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种子三国》331-336

    第327章 【黑娃横扫欧亚】
    魏延立法规定:“一个女子必须要生两个孩子以上,只生一个孩子,每年罚社会抚养费一百钱,直至生两个才免除罚款。【..】
    孕妇肚里的宝宝亦是一条生命,亦受大汉律例保护,若有人跟孕妇生气斗殴致使孕妇流产者,一律视为杀人罪,特别是各级官吏,不准因为收税、罚款诸事而伤及孕妇,若是有官吏伤及孕妇的,不但涉事官吏被判处杀人罪,重罪惩处,举荐该名官吏的官僚也要免职。”
    大汉还没有出现朱熹那个存天理没人性的王八蛋,封建礼教还未形成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妇女的禁锢也并不严厉。
    对妇女的再嫁,在当时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并不是丢人卑贱的事,这从刘兰芝被焦仲卿的老母休回娘家后县令、太守遣媒说亲便可以得到证明。
    类似的情况,蔡文姬初嫁匈奴河东卫仲道,再嫁匈奴左贤王,曹操用金璧赎回来后又允嫁董祀,虽两次改嫁却不减身价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同归成都的故事,还传为美谈,所以暂时还没有“女子从一而终不能改嫁”的歪风陋习,这时候的礼法并不禁止“男子娶寡妇、寡妇再改嫁”。
    魏延便在“激励生育”的基本政策里添加一条:“夫妻成婚后一年内未有生育者,必须接受官府医疗检查,不论任何一方有疾病不能生育,都必须离异,让能够生育的一方再行婚配妻子亡故,丈夫必须另娶,再生子女,丈夫亡故,妻子可以守寡,若是寡妇另嫁,可获官府奖励。”
    有的将领家中多有妻妾,便举手问道:“主公说生二个孩子以上者每多生一个可获官府补助,在下有些不明,我家里有六个孩子能否得到补助?再者,这个官府补助,是怎么样一个补助法呢?”
    魏延认得那个人,知道对方比较贪财,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捞钱的机会,便哈哈笑道:“莫要太过贪心了。生两胎以上者,指的当然是母亲,而不是父亲,要是你一下子娶上十个妾侍,生下来几十个孩子,难道朝廷都给你补助不成?!这样一来,大家都不用干事了,天天在家里敦伦生孩子算了”
    众将哄堂大笑,两人羞惭地把手放下。
    魏延止住笑容,耐心解释道:“生二个孩子以上者每多生一个可获官府补助,这条法令日后会有详细的解释条款,我现在就稍微解释一下,一个母亲只生一个孩子,要向官府缴纳社会抚养费,大概是每年缴纳一百钱,直至生了第二个孩子,才免除社会抚养费,若是她生了三个孩子,官府要给她这第三个孩子补助,大概是一年一百钱,若是她生了四个孩子,官府给第四个孩子补助,大概是一年二百钱,以此类推。”<script>s3();</script>
    刚才那个人再次举起手,怯怯地问道:“主公,现在钱这么贬值,只是发一百钱,尚且买不到一斗米,一斗米如何能够养活一个小孩一年呢?这样的补助很难吸引百姓们多生子女!”
    魏延皱起眉头,想了一下,他重生之前,那些寄生蛀虫给独生子女的奖励不过是区区百十元,根本无法抵御国人“多子多孙生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同样自己这微少的补助也无法保障那些孩子多的家庭的生计,他们要是养活不了,他们就不会响应政策去多生孩子。
    他心里细细盘算了一下,便道:“这样吧,前两个孩子要自己养,第三个孩子,官府一个月补助三斗粮食第四个孩子则是一个月补助四斗粮食第五个孩子则是一个月补助五斗粮食如此类推,多生一个孩子就多些补助,不过,这些补助只发到孩子十五岁。”
    书中暗表,按东汉制度,十斗为一石,一石黄米约等于后世三十斤粮食,一斗米约等于后世的三斤。
    说得这里,魏延望着脸上露出笑容的某人,泼了他一头凉水:“这些补助只限于平民百姓,因为你们世家大族都家大业大,多生养一些孩子,对你们来说并不困难,反而能把你们的家族兴旺发达起来,朝廷财政本就紧张,你们就为国分忧,就不要再稀罕这么一点儿补助粮食了吧。”
    魏延的话掷地有声,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大臣们已无话可说,那个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乖乖接受。
    魏延话音刚落,主薄董厥站起身,质疑道:“主公,属下不是说这个政策不好,可若是全天下的数千万平民百姓们都响应政策,积极生儿育女,每家男子都娶上几个妾侍,每个妾侍生上七八个胎,有些还是双胞胎三胞胎,朝廷到那里筹措那么多粮食补助给他们呢?”
