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之金榜题名》第234章 长生诀

    徐子陵和寇仲两人肩并肩,挨坐在城东一条幽静横巷内,呆看着翻开了的长生诀。
    原以为能扒下些银钱,祭祭五脏庙,谁料失望透顶的弄了本鬼画符般的怪书。
    寇仲站起来对徐子陵道“午饭由我仲少负责,来我们先回家把银两起出来,到城外码头处再做他娘的两单没本钱买卖,然后立即远遁。”
    徐子陵合上长生诀,赛到怀里,跳了起来,随寇仲偷偷摸摸地潜往那废园内的“家”去。
    回到家中,尚未有机会把那十多贯五铢钱起出来,负责把风的徐子陵就窥见垂头丧气的言老大,被十多名军士拥押着朝废园走来。
    接下来的一幕,令二人惊得心神狂跳,慌忙逃之夭夭。
    “尉迟总管有令,封闭四门,严查可疑行人”
    一队骑士奔到城门口高呼,累得商贩菜果乱飞,地面一片狼藉,却敢怒不敢言。
    紧随其后的是一队精悍士卒,人人披坚执锐,护送着一名文官,手握一沓纸,每到一街,便驻足张贴两副画像。
    画中之人皆为少年,一个相貌清秀,另一个浓眉大眼。
    “大眼者,名曰寇仲,清秀者,名曰徐子陵,两人乃为朝廷钦犯,有线索者,每人赏百贯,亲手抓住者,赏千贯,扬州总管府立”
    有识字者上前大声诵读,旁人窃窃私语,许多持刀大汉面露意动之色。
    人群内逃命到此的徐寇二人面面相觑,均被吓得面无人色。
    同一时间想起东门旁那道通往城外的暗渠,那是他们现在唯一的希望。
    费了一番手脚终于逃出城池,二人不敢停留,一口气跑到十多里外一处山林内,才虚脱般倒在地上,喘着粗气。
    好半晌后,徐长陵苦涩道“一本破书累得我们扬州双龙变成了丧家之犬,这般不详之物不要也罢。”说着从把怀里的长生诀取出来,直接朝旁边的溪流扔去。
    寇仲怪叫着跳下水,将长生诀紧紧抱在怀里,说道“险些被你坏了我们一生的依仗,你也不想想,扬州总管那么紧张,只看这些人形图像,就知是经脉行气的秘诀,还必定是宝典,将来你我学成,把那扬州总管尉迟胜暴打一顿,游街示众,以出今恶气。”
    徐子陵失笑道“不要胡吹大气了,读两个字来给我听听。”
    寇仲看了眼大囧,又老气横秋道“只要有人写得出来,必就有人懂看,让我们找到最有学问的老学究,请他译出这些怪文字来,而我们扬州双龙则专责练功,这就叫分工合作,各得其所,明白了吗”
    “说得不错,我来帮你们破译。”一道温和的声音悠悠传递而来。
    闻听此言,徐寇二人大惊失色,不假思索的起便跑。
    同时扭头循声看去,侧的一块大石上,不知何时已站了一个人。
    此人看起来比他们要大上几岁,但那清澈的目光,温文尔雅的气质,非凡的相貌,以及一干练的黑袍,显示着与他们相反的出,尤其是上散发的异香,闻之,仿佛能令心里的烦恼尽去。
    饶是徐寇二人自诩不凡,在这少年面前也不自行惭愧,且在心头生不出半点不服之气,好似本来就是如此。
    两人大松一口气,对视一眼停了下来,寇仲笑嘻嘻上前说道“这位俊兄弟想帮我们扬州双龙破译宝笈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得明白,此乃三皇五帝时的武学秘笈,只要练成了便会天下无敌,破译虽然辛苦,但占得便宜太大了,所以”
    他们在扬州混迹多年,学得一手油滑之术,看到寇仲投递过来的眼神,徐子陵适时接茬道“俊兄弟别听仲少胡说,帮我们破译就是很大的功劳,再要千贯银钱和两锦袍,就显得不地道了,俊兄弟拿去尽管破译。”
    说着他夺过长生诀递到秦书凡前,却再没送上的意思。
    秦书凡微微一笑“秦某向来不会白看别人东西,钱衣稍后送上。”
    他的话不自觉得令人产生一股信服,徐寇二人被说破心思也不尴尬,徐子陵挠了挠头递上长生诀,与寇仲在旁边嘀嘀咕咕,不时看向秦书凡几眼。
    秦书凡不理二人,缓缓翻阅这本上古流传下来的奇书。
    传言黄帝曾经向请教房中术与养生之道,便传下经与长生诀,而这长生诀是出自广成子之手。
    此书以甲骨文写成,深奥难解,先贤中曾阅此书者,虽不乏智能通天之辈,但从没有人能融会贯通,破译全书。
    全书共七千四百种字形,但目前只有三千多个字形算是被破译出来,书内还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曾看过此书者的注释,但往往比原文更使人摸不着头脑。
    秦书凡稍读一遍,便觉玄奥神奇,犹若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朦胧至极。
    好在书内有七副人形图,姿态无一相同,并以各项各样的符号例如红点、箭头等指引,似在述说某种修炼的法门,但不谙其意者不练犹可,若勉强依其中某种符号催动内气,立时气血翻腾,甚至走火入魔,危险之极。
    因为它的功法非常特别,与各派修炼之道背道而驰。首先修炼者不能有半点内力,其次需要修炼者以无意之意修习,最后这点与易筋经很像。
    修炼易筋经须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但是修习此上乘武学之僧侣,必定勇猛精进,以期有成,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所以要心无所住,当真千难万难。
    少林数百年无人修成易筋经,直到笑傲时期,方正练成了汉译本的易筋经,但与原本出入很大,难成根本。
    不过秦书凡却非练习长生诀,只是吸取其中的精华创功,传闻广成子数千年不腐,可见此功在练体方面实有秒处。
    正在这时,一声哼自旁边传递而来。
    徐寇二人大惊,往声音来处望去。
    只见一位头戴竹笠、白衣如雪的女子俏立岸旁,俏目透过面纱,冷冷打量他们,手提一柄宝剑,在光下,金属剑匣闪闪发着寒光,怎么都像是来悬赏的英雄好汉。
    二人怪叫一声,急忙钻到秦书凡后,在这个俊兄弟上,尚觉一丝安全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