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第885章 人选

    在赵祯计划中,依照当前基本成熟军改局势,还有玉米降世契机,就算今天贾昌朝不上这道札子,朝廷也会尽快在岭南实施此事。 .
    而且,这将是未来几年朝廷工作重中之重,官家很可能要向西南派一位宰相级别要员来主抓这两件事。
    一来,可以为朝廷增收减费。
    二来,则是从局势考虑出,西南也确实需要一位镇得住场子人物与石进武搭配,近而更好对不太老实吴哥、大理形成威慑。
    甚至这个人选都已经定了,虽然赵祯还没找富弼议过,可是猜也猜得出来,多半是军政两务都有所长庞籍最为合适。
    这在京师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连庞籍自己都已经开始有所准备,随时可以动身南下了
    可是,问题来了。
    庞籍一走,再加上宋庠去了埃及,吴育又在涯州处于半养老状态,东西两府只剩文彦博、富弼、丁度,还有一个范镇可堪一用,又显得有些人手不足。
    依贾昌朝心智,正是拿住了这个机会,上了这道扎子。
    其实,在赵祯原本计划中,也确实就是这么打算。
    本来想趁着贾昌朝回京,直接就把他留在朝中了事。毕竟吴育经过两年调养,身体已经好过从前,回朝任职可能还有些勉强,可是让他呆在涯州,主理政务是完全没有问题。
    如此一来,不但朝堂上官家又添一大助力,老贾也可以堂堂正正焕第二春。
    而且,文彦博加富弼,再配一个贾昌朝
    这个阵容得有多豪华?说是旷古绝今都一点不夸张。
    可惜,今天贾相爷这么一弄,这次难得回京之机多半是要泡汤了
    然而,这就是真真实实贾昌朝!
    可能不是“天下为公”有德君子,也可能不是堂堂正正好人,但一定是肝胆相照纯爷们儿。
    从前如是,现在,亦如是!
    正值午后娇阳,暖日怀春撒在宫廊之上两位老相公身上,富弼与贾相爷并行,终是可以抛开权欲谋术坦诚闲话。
    可是,话题依旧(fqxs)离不开政局。
    “子明也无需自恼,朝廷正在用人之际,过上一段时间,也许陛下又会想让子明兄回来主持大局呢。”
    贾昌朝闻言,抬手止住富弼话头儿。
    “无需宽慰,涯州挺好。”
    “”
    富弼一阵无言,涯州再好,也非京城。
    “算了!”富弼讪笑。“为时尚早。”
    “但有一事请教子明。”
    “请讲!”
    “庞籍出知西南已然一定,子明这次回不来,陛下也一定要提盎人来填补空虚。”
    “若依子明来看,可有万全之选?”
    贾昌朝眉头一皱,脱口而出:“昌衡不行!”
    富弼怔怔地看着贾昌朝,心道,贾子明当真玲珑心思,自己只是开了个头,他就猜到了用意。而且,他听到庞籍出京消息一点都不意外,显然早有准备。
    “为何?”
    只见贾昌朝停了下来,朝富弼一揖,“彦国好意,昌朝心领了。”
    “可是自家兄弟,自家人最是了解。昌衡守成言事还算称职,登堂入室却是差了些才学。”
    “况且”
    “在癫王身边,昌衡就更不便在朝中出泉职了。”
    富弼笑道:“能力还在其次,朝廷有缺也不是只庞籍那一个位子,宋公序缺尚无人填补。”
    富相公已经说再明白不过了,不用贾昌衡有什么本事,就是让他占个坑儿。一来是自己人办事方便,二来算是对贾家补偿。
    可是,老贾闻罢,还是眉头不展,思索良久。
    沉重摇头,“还是算了,给癫王添麻烦。”
    “唉”富弼也知再谈无益。
    “那子明可有好人选?”
    这次贾相爷倒是没客气,因为也不用客气。除了一个亲弟,在朝中他贾昌朝并无裙带,大可直言。
    “上上之选当是司马君实。”
    “此人才智心性皆属上乘,稍加培养,必是栋梁。”
    “不过”
    老贾话锋一转,看向富弼,“老夫建议起复曾公亮!”
    “哦!?”富弼一怔。
    司马光确实在考虑范围之内,毕竟他资历已经足够,可是曾公亮这个选项别说是他,可能连官家都没想过。
    “为何!?”
    只闻贾昌朝道:“曾公亮能力自不用老夫多说,起复他好处在于,给北边那些人做一个榜样!”
    “!!!”
    富弼瞬间了然,心中第一反映不是盛赞,而是暗叹:
    贾昌朝不能回京,可惜了!
    文彦博抓钱袋子是把好手,他富弼协调上下关系也无人能及。二人合璧,大宋任夯个人物也比不上他们民生政绩。
    可是,真比较斗争智慧,文富绑在一块儿也比不上一个老贾,京中最缺就是贾相爷这样儿“真小人”。
    把曾公亮调回来,说好听点那叫“不计前嫌,用人唯能。”;说不好听点,就是“顺者昌”。
    这是一个明确信号,传递给曾经跟汝南王府、跟魏国公说不清道不明那些文官,只要肯重新摆正自己位置,一切都可以不追究,不计较。
    曾公亮就是最好榜样。
    诚然,贾昌朝自己也是一个榜样,可是名义上贾昌朝还在涯州蛮夷之地流放,回不了京师。
    京师,那才是权力中心!
