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侍婢魅君心:一夜弃妃》547-552

    766.第766章 裴元灏的“本末倒置”
    虽然心里已经想到了这个可能,但真正一听说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咯噔了一声,一脸震惊的看向魏宁远。【全文字阅读..】
    韩家有女,将母仪天下?!
    母仪天下!
    我一下子想到了皇城中那位端庄贤淑,也曾经给过我无数温暖和保护,是我在那冰冷的皇城中少有的可以全心信任的人——常晴。难道说有一天,她的位置会被别人取而代之?
    一想到这里,我的眉头就皱紧了。
    不仅仅是因为,如果那样的话,这个天下注定将会有一场翻天覆地的改变,而是我想到,常晴那样的人,才是母仪天下的典范,若真的有人要取代她的位置——且不说她自己到底愿不愿意,但不管怎么样,她一定会受到伤害的!
    想到这里,我不由的皱紧了眉头。
    这时,魏宁远说道:“当然,这话不过是民间的一些流传,也有可能是一些人为了奉承江夏王,故意编造出来的。”
    我心里不怎么痛快,冷冷笑道:“编得也太应时应景了。”
    “只是——”魏宁远话锋一转:“如果他们自己真的当真的话……”<script>s3();</script>
    我挑了挑眉毛。
    如果他们真的当真的话——
    难怪,韩若诗那么一心一意的要跟着裴元修,而韩子桐甚至第一次见面就要杀我了。这其中牵涉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女人的爱情了。
    我淡淡的笑了一下。
    我这一生,从来都希望与人为善,至少不树敌,却不管怎么样,总会有眼中容不得我的人,但终究,我又到底做了什么,惹得人对我喊打喊杀的?
    魏宁远看着我的笑容,轻轻的说道:“青婴夫人,当年前太子在东州小试一刀,便是四十万大军压境,尸横遍野,哀鸿遍地,在下虽未得亲眼目睹,但可以想见。而那一场仗,他是为你打的。”
    我抬起头来。
    桌上的烛台只剩下短短一截,烛火扑腾着,几乎快要熄了。那明明灭灭的火光照着我同样晦暗不明的眼神,“所以你想说,江南若有战事,跟我也脱不开干系?”
    “不敢。”
    魏宁远急忙说道:“在下只是觉得,有人开了太子这把刀的刃,若想刀不见血,那必须——”
    “呵呵,”我忍不住一笑,淡然道:“宁远公子,这一点你倒真的是看重我了。”
    “青婴夫人……”
    我起身走到一旁,打开柜子从里面拿出了一支蜡烛来,这个时候烛火越发微弱,整个屋子几乎都陷入了一片昏暗当中,我慢慢的走回桌边,一字一字的道:“我告诉宁远公子一句话。”
    “请说。”
    “为一个人打仗,很容易;但为一个人停止一仗,未必可能。”
    魏宁远愕然的看着我。
    我已经俯下身将那支新的蜡烛凑过去点燃,烛火扑腾着燃了起来,周围也慢慢的变亮了,我在这样明亮的火光下,用清明而平静的眼神看着魏宁远,道:“宁远公子,这句话我不是推脱,你仔细想想,就会明白。”
    魏宁远没说话,只是坐在那里,沉沉的思索着。
    虽然说起来有些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从古到今,的确听说了不少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但这些故事不过都是说书人编着来欺骗老百姓的。战争若只为了一个红颜,那死伤的成千上万的性命,消耗的成千上万的银两,被夺去的成千上万的土地,又岂是一个红颜能挣回来的?
    说到底,战争的本质是利益,不平的是利益,争夺的是利益,只有利益,才能供给战争。
    就拿当初东州那一战,说是为我而战,但难道四十万大军压境,就是为了抢一个吃不能吃,喝不能喝,甚至论斤切块都卖不出去几两银子的岳青婴吗?
    每一个战争背后的人,都是不是傻子。
    过了好一会儿,魏宁远抬起头来看着我,倒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隐隐的听到他长叹了口气。
    我淡淡的笑了一下。
    其实我知道,他未必真的认同我的说法,但我的话也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于是轻轻道:“宁远公子,不管你认同我的话也罢,认为我是推诿也罢,但我现在真的不想再参与到这些事里面。过去,我真的管得够了,也够多了,现在,我只想和我的女儿好好的过小日子,多花一些心思在她,和我真正爱的,关心的人身上,比如——”
    “……嗯?”他抬起头来看着我。
    “比如瑜儿。”
    “瑜妹?”
    我淡笑了一下,说道:“宁远公子和瑜儿相处了这么久,你们——”
    他一听,立刻变了脸色,急忙摆手道:“夫人千万不要误会。”
    “嗯?”
    “瑜妹的确是个好姑娘,又聪明又善良,在下也很喜欢她,但不是那种关系。”
    “哦?”
