买给她她又不喜欢。”
    “她的脾气有点怪,不过也能理解。”
    ……
    无一例外的,都是他讨好她,她不为所动。
    年纪越大,泪窝子越浅,李曼青忍着眼眶湿润,慢慢的叹了口气,有经历才有对比,这样看下来,唐丰年对她真的挺好,上辈子她都只顾着心高气傲了,居然错过了身边这么好的男人。
    而这一世,偏偏让她重生在他死后,知道了他的苦心又如何?人死如烟灭。哪怕是早重生回来一个月,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她都能让他别下井啊!
    老天爷一定是在捉弄她。
    “曼青,快把你男人的东西收了,我陪爸妈去矿上看看。”唐丰莲扶着老太太下去了,那保安闻言多看了她两眼,没想到这女孩子居然是唐丰年的媳妇儿。
    李曼青答应下来,把他的铺盖整整齐齐卷了,口杯牙刷和为数不多的几件衣裳也收拾了,“小楷本”放最底下,藏在被窝里,这才想起来抽屉里的钱。
    那“日记”她没看完,直接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一九九四年四月十五号,连续加了两个月的班,想要给她买一条真正的珍珠项链,可是加班费才有三十多块,不知道下个月回家能不能攒够。”
    忍着心酸数了数,那沓钞票一共是三十六块四毛。
    这样心酸的“真相”,对她的重生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捉弄!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替他好好照顾爹妈,让他们安度晚年。
    直到天黑了好大会儿,唐家几个才回来,看婆婆身上被抹黑的衣服,李曼青猜到她肯定是扑在煤堆上哭了,又掏出手帕亲自给她擦了泪。
    这时,季云喜才进宿舍里来,先对着唐家二老深深的鞠了个躬,真诚道:“对不住两位,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我们矿上也有一定的责任,我们深表歉意,这是两万块钱,希望叔叔婶子能接受。”说着双手递上两沓蓝灰色的钞票,二十年前的百元大钞还不是红色的。
    李曼青在心内叹了口气,比上辈子少了一万。
    上辈子的赔偿金,是季云喜亲自送到唐家去的,她还记得自己见了那厚厚三沓钞票时,心内的欢喜……现在想来,果然是个狼心狗肺的。
    唐丰年待她可算掏心掏肺了,她却只顾着欢欢喜喜收下他的买命钱。
    虽说矿上一死人就用钱封口已经是当地约定俗成的事了,但唐家二老终究是老实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想到他会这么爽快这么主动的赔偿,而且一出手就是这么多钱,不知道要怎么办。
    还是大姐夫出来道:“爸妈就收下吧,没了丰年,你们要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李曼青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替前夫好好孝顺父母了,自然想要多帮他们要点,忙站出来说话:“季老板既然有这个心,就多替老人想想,丰年一个月能挣一百,两万块相当于就是两百个月,即十六年多的工资收入。丰年今年二十九岁,如果他没出这事,至少还可以工作三十年……况且以后物价一年比一年高,工资也在水涨船高……光这么点钱怕是不行。”
    屋内众人愣住,没想到她会这么“算”。
    她顿了顿,又说:“两万块看着虽多,却也只是在咱们这种山区,现在沿海城市的两万块,可没那么值钱。”
    季云喜眸光一动,又静静地看了她片刻。
    李曼青在这种极具压迫性的目光下,忍着心内害怕,想到上辈子早逝的老人,家道中落的大姑姐,辍学打工的小姑子……都是没钱惹的祸——现在多要一分,以后就能让他们多一分保障!
    “当然,如果季老板觉得不行的话,我们就只能报警了,毕竟三个大活人消失了,别说乡里了,就是县里省里都得重视的。到时候警察一来,矿上得停工到什么时候都不知道,到时候损失的可就不好说了。”这是明晃晃的威胁了。
    季云喜不爽,非常、极其、相当的不爽!自从他有了钱后,还没有被人这么威胁过!
    小刘急得叫住李曼青:“你个小丫头片子知道什么,别胡说八道!”
    季云喜怒极反笑,气定神闲的问:“那你说,多少合适?”
    唐家现在的灶还是泥土垒的,一共两口锅,那口大些的以前是煮猪食用的,去年腊月里杀了年猪,说是要等栽秧时候再买猪仔来养了,现在倒是空闲下来了。另一口小一些,则是平时做饭用的。
    两口锅的区别一目了然,一口黑漆漆油亮亮,明显是经常沾油盐做饭的,一口生了黄黄的锈迹,那就是煮猪食的了。
    见洗脸水烧开了,忙舀进保温水壶里,洗干净锅,见柜子里还有两把挂面,就直接烧水下面。等面熟了,先捞进温水盆里盛着,再从瓦罐里舀了两勺猪油化开,拿三个鸡蛋磕了下锅,煎出浓浓的鸡蛋香味来。
    唐老太太循着香味儿进屋,见是她在做饭,诧异极了。以前都是她做好再叫她,三催四请都不肯起床的……现在却勤快起来了。
    果然,怀了孩子就是不一样,有担当了,仿佛一夜之间就褪去了孩子气。
    老太太替她找了个貌似合理的解释。
    待几人都洗漱好了,她的鸡蛋汤也烧好了,每碗面头上舀了满满一大勺,她自己做饭做习惯了,这些活都信手拈来。唐丰莲看了暗暗点头,回去教导闺女:“多跟你舅妈学学,别看人家平日只知道看书,关键时候又会讲道理,又能下得厨房!”
