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眉传》第二卷第14章.闯关 下

    叶青梅听到追杀的声音渐渐停息,知道五竹已经带着自己冲过了岩兰城巡夜士卒的拦截。
    黑暗中,叶青梅感受着竹背篓的颠簸,听着五竹稳定而细碎的脚步声,抬头看见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星,知道五竹正带着自己往北面奔去。
    感受着地势的起伏,叶青梅知道自己二人正在往山下走。刚才还在大虎山的中峰山脊,那么,现在应该是快到俯瞰二龙滩渡口的北峰吧?
    先前客栈小二说了,这大虎山,地势不高,共有七座山峰,南北绵长,东西狭窄,站在岩兰山主峰远眺,北面的七座山峰如同一头低首趴伏、向北饮水的猛虎,因而得名。
    大虎关建在东面两座山峰和中峰之间,只有南北两座城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易守难攻。关中驻扎着镇北军两千步卒,一千精骑,共计三千精锐,六营士兵。守将张良栋,是镇北军中的一名偏将。
    镇北军驻守大魏北部边关,下辖一城三关。镇北军大帅姓李名庭芝,是魏国名将李之仪之子,早年随父亲征北、征西,立下赫赫战功。李之仪退休后,天佑帝对李家宠幸不减,任命李庭芝为镇北将军,替魏国镇守北部边疆。
    李庭芝手下有四名大将:骑军统领战清风、步军左军统领路方释、歩军右军统领羽无凭和大虎关守军偏将张良栋。
    这四人早年都是李庭芝手下亲兵,跟随李庭芝出生入死,相互之间亲如手足。因此整座镇北大营被李庭芝打造得铁板一块,并无部署互相倾轧之事。
    李庭芝带兵极严,又是将门之后,因此镇北军战斗力极高,被称作天下第一强军。
    李庭芝自领步军中军二万人,与战清风所部一万骑军,驻扎在岩兰城,居中策应。
    路方释帅步军左军一万五千人并两千骑兵,驻扎在西面300里外的金山关,监视北蛮金山诸部。
    羽无凭统步军右军二万人并两千骑兵,驻扎在东面200里外的黑水河兴安渡,监视北蛮黑水诸部。
    偏将张良栋所部则是镇守二龙滩,震慑北面已经衰弱的北蛮王庭诸部。
    大虎山北峰离大虎关北门约三里地,其实就是一块巨大的球型岩石,形如一颗猛虎的头颅,紧挨在黑水河边。从北峰往北,有数十块巨大的岩石伸入黑水河中,每到秋冬水浅之时,就形成一道天然陆桥,连接南北两地。
    守军在北峰山顶设有一座烽火台,驻扎着五十名士卒,用以监控渡口,在北蛮南下寇边时发出警示讯号。
    话说大虎关守将张良栋,夜间正在熟睡,听到示警的锣声,急忙起来,询问手下出了何事。
    等候在旁的一名探哨上前禀报,西南方向山中有异动。站在院中,张良栋眯眼远眺,只见山中几堆烽火燃起,有人声隐隐传来。
    张良栋心想,看信号,山中敌人并不多,应在十人以下。结合头几日北面传来北蛮异动的情报,应该是北蛮的奸细,探听了关内的情报,准备趁夜闯关回到北面草原中去。
    计较已定,心中稍安,当下披挂整齐,擂鼓整军,以防有变。
    听到自己侄子张一凡已经带着两队人上山增援,心中更加放心。
    张良栋坐在大帐之中,想了一下,为稳妥起见,又连下三道军令——命令一名裨将,带一营步兵,两百精骑赶完北面二龙滩渡口布防;命令一名校尉,带一营弓箭手赶往北峰,上山支援,防止北蛮强攻渡口;命令增派一营士兵,上城巡防,加强戒备。
    分派完毕,张良栋这才放下心来,坐镇中军,等待各处回报。
