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春秋做霸王》43-48

    第四十三章 齐钰的下落
    “相爷自然安好,殿下有何意?”
    晏离眼睛中透露着一丝疑惑,不明白刘纪突然问晏宁的近况干什么,对于这个汉国质子,有着半辈子的阅历的他越来越看不透了,这个殿下完全就不按套路出牌。【..】
    “咳咳……左相大人身为大齐名相,自然身体要好好休养,听说左相大人虽然年龄老迈,却仍然生龙活虎?”
    刘纪的笑容有些尴尬,向晏离问这种问题实在是不好开口,不过晏宁那日看着齐钰的眼神让他有些不爽,这个年迈的矮老头还有些好色么?齐钰自从那日遇袭事件后再也没有她的消息,虽然觉得齐钰的背景不同寻常,可是刘纪冥冥中有种感觉,齐钰和这个晏宁似乎有着一丝联系。
    “生龙活虎?”
    晏离一时间没有理会到刘纪的意思,愣神片刻后,脸色突然一变,“殿下从哪里听说相爷的房事的?相爷一生不好权色财,连夫人也只有一位,夫人去世后,相爷再未续妻纳妾,何来生龙活虎一说。”
    “左相大人只有一位夫人?”
    刘纪大为惊讶,这个时代的男人三妻四妾的,晏宁这个堂堂大齐左相,居然只有一位夫人?而且妻子死后居然未曾续妻纳妾,这在刘纪前世都能评上绝好男人了,在这个时代更是凤毛菱角。刘纪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够做到,他不求后宫三千佳丽,可是若他为君王时好歹也要有几个绝世红颜吧。
    在刘纪心中,晏离的话彻底颠覆了晏宁这个矮老头的形象,在齐宫的那一见,刘纪一直以为这矮老头也是一个爱美女的男人呢,“晏总管随着左相大人多年,可曾知道左相大人认识一个叫齐钰的女子?那日在齐宫中我可是看见左相大人眼睛一直盯着齐钰姑娘看呢……”
    “咳咳,咳咳~”<script>s3();</script>
    晏离咳嗽声突然加重起来,一张沧桑的老脸更是通红,刘纪的话让他不知道如何回答。毫无疑问,刘纪这个口中的齐钰姑娘正是自家的小姐晏钰,难怪刘纪说起晏宁起来脸色十分正常呢,原来一直不知道晏钰就是他所爱慕的齐钰姑娘!
    左相大人啊……
    晏离露出一丝苦笑,晏钰从小是他看到大的,对于这个小姐的性格爱好多少也知道一点儿,酷爱舞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只是晏离没有想到,这位小姐居然敢在齐宫的宴会上当起舞女来,而且是当着相爷的面!想必相爷当时心中可是很无奈吧。
    晏离不知道晏钰为何当着晏宁的面在齐宫为舞女起舞,其实这可真是理解错了晏钰的初衷了。晏钰可是想着齐宫貌美如花的舞女众多,晏宁哪里能分辨出来哪个是她晏钰?但是只是没有想到晏宁的眼光太过毒辣,或者对她晏钰太过关心,一眼便从人群中发现了她,更令她惊讶的是刘纪居然敢直接上来和她起舞,浪漫的场面让她对刘纪这个英俊的公子就产生了爱意。
    “莫非左相大人真的认识齐钰姑娘?实不相瞒,我对齐钰姑娘一见钟情,已经有多日未曾想见了,不知道能否告诉我她的下落?”
    晏离的表情让刘纪彻底明白了,晏宁和齐钰之间绝对有关联,只是不清楚到底是何等关系。一个那么老,一个却如此年轻,实在想象不到他们有什么瓜葛啊。
    “殿下这个问题,下奴实在不知,要不殿下亲自去问相爷去吧。”晏离答道,心中倒是蛮想着刘纪去问晏宁的。毕竟晏钰可是晏宁的孙女。刘纪若是想要迎娶晏钰,首先便要过了晏宁这关。
    “好吧,麻烦晏管家了。”
    刘纪长叹口气,看来还是无法得知齐钰的下落了,不过刘纪觉得缘份哪天又会突然降临呢?正去刘纪那天不经意的便是碰上了齐钰,世间的事有时就是如此,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c柳柳成荫呢。
    …………………………………………………………
    随着诸子百家的到来,齐都里的商人游侠突然增多,让防守齐都的士卒警惕不已,大齐身为天下强国,若是连都城都有s乱的话,岂不是在天下面前丢了颜面?
    一队精锐的齐军士卒从街道走过,一个中年模样的商贾对着士卒露出微笑,点头示意,并目送着士卒的背影离去。
    如果刘纪在此的话,一定认得出,这个男子正是那日向他售卖羊皮的秦国商贾景温。
    “景温?”
