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是重生》第524章 华侨项目

    大概说了这么几句,张彦明心里就已经有底了。,
    九十年代初那会儿,为了学习经验发展城市,国内曾经从红空和狮城拉来了很多投资,其中一多半都是地产项目。
    这些华侨商人获得了政策上的便利,在国内发展地产项目。
    他们带来了小区的理念,带来了成熟的规划建设管理经验,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同时,像托底抬价,虚拟宣传,包括销售楼花这些也就跟着进来了。
    几番磨合去芜存菁以后,国内的地产商把抬价宣传卖楼花学了个精透,还能举一反三。别的方面,没来得及看,反正就那么回事儿。
    咱们学东西一向是盯着有利的学,学的贼快。不是有那么句话嘛,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就像国际涨咱们也涨,叫和世界挂钩,国际降了咱们还涨就叫国情。贼溜。
    你当五千年文化是玩哪?
    京城这些侨商的项目非常多,包括二环内的一些别墅项目都是他们这会儿弄的,不过,人家不叫别墅,叫公寓区。
    别墅这词儿是后来才有的。
    最早的项目在龙潭公园,东城西城都有几个,现在拿出来单平价格至少二十万起步。
    “先生,我们一期基本上都是临湖的。”小李拿了根小棍儿指着沙盘介绍:“包括二期的这里,从楼上露台都能看到湖面。”
    “建成的有吗?马上就能装修入住的。”
    “有的。”
    “能看看吗?”
    “可以。您,您们想要看多大的?”小区里的别墅从两百多平的小两层到百多平的大三层半,价格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张彦明想了一下,扭头看了看赵燕和王小明,估计他们也没有主意,就说:“都看看吧,只看交付的。”
    “您稍等,我去经理那儿拿钥匙。”转头一路小跑去楼上了。
    “你不想买?”张彦明问成坤。
    成坤摇了摇头:“暂时没这个打算,就我一个人在京城,有个住的地方舒服就挺好,将来还都不一定呢。”
    “可以把你爸妈都接过来呀。”赵燕看了成坤一眼。
    “我说过,我妈说暂时不考虑,等我这边能确定的以后再说。我现在连自己以后在哪都不知道呢。”
    “我肯定要在京城,你呢丹曦?”
    “我?我不知道。差不多吧?”
    “我以后如果结婚了肯定是要回老家的,我爸妈也不会来,等我有钱了就回老家给他们买套大房子。”王小明到是想的挺清楚,把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那你还要这边买?这么贵。”
    “钱可以赚嘛,我回老家也不耽误在这边买房子啊,我还打算以后在申城再买一套呢。江边上。”
    “咦?你要是在老家买个看海的,干脆再去黄河边上哪儿买一套,凑个江河湖海得了。”
    “好像是这么回事儿哦。我琢磨琢磨。”本来是开玩笑,王小明却认真的思考起来,真动心了。
    跟着来看热闹的王少白左看看右看看的,一看就是真的一点都不动心。
    这孩子是个倔的,心里认定了一件事儿就不会动摇,这种性格属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种,不过张彦明也不会多事儿去试着改变他。
    人的路得靠自己走,谁能一帆风顺?
    好朋友不是拉着你非得干这个弄那个,一副为你好的样子,而是支持你的选择,能在关键的时候拉一把,陪一陪,这就够了。
    小李到二楼敲开经理的办公室。
    “经理,上次来过那个赵燕,就是那个大明星,今天给我打电话,这会儿过来了,一起来了好几个人,有几个都是大明星。”
    “嗯。好好接待,这些明星应该有点钱。有事儿?”
    这会儿明星的社会地位虽然挺高的,但也不是谁都在意。特别是这些在外资大公司上班的人。
    九十年代的外资公司那不是一般的牛逼,进去扫个地都感觉整个人升华了,在邻居面前都得仰着点脸。
    像这种负责楼盘销售的经理,那都是入了老板法眼的人,在公司里地位相当高,别的不说,一年下来到手的钱能养好几个大明星。
    这时候的销售经理和后来的售楼部经理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儿,属于公司高管。
    “他们想去看看一期那边,说要买交付能马上入住的,我来拿钥匙。”
    “好。小李你工作做的不错嘛,继续努力。要看多大的?几号?”
    “呃,经理,他们想多看几套,大的小的都想看,要临湖的。”
    经理皱了下眉头,自己这边的房子可不是一般的贵,大的和小的相差六百多个平方,那差的可不是几十万。
    一般决定来买房子的人应该在家里都定好了买多大的哪一套才对。
    这种都想看看的,那就只能说明,就是来看看,根本没做决定。
    但是来都来了,又不可能不让人家去看。
    经理就有点烦:“小李呀,以后工作做扎实一点儿,把事情弄准。”
    “哦。”小李也不敢反驳,去拿了钥匙快步出来。她能怎么办?客户来了要看敢不给看?经理说几句敢不听?小人物的悲哀那都是全方位的。
    话说回来,她能在这么高级的别墅区做销售,那出去在街面儿也算一号人物,在什么同学邻里发小面前也是鼻孔朝天的,也能毫不客气。
    这就是社会。九十年代的社会。
    下楼,带着张彦明这边一群人去湖边看房子。
    这会儿正是上下班高峰时段,小区里车也多了起来,这边已经入住了一批了,都是有钱人,外国人也多,都是有车族。
    这个年代这样的高档住宅一般主要客户基本上都是外国人。使领管工作人员,商务人员,派驻人员还有过来经商的工作的。
    这会儿外国人在国内收入高地位高特权大,相当牛逼。然后基本上都赶上了房地产红利,多年以后回国的时候都大赚了一笔。
    小区没有公共停车空间,车都停在自己家里。
    每栋别墅都有个或大或小的私人花园,看起来样子还不错。
    虽然密度大了点,整的像国外的贫民社区似的,但必竟人家有经验,细节上很到位。
    起码张彦明来看也挑不出什么明显的毛病来,这里整体来说比他和史密斯在申城弄的那个别墅各方面要好太多了,那个就是个建在小区里的独栋大房子。
    从两栋别墅中间穿到前面,就看到了波光鳞鳞的水面,倒映着岸上郁郁葱葱的柳树,泛着一片水色。三十多亩水面眼睛看上去就相当开阔了。
    走到湖边树荫下的小路上,湖对面除了树木没有任何建筑,看起来相当舒服。11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