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春秋做霸王》277-282

    第二百七十七章 刘舟
    当然,刘纪在齐国所做的事情,还不至于让国民们厌恶的地步,因为刘纪所做的事情,没有损害到他们。【无弹窗..】甚至于有的国民,都有些窃喜呢,实在是因为齐国在他们眼中,没有一丝好印象,当年齐国兵临雒阳,让雒阳陷入一片战火之中,不知有多少人丧生在齐军手中。对于齐人,这些国民可不会有什么好感,所以刘纪在齐国大乱齐都,反而会有些人喜悦。
    再者,据说这个刘纪殿下,还未加冠,还是一个稚子,这些国民们自然不会认为刘纪是什么荒唐之辈了。因为比起刘纪来,汉国的历代君主中,几乎都是做了许多荒唐事,就比如当今君上刘宏,曾经为了口角之争,暴打那些权贵之士,真正的亲自动手打,几乎是惊爆了人们的眼球。所以刘纪之事,顶多只是一个稚子年轻气盛而已,对于还未成冠的孩子,没有多少人会计较他的过错的。
    只是,刘纪归都,却是让他们有些好奇,这个殿下到底是什么样之人,都是想见识一下这个殿下。不过,刘纪自然不是他们想见就能见的,他们也只能在私底下暗自猜测而已。
    “备马。”
    在得知刘纪归来的消息已经惊动整个雒阳后,苏义立刻吩咐士卒备好马匹,他要立刻告诉晏钰关于刘纪归来的事情。要知道,当初秦山等人归国后,便是苏义安排的晏钰住处。这数月苏义也是知道晏钰因为刘纪憔悴不已,不断的问自己关于刘纪的消息,苏义除了安慰,几乎别无他法。
    所幸,刘纪现在竟然回来了,让苏义大大松了口气,否则他还真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晏钰这个女子呢。若是晏钰出了什么意外,他也不好对刘纪交待啊。
    一路纵马奔驰,没用多长时间,苏义便已经来到了晏钰的住处,一处位于未央宫较近的府宅。这原本是苏义的住处,只是苏义使齐归来时,刘宏又赏赐给了他一座府宅,正好他原来的府宅便给晏钰居住了。
    “苏将军。”
    只是刚刚踏入府宅时,苏义便是见到了数人从府宅中走了出来,看到苏义时,还笑嘻嘻的给苏义行了一礼。
    “刘舟殿下,申祁公子,你等怎会在此?”<script>s3();</script>
    苏义有些发愣,站在最前面的两人,一个是汉室中的殿下,一个更是淮阳君申不范之子,可以说都是权贵子弟,只是不知为何从他的府宅中走出来。
    难道是为了晏钰?一时间,苏义的脑袋瓜子转得飞快,他自然明白这些人来次恐怕只有一个目的了。晏钰的美貌确实是天下难见,如果刘舟等人不知晏钰的身份,来此调戏一番也是有可能的。
    这几个人可是雒阳城中的纨绔子弟,尤其是刘舟殿下,虽然只是刘宏的一名庶子,可是却是在雒阳“恶名远扬。”
    “苏将军,孤只是路过此处罢了,听说苏将军以前住在此处,所以便是冒昧进去了游览了一番。”
    刘舟的脸色不是很好,这可能与他平日纵酒好色有关,比起其他的殿下,刘舟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半点能为,完全是混吃等吃之辈。哪怕是当今争储之势极为紧张之时,刘舟依旧是没有一点长进,可能是因为他自己都已经放弃了自己。因为他只是一个庶子,而且是最卑微的侍女所身,像他这样的殿下,在雒阳也不少见,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有争储的实力的!
    所以,刘舟自知没有争储的实力,便纵酒行乐嘛,人生一世,何不潇洒快活?在半月之前,他偶然听到申祁说有什么美女,所以他自然就过来看一看了。
    不过,这个女子确实很美啊,刘舟想到,不知她和苏义是什么关系,讲实话,知道此处是苏义的府宅,刘舟才敢进来。因为他好歹也是一位殿下,还不畏惧苏义这区区一个将军。
    “游览?”