    包括大姐夫在内,所有人的眼睛都是肿的。
    大家肿着眼吃了面,坐在堂屋里沉默着。那是一种突然缺了主心骨的不知所措,李曼青心又揪在一处了。她不能让公公婆婆再这样下去,老年人寿命长短和心情有很大的关系,像上辈子的他们,上辈子的她,都是郁郁寡欢活不长的。
    她私心里已经将自己定义为“老年人”了。
    “爸妈,你们不是要养猪吗,正好去村里问问,哪家有猪仔捉一对儿来,我先去把猪圈打扫干净。”有事做就不容易胡思乱想了,只盼着时间能治愈一切。
    唐德旺叹口气,“吧嗒”了一口旱烟桶,总觉着儿子没了,养猪都没意思了,他以前是最爱吃肉的,现在……养给谁吃?
    老太太却还能强打起精神:“去,待会儿就去,也不用走远,隔壁建华家就有,挑着长手长脚能吃的捉。”
    老伴最终还是点点头。
    老太太又看着大闺女两口子道:“左右家里也没事了,你们就回去吧,等芳菲放假了把她带来玩几天,也陪陪她舅妈。”
    唐丰莲放心不下,蹙着眉道:“家里有公公婆婆呢,不如我们就再陪你们几天,丰菊也还不知道消息,等着她回来了咱们再一起走。”唐丰菊是唐家二闺女,嫁在乡里另一个村,离大平地又更远了,不过更靠近乡里,得先走路到乡里,再从乡里走到大平地,少说也是三个小时的路程。
    她没回来,所有人都善意的以为是这原因。
    李曼青将眼睛看向别处。其实她知道,二姑子唐丰菊没回来,单纯就是不想回来,或者是二姐夫不让回来。
    她嫁到老唐家两年,这位二姑子就只回来过两回,要隔得远也就算了,娘家婆家都一个乡的,远也远不到哪儿去……
    正想着呢,大门又被“哐当”一声推开了。
    还没见着人呢,就听见一声“妈”,唐老太太赶紧出去:“诶!丰菊回来了,快进来坐。”说过又伸头往后面看了看,没见人,就问:“你姑爷呢?”
    唐丰菊满不在乎:“他和小峰在后头,正同人说话呢。”
    “丰年的事是真的吗?昨天建华带话去家了,但我们都去县里了,没遇着他,等晚上回来才听邻居说的,五点多天没亮就赶来了。”
    李曼青悄悄看了看昨晚戴上的手表,现在已经十点半了,走路来要三个小时,其实走得快的话两个半也够了,和她“五点多就赶来”可对不上。
    老太太没心思琢磨这个,又同闺女抹起泪来。
    二姑姐不住的回忆:“丰年十八岁的时候跟着我去城里看电影,咱们舍不得花钱,从家里带了几个饭团去,结果人太多把饭团都挤成饼了,全扒拉在他衬衣上……”
    “丰年良心可好了,才八岁就说要买拖拉机给爸爸开。”
    “丰年还说让咱们家小峰好好读书,学费不够尽管同他说……”
    ……
    点点滴滴全是唐丰年的好,可要是平时也就罢了,现在老人好容易稳定下来的情绪,又被她这么一提,老太太也不知怎么了,突然就捂着心口“哎哟”起来。
    李曼青被吓了一跳,赶紧问:“妈你怎么了?”
    二姑姐才终于止住她的絮絮叨叨,也慌了手脚。
    老太太弯着腰“哎哟”两声,曼青赶紧替她后背顺气,家里人全都围过来。
    “妈你别难过,没了丰年还有咱们啊,咱们也不比丰年差。小时候丰年……”
    “可住嘴吧,就你话多!”唐丰莲骂了二妹一句。若非她开口“丰年”这样,闭口“丰年”那样的提,老人也不会被她勾成这样!这个二妹永远拎不清。
    “大姐怎么这么说话,凭啥要我住嘴,我说错什么了吗?丰年难道不好吗?他结婚前可还借了你们三百块钱呢,到现在都不提不问是啥意思?他人是死了,可债还在啊!”
    “我说呢,怪不得你再不肯同我往来,原来是记着那三百块钱的仇!你咋知道我不会还,我本来就想着端午前要还给他的,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只想着找人便宜呢?!”
