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醉隋尘》91-96

    90、敦煌边郡、将士神威
    玉门关,是自汉代以来,历代王朝在这西北边塞上设置的一道雄关。【阅读..】那一道列于敦煌西边百里之外的南北走向、绵延数百里的城防关墙,有效的阻断了西域的突厥大军进攻中原的东进之路。
    此关墙,从敦煌西北方向的玉门关开始,向南连通于敦煌西南百里之外的阳关,向北则和北部那条东西走向、延绵万里的万里长城相连在了一起长城,人们都只知它东起大海,西至嘉峪关,但是在汉代及隋唐时期,它是一直延伸到这敦煌的玉门关的。只是在宋朝时期,西夏国建立,中原失去了对这西北的统治,这一段长城失去了边防的意义,故而逐渐荒废了。阳关、玉门关这两座雄伟关隘,一南一北呈犄角之势,扼守着大隋通往西域的两条必经之路。
    “列四郡,据两关”,这是汉书上记载的一句话。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当时凉州的这“四郡两关”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四郡,指的就是“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沙州敦煌”这四座州郡而两关,指的就是这阳关和玉门关。
    以敦煌为起点,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共有两条。一条是北路丝绸之路中的中路,出敦煌向西北,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行进至大宛另一条是南路,出敦煌向西南,出阳关、过楼兰,走昆仑山北麓,至大秦古罗马。
    当然,中原西去,不是都一定要经过这敦煌的。还有一条就是起自敦煌东边约二百里处的瓜州,从瓜州向西北而去,经哈密伊吾、吉木萨尔庭州、伊宁伊犁,走天山北路直到碎叶的。
    这三条路线,便是自古至今名响中外的三条古代丝绸之路。
    ……
    敦煌,是中、南两条丝绸之路的分岔点,是这两条路线上的一个枢纽所在。
    敦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原因,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的。自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原和西域的通商和外交活动就开始了。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者、将士、商贾、僧侣络绎不绝,而敦煌便成为了这条路上的“咽喉锁钥”,成为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西域胡商和中原汉族商客在此云集,各种文化也就在这里汇集在了一起。隋文帝在十多年前灭掉了南朝之后,又将大批南朝的贵族连同其部族远徙至这敦煌充边,使得南北汉族文化又在这敦煌融为一体,进而形成了其富有明显特色的敦煌地方文化。<script>s3();</script>
    当然,一提到敦煌,有一个必须要提的,那就是佛教。因为这敦煌,自古便是西方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是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汉魏时期,西方佛教便开始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了此处,而在十六国时期达到空前的兴盛。众多的佛学大师都曾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乐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开石窟供佛,举世闻名的莫高窟从此诞生了。隋文帝夫妇二人都是极为崇信佛教的,曾几次下诏各州建造舍利塔,诏命远至敦煌。在皇命之下,隋代虽仅存了37年,但却在莫高窟开窟77个,规模宏大,壁画和彩塑技艺精湛,同时并存了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这,就是伟大的敦煌!
    ……
    敦煌,由于是凉州疆域内距西域边关最近的一个郡,因此也是历代戍边大军的关军驻地。
    在隋代,敦煌的戍边大军,那可是西北边关声名响彻天地的一支龙虎之师,向来便是以神勇而名震边关的。当时的边关主帅、敦煌戍主童战天,本身便是一名威猛彪悍、骁勇绝伦的战将。他经常单人独骑勇入突厥之地,飞马长笑声中抢夺那些突厥人的牛羊器物,突厥人虽极力阻劫,但却难敌他的骁勇神威,竟然是半分奈何不得他。
    大隋的威猛大将史万岁,便曾在这敦煌戍主手下当过兵卒。
    那是在大隋初年,史万岁受尔朱绩之乱的牵连,被老皇帝杨坚贬谪到敦煌作了一名小小的戍边兵卒。
    “由将军到士兵”,这一地位的改变,让史万岁心中着实难受。
    但让他难受的还不止于此。
    史万岁本也是一名威武战将,其神武无敌的名声早就传遍了整个大隋军队,这敦煌戍主童战天当然也是听闻于耳的。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习武之人,好像都有着一个通病,那就是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这敦煌戍主童战天本是以勇猛而自傲于世的,岂能容还有一个史万岁也以勇猛而让人称颂?
    因此,这敦煌戍主童战天早在心中憋着一口气,要找时间和那史万岁一较上下,看一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第一勇猛之将。
    可事情居然就这么巧,那让自己牙根痒痒的史万岁,居然被皇上送到了自己手下当兵!
    所以,不难想象,那史万岁到了这敦煌戍主的军营之后会是一种怎样的境遇。
    好在那时的史万岁,深深的知道在什么境况下,要听谁的话。因此,对于敦煌戍主童战天的百般折辱,他都能逆来顺受。只是在戍主童战天轻蔑地问他有什么本事而能获得如此高的声誉时,回答说:“但凡戍主您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童战天当然不信,便考较史万岁的骑射,没想到那史万岁一出手,真的让童战天大吃了一惊,深深惊叹于史万岁的精湛技艺。
    史万岁见戍主认可了自己的骑射本领,索性趁热打铁,便又请求让自己也一个人到那突厥领地里抢些东西回来。童战天兴趣大起,便点头应允让他去,结果史万岁还真就一个人跑到了突厥那里抢了好多东西回来了。
    这一下,那童战天心中大喜。虽说童战天是个火爆脾气,但却绝不是个小心眼的人,而且极是爱才。他见那史万岁确实有传言中的神勇,便一改以前对史万岁的态度,破格将其提拔为自己的贴身部将,并时常叫他和自己一起纵马扬鞭,驰骋于万里广原之上。碰巧赶上哪天高兴时,两个人便一道去那突厥人的住处抢夺一番。
    这一下,史万岁自然是美了、笑了但那些突厥人却哭了这汉人也太讨厌了啊,总是前来抢东西。而且,有一个敦煌戍主还不够吗?现在居然又多了一个史万岁!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91、勇士皆去、新主威仪
    当然,那史万岁怎肯于总是当这么一个小小的兵卒呢?因此,机缘巧合之下,史万岁通过自己的努力,上演了一出“单人独骑震退突厥十万大军”超极大片!