    想到这里,富弼已经开始倾向于老贾意见了,曾公亮回京好处更大。
    不过,富相公心中尚有疑问,那就是,贾昌朝提了两个人,但是却漏掉了一个人。
    “子明为什么不提王安石?依这几年表现来看,王介甫比司马君实更得陛下喜爱。”
    “呵呵.”老贾就回了一声干笑。
    为什么不推荐石安石?理由很简单啊,特么唐奕身边人对“王天真”能有什么好印象?
    “彦国信老夫一句,若十年之后,天下大定革政顺昌,则王介甫掌权无害。”
    “现在嘛”
    “现在如何?”
    贾昌朝冷然一笑,“可以让他去观澜教书,倒是能桃李天下造福朝堂。”
    噗!!
    富弼差点没喷了,贾相爷话怎么比唐子浩还狠?
    王安石去教书?还是算了吧,他教出来学生得什么样儿?
    富相公脑子里自动浮现出一群臭哄哄新嫩儒生占领朝堂是什么样子
    总之,有贾昌朝这么一闹,魏国公私力民学事儿反而帮了唐奕一把,有这老货在前面挡刀,又有富弼出那个偷换感念主意,民学短短一年时间里在大宋彻底铺开,已经开门授业就不下百家,在建之中更是不计其数。
    而且,是官办免费,无偿向百姓开放。
    唐奕万万没想到,别事儿折腾了十年也没见什么成效,结果义务教育先来了,天大好事啊!
    这是打基础,是一切进步根源,他甚至觉得,是不是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前再做点什么
    于是,在与大宋回信当中,唐奕果断写下十个大字,期许着在他回宋之前,大宋那边就提前动起来。
    而宋楷在一边抢过唐奕书信,搭眼一看,嫌弃直接把信给扔了。
    “什么东西?你能不能委婉一点?”
    只见纸上那十个大字正是:
    “要想富,多生孩子多修路!”
    大宋那边出乎意料好,可是地中海这边却是出乎意料坏。
    此时此刻,刚刚开始接受大宋罗马人民谁也没有想到:
    近乎无敌,顷刻破城大宋军队
    败了!!!
    在埃及西奈半岛,大宋埃及军路苏玛元帅在得到木马留克回援,还有三万涯州军增援情况下,居然吃了败仗。
    塞尔柱联军大胜宋军,苏玛被迫后撤整军,战线一下子向西推进了五百里,几乎把半个西奈纳入了赛尔柱版图。
    这个消息传到罗马,万众哗然,谁也没想到大宋败这么突然。
    说实话,罗马人已经开始接受大宋统治了,这个富无法想象东方帝国给罗马带来不是毁灭,而是新希望。
    有人甚至在想,做一个“宋民”也不是什么坏事,将来有机会,要是能去大宋本土看一看,如果能留在那里,那不就能过上衣食无忧生活了?
    可是,大宋在西奈吃了败仗,所有人都在担心担心有一天罗马宋军也会败走,那刚刚看到曙光罗马将再一次回到过去贫穷与落后之中去。
    这几天,罗马百姓更是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军营里宋军这几天一直在为增援西奈做准备,用不了几天,就要离开了!”
    “不会吧?他们一走,们怎么办?”
    “应该是真。”有懂一点局势人开始分析。“大宋是绝对不会放弃埃及,他们誓死也要把西奈半岛夺回来,那可是埃及东面唯一防线!”
    “但是你看看咱们罗马?孤零零就这么一座城,放弃了也就放弃了。”
    “可是”有人还是不敢相信事实。
    “可是也不用全都走了吧?起码把火神炮留下守城,又或者留一万宋军也行啊。”
    “实在不行,咱们帮着他们守就是了!”
    “哼!!”另一人冷哼。“火神炮?罗马需要,西奈不是更需要?”
    “看着吧,们很快就会被抛弃了!”
    与此同时,亚平宁半岛北部山林之中,数万身披白袍十字锁甲骑士隐匿在山林之中,其中一位头花白老年骑士一身锃亮板甲尤为惹眼。
    此时,他正展开一张薄薄养皮纸卷,细看良久,缓缓露出笑意。
    “很好”
    “塞尔柱人不愧是能征善战民族。”
    “西奈半岛胜利,居然是真!!”
    在他身旁,一个青年闻言登时露出喜色。
    “父亲!那们是不是可以进攻罗马了?只要罗马一败,那些大宋魔鬼将无处立足,只能乖乖滚回东方去!”
    “不急!”老骑士肃然回答。
    “等托马斯传回消息再说。”
    说着说着,老骑士又诡异笑了,“在这之前,你倒是可以给正教那个牧写一封信,们物资又不太充足了”
    青年会意,眼中闪过一丝贪婪。
    “父亲说没错,没有补给,们也就没有力气为教会拿回罗马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