    苏义脸色已经彻底y沉下来了,看着刘舟等人,苏义沉声道,“刘舟殿下,申祁公子,这府宅中有女眷,尔等进去,似乎不妥吧?还望下次不要再进去了,若是想要游览,可以来我新府宅中一看。”
    苏义颇为责怪的话,让刘舟有些不悦,而在他身旁的另一名年轻男子更是微微皱眉。
    他便是淮阳君申不范之子申祁,虽然他的身份表面上不如刘舟,可是在实际上,他要比刘舟地位还要高,因为他的父亲淮阳君申不范,那可是真正的权掌一方的诸侯。
    此时,他见苏义有隐隐训斥自己之意,如何会有些不恼怒?只是,碍于苏义如今是大将军韩兴最重视的将领之一,申祁也不好去反驳,只是冷哼了一句,“某知道了。”
    见申祁都应了一句苏义的话语,刘舟也应了一句,便是转身离去,其他的人见刘舟和申祁都低头应道,自然也是纷纷说道,“我等知晓。”
    看着刘舟等人离去,苏义眉头紧皱,他知道刘舟等人可能内心还是有些不满,不知道还会不会来此处。只是,他就算知道,无可奈何,比起身份,只怕刘舟和申祁都要比他苏义的身份还要高。他此时微微训斥几声,可以说是很了不起了。
    哎,但愿他们应该不会如此愚蠢!别人不清楚,可是苏义可是明白刘纪就是为了晏钰才大乱齐都的,若是让刘纪知晓此事,只怕刘舟等人也是要倒大霉了。
    刘纪的身份可是连申祁这个有着一个执掌一方的父亲都比不上,更何况一个庶子殿下刘舟?一个侍女所生,只怕刘宏看都不看刘舟一眼吧。
    当然,苏义只是警告他们一句,至于他们会不会再愚蠢的前来,苏义也不知道。他只是期望刘舟等人不要再来,因为若是他们惹得晏钰不悦,可就事情大发了。
    苏义丝毫不会怀疑,能为了晏钰大乱齐都的刘纪,在得知晏钰被欺负时会不挑起事端。毕竟在苏义眼中,刘纪这个殿下有些冲动,尤其是为了女人,刘纪可能会做出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
    所以,无论怎样,都不要得罪刘纪殿下的女人,这是正理。
    (本章完)
    第二百七十八章 惊天喜讯
    只是微微沉思片刻,苏义就没有再去想刘舟等人了,想也不是办法,关键之极还是应在府宅内所布护卫,想来刘舟太大胆,也不会对晏钰下手,因为他苏义终究是大将军韩兴的人。【无弹窗..】
    龙行虎步的走到了府宅正房,苏义轻轻推开了房间的大门,在里面的几个侍从抬首见到苏义,立刻跪拜行礼道,“苏将军。”
    “嗯。”
    苏义瞥了眼面前的几个年轻貌美的侍女,便将目光投向了他处,一台桌案前,一个女子的身上。
    此时的晏钰,正跪坐于桌案前,眼神有些发愣,不知在想何事,一时间竟然没有注意到苏义的到来,反倒是她身旁的侍女紫兰高声对着苏义行礼道,“苏将军。”
    紫兰的话,顿时令晏钰从沉思中拉了回来,这才看着来到自己面前的苏义,慌忙起身道,“妾身不知苏将军前来,失礼之罪,还勿将军责怪。”
    “不怪,不怪。”
    苏义爽朗一笑,看着晏钰问道,“刚刚本将进府宅时,遇见了刘舟殿下等人,不知他们可否对晏钰姑娘有失礼之处?”
    “也无失礼。刘舟殿下等人,身份尊贵,又岂会对小女子失礼。”
    听着苏义的话,晏钰轻声答道,她的语气中并没有责怪刘舟等人的意思,因为她明白,刘舟等人的身份确实不简单,她在此已经很麻烦苏义了。如今刘纪不在,在汉国全凭苏义一人照顾,若是再因为这些事,给苏义招惹了麻烦,这让晏钰很过意不去的。
    只是,晏钰虽如此说,可她身旁的侍女紫兰却颇有些不忿,“苏将军,这些人也太大胆了,就算是汉国的殿下又如何,在小姐面前举止轻佻,失礼之极!”
    可能是因为侍候晏钰多时,紫兰在晏钰面前也是颇为胆大,所以在晏钰说完之后,紫兰竟然发出不忿之语,她没有晏钰那般顾虑,她只知道,就算刘舟等人身份尊贵,可是晏钰的身份又岂同常人?
    晏钰可是齐国前任左相晏宁孙女,更是刘纪殿下的女人,在齐国,那些权贵子弟都对晏钰很是恭敬的,可是在汉国却被一些纨绔子弟调戏,这让紫兰很是不爽。
    “竟有此事?”
    苏义面色一沉,向前对着晏钰请罪道。“晏姑娘恕罪,这是苏义之责,本将已经警告他们了,来日某再为府宅增添一些护卫,一定不会让他们在打扰晏姑娘。”
    “苏义将军严重了。”
    晏钰说道,看向紫兰语气微微有些重的说道,“侍女不知,都是胡言乱语,刘舟殿下又怎会和小女子过不去。”
    说到此处,晏钰看着紫兰的目光微微有些严厉,“紫兰,还不向苏将军道歉,胡言乱语,可知其罪?”
    “紫兰知罪!”