    魏延笑道:“董主薄,你过虑了。这个基本政策一开始并不马上推向其他地方,只是在义阳郡实施,待实施细节成熟以后,才慢慢推行其他地方,在一开始也并不覆盖到所有人群,只在自耕农和军人家庭实施,待措施成熟以后,才慢慢推广到其他阶层。
    而且这个基本政策只针对平民百姓,他们一日三餐若能得济再娶个妻子便是万幸了,那里还会有什么闲钱纳妾呢,而且,他们不仅要努力挣钱去养活前面那两个孩子,还要努力照顾前两个孩子和随后出生的孩子,再多的孩子他们也照顾不过来,所以一家顶多生四五个孩子。”
    魏延答应由他出钱来补助那些多生出来的孩子,但这些孩子虽然还受父母的抚养,但他们的前途则有魏延掌控,他们必须接受魏延军方的安排,去军方下属的小学堂、中学堂,中学堂毕业以后,选择加入队伍,或上军方直属大学堂。
    二十年以后,这群被超生出来的孩子变成了军队的主体。
    就是这群超生出来的孩子,将要横扫整个欧亚大陆,打造出大中华共荣圈!
    就是这群超生出来的孩子,把大汉国土所有的寄生虫一般的官僚给血洗干净,打造出廉洁自律的大汉官场!
    二十世纪末,超生的孩子是上不了户口的黑娃,二世纪末,超生的孩子是葫芦娃!
    第328章 【主公要以身作则】
    未来,魏延除了养活几十万大军,还要负责大学堂、中学堂和小学堂的所有费用,还要去养活那些计划外的孩子们,靠着赋税并不算充裕。【无弹窗..】
    即便靠宝藏和盗墓所得,坐吃山空,恐怕在两三年内也会被魏延疯狂上马这个基本政策给搞光了,即便是屯田大丰收,暂时也只能顾个温饱。
    魏延还需要开辟新的财源,所幸的是,他暗地拥有青楼、神仙院、神仙丹的经营收入,此后,他会争取到赌马、马球、蹴鞠比赛这三大赛事的所有经营权。
    同时,所有地区新开发的矿产都归他所有,从境外进口的奴隶全归他处置,所以魏延不愁养活不起那些孩子。
    各个郡县的儿童福利院,全都有魏军财政支持,也变成了魏军名下的产业。
    儿童福利院除了抚养那些在战乱中失去双亲的孤儿,还抚养那些被父母嫌弃的儿童,若是那些父母觉得自己养活不了那么多孩子,也可以把他们报到儿童福利院,儿童福利院一次性补给这些父母一万钱,这些父母跟这些被他们遗弃的孩子一刀两断,从此之后,这些儿童都改姓为魏。
    从儿童福利院出来的魏姓孤儿,相当一部分人加入魏延麾下的三大情报组织和日后组建的廉政公署,他们只忠于魏延,利用魏延给他们的特权,横扫一切反对魏延的势力,让所有心怀不轨的人都闻风丧胆。
    为了促使各地郡县官府推动“激励生育”的基本政策,魏延便把对“只生一子”的罚款任务交给了各地郡县官府,让那些世家子弟掌控的地方官府去做这种得罪人的事情,而魏延的魏军则去各个超生家庭里送粮食。
    此消彼长,使得平民对世家文臣的厌恶日甚一日,对魏军的好感也日甚一日,等到魏延彻底掌握政权,经过魏延的授意,各地便自发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清除世家运动,不过这是多年后的事情,现在魏延只是在平民心里埋下对世家的仇恨。
    魏延还给这个“超级激励生育”又名“超生”的基本政策定了一个口号,名为“要想富,多生孩子多种树!”
    那些生孩子多的家庭,在一开始照顾孩子有些吃力,但因为魏军扶持力度大,他们的孩子都健健康康地长大了,老大和老二,若是男孩留在家里继承父业种地,若是女孩出嫁,嫁得好可以改变家境,最关键的是,他们的老三、老四、老五,接受魏军的系统教育,或入魏军做士卒,魏军的待遇是大汉所有军队里最好,或者在魏军的体系里做官、做商人、做工,有魏军罩着,他们的待遇只会越来越好,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孩子生的越多,将来家庭越兴旺发达。
    至于多种树为什么能发财致富,因为魏延在到处扩建城堡,又在打造海船,需要很多木材,多种一些树,若干年后把大树卖了,挣的钱至少够棺材本了,跟多生一些孩子一样,都可以防老。
    后世那些寄生蛀虫的“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是自相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