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夜客》第二百二十七章 雨停了

    河西古道叛乱的消息像是雨,一夜之间遍地。
    “听说了吗?河西古道的异人叛乱了?一路烧杀抢掠,逃去了突烈图。”
    “不是半路被全部截下了吗?听说是东锦宫出手,将其全部擒获。”
    “那可太好了!这些异人就应该就地格杀!大明给了他们这么多特权,非但不珍惜,反而做出这等行径!真是十恶不赦!”说到激动处,性情中人忍不住拍桌大骂起来。
    河西古道的异人叛乱的消息与青云试的消息并行,在雨停之后迅速地在天都里爆炸开来。老幼妇孺,都自成一个圈子,说着外人不得而知的独到消息。
    雨在今晨时刚停,厚重的云却没有散去,致使天色仍阴沉。
    午门外百官已经聚集,各自找好位置,与熟悉的官员小声交谈着。
    自文皇时,便有早朝的规定,至武帝前期,繁琐的战事使得人们没有了早朝的时间,直到武帝中期,每日的早朝成为习惯,再到武帝后期,早朝逐渐荒废。至今的天顺帝,初时还逢五早朝,如今却一年之中少有早朝。以至于一些新晋官员不知礼节,昨夜接到通知,慌张地向老官员学习了半夜。
    “闵大人,你可知今天的早朝,是所谓何事?”
    “龚大人竟然不知?”
    “闵大人见笑了,这两日被俗务缠身,闭目塞听了许久。”
    “哦,差点忘了龚大人的家事。”闵大人压低了声音说道,“听说河西古道的异人反叛,杀了当朝官员,逃往突烈去了。”
    “当真?”这位龚大人不可能没有听到风声,却还是露出了吃惊的神情。
    “此事具体如何又怎知?只不过道听途说两句,切莫当真,切莫当真。”
    “……”
    卯时一到,午门打开,文武百官依次通过,过了金水桥,来到广场,各自在各自的位置站定。过了午门,就不再有人说话,不论年纪大小,皆一动不动地站着。
    这般折腾后,已经到了辰时。
    文武百官正对的太和殿大门紧闭,显然天顺帝并不在其中,而在旁边养心殿中。
    此时的养心殿中,内阁的五位阁老皆在,除了吏部、户部由内阁兼任外,其余四部尚书的尚书也都在此,另外东锦宫的褚安良也在。
    大殿中央有着半人高的香炉,向外散着安神的香气。灯笼散着柔和的光,让人察觉不出半点暗色,不能根据天色来判断时间。
    众人皆微微低着头,等待着。
    养心殿中央的台子上,缓缓地传来了声音。
    “兵部尚书,你来说。”
    兵部尚书徐绍治心里一惊,立刻回道:“启禀万岁,河西古道异人受突烈挑拨,杀害大明官员,劫掠花石城,向突烈叛逃,中途已被拦截。此番拦截,全依仗东锦宫出手相助才未有漏网之鱼。”在昨晚他就书写了异人叛乱的详细报告递了上去,此时不外是再说一遍。
    待兵部尚书徐绍治说完,养心殿便安静了下来,竟没有了半点声音。
    褚安良说道:“突烈国觊觎河西古道已久,此番挑拨异人也是蓄谋已久之事。此事虽糟,亦为警醒。”
    毕竟河西古道的叛乱已经镇压下去,这件事也就可大可小,全看眼前这位大明主宰的意思。
    徐绍治出言道:“此事兵部监察不力,应对不及,是臣之失职。”
    “严阁老。”养心殿中心再次传来了声音。
    内阁五人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微微抬头,用还算健朗的声音说道:“河西古道的异人共一万八千户,约八万人,算得上一县。先皇先帝皆对归顺各族施以宽策,近年各族却皆蠢蠢欲动,皆因周边各国利诱。依老臣之见,可派使司安抚各族,传播圣明,断绝他国野心,以安边疆。”
    随着严阁老说完,养心殿再次陷入了安静。
    “别都傻站着,外面的百官还在等着你们。”
    一听这句话,徐绍治心惊了起来。外面百官等的可不是他们,而是当今的圣上,可圣上偏偏说等着他们。看来此事没有个解释是不可能了结的了。
    身为户部尚书的鹿野深说道:“启禀圣上,此事需彻查到底,所有失职人员绝不姑息。”
    徐绍治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鹿大人言之有理,除此之外,臣建议六部联合成立巡察团。兵部严查各地边防,对疏于管理者严惩不贷!另外,兵部探查各地军情,密切注意邻国动向,对试图侵染大明之国予以重击。”
    “徐大人建议可取。如今各处吏治颇有懈怠,确实需整顿。另外刑部也需要彻查异人事件,对主犯及失职者严惩。”
    褚安良不再言语,只耐心地等待着。
    不知为何,养心殿又突然安静了下来,众人的心中又紧上了三分。
    说了这么久,仍没有人去触及核心问题,不过是提了些不疼不痒的建议,而这些建议也大都对已方有利。
    成立使司团,由谁来担任?如此一趟巡查下来,有多少人会革职查办?真的查起来,有多少人能禁得起查?这岂不是“党同伐异”的好机会?