    晏钰生气的模样还是有些恐怖的,毕竟是出身不凡,晏钰虽然温和但并不代表她就懦弱好欺了,紫兰只是一个侍女,却和晏钰说起反话来。这也是在晏钰身边,若是换在另一个人身边,早已经被拉下
    去受鞭笞之邢了。
    地位有分,主奴有别,这个时代身份地位高低分明,奴仆面对主人总是会带丝恐惧,紫兰身为晏钰的侍女,自然也会害怕发怒时的晏钰,再听到晏钰的训话之后。微微低头向着苏义请罪道,“贱仆胡言乱语,还请苏将军恕罪。”
    “无防,无防。”
    苏义笑道,“紫兰说的话如果真的确实的话,本将定不会再让那些人再来打扰晏姑娘,晏姑娘不必怕有什么麻烦。刘舟殿下虽贵为皇子,可是也不会轻易得罪苏某的。”
    苏义所说之事,自然是真话,刘舟虽为殿下,可是这样一个无权无势的殿下,而且连身份都不尊贵的殿下,是不会得罪苏义这个当今大将军韩兴手下的得力干将的。只是淮阳王申祁倒是不会畏惧苏义,但也不会无缘无故招惹苏义。所以今天虽被苏义暗自训斥,可是依旧是给苏义恭敬的行礼。
    “妾身知晓。”
    晏钰轻点颔首,眼神带着一丝疑惑道,“苏将军怎会今日突然到此,可有什么紧急事情?”
    “呃,差点忘了!”
    苏义一拍脑袋,因为刘舟等人,他还真的差点忘记来此是为了什么了,此时晏钰的问起,终于让苏义想起来了,看着晏钰,苏义脸上露出一丝喜色,“晏姑娘,今日本将前来可是来宣布一个好消息的。”
    “好消息?”
    晏钰微微一怔,还有什么好消息值得苏义如此迫不及待的跑来和她说?不过一瞬间,晏钰的心跳忽然又加快了许多,身为晏宁的孙女,晏钰自然也是冰雪聪明,能让苏义如此急迫的想要和自己宣布的好消息,莫非是关于刘纪的?看向苏义,晏宁小心开口询问道,“苏将军,什么好消息?莫非是殿下又有消息了?”<script>s3();</script>
    “晏姑娘果然聪慧过人!”
    苏义点头微笑道,“不错,正是关于刘纪殿下之事!刚刚得知,刘纪殿下已经归都雒阳,如今正在未央宫中与汉王交谈呢。”
    “殿下归来了?”
    晏钰惊讶之极,而在她身旁的紫兰更是惊讶得已经出了声音。
    刘纪怎会现在就会归来?在紫兰眼中,刘纪想要从齐国归来,可能性可是太小,如今竟然就这么出人意料的回来了,着实令其一惊。
    比起紫兰的不相信的目光,晏钰的目光已经露出一丝喜色,她知道,在此事上,苏义自然是不会说谎话的。苏义如此说,只能说,那个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子的男子真的回来了!一时间,晏钰心中一团乱麻,复杂之极。
    她感觉如同梦幻一般,刘纪竟然就这也回来了,在她等得快绝望之时,上天竟然突然带给了她如此大的惊喜。
    苏义宣布的这个消息,岂止是好消息啊,对于晏钰来说,简直是惊天喜讯!呆愣片刻,晏钰终于得知刘纪归来时说出了第一句话,“殿下现在在未央宫中?”
    “不错。”
    苏义答道,看着已经是喜急而泣的晏钰,轻声道,“晏姑娘不用着急,某现在就去联系殿下,想必不久之后,晏姑娘就能见到殿下了!”
    (本章完)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太庙
    “刘纪,你可知这是何处?”
    一处颇为幽暗y冷的大殿,刘宏神情肃穆的盯着前面,开口出声道。【全文字阅读..】
    顺着刘宏的目光看去,刘纪的神情突然也变得肃穆起来,因为在刘宏前面,正是一座高高的神像,在神像的身旁更是有着数十年大小相等的神位。通过大殿内的些许火光,刘纪勉强能够看到几个神位上的字,汉文王刘鸣之位,汉惠王刘凌之位………
    哪怕是再傻的人,也能够知道,这儿是供奉汉国历代君主神位的太庙!刘宏将自己带到此处,不知想要干什么?不过猜不透刘宏的心思,刘纪也没有多想,乖乖的回答道,“禀父王,这是我汉室的太庙,上供列祖列宗之位!”
    “不错,这正是我汉室太庙!”
    刘宏轻轻点头,目光中带着一丝回忆,又是带着一丝悲哀?刘宏的目光死死盯着一尊牌位,刘纪能勉强看到那牌位上写着汉穆王刘岐之位!刘纪知道这个汉穆王刘岐,因为他正是刘纪的爷爷,当今汉王刘宏的父亲!
    或许是又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吧,刘宏的目光中始终带着一丝伤感,久久凝视不语,在他身后的刘纪更是大气也不敢喘一声,直觉告诉他,现在不能有任何动作,否则刘宏一定会暴怒的将其打残。
    场面竟然一时沉寂下来,在宁静的氛围中,刘纪似乎都能够听到自己细小的呼吸声!