    “当初她救下我之后,又收留我在家里,还帮我请大夫看病治伤,对我有救命之恩,再生之德。只是我们孤男寡女这样在一起,就是怕她遭人闲话,毁了清誉,在下才和她结拜为兄妹。而且,我也是真心将她当成妹妹疼爱,希望她能早日找到如意郎君。”
    听他这么说,我有些不好意思了:“抱歉,看来是我想得太多了。”
    他摆了摆手,道:“夫人这么想,也是为瑜妹担心,和在下的心情是一样的。只是在下心中尚有大业未完,顾不上谈儿女私情,也顾不上替这个妹妹寻觅归宿,这些日子她跟着我东奔西走的,也真的是我做兄长的拖累了她。”
    我笑道:“朝廷有宁远公子这样的人,虽然不是瑜儿一人之幸,倒是千万人之幸。”
    “青婴夫人这么说,是谬赞在下了。”他叹了口气,道:“为官多年,未建方寸之功,而现在更是——”
    看着他一脸懊丧的表情,我在心里也轻轻的叹了口气。
    看来他和瑜儿之间,倒是我想得太多了,只是看到他现在这样的处境,却还一心一意的为朝廷着想,不由的让我想起了他的恩师刘毅,刀剑加身,落到那样凄惨的结果,却还是为了江南死而后已。
    不由的,有些辛酸。
    沉默了一会儿,我才勉强换上笑容,也是想要安慰他一般,微笑着说道:“其实,宁远公子也不必如此忧心忡忡。江南的事虽险,但朝廷也并非不堪一击。而且在我看来,皇上的新政,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也许——”
    我的话还没说完,却见魏宁远的眉心的褶皱更深了一些。
    我疑惑的道:“宁远公子,怎么了?”
    他说道:“青婴夫人也知道皇上的新政?”
    “嗯,前些日子知道的。宁远公子也许还不知道,新政中所实行的摊丁入亩,正是当初还在这间屋子的时候,刘——”说到这里,我也是不由的一哽,将那个名字硬生生的咽了下去:“他设想的。”
    “哦?”魏宁远倒是有些意外:“是他?”
    “对,所以这一次新政,皇上应该是下了决心,加上申家已经倒了,朝廷最大的障碍也除去了,只要新政能够贯彻到底——”
    我的话说到一般,又看到他的眉心皱了一下。
    怎么回事?
    难道有那里不对?
    想到这里,我轻轻的问道:“宁远公子,你是不是对新政有什么看法?”
    “不,当然不是,”他急忙说道:“说实在的,在下对于这一次皇上实行的新政实在是推崇至极。皇上此次能推陈出新,锐意进取,革除弊病,行此利国利民的政策,实在是天下万民之福,若在下对这样的新政还有看法,那就是在下的问题了。”
    “可我看宁远公子对这一次新政的实行,却好像是满是忧虑,到底有什么问题?”
    魏宁远抬起头来看着我,不经意间,眉心又是一片阴霾。
    我说道:“宁远公子,你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他沉默了很久,眉心都拧成了一个疙瘩,终于慢慢的说道:“在下只是隐隐觉得——实行新政的时机,不对。”
    “为什么不对?”
    “夫人,在下打一个不算恰当的比方。若有一个人,家中藏有珍宝,引得许多贼人窥视,但偏偏他身患急症,该如何处置?”
    我想了想,道:“自然应该先治好病,然后再想办法对付那些贼人。”
    “不错,”魏宁远点点头,又道:“但如果,贼人已经走到门口了,他还该先治病吗?”
    “当然不是,”我笑着道:“这事要分轻重缓急,他当然——”
    说到这里,我一下子语塞了。
    抬起头来看向魏宁远,他的神情在摇曳的烛火下显得更加凝重了几分。
    “在下看来,现今皇上——或者说天朝的处境,沉疴宿疾齐扰,就如同一个人身患重病,但北有草原蛮兵虎视眈眈,南有太子裂社稷于江南,正如贼人已经到了门口,这个时候还先想着治病,实在是本末倒置。”
    我的心里不由的一惊。
    魏宁远这个人我不算太了解,但也知道此人行事谨慎,言行举止都非同常人,否则裴元灏也不会在黄天霸之后选他镇守江南,可现在,他已经对皇帝做出了“本末倒置”这样的评价,可见他的忧虑之深。
    难道,真的是裴元灏的问题?
    我说道:“可你刚刚也说了,皇上的新政,于国于民是有好处的,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难道皇上形这样的仁政反倒不对,不利于政局的稳定?”
    !!
    767.第767章 你,是太子的刀鞘
    难道,真的是裴元灏的问题?
    我说道:“可你刚刚也说了,皇上的新政,于国于民是有好处的,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难道皇上形这样的仁政反倒不对,不利于政局的稳定?”
    魏宁远闻言,深思了一回,摇了摇头道:“皇上这样不是不对,而是……时机不对。【阅读..】”
    “时机……不对?”
    “不错。”
    魏宁远说着,一撩衣袍站起身来走到门口,这个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晚了,前方几乎都已经暗了下来,只隐隐看到远处的山形,还有点点灯火。魏宁远指着前方的一片阴霾,说道:“夫人请想,江南岸的那些大片的土地,归属于谁?”