    一道轻轻的声音响起,一个身穿着粗布衣服的年轻男子走到了秦国商贾景温面前。年轻男子相貌算不上多少英俊,只是表情上却夹带着无与伦比的自信,虽然穿着粗布衣服,可举手投足之间都有着一股说不出的气势。
    “公子。”
    出人意料,景温看见这个穿着粗布衣服的年轻男子时居然拜道。
    “最近几日如何?齐都如今可是鱼龙混杂,我们想在这里搅动风云可不容易啊!”
    年轻男子语气有些低哑,旁边都是往来的布衣平民,年轻男子和景温对面而站,不知道的还都以为他们是在交易货物呢。
    “我国特使已经入齐……齐国公子吕安也已回都,齐汉盟约似乎有些破裂……”景温说道,从他口中透露出的竟是一道道绝密的消息,“长话短说,如今的齐都游侠众多,诸家齐聚,数日后的百家争鸣,我们或许有一丝机会。”
    “百家争鸣?”
    年轻男子嘴角露出一丝难以言表的笑容,“这些可是天下的名士,我们可不能与天下人为敌……你可能话重金买通齐国人,这诸子百家,我倒也想见识一下!”
    “公子所命,自然全力办到!”
    景温神色坚定的说道,“墨家的那群人似乎已经盯上了我们,你看……”
    “不用理会!”
    年轻男子十分了当的说道,“你这几日多注意下汉国质子府,我可是听说了这个汉国质子的不少事迹呢。”
    “喏。”
    年轻男子满意的一笑,“入齐三年的汉国质子?三年不鸣么,也该是时候到你一鸣惊人的时候他……”
    年轻男子的目光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心中一个想法陡然升起,在这个繁华的齐都,若不干点什么,可真令人遗憾呢……
    有木有投推荐票求加更的,哈哈
    (本章完)
    第四十四章 出发,百家争鸣!
    齐宫诸子百家争鸣的日子渐渐到来,齐都更加繁华,络绎不绝的商人游侠士子,上至齐国卿大夫,下至庶民百姓无不在讨论着这一件事情。【阅读..】各家精英更是在齐都纷纷讲学,齐都陷入空前的火爆中。
    这种号召天下诸子百家齐聚一堂争鸣的事情可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当今齐王上位也有七年,可这也才第二次举办而已。第一次还是他刚刚继承齐国君主时举办的,当时的齐国还不是天下公认的强国,今日的盛况的简直和那时无法比拟。
    春秋时代,这种号召诸子百家齐聚一起,共论天下的事情不多见也不常见。必须是拥有极强的国力才能举办的盛会,其花费也是巨大,一如刘纪前世的奥运会一般,强大的国家才有资格如此做。而且仅仅国力强也没用,还要天下公认的有着文明礼仪的国家。例如西方的秦国虽然有一段时期称霸天下,可却无法举办这样的盛会。因为在天下士子眼中那时秦国还是一个比较野蛮,不尊礼教廉耻的国家,与外族蛮人无异。直到秦国任用卫鞅变法,才一改天下人眼中的秦国形象,天下士子才有人入秦,只是比起一直处于文明巅峰的齐国,秦国似乎是落后太多。
    这个时代春秋数百年,天下各国中也只有齐国举办这种盛会最多。如今的齐王继位七年,齐国在左相晏宁和大将军田旸的帮助下成为此时天下眼中的强国,齐王正也想要趁着这次盛会,向天下人展示齐国的强国姿态。
    汉国质子府宅。
    管家张樊正忙碌的为着刘纪出行百家争鸣的事而准备着,没有经历过就不懂得,以前张樊一直认为礼师莫石太过轻松的掌管着府宅上下。可是莫石走后,刘纪的一切礼仪还是交由他手,虽然刘纪平日里不在乎那些礼仪,可是如今是要去齐宫,怎能不注意这些东西。张樊的苦恼,这几天一直在向刘纪诉说着,可刘纪这个殿下直接一甩手,什么事情还是交给张樊,弄不好就等着死吧。在刘纪的软硬威胁下,张樊只能尽着最大的努力而工作着。
    “殿下,片刻之后就是齐宫鹿台诸子百家共论大势的时候了,这几日不断有人想邀请殿下一同前去参观,儒家南宫迟刚刚已经差人询问……殿下可和他一同入宫?”