    刘宏和刘纪两人,便是如此站着,不知多久,刘宏微微长叹一声,终于是开口了,“你可知,那座神像是谁?”
    “这个是……神农氏?”
    刘纪仔细盯着神像看了看,不确定的说道,后世炎帝的画像他看过了不知多少,可是这座神像除了眼睛和炎帝相似外,其他的五官哪有与其相似的地方?只是根据猜测,刘纪才会说是神农氏,因为刘纪可以看到这座神像之旁便是汉国开国君王汉高王刘岩之位,连汉国开国君主都只能在其旁。除了汉室经常所说自己是其后裔的神农氏,刘纪实在想不到还有谁能够有如此殊荣。
    “嗯。”
    刘宏轻应一声,算是肯定了刘纪的回答,“神农氏炎帝,是我汉室之祖!我等皆是神农后裔!刘纪,你可明白?神农氏尝尽百草,为天下子民辨识五谷,辨识药草,为天下子民谋利,故为三皇之一。而我汉室,则是神农后裔,如今更应秉持神农之德,造福天下!历代以来,我汉室君主无一不是如履薄冰,深恐伤神农之德!”
    刘宏说话,刘纪自然只能倾耳倾听,其实对于汉王刘宏说汉室之时,刘纪的感觉颇为有些怪异。
    若不是这个时空出现了意外,汉国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于这个世上,这个世界该是由秦国一统,最后才出现的汉朝。可是汉国却是横空出世,彻底搅乱了刘纪所知的所有历史,更为致命的是,这些地方也完全不是华夏之地,可是却是有着三皇五帝!刘纪真的不能够用什么来解释他所看见的东西了,除了感叹自己可能出现在了一个异次元空间,刘纪真的找不出任何理由。
    “刘纪,看到我汉室的列祖列宗,你想到了什么?”
    在刘纪瞎想之时,刘宏又开口了,刘纪愣了愣,立刻答道,“禀父王,我等汉室子弟皆因向祖先神农氏学习,以德服众,以德化人!更因壮大我汉室,不堕神农之名!”
    “哈哈哈!”
    刘宏大笑,刘纪说什么以德服众,以德化人,他还以为刘纪又要说什么腐朽的王德之道呢,没想到刘纪后面一句壮大我汉室出现,顿时就让刘宏明白了刘纪的心思。以德教民,可以!但先得壮大我汉室,兼并诸国!
    “此地,当令我汉室子弟谨记!我等是神农后裔!确实不应该堕神农之名。”刘宏叹道,“每个殿下,寡人都带他来此说过此事。因为当年,你爷爷也是如此做的!在寡人还是储君之时,你爷爷曾指着列祖列宗之牌位,对寡人言,这上面是我汉室的列祖列宗!他们,励精图治,呕心沥血,才换取我大汉的强大,数代之余烈,使我大汉小国寡民变成如今的一方强国!后代皆因谨记,不要忘了我汉室列祖列宗所做之事,更不要忘了吞并诸国,九鼎归于太庙,我大汉秉承天命之事!”
    刘宏一时间有些苍老了,面容上颇显老态,虽然他在位仅仅六年之久,可是这六年,确实直接让这位君王的身体垮了下去!刘纪看着刘宏,也难免生起一丝心酸,刘宏,也不容易!谁能知道,他这个雄主,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才换来如今的局面。
    “当年,先王在弥留之际对寡人说,他再也没有时间去争霸天下,吞并诸国了。他要寡人牢记,奋数代之余烈,一扫寰宇,吞并天下!”
    刘宏说到此处,便停了下来,刘纪几乎都能猜到刘宏想讲什么。他爷爷没有时间做成之事,刘宏也没有时间做了,吞并天下看似简单,可是做起来犹如登天之难,哪怕是拥有逆天的本领,可是终究是败在了时间的流逝中。
    只是,刘宏突然对他说起这些事,难道是刘宏想要将储君之位交给他?不至于吧,他才刚回雒阳,也没有什么表现,若是仅仅因为几句壮言,刘宏就定他为储,那这储君之位来得也太容易了点吧!
    难道是幸福来得太突然?是自己难以置信?
    “刘纪,你再随寡人来。”
    见刘纪愣在原地,刘宏开口说道,同是脚步轻轻的挪开此地,刘纪不明所以的紧随着刘宏走去。
    摸不准刘宏的脾气,可是刘纪明白他还是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刘宏说这些话,并不是有什么想法立他为储君,只是单纯的感慨一番呢?或许是对于每个儿子都如此说过呢,目的就是为了让刘纪这些殿下们激起雄心壮志,为了储君之位尽力表现自己呢?一切,都不是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咚,咚!”