    对于河西古道所涉及的根本问题,几乎所有人都是避而不谈,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没人想追究责任,更没人想将功劳全部送给东锦宫。
    养心殿再次传来了声音。
    “现在几时了?”
    “回万岁爷,辰时两刻了。”
    严阁老轻咳了一声,说道:“河西古道一事,东锦宫功不可没。此次边疆巡察一事,可由东锦宫主导,其余六部全力配合。”
    此话一出,众人心中便有了决定。
    “大明疆土何其辽阔,如若只巡察一处,其他地方闻风而动,做些表面功夫,此举便无意义了。臣建议,至少分十六处,对各边疆突击,唯有此,方能起到发现问题,剔除顽疾,加强边防,杜绝叛乱的作用。”
    分别去往十六处,就算东锦宫的人再多,也分身乏术,届时人人在边疆,东锦宫无疑被抽空,也就是个纸老虎了。倘若边疆再有点问题,便死死拖住了东锦宫的各处力量。
    “臣亦建议清查,拔除其他各国安插在我大明的探子,并在边疆各处予以警示,免得各国以为我大明是好欺负的。”
    “突烈国狼子野心,若不予以还击,其嚣张气焰必愈演愈烈!”
    “若无河西古道叛国的铁证,不宜跟突烈国大动干戈。休养生息乃国策,绝对不能轻易动摇。”
    褚安良静心听着众人的言论,脸上的神情并未有什么变化。
    随着各位官员的讨论,解决的策略逐渐清晰起来,大体上:一是边疆进行整顿;二是对突烈国予以还击;三是追究肃金府乃至雍凉的各级官员。
    此时已辰时四刻。
    养心殿内再度安静了下来。
    “诸位大明的中流砥柱,商量的如何了?”天顺帝的语气里带着嘲讽,也有着一丝微不可查的恼怒。
    “圣上恕罪!”这些大明王朝的掌权者全部跪下,叩头称罪。
    倘若真的追究下来,养心殿的每一个人,哪一个没有渎职之罪?吏户礼兵刑工的每一个都难辞其咎!河西古道的吏治烂到什么程度,恐怕谁都想象不到,否则异人根本不会叛逃;河西古道叛逃后各级官员非但不是立马处理,而是想着如何隐瞒实情,到底会如此?并且边疆守卫为何会弱到如此地步,竟对比毫无反应?
    然而,养心殿的诸位却仍在避重就轻地商量对策。按他们所言,大明将会像是刷上一道新漆,暂时盖住其腐烂之处。
    静了片刻后,天顺帝宣布道:“命褚安良为总督察使,代天巡狩,彻查吏治、边防,并全权处理异人叛逃一事。”
    “臣领命,不负隆恩。”褚安良叩首。
    “刘晋,把门打开。”
    天顺帝的贴身太监立时去打开了门,冷风随即吹了进来。
    “雨停了。外面的文武百官都站累了,诸位爱卿,都将他们领回去吧。”天顺帝淡淡说道,随即闭目养神。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没敢多看,退出了养心殿。
    随着传令太监宣布退朝,站在外面一动不动等了半个时辰的文武百官终于松了一口气,年迈些的官员差点倒在地上。但现在还不能有任何多余的行径,他们必须挨到走出午门。可这按顺序退场少说也得小半个时辰,恐怕不少人回去后都得好好休息上一场了。不明不白地站上了这么半个时辰,多数官员都不免腹诽起来,却也只能到僻静之处说了。
    五位内阁看了一眼散去的文武百官,各有心思。
    “幸好这雨停了,否则这一场雨下来,不知多少人得生上一场大病。”户部尚书鹿野深说道。
    兵部尚书徐绍治抬头望了望天,说道:“雨停了?”
    “大雨还在后面。”
    “有雨无妨,我这里倒是备了很多把伞。”褚安良微笑着说道。
    “恭喜褚大人高升!”
    “接下来还要仰仗诸位大人相助,才能完成圣上交给我的任务。”
    “自会鼎力相助!”
    “在此先谢过诸位大人。”
    “时间也不早了,有时间再跟褚大人好好商讨接下来的诸多事宜,老头子抵御不住着雨后寒,先行一步了。”
    “严阁老走好。”褚安良看着这些大明王朝掌权者的背影,脸上露出了笑容。
    “雨停了,天也该寒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