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夫攻略》第七十五章 强迫中奖

    郑智古怪地望着顾遥,不说话。
    顾遥被他看得浑身发麻,没好气道:“你那什么眼神?”
    别人被自己看着,哪个不是乖乖听话?偏顾遥一个,真是桀骜难训啊,郑智心底叹息,极为忍耐道:“我无意坏你名节,确实害了。好歹认识一场,你又是孟十一的侄女,那,我来娶你吧。”
    用我要吃饭的口吻说我来娶你的话,顾遥才想问,你小子知道怎么叫娶妻么,郑智嘴快,抱怨道:“我都跟我哥说了,你到好,跟别人私会——”
    等等,跟我哥说了,顾遥急忙打断:“郑世子能同意?”
    顾遥十分自知。
    她是庶女,还是死了亲娘的庶女,又没同胞兄弟帮衬,又不是国色天香,还什么都不会。天下掉馅饼,也砸不到她头上才对。
    偏,郑智点头了。
    顾遥还是不信,问:“他没提条件?”
    郑智继续点头,张口欲言,又被顾遥抢先:“那怎没人去我和我爹说这事?婚事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怎你还自己做决定了?”
    郑智道:“郑家,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决定。至于没提亲,我哥说,要等我拿下武举,有了功名,郑家再去提亲,你面上才有光。”
    还说没提条件!
    顾家从祖上起,只有他祖父这个奇葩从武,其余皆从文。武举对他们家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郑世子这么说,显然是借机忽悠弟弟的。
    顾遥想明白后,略为气闷。
    郑世子啊,您要教弟弟,拿我做文章,问过我的意思吗?
    见她郁闷,什么都说明白的郑智,十分恼怒,责问:“嫁我,用得着这么委屈?”
    顾遥幽怨地看着这个罪魁祸首,她不能说破,坏了郑世子的大事,只得委屈道:“能不委屈吗?我是庶出的,最讨厌的就是姨娘了。你们家,从上到下,管家都有个小妾吧?就像方才,你叫我只看你一个,那你能只疼我一个吗?”
    这是叫自己不纳妾?有点过分了啊。他的朋友里,年过十四还没有屋里人的,除了路右石,没别个。路右石亲娘太霸道,大家都说到他可怜来着。自己到时候也被人说可怜,一想到那个画面,郑智赶紧摇头。
    “不行,那样小爷太没面子。”
    “那我还是去找歪瓜裂枣吧。”
    顾遥边说边起身,被郑智一把拉了回去,郑智面无表情地说:“正好,小爷要打枣,一起吧,同福客栈里就有一颗。”
    “我困,要睡了。”
    顾遥才不陪他发疯,耍赖。郑智看向顾遥,果见她一脸倦容,且脸庞似乎没有先前圆润,又见她不自觉露出娇态,不再似先前那般无助。
    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啊,小丫头到底小一些,还不懂,郑智自恋地想着。起身送顾遥回去休息,才走两步,少年意识到不对,驻足,怒道:“你听见我说的话,偏说没听见,故意气我的不成?”
    顾遥记得来时的路,撒腿就跑,留下气得牙痒痒的郑智。
    顾家别院,顾知县担心闺女,睡得不安稳;欲哭无泪的沈从君,客栈无眠,寒香张胜到底担忧顾遥,也是无法安眠;顾遥一会儿想着怎么和郑世子要点好处费,一会儿又想着沈从君。
    初遇时掌灯的温暖,再见时少年的委屈,还有冬雪里的倔强,书屋里的自信骄傲……不论哪一面,都是极好的少年。从未有过“幼稚”的表现,自己从他身上,看不到年岁的差距,只觉得已是极好。
    啊,不能再想了——注定不是自己的,那么,不要留恋了。
    可是,我为什么还有点难受呢?我还是很喜欢你的,只是,来不及和你说,已经说不出口了。
    顾遥的泪水无声滑落。
    不知过了多久,堪堪迷糊了会儿,便听人唤自己:“姑娘,快醒醒,天快亮了,要先回客栈。”
    顾遥揉了揉眼睛,天色灰蒙蒙的,仔细辨认了半晌,才认出是寒香,因问:“回客栈做什么?你几时来的?”
    寒香叽叽咕咕说了一通,把自己的经历说了一遍,还道:“青山说,叫我们按时回去,下剩的,按先前姑娘和老爷说的便是。”
    顾遥却摆手:“不听他的,我有别的主意了。”
    用过早饭,顾遥追着郑智,叮嘱:“帮我这一件,我以后听你的,尽量不惹你生气。”
    “我能做到,你别食言才好。”
    在顾遥的坚持下,俩人乘坐两辆马车,先去同福客栈接宋海棠、四名衙役,方回阮家庄去见顾知县。顾知县这会儿在田间,自然见不到。
    顾遥少不得又和郑智对了一遍说辞。
    及至午间,下人来报:“老爷回来了。”
    顾遥赶紧拉郑智起身,与他一道接人。见礼后,顾知县才问:“郑三爷怎在我家?”
    郑智瞥了顾遥一眼,见她讨好一笑,方转向顾知县,道:“昨夜并非姚家姑娘有事,是在下听闻顾家要建马场,想着自家现成的马场,好心想帮一把,哪知却被顾妹妹拒绝。我叫人骗了张胜,把顾妹妹骗到我家马场,叫她看了一遍,不想叫我帮,也得叫我帮。”
    我就这么不讲道理地看着你。
    顾知县看着这样的郑智,着实头疼,因道:“马场是大事,哪是遥遥一个丫头能做的。下次,郑三爷还是叫我去看吧。”
    “新种粮的事,听闻圣上极为看中顺天府,不顾大臣反对,给了顺天府最多的种粮。偏圣上要打贵州云南,朝廷只能拨种粮,实在拨不来银钱。路知府也是四处筹钱筹工,前日还去我家借银呢。大兴知县这些日子,不知掉了多少头发。顾大人这般姿态,想来也没好多少,哪还有精力弄马场?”
    望着侃侃而谈的郑智,顾遥心下恍惚。
    原来,这货不是整日都瞎闹,还是知道些事的呢。却如他所言,整个顺天府的官场,无一不操心这事。像他爹还好一些,只操心这一县即可;路知府只管两个县,北京布政司才糟心——他们要管顺天、真定、保定、河间、大名……各处的。尤其是开平、宣府都属于极其缺钱缺田之处。
    顾知县也陷入了纠结。
    他确实没功夫,且就算有功夫,一旦分神建了马场。若是年底玉米收成不如他处,提起来,没错也是错了。
    郑智根本不给他时间多想,又道:“银钱,宛平可能已经不缺了。”
    说到这,郑智停下,看了顾遥一眼,方继续道:“田,顾知县搭上自己的田,也解决了,下剩便是人手。外聘的那些,总是信不过;衙门里的熟手,又实在不够用。不如这样,郑家还有些闲人,别的不行,种田还是可以的。”
    顾知县错愕。
    郑家有一千护卫,郑侯爷只带了二百,下剩八百,可都在宛平啊!此外,郑家在城外,还有两千屯田的兵士。如果是那些人,不说是种田好手,但确实比别个强极多。
    顾知县心动的同时,错愕的是,郑三,不仅要帮顾家弄马场,还要帮自己种田,这事,不对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