    庄傅对着正被几名侍女打扮着的刘纪说道。自从晏离来府宅的第二天,齐国士卒便已经撤回。刘纪的猜想很对,田胜那日软禁他府宅的做法果然没有两日便被汉使知晓,上报齐王。齐王听后更是责令大将军好好管教下田胜,所以田胜监视刘纪两日就不得不撤走监视刘纪的士卒。现在的汉国质子府宅,除了有些暗地里的齐国士卒监视外,明面上已经没有士卒保护了。
    “其他的人不用管
    ,南宫迟却要婉拒下了,我已经决定跟随公孙夫子前去……”
    刘纪面对着一面铜镜,几个侍女为刘纪整理着身上的锦袍以及头上的发束,玉冠。
    “喏。”
    庄傅答道,“这几日依照殿下之令,对府宅护卫进行训练,只是殿下定下的这一日三餐也太浪费粮食。张管家一直在抱怨府宅的消耗太大,钱财告急呢。”
    “再节俭点儿,务必将这几天度过!”刘纪将手挥了挥,几个侍女缓缓退了下去,他身上的衣冠也已经整理得整齐干净。自从酿酒成功后,杜康酒也在齐都一夜出名,只是如今还没过多少时日,如何开口向南宫迟下要利润?
    “殿下,马车已经备好了。”
    张樊似乎是有心灵感应一般,刘纪刚刚说到他的时候,忽然急匆匆的走来,“按照殿下的吩咐,一切从简,双马车驾已经准备完毕。”
    “嗯,庄傅随我一同入宫,张樊你留在府宅中负责府中一切事情。”
    “喏。”
    刘纪再次对着铜镜看了看自己的衣着,认为已经整齐后,才施施然的朝外走去。
    府宅外,一驾双匹马的马车早已经在等候,庄傅很自觉的坐了上去为刘纪充当着马夫的职位,马车四周是有着十数位骑着骏马的卫士,威风凛凛的扫视着四周。<script>s3();</script>
    刘纪玉冠束发,腰间佩戴一柄带着一些图案纹饰的宝剑,一身锦衣绣袍,比较英俊的脸上显得更加英气*人。
    正值辰时,集市上已经有着不少行人过往,看着刘纪登车的模样,纷纷感叹又是哪家公子如此俊美。
    由于今日便是诸子百家一同入宫时期,平日里很少见到的士子或者穿着某学派的衣服的弟子随处可见,庄傅缓缓地驾驶着马车从汉国质子府宅赶往齐宫。
    一般地,每个学派的人虽然也比较多,可向刘纪这样四周有着铁甲护卫的士卒保护的却也不多见,人们看见刘纪马车的回头率显然都挺高的。
    大约数十分钟后,马车终于咯吱一声停了下来,刘纪走下马车,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原本戒备森严的齐宫大门,如今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位士子学派子弟在一起交流,整个场景喧哗无比。或有三三两两的在一起谈论的,也有一群学派子弟在一起诉说的,而戒备齐宫正门的士卒就正正的守着大门,未曾允许一人进入。
    看了片刻,刘纪似乎有些明白了,因为今日去齐宫观看的人实在太多,所以齐王将这些人分为数类。比如诸子百家每个学派有一位齐国的官员迎接,各国的商贾也各自有着一个官员迎接,而那些卿大夫更是按照数十人一类有着一个官员迎接。
    齐国法令,齐宫是绝对不允许马车行驶的,只有一人例外,那便是齐王。众人之所以在齐宫等候未曾进入,一是因为迎接的使者还没来二便是因为这马车的原因了。
    “吁。”
    一声轻微的马声,一辆马车又缓缓走来,一个长发老头在一群身穿黑色的布衣弟子的拥护下缓缓下车,刘纪的眼睛看向那老者,目光猛然一缩。
    (本章完)
    第四十五章 出发,百家争鸣!(下)
    长发老者脸上带着一种比较和蔼的笑容,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只是眼睛的余光中透露出着一丝狡猾的眼神。【阅读..】旁边有着五六位弟子在身边恭敬地站着,刘纪的脸上已经露出微笑,脚步慢慢移向那位长发老者。
    “夫子安好。”
    刘纪恭敬的朝着老者行了一礼,老者坦然的接受,同时也向刘纪回了一礼,“多日不见,殿下越发英明神武了。”
    老者的面容上毫无半点真诚的意思,刘纪轻轻撇撇嘴,心中暗自腹诽了老者一句,这老者正是著名的纵横大家,同时也是刘纪的老师公孙术。
    一只老狐狸,这是刘纪对于公孙术的评价,公孙术在入齐后刘纪便一已经拜其为师,学习纵横之道,更是在月前和公孙术深度沟通,让公孙术这只老狐狸发出愿效全力助刘纪回国的诺言。可以说刘纪如今已经和公孙术的关系是越来越密切的,两人既是良师益友,又如同君臣关系一般,公孙术在刘纪面前总是表面上也保持着一些尊敬。
    其实这样的关系已经很好了,要想公孙术成为庄傅一样光靠自己几句话便对自己忠心耿耿,未免太过于痴人说梦。公孙术现在能够给自己一些建议已经很不错了。
    事实上刘纪也没指望公孙术能够完全效忠自己,这不是因为公孙术的个人性格,而是在于纵横学派的理念。纵横家,从来都只是游走于诸国之间,在各国君主诉说着自己合纵连横的主张,虽然看似在为各国君主自己谋利,其实只是为自己或者为本学派谋利而已。
    纵横家的理念如此,其所有出来的英杰更是证明了这点,他们或许会在某个国家担任职位,为那个国家君主谋取利益,可一但与自己真正的利益相冲时,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离开。他们不会向儒家那样讲究君君臣臣,一但国君昏庸,或者不再接受纵横的话,他们绝不对在待在那个国家。
    “呵呵,夫子气色也是不错。”
    看着公孙术那张虽然苍老,可还是透露出红润的老脸,刘纪不得不感叹公孙术确实很会保养,与公孙术一比,那个儒家的荀子荀昱可是真正的是一个糟老头了。
    “哈哈哈哈。”
    公孙术听到刘纪的话,大笑数声,“天下未定,还有待老夫用武之地,虽已年迈,却不失热血壮志!”