    “那里过去是江夏王的领地,自然现在归属于韩家姐妹。”
    “不错,这些土地,有多少农户在耕种,他们每年要缴纳多少的赋税,而光是韩家,能盘剥多少,夫人可曾想过?”
    我笑了笑:“这,自然是难以想象的财富。”
    “对。但现在这一大笔钱财,皇上不从农户的身上抽取,而要从他们韩家姐妹的手里抽取,你认为,他们还会高兴?还会顺服?还会一心一意的奉皇上为帝?”
    “……”
    “仁义礼智信,这些早已经被人遗忘,这不是个礼崩乐坏的世道,而是这个世道早已经没有了礼乐。那些豪强贵胄,他们的眼里只有利益,没有礼义,他们是不会忠君的,谁给他们利益,谁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拥护谁。”
    “……”
    “现在他们在江南,被前太子纳入麾下,前太子保护了他们姐妹两的利益,但这还只是眼前的。可是别的地方呢?山东、河南,还有山西、陕西……那些地方虽然没有封王,但同样有和韩家姐妹一样的豪强仕绅的势力,皇上现在在欺强,在削弱他们,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侵害,他们还会奉皇上为君吗?”
    “……”
    “而且,仅仅江南一地,就能闹出这么大的民乱,若是其他地方那些豪强士绅也——,夫人,他们和韩家姐妹一样,照样有自己的兵,照样有自己的钱粮。”
    “……”
    “如果,他们这些人再一联合……”
    我的眉头拧了起来。
    这和之前所想的,每一场战争,可能为了一个人而打,但战争背后的推手,永远都是利益,这是一样的。如果那些豪强仕绅的利益受到了侵害,那他们就会不平,不平往往就会生事。
    一阵风,带着江水生冷的气息吹了过来,周围的树叶都哗啦作响,也让我感觉到了一丝凉意。
    伸手一抹,才发现额头上一层细细的冷汗。
    魏宁远回过头来看着我,又说道:“当然,这也可能是我多虑,毕竟皇上的身边有那么多贤能的大臣,不可能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况且,如果能保塞北和江南短期内不起战事,给皇上的新政足够的时间,那么一切还是会很顺利的。”
    我没说话,只是眉心不由的深深蹙起。
    的确,裴元灏的身边还是有许多大臣,虽然可能——轻寒的资历太浅,看问题的目光还很局限,而且从科举那一次我和裴元灏都有感觉,他的很多想法、做法过于激进,在特殊时期(对付申恭矣)能行得通,之后就未必真的可行,但不管怎么样,除了轻寒,朝中还有不少老成持重的老臣,就连傅八岱,也是个眼盲心明的,论这些人的老练精明,也不该在魏宁远之下,所以新政的实施和实施后的结果,他们应该早有设想,并且应该设想出了应对的措施才对。
    这么想着,我稍微的松了口气。
    也真的希望,只是魏宁远多虑了。
    就在这时,远远的传来了离儿和瑜儿的笑声,虽然眼前是一片昏暗的暮色,但他们却笑得格外开心,清脆的笑声几乎将夜幕的阴沉和清冷都驱散了。
    而我,一听到女儿的笑声,就觉得之前的一切忧虑犯难,都被抛到了脑后。
    这个天下就算出再大的事,也跟我没有关系,我只要有我的女儿就够了。
    “瑜姨,你不要弄丢了,我的鱼——!”
    “好好好,瑜姨去捡回来。”
    “还给我,我的鱼!”
    远远的还听着那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在瞎闹腾,我转眼看着魏宁远,他的脸上也不由的浮起了一丝温柔的笑意,我问道:“宁远公子,那你们接下来准备去哪里?”
    我也不傻,当然知道他们这次虽然来见了我,并不打算停留,毕竟我这里还在裴元修的视线范围内,魏宁远现在自保要紧,绝对不敢做长时间的停留,终究是要走的。
    “你,是不是还打算想办法北上进京?”
    魏宁远还看着前面,却轻轻的摇了摇头:“暂时,没有这个打算了。”
    “哦?为什么?”
    “北上,太不容易了,就算能离开扬州,这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艰难险阻,瑜妹一个姑娘家,在下不能再让她冒这个险,就连在下——也是懂得惜命的。活下来,才能做更多的事。”
    我不由的笑了笑。看来这人虽然对朝廷忠心耿耿,倒还不是那种榆木脑袋的死忠。
    这样,就算瑜儿跟着他,我也能稍微放心了。
    “那,你们打算去哪里?”
    “岐山村是不能再呆了。毕竟你在这里,前太子的眼线多少会到附近,被发现是迟早的事。我打算带瑜妹离开,先往西边走吧。”
    “往西边走……?”
    我喃喃的说着,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宁远公子,我倒有个去处,或许,可以保你平安。”
    “哦?”他精神一振,转过头来看我:“什么地方?”
    话到了嘴边,反而有些踌躇,我斟酌了一番才说道:“不知道宁远公子你还记不记得,申恭矣有个侄儿。”
    “申啸昆?他还活着?”
    “本来就没死。那个时候他原本是跟我们一起逃出了拒马河谷的,后来他离开了,并且一路南下。”
    魏宁远愕然的睁大眼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