    只是,当两
    道震彻云霄的声音响起时,刘纪的脸色猛然变了,虽然依旧跟随在刘宏身后,可是刘纪的心中却是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本章完)
    第二百八十章 九鼎之名?
    随着刘宏步入太庙内殿,刘纪的眼前便是出现了一方巨大的青铜鼎。【无弹窗..】青铜鼎,刘纪见过许多,可是这座青铜鼎与刘纪所见的鼎完全不同。
    这方青铜鼎,大约有一丈多高,几乎相当于一个半的成年男子身高,宽约数尺,鼎上纹刻着古老的图案,似乎是山川大地模样,还有许多刻画得有些模糊的人物,但是每一条条纹,每一个动作都是有一种波澜壮阔之美,给人以沉重大气之势。而且,眼神盯在大鼎上,颇让人有些沉迷,看了第一眼便会被深深的吸引上去,刘纪也是足足愣了片刻,方才震惊的说道,“父王,这是大禹所治的九鼎?可是为何才有一座?莫非九鼎便是只有一座?”
    九鼎,是大禹立国之时,集天下之金铜所铸,世言传为九鼎,也是代表天下九州,每一方鼎,都是刻画着每一方的山水之图。九鼎,自古便代表着王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势,更是代表一个朝代的气运!夏禹铸九鼎立国,镇守四方,其后夏桀无道,商汤伐之,后九鼎便移于商。商纣王无道,周武王灭商,九鼎又移于周,成为周朝的定国运之物。
    只是,根据刘纪了解,周亡后,九鼎遗失,当年戎族攻破周都,却是没能移走九鼎,真正移走九鼎的,是天下诸侯,因为一方鼎,重量可是不凡。在这个时代,若是靠人力拉,一方鼎不知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才可移动。
    如今汉室太庙之中,竟然出现了这么一座鼎,难怪各代汉室君王都说是天命所归了。
    “自然不是。”
    看见刘纪震惊的目光,刘宏笑着摇摇头,对于刘纪的震惊,他毫不惊讶,因为当年看到这鼎时,也是如此吃惊,如今见得多了。也就觉得没什么了,毕竟以汉国的实力,拥有一方鼎,实在是绰绰有余了。看着鼎上的图纹,刘宏向着刘纪解释道,“这座鼎,不过是九鼎之一罢了,天下还有八方鼎散落于诸国之中。”
    “当年,周都被戎族踏破。那些戎族并未将九鼎拉走,而在周都被踏破之后。天下震动,诸候不再相斗,如同约好一般,齐齐领兵前往都城,终于在诸侯的齐力进攻之下,戎族只是侵掠周都一番便退去。诸侯击退戎族之后,便是发现幽王已死,整个周室也是十不存三,当时的几个较大的诸侯便是在周都大打出手,其目的不过为了这代表天下气运的九鼎罢了。”<script>s3();</script>
    刘宏滔滔不绝的说着,刘纪也是仔细听着,这些东西,他在一般的书籍中可是见不到,因为这些东西是记入于史册之中,也是各国的秘密所在,若不是刘宏说出来,刘纪绝对不会知道。
    “当年我汉国先祖不过是一个较小的诸侯而已,却在那场争鼎之战中,夺得了这方重鼎!刚好,也正是说明我汉室的天命所在,我汉室为神农后裔,而这方重鼎便是神农鼎,这何尝不是天命所归?争鼎之战结束后,几个较大的诸侯纷纷自立,去齐楚晋等国君候,纷纷封王!”
    天命所归?听着刘宏的话,刘纪有些嗤鼻,只怕汉国先祖是看见抢到的是神农鼎,这才自称为神农后裔吧,不过汉国当年不过是一个小国,其君主更只是一个小的诸侯,能在齐楚晋这些大国的虎口中夺下神农鼎也是不简单。
    “齐楚晋等君主率先为王,其后各个小国便是纷纷效仿,一时间,周朝的权威,天子的威严再也不在,由此进入这个春秋时期!争鼎之战中,我汉国夺得神农鼎,自然会引得许多觊觎,当时的几个国家,纷纷进攻我大汉,所幸先祖之才,挡住了这些国家的攻击。其后经过历代君主的呕心沥血,终究是将我汉国,从当年的一方小国成为了如今的天下大国!”
    刘宏的语气颇为平淡,仿佛是在讲述的不是汉国的历代一般,但在刘纪的心中却是明白,成为如今局面,汉国的那些君主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
    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初一个小小的汉国,争得了神农鼎,要想守住它不知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但是一切终究是过去了,如今的汉国成为了天下大国之一,而当年的数十上百国家,也仅余如今的数国。如今的汉国,拥有神农鼎,还有哪个国家敢觊觎?因为现在的大汉,有这个实力!