    那一次,乃是缘于开皇三年,窦荣定的大军和突厥的阿波可汗的大军,在高越原上的那一次“一将赌输赢”。【无弹窗..】
    那高越原,离敦煌并不远。当时那史万岁听闻了这一消息后,便立即向童战天请了辞,然后一个人到了窦荣定的军营辕门之外自请效力。
    那窦荣定当然早知道史万岁的神勇,此时正值用人之际,见他前来,自是大喜过望。
    当时的情形是,窦荣定的大军和突厥大军已经是交峰过数次了,兵士皆各有伤亡,双方始终还未能分出胜负。此时窦荣定见史万岁来到,心中忽生一计,便于阵前和那突厥首领阿波可汗商议,双方无须再这样耗下去,不如各派一名勇士,代表双方交战,谁输谁投降。
    阿波可汗闻言心中不禁大喜:想那突厥兵士,本就自小生长在草原之上,体格比那些大隋军士要强上许多,而且自己手下正好有几名草原勇士。窦荣定的这一提议,该不是昏了头了吧?
    于是,阿波可汗派出了手下最得力的第一勇士阿达罗前去应战。那阿达罗自是豪情振奋,欣然领命,并狂言一定会把大隋派出的战将打得腿断臂折!
    大隋方面自是派了史万岁出战。
    其结果,不但那史万岁没有腿断臂折,反而是那阿达罗在史万岁的一声怒吼之下,刀光闪过,他的头便从他的脖子上飞了出去!
    那一刹那,不仅那突厥首领阿波可汗目瞪口呆,他手下的数十勇士惊诧震骇,便是大隋这边的主帅窦荣定及其手下众将也一下子也愣住了。
    在场的兵将加到一起足足有十多万人,但是这十多万人没有一个人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
    一招?就一招?!那史成岁居然仅在一招之间便把那突厥的第一勇士的头砍了下来?!
    那阿达罗的身手,突厥的人当然都知道有多厉害。但可惜的是,他却倒霉碰上了这史万岁。
    史万岁的那一声怒吼,以及那宛若闪电霹雳般的一记绝杀,便将史万岁这个“敦煌戍卒”的名字,永远的雕刻在了历史的功勋柱上。而被他仅用一招便砍下的那枚突厥勇士的头颅,则成了突厥大军从此之后永远谈之色变的一个噩梦。
    突厥的十万大军,被史万岁的一记绝杀吓得直接请求议和而退兵了。由于立此大功,那史万岁被窦荣定上奏朝庭,皇帝因此下旨,免去史万岁之前的罪责,并被授上仪同,兼车骑将军。史万岁因此终于如愿再次入朝了。
    但谁知,祸兮福倚,福兮祸伏,这史万岁最终竟然被毙于他极度向往的那大隋朝堂之上,也累得其子史怀义有了这一番的流亡逃遁,来到了这敦煌大军戍守的玉门关外。
    ……
    时光流转,物是人非。当年的敦煌戍卒史万岁现在已然命殒黄泉路,而现在这敦煌戍主也已不再是原来那敦煌戍主。
    当年那位敦煌戍主,在史万岁离开敦煌后的第二年,便在又一次的单人独骑劫掠突厥牛羊之时,被突厥预先埋伏好的数十名武功高手团团围困住,来了一场天昏地暗的残酷厮杀。虽然经过殊死的奋力拼杀,最后又得到了其子童天奇的率人接应,那敦煌戍主勉力逃回了军营,但终因伤势过重而撒手人寰。
    或许,这说是人们经常所说的“不作死便不会死”吧?那敦煌戍主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负戏耍那些散居的突厥小部落,让人家情何以堪?俗话说,兔子急了还要咬人一口呢,更何况那突厥人本身便不是那么太好欺负的。
    戍主死,军自然不可一日无帅。在得到军情呈报后,朝庭立即下令,让那戍主之子童天奇继任边关总管,成为了新一任的敦煌戍主。
    那童天奇,本是原来那敦煌戍主童战天的长子,自小便随父生活在这边关,不仅和父亲学会了一身高强的身手武功,而且耳濡目染还学会了诸多的治军及用兵之道。他的性格脾性,简直就是他父亲的翻板,性情刚烈,神武异常,虽然当时年龄才刚刚二十多,但其骁勇的身手、过人的胆识以及天地不惧的声望却早已享誉整个边关大军。
    其实童氏父子领导之下的这边关大军,原是北周的部队,但随着杨坚建隋取代北周后,他们的幡号便也跟着更改了。虽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其根本原因还是那杨坚处事得当。杨坚在当上皇帝后,首先便发重金给这边关部队,美其名曰犒赏边军,其实说白了就是重金收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