    刘纪赞同的点点头,公孙术这不服老的性格很是合他的味口,人老成精,越是老人才越可怕,莫欺少年穷,但也千万不要小瞧了那些快要日薄西山的老人。
    “公孙夫子?久仰。”
    公孙术的到来,显然不止刘纪一人注意到,纵横家虽然在百家中不是什么显学,可是好歹也是出现了苏秦张仪等人的名门学派,而身为纵横家现在的领头者公孙术不说妇孺皆知,可在诸子百家中也是大名鼎鼎。
    听着声音看去,一个方字脸的中年人站在刘纪和公孙术面前,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人,刘纪自然不知道其人,公孙术的眉头也是微微皱起,看脸上的表情,似乎也是不知道男子的身份。
    “请问阁下是?”
    公孙术对着中年男子行了一礼,中年男子微微一笑,拱手说道:“在下史家弟子司马骞”
    司马迁?不是吧,那个后世写出《史记》的千古人物?刘纪不敢肯定,这个时代的乌龙太多了,以至于他根本就不敢确定前世的那些名流千古的人物到底会不会出现,他现在已经完全不能依靠前世的知识来了解这个时代!
    不过既然是史家,又是司马迁……这要是真是他所熟知的那位可就了不得了,那一部史记为中华历史抹上了绚丽的一笔,与屈原一起被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s。”
    “史家弟子?司马骞?可是马字骞那个司马家的子弟?”
    相比于刘纪的不淡定,公孙术可就是一副大师的模样,很淡定的说了句,显然对于这个名字还是有所耳闻。
    “不错。”
    司马骞笑笑,公孙术表情立刻肃穆起来,用着一种比较钦佩的语气说道,“楚国司马家可是大名传于诸国,也是司马家让老夫真正明白了史家的脊梁啊!令人钦佩,令人钦佩。”
    楚国司马家?刘纪显然也没有听说过,虽然来到这个时代他恶狠狠的补了很多知识,可是对于许多事情却还是不知道。比如说这个司马骞,马字头的骞而且还是楚国人看来真的不是大汉的那个写出史记的神人了。
    “史家弟子,自当如此。我等既然为史家,就应秉笔直言,更应将事实流传于后,献媚讨好,非我史家弟子能为。”
    司马骞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孤傲气息,事实上在从司马骞身边除了几个仆人外都能看得出。诸子百家中,哪个学派没有几个弟子出席?但这个司马骞旁边竟是没有一个史家弟子。
    “呵呵,史家脊梁在司马家体现得淋漓尽致啊。”公孙术叹道,看着身边似乎一点儿也不知道事情的刘纪,开口说道,“史家记载君王以及大臣所言,并流于后世,大多都是铁骨不屈之辈。当年楚淮王因为与几位士大夫一言不合而怒杀几位士子。楚淮王怕此事暴露出来天下人对楚淮王定上昏君的名头,勒令所有人不得外,唯有史家秉笔将事情记入史册。为了此事淮王命令当时的史官司马惶篡改史册,司马惶宁死不从,淮王一怒之下杀死司马惶。可是接下来的司马家数位史官也是如此,宁死不愿意修改史册,楚淮王也只好做罢,而此事也传于天下,史家骨气可想而知!”
    公孙术的一席话,让刘纪有些震惊,他一直以为史家都是听说君王的命令的,君王叫他们记载什么他们便要记载什么,哪里知道史家还有如此骨气!
    不过,这记录史书的史官难道不是君主任命么?为什么非要任用司马这一家子,刘纪可不相信史家每一家都是像楚国
    司马这一家如此有骨气的。
    (本章完)
    第四十六章 道家
    “这位是?”