    只是,刘宏所说的争鼎之战,却是让刘纪有些惊讶,因为民间一直传说周亡之后,九鼎遗失,却是没有想到是落入了诸国之中,那场争鼎之战。可真是牛叉啊,直接将好好的九鼎,硬是生生的分开的。
    想到此,刘纪便向着刘宏询问道,“父王,你说的意思,这九鼎没有遗失,还是存在于诸国太庙之中?九鼎除了这神农鼎,还有哪些鼎?又在哪些国家手中?”
    “九鼎自然没有遗失。鼎者,国之重器,事关一国之运,哪怕是太愚蠢之人也应该明白九鼎的重要性,又岂会轻易的遗失?当年的争鼎之战,九鼎分别被诸国分去,后又历经诸国吞并,如今九鼎下落,也是难以判断。”
    刘宏皱着眉头,“世人皆知,九鼎为大禹所铸,大禹以传说中的圣者为其取名,除了我汉室神农鼎外,其余八鼎,分别为女娲鼎,夸父鼎,黄帝鼎,蚩尤鼎,昊天鼎,后土鼎,唐尧鼎,虞舜鼎。”
    “其中,蚩尤鼎应为楚国所得,唐尧鼎应为齐国所得,昊天鼎应在晋国手中,黄帝鼎应在燕国境内。其余的数鼎下落,寡人便是不知了。”
    “如此?”
    刘纪眼睛瞪得大大的,果然一个个都是厚脸皮的,汉室有神农鼎就自称为神农后裔。齐国有唐尧鼎,也是一直崇尚唐尧,楚国也是自称蚩尤后裔来着。
    晋国得到昊天鼎,更是自称为昊天之子,凡事者,都以上天之意说之!原来这一切,都源自于他们所得的九鼎啊!
    不过,燕国居然会有黄帝鼎,只是汉灭燕,为何没有听说汉国得到什么黄帝鼎的消息?
    (本章完)
    第二百八十一章 风雨欲来
    似乎是注意到了刘纪的惊讶,刘宏出言解释道,“黄帝鼎,当年确实在燕室中,只不过必次灭燕,寡人却是没有发现黄帝鼎的下落,也不知这燕室到底将黄帝鼎放于何处!燕国灭,只怕这黄帝鼎,再也不知下落,也算是一件憾事吧!”
    “父王不必担忧,我大汉即是天命所归,这九鼎,自然能够重新归回我汉室!”刘纪出言安慰道,“终有一日,这九鼎会齐聚我汉室太庙之中!”
    “但愿吧!”
    刘宏苦笑一声,九鼎岂是这么好得到的?毕竟九鼎,全天下可真正只有这九方鼎,说吞并天下还有可能是靠实力,可是要重聚九鼎,就不仅仅只是实力了,还要有天大的运气。【全文字阅读..】
    比如说,你就算知道齐国有唐尧鼎又如何,灭齐就能够得到唐尧鼎?恐怕不一定,燕国就是最好的事例,明知黄帝鼎在燕室,可是刘宏将燕国灭了,还是没有得到黄帝鼎。要想重聚九鼎,如周朝那般定都,简直是有逆天之难。
    “好了,刘纪,你可知寡人为何今日带你来到此处,更是将这国之重器都示与你看?”
    刘宏转过身来,一脸玩味的看着刘纪说道,看向刘纪的眼神,仿佛能够看透刘纪的心思一般,在刘宏的眼神下,刘纪仿佛感觉什么心思都满不了刘宏的双眼。
    强忍着心中的不适,刘纪答道,“父王是想让刘纪知晓汉国的历史,让我等皇子更要继续努力,争取有一日,能够吞并数国,置九鼎于太庙?”
    “呵呵。”
    刘宏笑了,“不错,是要尔等记住!我汉室的历史,也让你们明白,不要忘记了我汉室历代君主的努力是为了什么!只不过,刘纪,要想吞并数国,置九鼎于庙,单单凭着一个殿下的身份可是不够。”
    终于来了,刘纪整个心都吊起来了刘宏说出此话,已经在明言告诉刘纪,寡人已经知道你刘纪的心思了,你该想隐瞒什么,有什么话赶紧给寡人说了。想到此,刘纪也不藏着了,直言告诉刘宏道,“父王,纪确是有当储君之心!因为只有当上太子,才能成为汉国的君王,才能实现吞并天下,置九鼎于庙的梦想!只有当上太子,才能使得我汉国秉承天命!正如父王所说,这些事情,一个殿下的身份远远不够,纪不自量力,今日想在父王面前明言为储之心。纪曾听说过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一个不想当储君的殿下如何是一个好殿下?”
    “言语倒是不错!”