    那裨将带人赶到二龙滩,自度山中有数百士兵,区区几人不可能轻松闯了过来。左后山峰之上,就是烽火台,很快还有一营兄弟赶来上山布防,后方应该安全无恙。
    因此他很是放心地命令手下士卒,背对山峰,面对黑水河结阵待敌。
    结阵完毕,裨将又派出二十多名哨骑,渡过黑水河,四处游走,打探情况。
    裨将骑在马上,往北观望。只见目光所及,黑漆漆一片。黑夜之中,除开流水哗哗、风声沙沙,便是一片僻静,不像是有人来袭的模样,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
    当五竹带着叶青梅,从大虎山北峰半腰下来,准备渡过二龙滩的时候,恰好遇见了布防完毕的七百军士。
    这些士兵一路疾行,到了目的地,自持已经结好了阵势,正是有些松懈的时候,不防身后冷不丁冲出一个青衣人,闯入阵中,顿时有些慌乱。
    五竹撞入阵中,脚下极快,也不与士卒缠斗,只是铁钎往士卒背颈处刺出,很快就突入到魏军阵型中腹部。
    不过镇北军毕竟是久经战阵的边军,都是训练有素的老兵,只乱了几息,见来者只有一人,马上就镇定下来。
    也不等为首裨将下令,后阵两队步兵,就以伍为单位,几人一组,背靠着背结成一个个小圆阵,与五竹厮杀起来。
    不过五竹意不在杀人,只是想快些突破这些军士,渡过河去。
    五竹见魏军阵势已破,一个个小圆阵中,露出了一条通往河滩的缝隙,挥动手中铁钎,砸开袭来的兵刃,大步流星,十几息之间,就杀透了魏军后阵,来到了前军之中。
    那裨将见势不妙,大喝道:“贼人就要渡河,儿郎们敢不用命!”
    “诺!”众军士齐声大喝一声,不再只顾防守,变成锋锐阵型,往五竹杀来。
    五竹听到那为首裨将的喊声,身形一晃,改变方向,往那人冲去。
    刷刷刷,五竹手中铁钎递出去三下,前方三名士兵就捂着胸口倒下。
    五竹刺倒三名挡路的士兵,再一晃一闪在人群中纵跃几下,就来到那名将领马头七尺处。
    那裨将只见眼前黑影一闪,一个头戴斗笠的青衣人就撞到自己面前。
    裨将大喝一声,双腿夹紧马腹,身子前倾,提起手中长枪,奔着来人胸口奋力一刺。
    就见那青衣人握着还在滴血的铁钎,轻描淡写地往裨将枪头一嗑,一股沛然大力砸在枪头。裨将双手虎口一麻,险些松手把枪丢了出去。
    好大的力气!裨将心中吃惊,双手复又握紧,变刺为扫,一枪拦腰横扫过去。
    五竹见自己全力一磕,没有打落对面将领手中长枪,知道对方武力不俗,也不奇怪,沉默着往前踏出。
    见那将领化枪为棍,横扫过来,五竹也不变招,脚步不停,往前踏了两步,就到了那裨将马侧。
    五竹左手一抬,一把抓住对方枪杆,使之不得寸进,右手斜着往上刺出,铁钎没入那裨将腹中。
    那裨将吃痛,大叫一声,从马上跌落下来,险些昏了过去。
    众军士见首领落马,不知生死,顿时有些混乱。裨将周围的亲兵,纷纷上前,手握兵刃,警惕地望着五竹,护住落马的裨将,不敢再往前厮杀。
    而原先安置在阵型两侧的骑兵,因为中间步兵的阻拦,一时之间也不能过来与敌人作战。
    一时间,人喊马嘶,魏军冲杀的阵势为之一顿。
    五竹趁此机会,几个纵跃,就跳到河中巨石之上。
    一名校尉这才清醒过来,大喊:“弓箭手,放箭!”
    听到喊声,随行的一百名弓箭手,这才弃刀于地,从背上取下弓箭,零零散散地对着河中心放箭。
    然而,这时,显然已经迟了,五竹早带着叶青梅,消失在黑水河北岸的黑暗夜色之中。
    。
    。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