    由于公孙术的一席话似乎是向刘纪解释史家的事情,让司马骞的目光也注视到了刘纪,这个年轻的公子哥模样的人物,司马骞可不知道他的身份。【全文字阅读..】
    “汉国质子,刘纪殿下。”
    公孙术指着刘纪说道,“殿下,这位就是楚国史官的司马骞了,楚国司马家每个弟子皆是不避死亡,不屈于君王的真正史家弟子!”
    “汉国质子刘纪?”
    司马骞的表情有些僵硬,没有想到公孙术旁边这个年轻的公子居然就是在齐国的汉国质子刘纪。楚汉的关系一直不和,而司马骞身为楚国的史官,自然也不会对刘纪有什么好感。不过刘纪出现在公孙术的旁边倒是证明了他这几日在齐都听到的传言,听闻汉国质子好纵横,从今天的情况看来,果然不是虚言。
    “不错。”
    相比于司马骞,公孙术显得很是淡然,似乎一点儿也不知道司马骞这个楚国史官和刘纪这个汉国质子的矛盾。<script>s3();</script>
    “汉国质子,早就在齐都听到了公子之名了。”
    司马骞对着刘纪说道,其实刘纪好纵横对于司马骞的心里是高兴的。虽然他的心里也比较敬佩那些纵横大家,可是纵横却不是一个君王学习之道,刘纪身为汉王三子,却崇尚纵横,这让司马骞觉得刘纪这个汉国质子对于大楚是没有一点儿威胁了。
    史官据实说话,司马骞虽然身为楚国史官,可不得不承认汉国君主的明智。几乎每代都不是庸君的汉国,早就让各国重视当今汉王的各位储子了,因为每代汉国争储的竞争非常激烈,各国无不想在这种时期火中取栗,谋得一丝利益。
    汉国这只猛虎,也只有在换君之时是最虚弱的了,只是当今汉王据说还是春秋正盛之时,只怕这时候的汉国还是不能轻易招惹。尤其是如今汉刚灭燕,兵锋正盛,没看见哪怕是强齐也不敢和汉开战吗?
    “楚国司马家,早就敬佩不已,若是天下史家都如司马家子弟一般,这万古青史,便能真实的流传于后世了。”
    刘纪说道,心中也是真正的有些感叹,若是史官俱是如同司马家弟子一样,那么真正的历史就可以流传于后世了。只是可惜,没有人都像司马家那样不惧死亡,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切不符合帝王的标准都已经泯灭,例如如今的百家……
    “呵呵,儒家求仁取义,法家弟子以身变法……诸子百家皆不惧生死,我辈史家弟子又何尝将生死看得太重?”司马骞轻轻一笑,眼神中是丝毫不动摇的决心,在这个春秋信义为先的时代哪个学派会为了珍惜生命而放弃自己的理念?
    刘纪默然,为了这个时代学派的那种为了理念奋不顾身的行为而感叹,比起前世的那个世界,这个世界的人们才值得人尊敬啊。
    “哞。”
    一声高亢的牛声将刘纪猛然拉回现实中,原来随着许多人的渐渐到来,已经让场面十分火热起来。一个在百家中颇有份量的学派终于登场……
    “无为……”
    公孙术摸摸下巴白须,嘴中默默地念到,在他身边的司马骞也是将眼睛死死的盯着那个在百家中颇具份量的学派中的大贤正骑着一头老牛缓缓驶来。
    没错,这次到来的正是诸子百家中颇具份量的道家学派。天下将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并列,更能说明道家在天下的地位,道家讲究一切顺其自然,讲究无为而治,与世无争的品性影响了无数的人。
    道家自祖师老子李耳创立以来,一直发展着,历代道家先贤们也未曾任职过一个国家的官职,当年楚王以相位请道家的圣贤庄子都未曾应允。这也是道家的一个奇特之处吧,所有学派都是想着君王能够接受本学派的理念,执政治国,而道家却反其道而行之。道家讲究不争,或许正是看出了君王肯定不会认同自己的理念,所以才会选择不争的吧,不争,不屑于与百家争斗,犹如高傲的大鹏,从九万里高空俯视着这芸芸众生。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无疑又是一个不为君王所接受的理念,一如儒家一般,只不过不同的是儒家弟子四处周游诸国对着各国君王讲述着仁义之道,而道家却从来不会主动和国君讲述着自家的理念。
    一只青牛上,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白发白须飘飘然,一把拂尘拿在手中,一副神仙模样,光是这外表便已经让人赞叹,不愧是道家圣贤,光看这表面便不似凡夫俗子。
    “装*,十足的装*。”
    刘纪低声咕噜几句,在这个牛鬼蛇神的时代,仙神天地总是那么令人敬畏,而道家的出现,更是让人们对于神仙鬼怪有着莫名的狂热的忠诚敬拜。
    而身为道家的领袖老子骑着青牛施施然的游遍世间后,那如神仙一般的身影传于天下后,让人们感叹,而老子的这一行为却让历代的道家圣贤都已经将骑牛当成了一种时尚。道家也就成了另类,以牛为坐骑,十足的拉风。
    刘纪的咕噜声没有说多久,公孙术突然转过身来,眼光又朝着另一个方向看去,只见那个方向正有着一驾马车驰来。
    儒家!