    刘宏见刘纪直言,也是露出一丝笑容,“储君,可是那么便容易当上的。更何况,你只不过刚刚来到雒阳,而且,就算是当上储君想要成为我大汉的君王也不是肯定的!刘纪你应该明白,一个君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一言决生死,一言断国运,一时不慎,整个国家就会陷入动乱之中!想要使国家强盛难,可是要想使国家衰落,却是容易。”
    “纪明白。君主,即是代表整个国家!君主的一言一行,决定国家的命运,俗话说,权利越大,责任越大!君王的权利很大,但又何尝不是有很大的责任,有很大的难处呢?只是刘纪并不害怕,若是面对这些也恐惧的话,便不配为父王的儿子了!父王曾问我,纪若为君该当如何
    ,刘纪也曾答过,我为君,是为了大汉的盛世繁荣,是为了大汉的子民安乐,绝不是贪图己乐。”
    刘纪脸上充满了自信的笑容,哪怕是了君王之路太艰难,他也不会退缩半步,因为他是未来之人,若是不能在这春秋抹上绚烂一笔,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个大好机会?况且,刘纪相信,他若为君,定然会是子民安乐,体恤万民,还有谁比他这个接受后世教育的思想觉悟还有高?
    “刘纪,你是寡人三子,更是嫡子,自然是可以有争储之心。”刘宏笑了笑,“只是,要想成为储君,可不是凭着几句口头话便是可以当上的。”
    “纪明白。”
    早已经预料到了刘宏会说此话,因为刘宏若是因为他刘纪说几句惊人的话语,便立他为储君,才是真正的不正常呢。一国之储,多么重要!自然不可能随便立,看着刘宏,刘纪说道,“要想成为储君,刘纪自会表现出能够胜任储君的实力。”
    “那便期望你不要让寡人失望了。”
    刘宏露出一丝颇有深意的笑容,轻声说道。
    …………………………
    “相爷,有大事。”
    雒阳,丞相魏平府宅,一个管家般的人物火燎的走到了汉国丞相魏平面前,“出大事了。”
    “不要急,出了何事?”<script>s3();</script>
    魏平微微抿了口茶水,淡然的目光看着他面前的管家****。
    ****,是丞相府的管家,也是跟随他魏平的老仆了,也是见过世面的人物,可是今日却是不知这也不淡定了。
    “相爷,你看,刚刚从齐国传来的消息!”
    ****递上一张纸条,淡然的魏平放下手中茶杯,接过纸条,打开,微微扫视了一眼,面色忽然一变,轻轻的将一只手放在桌案上拍下,魏平喝道,“消息可曾属实?”
    “绝对属实!”
    ****点头肯定道。
    “这齐国!”
    魏平叹了一声,“快备马车,老夫要向君上禀报。”
    “诺!”
    抬起沉重的脚步,魏平的心情也是颇为沉重,看着有些y暗的天色,魏平也是知道,这风雨欲来啊。
    而身为大汉的臣子,他自然要避免这场风雨的到来,就算不能避免,也不能让大汉受到任何损伤。
    马车马上便已经备好,魏平正准备上去,在他一旁的****颇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魏平见状,不解的问道,“****,还有何事?”
    “相爷,君上此刻正在太庙和刘纪殿下谈话呢。此时去面见君上,恐怕不合礼。”
    “太庙?”
    魏平忽然想起来了,拍拍头脑,这记性可是越来越差了,太庙可不是他们臣子可以去的地方。想了想,魏平还是没有上马车,吩咐****道,“你现在赶紧派人告诉君上,老夫有要事商量。”
    (本章完)
    第二百八十二章 卫姬
    太庙,是供奉整个汉室祖先神位之地,依礼法,太庙臣子是不得出入太庙之中,所以魏平哪怕再有要事也得先派人通知刘宏,得到刘宏的应允,或者等待刘宏出太庙后方可谈事。【阅读..】
    在太庙中,刘纪可以算是知道了汉室的一些隐秘了,虽然这些都是刘宏所述,可是对于刘纪的影响很大。他没有想到,九鼎并非遗失,而是在争鼎之战中被诸国所藏,他更是没有想到,刘宏竟然直接将话挑明,他要为储,则必须要有足够的表现。虽然刘纪还不知该如何表现,可是在雒阳的第一步基本上已经安稳。
    只要引得刘宏注意,就可以了。当前,刘纪的目的还是在于如何在雒阳站住脚步,要知道,雒阳的几乎每个争储的殿下都有属于自己的势力,而他刘纪,虽然是嫡子,可是不过刚刚回到雒阳,要想在争储之战中胜利。哪怕是得到刘宏的支持也无用,还要拥有自己的势力,只能说刘宏的态度或许能够为他在争夺储君的路上推上一步,可是要想成为众人所认的太子殿下,还是要靠自己。