    “唐丰莲你说谁占人便宜,啊?这家里没有人比你再会占便宜了,当年你出嫁爸妈给了你多少嫁妆,我出嫁他们又给了多少,你心里没点数吗?别给我装,趁现在爸妈都在,咱们就问清楚,别一个二个藏着掖着了!”说着就果真要同老人追根究底了。
    尤其是宣城县靠近大渔、太平两个乡的一带,已经寸土寸金了。那时候能在这些地方有所房子或者有块宅基地,那可都是有钱人了!
    “发生这样的事,我们家属所受的心灵创伤,精神打击,尤其是两位老人……希望季老板能多看顾两分。”
    “也不要季老板出多少钱,只消你帮我们在县城西边买所房子就成,以后老人做不了农活了,去县里养老能有个安身之处。”怕他不答应,李曼青补充道:“不需要多大,能带个农家院最好。”
    季云喜倒是没说什么,别说县城边的农家院了,就是县城里的职工房,都不要多少钱……于是听完也就点点头。
    李曼青见他不再盯着自己看了,压力顿减,又继续道:“赔偿金就按三十年工龄算,每年一千二……”剩下的你自己算去。
    小刘给了她个白眼,三万六……这丫头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这年头土豆才两毛一斤,大米也才六毛一斤,三万六是什么概念她知道吗?!若过错真全在煤矿上也就罢了,都早已经通知过别忙着下井了,他们三个偏要下去,出事还讹上老板了?要是换了别的煤老板,一分不给又能怎样?
    老板已经看在唐丰年不是主谋,只是跟着另两个下去的份上,多给他们家五千了!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季云喜反倒没说什么,只淡淡的看了她一眼,似笑非笑:“还有吗?”
    李曼青心口狂跳,生怕惹恼了姓季的,一分也拿不到。
    她上辈子也是老实巴交的,在家政公司不满那六百块的押金却又不敢开口说,最后被辞退了还一分钱没退着……又气又怒之下,无处讨说法,这才稀里糊涂重生回来的。
    这些做生意的,就没一个好东西!
    似乎是骂过姓季的,她就有了动力与勇气般,李曼青慢慢抬起了头与他对视。
    季云喜见她黑白分明的眼里有亮光闪烁,像是刚哭过,又见她虽衣着老气,但形容稚嫩,两颊尚有婴儿肥,怕也就是唐家的小妹子,以后没了顶梁柱,确实是没倚仗了。而且听她说话有理有据,一听就是读书人,以后还要花不知多少钱呢。
    嗯,对,读书人,季云喜自十四岁出门闯荡,连初中都没毕业过,最羡慕的就是有文化的读书人。
    这小姑娘虽威胁过他,但他总觉着她有种读书人的傲气。
    对读书人,他要格外宽厚一点。
    “好,都可以。只是你们家得签个字。”这种老实人最好对付了,只要白纸黑字写明了,可以一绝后患。
    李曼青松了口气,能比上辈子多了一所房子和六千块钱,已经是她能要到的最多了。钱虽然只有三万六,在沿海城市也算不上多少,但在宣城县,尤其是大平地那么个偏远山村,已经是巨款了。
    而最值钱的还是那套农家院。
    季云喜又看了李曼青一眼,最终还是给了小刘一个眼色就走了。
    小刘说:“我们手边没那么多现金,先拿两万给你们,剩下的一万六过两天给你们送家去,你们留个地址,房子买好了会送房产证去给你们。”
    李曼青实在是被上辈子猖獗的假.钞弄怕了,有一回买了五块钱的菜,被菜贩子找了九十块的假.钱,直到买米被拒收才知道钱是假的……那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她怕了!
    于是坚决不再收现金,只说:“不用给现金,我把我爸的户头告诉你,你存他存折上就成,买房子时能让我去看看吗?”她会尽量挑一个屋子多,院子大,反正占地面积越大越好的房子!
    这年头懂得用存折的农村人还不多,门外的季云喜挑了挑眉,读书人终究是不一样,也不知道她是哪个中学的?
    “行,那就下星期的今天,我们开车去接你们,先存钱再看房。”李曼青才不要告诉他们,你们的小轿车可进不了咱们村!
    等一切落定,天已经黑透了,回去肯定是回不去的,但矿在山上,附近也没什么招待所,只能由小刘开车将他们送去大渔乡上,找了家招待所,本来想要开三间房的,老太太怕她一个人不敢住,说开两间得了,她们母女仨住一间,老头子和大姑爷住一间。
    通过今天的事,唐丰莲对李曼青终于有了点改观,至少她的书没白读,替他们多要到一万六了。
    而唐老太太最满意的是,她让对方将赔偿金存在老头子的户头上,这就是他们最大的保障了。
    “曼青和你姐睡床头,我睡床尾,将就下就成了。”
    招待所的床李曼青看了一眼,还没一米四,三个人睡是够折磨人的,况且又颠簸了一天,老人家腿脚不好,可别受这罪了。
    “妈你年纪大了,怎么能让你睡床尾,不如还是多开一间,我自己住也不成问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