    刘纪清楚的看到那驾马车上的车夫竟然就是南宫迟,毫无疑问,车上的人只有儒家的圣贤荀昱荀子,除了荀子还没有谁有那么大的面子能让南宫迟为马夫。
    “哼!”
    与荀昱那天提到公孙术的反应相同,公孙术看到儒家的马车后也是不屑的冷哼一声对于那个讲究仁道礼教的儒家颇为敌视,更多的是对于马车上的老货的不屑!
    “荀子大师。”
    司马骞脸上露出一丝敬意,和见到公孙术的时候是一模一样的,相比于儒家荀昱,公孙术的名气要比荀子小得多。荀子被称为诸王之师,几乎每到一个国家,哪怕该国不赞同荀子的儒家理念,可依旧会将荀子视如上宾,这便是天下显学的影响。
    (本章完)
    第四十七章 司马骞的预感
    身为史家中人,司马骞没有和儒家打过多少交道,只是荀子曾巡游楚国,并在楚国教学,当时的司马骞听了荀昱的话语后,第一次被儒家的理念震惊到。【..】史家有自己的理念,只是他们的理念只是秉笔写实罢了,比起儒家的那些理念,简直不值一提,司马骞虽然是史家弟子,但是却被荀昱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彻底感动。
    他至今还记得荀子在楚王面前所说的那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此超前的思想让司马骞不得不受到震撼,儒家便是一直秉持着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么?这种悲天悯人的思想值得人们敬佩!
    “老货。”
    公孙术想挪挪脚步,不想见到即将到来的荀昱,那次和荀昱在楚国不和后,不止是荀昱记恨着公孙术,公孙术同样也记恨着荀昱呢。
    “公孙夫子?”
    一道亮丽的声音响起,一个身穿着官服的男子走到公孙术面前,“请问可是纵横家的公孙术公孙夫子?奉齐王命,请夫子前去鹿台,参加今日盛举。”
    “夫子正是纵横公孙术。”
    公孙术没有答话,他身边的一个弟子便已经开口说道,语气中充满着自豪,似乎因为公孙术是他的老师而骄傲。
    刘纪看了那个公孙术的弟子一眼,其实这人他还是认识的,正是公孙术的众多弟子中的一个,名为车婴可以算得上公孙术的得意门徒了,只不过和刘纪交流的甚少,刘纪也就知道他的名字罢了。相比于公孙术的另一个弟子封皋,刘纪对于封皋的印象更为深刻一点儿,每次听公孙术讲座时刘纪都是和他在一起,自然熟络一点儿。
    或许以后将公孙术的几个弟子任命为大汉的外交官可不错,刘纪心中暗自美美的想着,外交不可谓不重要,一个好的外交官更是可遇不可求,和封皋的交谈让刘纪对于纵横弟子的印象很是不错。善辩,思维快,更是有着一股不屈的意志,任命他们为使者和诸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可是再好不过了。
    使者有可能是影响两国关系的直接因素!而且使节更是要代表着本国的颜面,一个软弱的使者会让本国的颜面大损,刘纪记得前世里学的课文里有篇苏武留胡节不辱的文章,说得便是汉使的骨气令骁勇善战的匈奴单于都要震惊不已,因此觉得大汉不是能让他们欺辱的羔羊。
    “公孙夫子请!”
    身穿官服的男子朝着公孙术敬了一礼,四边早已经有数名带甲的卫士手持长戟的站在刘纪等人旁边,看了一会儿的刘纪终于有些明白了,这个穿着官服的男子正是齐王命令的官员,迎接诸子百家入宫的。
    “多谢。”
    公孙术呵呵一笑,回过头来对着史家司马骞说道“老夫便先走一步了,司马小子,鹿台相见。”
    “夫子慢走。”
    司马骞躬身,
    对于公孙术叫他一句小子也是微微苦笑,他如今已接近四十不惑之年,早已经过了小子的年头!只是在公孙术面前他确实还是个小子,公孙术可是和他父亲至交之辈,在楚国时可是和他父亲一起品酒下棋的人物。
    一句话说完,公孙术便已经随着齐国的官员入宫而去,似乎是怕儒家的那个荀昱马上便要来了,不想和他相见一般。跟在公孙术的后面,刘纪和封皋又是并排而走,封皋皮肤有些黝黑,高挺着鼻子,模样还算端正。封皋是公孙术弟子中比较年轻的了,如今才二十七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跟随公孙术也已经周游数个国家,见识也颇为广阔。
    “殿下!”