    若是他刘纪拥有长殿下刘远那般,有着以魏平为首的大臣支持,再加上刘宏的认可,基本上便可以了。但是刘纪不是刘远,更不是什么嫡长子,刘远所能拥有的,并不代表他刘纪就能够拥有。
    在太庙上待了数刻,在听述了刘宏所说的话后,没过多久,刘纪便是离开了太庙。刘宏像是有什么急事一般,匆匆和刘纪交待几句,便已经离开太庙,刘纪也只能跟随着刘宏走出太庙。
    临走之前,刘宏命令下仆将刘纪带去见见王后如卫姬。
    刘宏之妻,当今汉国王后卫姬,正是刘纪在这个时代的生母。卫姬,是卫国王室之女,当年刘宏还是太子殿下曾去卫国游玩过,认识了卫姬,于是刘宏在继位之初便是将卫姬立为王后。
    事实上,刘宏立卫姬为后,在刘纪眼中,还是多少带些政治色彩。因为卫姬是卫国上代君王卫威王之女,当初刘宏继位之时,汉国并不稳定,哪怕刘宏身为太子,可是他的那些兄弟们还是为了这君主一位,骨r相残。所以当时刘宏继位之初,可是得到了卫国的不少支持。
    卫国,虽然比起汉国来,自然不是什么强国,可是卫国好歹也是一个不小的国家,不然也不会存活至今。而且卫威王在位期间,卫国还算是政通人和,卫国的支持给予了刘宏极大的帮助,所以在继位之初,刘宏便是立卫姬为后。
    卫汉由此相好,当年汉国为齐所攻,卫王甚至于想发兵相助,只是后来汉国竟然快速的将齐国击退,此事遂作罢,但是一点可以肯定,卫汉两国关系依旧是非常高的,如今的卫国君王,还是卫姬之兄呢。
    卫姬如今已经为后数年了,卫姬为刘宏所生三子,长子刘远,次子刘纪,幼子刘冯,其中刘远已经二十一岁,算上年龄,卫姬在未满二十岁,便已经生下刘远,让刘纪微微有些汗颜。这个时代女子的生育确实挺早的。
    俗话说,母凭子贵,卫姬如今为刘宏生了三子,更是贵为汉国王后,可以说也是母仪天下,地位颇高了。而且,她为王后,以后的储君之位,更是可能从她的几个儿子中选出,到时卫姬便是权倾一世的太后了。所以,如今卫姬可以算是正值风光极盛之时。
    从太庙之中,刘纪一路上都是想着,他这具身体的卫姬形象,在刘纪脑海中,卫姬并非那么争权夺势的女人,性格比较柔软,这个可以说是肯定的。因为有刘宏这样的雄主在,哪里还能容许一个争权夺势的女人主掌后宫?
    因为性格柔婉,所以卫姬自然对于几个儿子颇为关爱,哪怕是最不受喜爱的刘纪,也是颇为关心,刘纪当初离开汉都之时,都是伤心不已。
    “殿下,到了。”
    看着面前的大殿,刘纪深吸了口气,对于卫姬,刘纪始终不能将其与刘宏的心中感觉相比,因为刘宏是君主,在刘宏面前,刘纪总是会有些约束。可是在如今快要见到卫姬时,刘纪心中总是升起一丝喜悦之色,就如游子归见在家母亲一般,这种感觉很奇怪。虽然刘纪和卫姬也没有见过几面,可是卫姬的名字,在刘纪的心中却占了极重的位置。这或许是刘纪这具身体上一代的主人所留下来的执念吧。
    或许,他不喜欢刘宏,因为刘宏虽然是他的父亲可更是一个君主,对待他时,更多的是以国事为先,私爱为后。而王后卫姬却是不同,母爱比之父爱,表现得更显露一些,况且这爱没有掺杂着什么其他的东西自然让原来的刘纪心中有着极大的执念。
    “母后,刘纪回来了!”
    还未步入殿中,刘纪便是高声道,虽然这样很不符合礼制,可是刘纪如今只是一个归来的游子,看望自己的母亲还有什么讲究?
    孝道,在礼法中也是占有极大的位置,没有人会因为刘纪的这点失礼而深究他。
    “三殿下?”
    刘纪的归来,立刻引起整个椒房殿的震动。
    椒房殿,正是汉国王后所居住的大殿,也是卫姬的住处。刘纪在未去齐国之时,也是多来此地,此次归来,虽然已是物是人非,可是终究是有些人认识刘纪,所以一时间,整座大殿的宁静都被刘纪的一道高声打破。
    不知所以的一些王宫守卫听到了刘纪的声音还不知道谁人敢在椒房殿外大呼,正欲斥责,却被老卒一下子拉住,小声解释道,立刻让这些守卫乖乖的站立着,再也不曾管刘纪。
    笑话,刘纪身为卫姬二子,大汉的殿下,整个汉宫都是他们家的,在椒房殿外高呼又咋的了?要被他们斥责,只怕他们是立刻会被拉下去斩首了,卫姬在怎么好脾气,也不会允许守卫对于她的儿子斥骂。
    所以,面对刘纪不合礼制的高呼,他们只能假装看不见,反正刘纪是殿下,怎么做还轮不到他们来管。没看见王后身边的侍卫都还没说话吗?那他们又怎会说话。
    (本章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