    刘纪正和封皋一齐离开这嘈杂的齐宫门前时,司马骞却突然将他叫住,“诸子百家争鸣似乎不允许护卫进入吧?”
    “哦?”
    刘纪略微惊讶,司马骞所指着的正是他后面跟着的庄傅,刘纪今日带庄傅进宫,其实也是想让庄傅增长下见识,据庄傅自己说他在大汉根本就没见过未央宫!对于刘纪的那个汉国质子府宅的风景都惊叹不已,刘纪此刻带庄傅进宫也是让他见识下齐宫的雄伟,也省得以后和他归国时进未央宫就像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土包子行为。
    “既然护卫不能入宫,庄傅便在宫外等候殿下吧。”庄傅的表情有些沮丧,诸子百家的名头他早就听到过,今天正准备好好的去见识一下谁知道还有这么个规定。为了刘纪,庄傅决定还是在宫外等候刘纪,毕竟他也不想刘纪为了他而破坏了礼法。
    “按礼的确如此,不过现在谁未带几个护卫入宫,殿下身为汉国质子,带个护卫入宫谁无伤大雅。”
    庄傅的答话让刘纪微微皱眉,身边的封皋看到刘纪皱眉后,轻轻开口解释道。身为纵横弟子的他自然不是那么拘泥于礼法,所以在这件事上根本不认为是什么大事。
    “额额,多谢封皋兄解惑。”刘纪听了封皋的话后,恍然大悟,回头看着司马骞说道,“多谢相告,不过庄傅身为我的护卫,忠心耿耿,其人伶俐好学,今日这盛况想带他去见识下百家风采。”
    “殿下决策,自便就好。”<script>s3();</script>
    刘纪的话透露出对于庄傅的重视,司马骞淡淡一笑,那笑容不知道带着何种意味,刘纪未曾细想,因为公孙术渐行渐远,封皋也要跟随着他的老师而去,刘纪也只能离去。轻轻的向着司马骞这个楚国史家弟子告别后,刘纪的便和封皋一起向前方行去。
    看着离开的刘纪背影,司马骞双眼微微放出一丝光彩,和这个汉国质子刘纪见面真的是让他意想不到。对于刘纪的印象司马骞不敢肯定,所以最后向刘纪的那句话其实只不过是想试探下这个汉国质子。不拘于礼法,深藏不露,好学灵敏,这是司马骞对于刘纪的评价。身为史家弟子,司马骞看人的目光还是很准的,他的心中有着一丝预感,或许这个汉国质子会成为楚国的大敌?
    这个想法刚一冒出头,司马骞忽然自嘲的一笑,他这个史家弟子还忌惮刘纪这个弱冠公子?更何况如今的刘纪仅仅不过是一个在齐的汉国质子罢了。长长的叹口气,司马骞的目光朝着另一个方向看去,那个地方,一个令天下敬佩的老者缓缓走来……
    平安夜了,祝大家平安夜快乐!!
    (本章完)
    第四十八章 鹿台
    由于齐国的法令,齐宫不允许外人行车,所以去齐宫鹿台的路着实有段距离,对于刘纪这样的年轻伙子不算什么,可对于公孙术这样的老年人可就支撑不住了,只不过走了一会儿,便有些虚汗冒出。【全文字阅读..】公孙术的弟子车婴准备上前搀扶自己的老师,却被公孙术这个倔犟的老头一把推开。
    “咳咳,走开,老夫还未老到让人搀扶的时候,想当年老夫可是一人游遍诸国,脚步踏足天下……”
    公孙术的目光有些迷离,似乎怀念起了当年独自一人四海求学,游遍诸国时的场景。
    “哒哒哒。”
    正在公孙术感叹当年的风华时,一驾华丽精致的马车居然停在了公孙术的面前,领路的齐国官员说道,“鹿台殿离皇宫正门甚远,君上命我等安排车驾给夫子代步。”
    “齐王有心,多谢齐王的安排。”
    公孙术赞叹的说句,也不做作的说不用,他不用搀扶是因为不想在弟子面前失了面子,可是如今是齐王专门安排的车驾,自然也就不再谦虚了。
    “夫子请。”
    齐国官员笑道,也为公孙术能得到齐王的亲自安排而感到吃惊,看来齐王是非常重视这些诸子百家的圣贤,否则的话也不会如此安排。而他们这群迎接的人更应该好好完成齐王之命,对于公孙术等大师自然保持着友好的笑容。
    马车只有一驾,公孙术毫不客气的坐了上去,也没有假惺惺的邀请刘纪同坐。齐宫法令不允许外车行走,对于马车可是管得非常严,若不是顾及到公孙术等一群大家年龄老了,走路多有不便,齐王也不会下令安排马车的。
    从齐宫正门到所谓的鹿台殿,着实有着一段距离,幸亏刘纪每天都做些锻炼身体的运动。比如做做俯卧撑,跑点步啥的不至于走了一段时间就支撑不住。事实上证明,在这个时代里人们的体质要好多了。那些牛r啥的都是生吃,力气也是挺大的,上十岁的孩子都能和刘纪前世的成年人力气相比。在这种体质优秀的情况下,走些路在他们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刘纪也是因为受到前世那么多便捷的交通工具熏染,才感觉在这个时代是非常艰苦的,只不过前世毕竟是前世,刘纪也渐渐适应了这种步行的感觉。
    穿过不知道多少重的宫门后,刘纪感觉自己已经有些头晕了,如果再让他独自走一遍的话,绝对会迷路的,刘纪第一次对那些熟悉齐宫的人有着一丝敬佩,这么多宫门穿c其间,是怎么记住路的?
    再次穿过一道宫门,载着公孙术的马车停了下来,领路的齐国官员指着前方的路,“……前面便是鹿台殿了,所有士子百家都在里面集中,我等恭祝公孙夫子前往鹿台殿争鸣了……”
    “多谢。”
    公孙术答道。刘纪一行人听从领路的齐国官员的话,继续向前走去,一个气势恢宏,磅礴壮阔的大殿猛然出现在刘纪的眼帘,大殿之上,一快木刻的牌匾上书三个大字“鹿台殿。”
    大殿门口有些数名魁梧的军士守卫着,一个紫袍中年男子看着刘纪他们的到来,上前行了一礼,“我乃齐国卫骈,奉齐王命安排各位的位置,不知你们是哪个学派?”
    “纵横,公孙术。”
    公孙术答道,刘纪等人都是点点头,随着公孙术一起来的有着十数位,除了刘纪和庄傅外其余的尽是纵横弟子。
    “原来是纵横家的公孙夫子,请。”
    紫袍中年男子领着刘纪等人进入大殿正门,只见大殿宽阔无边,左右两边有着两道长长的走廊,粗壮的柱子上龙飞凤舞,刻着精美的图案。正中央比四周高出十数步台阶,有着一片圆形的露天场地,有着一排排的长长石板,用以红毡盖住,足足有着数百位的席位。
    中央四周是一排排的席案,上面摆着各种佳肴美酒,此刻已经有不少人坐于席案上谈天说地,每排案席上尽能坐着数十人之位,整个大殿上的席案尽能容下上千人之位……
    大殿坐北朝南,正北方对着大殿门口的有着几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居然是精致美丽装饰的椅子,上面各种色彩勾勒,一把椅子正正的对着殿门口,是为君王之位,而其左右两边又有着两个位置,互相对立。
    椅子周围站着众多的侍者,连从中央场地上到达正北方的椅子上铺上大红色的毛毡,覆盖了数十步的台阶,直直的到椅子脚下。坐于椅子上,对于下方的无论是中央场地还是四周的场地都一目了然,清清楚楚的映入眼帘中。
    中央的场地上立着两面木架的大鼓,两个红色的汉子站在两旁,拿着那足有大腿粗的棒槌,斜靠在肩膀上,身体立得笔直。
    “众位请看,中央那个场地便是诸子百家论战的地方了,一般只有夫子这样的人物才可上前坐下而下面的席案才是每家学派的弟子位置。正北方的几个椅子是齐王以及我齐国众位大臣所立,中央圆形场地上两面大鼓是为争鸣大鼓,鼓声一响代表着诸子百家争鸣正式开始。”
    齐国官员卫骈尽心的给刘纪他们讲述到,并指着西侧第二排的一排席案说道,“那便是纵横子弟的位置了,论战期间,各家弟子都能踊跃发言,只是口辩可以,若是拳脚争斗起来,莫怪我齐法无情!”
    卫骈说着,目光扫向四周纷别站着的精锐齐国士卒,就你可以肯定若是有人捣乱的话,绝对在第一时间就会死得很惨。
    “夫子看左右两边栏道,隔着一层围栏,两边都是长长的走廊这些都是供那些齐国的商贾士子等人观看,这些人并非百家弟子,所以没有座位可坐,只能站着围观……”
    卫骈介绍得很详细,刘纪也听得很认真,在一番讲解后,卫骈便拱手施施然的离开,刘纪等人纷纷到了卫骈指着的地方坐了下来。
    (本章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