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第 7 部分阅读

    纪70年代,元朝军事封建主对日进行侵略而暂告中断。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蒙古,建立蒙古汗国,不久两国开战,史称“文永之役”。
    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侵略矛头终于指向了日本。公元1268年,他命高丽使者持书赴日,书中表面上要求建交,实质是要日本朝贡。京都朝廷几经研究,未予回答,但惊慌万状,不知所措,只好连日到各社寺祈祷。第二年忽必烈的使者再来,此次朝廷打算给忽必烈的使者带去国书,但由于北条时宗公元1251~公元1284年正式就任执权不久且年少气锐,所以被阻拦而未发。此后,公元1271年至公元1272年忽必烈又两次遣使,重提他的要求,甚至以武力相威胁,北条时宗仍坚持拒绝回书,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不仅命九州的守护地头加强沿岸防御,而且命令驻守镰仓的御家人回国,四国中国的御家人依次西下,以加固九州的警备。
    文永十年公元1274年上半年,忽必烈强征高丽船工民夫建造兵船900艘,然后又镇压了高丽军民坚持数年之久的反元起义,完成了他发动征日战争的最后准备。
    10月初,都元帅忻都和右左副元帅洪茶丘刘复亨率军大举征日。10月5日至14日,元军袭击日本的对马壹岐,对马“守护代”宗助国和壹岐“守护代”平景隆分别仅以80骑与百余骑迎战,结果全军覆没。
    元军随后侵入松浦半岛沿海诸岛,19日兵船驶进博多湾。20日上午10时,日本开始同当天早晨登陆的元军交锋。习惯于骑对战的日本武士很不适应元军采用的步兵集团战术;元军作战时击鼓鸣锣,常使日军战马惊跃狂奔,控制不住;元军使用种日本武士从未见过的火药武器——震天雷,其射出的铁弹爆炸声往往使日本武士“目眩耳塞,茫然不辨东西”;元军箭短而射程远,也为日箭所不及。激战至暮,从情形可以看出,战幕拉开,日本武士就显然处于不利地位,日本武士被迫退到大宰府附近,组成新的防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忽必烈的第次对日远征竟然结束于场意外。就在当天夜里,场意外的台风刮沉了元兵船200艘,剩下的船只不得不返航。这次忽必烈远征日本,史书称为“文永之役”。
    日本从何时开始跨入战国时代?
    日本从应仁之乱后开始走入战国时代。应仁之乱,亦称文明之乱,是日本室町幕府末期封建领主间的内乱,发生于应仁元年公元1467年至文明九年公元1477年。
    公元1449年,耽于酒色,不理政事的足利义政成为室町幕府第8代将军,社会动荡,各地不断发生德政暴动,将军权力逐渐衰落,幕府实权旁落重臣和实力强大的守护大名细川胜元山名持丰等手中。义政早年无子,公元1464年以弟义视为继嗣以细川胜元为保护人。但次年其妻日野富子生子义尚,以山名持丰为保护人。之后二者争夺继嗣地位的斗争,使中央势力发生分裂。
    公元1467年1月18日,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以畠山政长和畠山义就在京都发生武装冲突,山名持丰助义就获胜为导火线,各自调集援军进入京都。细川方面有斯波义敏畠山政长赤松政则京极持清等,大本营在将军驻地幕府,称东军。山名方面有斯波义廉畠山义就色义直六角高赖等,大本营在幕府以西的山名持丰邸,称西军。
    5月26日,两军开始大战,8月,大内政弘率军2万东上京都,支援西军,10月激战于相国寺,未决胜负。京都地区的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战乱逐渐波及地方。长期战乱极大地消耗了双方的实力,在京都作战的守护大名和地方武士则借机扩大自己的领地,争夺领国统治权,有的甚至企图夺取守护大名的地位。
    公元1472年,两军首脑开始和谈,第二年,持丰和胜元相继死去,次年4月度达成和议,但因赤松政则畠山义就和大内政弘反对,未能实现。公元1477年9月,大内政弘在畠山义就由于领国不稳率军返回河内后,在幕府重新承认他对周防长门丰前筑前等领国的统治权,并于11月率军退出京都,至此,战乱基本结束。
    应仁之乱中,相国寺等古建筑与许多艺术珍品遭破坏,京都大半化为焦土,人民备尝离乱之苦。战乱后,幕府将军守护大名和庄园领主贵族的力量更加衰弱,日本历史进入新兴的战国大名互相混战的战国时代。
    谁是日本战国时期的“曹操”?
    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织田信长与中国三国时期的曹操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唯不同的是,织田信长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
    织田信长,公元1534年7月2日,出生于尾张国那古野城今名古屋市,另有说是胜幡城,幼名为吉法师,尾张守护代旗下三奉行之的织田信秀的嫡长子,6岁就成为那古野城的城主。母为信秀正室土田御前,同母弟有信行信胜信包和秀孝。
    .!
    第16章 中古史(3)
    织田信长在公元1559年确立了对整个尾张国的支配权,在元龟三年公元1572年被称为“第六天魔王”,当时武田信玄正要上京,信玄写了封信给信长,并署名“天台座主沙门信玄”,而信长给信玄的回信书则署名“第六天魔王信长”。从此大概可以看出信长与信玄之间彼此挑衅的味道很重。
    信长当时以“第六天魔王”自称。对信玄等人而言,死后可以成佛;但对织田信长而言,只有现在看得到的才是真实的。信长并不认同死后悟道的想法,这大概就是信长当时以“第六天魔王”自称的原因吧,织田信长本身亦存在为人所惧的部分,这和三国时期的曹操有巨大的相似之处。
    公元1581年为信长全盛期,这年的2月28日,京都天皇内殿的东边马场举行了为以信长为首的织田家门丹羽长秀等织田军团的军容展示,即所谓的京都军马演练。公元1582年5月29日,信长为准备出兵远征毛利而前往京都,之后则逗留于本能寺,但派往援助秀吉的明智光秀军却突然出现在京都并于6月2日袭击本能寺。
    由于当时誓言效忠明智光秀的人很少,属下兵力大都对信长的信赖较深的缘故,光秀于进攻本能寺时,并没有告诉部下攻击的目标就是织田信长,据传言率领约100人的信长本身亦持枪奋战,负伤后返回房内,日本战国时代的代枭雄被迫自杀,享年49岁。
    “壬辰倭乱”中谁是日本进攻朝鲜的最大阻力?
    李舜臣,祖籍京畿道开丰,生于今首尔地区,字汝谐,号德水,创建了铁甲战舰龟船,防范倭寇的进犯,成为日本进攻朝鲜的最大阻力,他是朝鲜的民族英雄,朝鲜海军将领,抗日领袖。
    公元1576年,李舜臣武科及第后,出任全罗道井邑县监等职。公元1591年,任全罗道左水军节度使。为了提高朝鲜海军的战斗力,抵御外侮,操练水军,李舜臣还对建造的铁甲“龟船”进行了改造。改进后的“龟船”船身及上面的“龟壳”用硬木制作,包上铁板,铁板上还装有密集的铁钉,船头有个设有两个炮眼的大龙头,船身四周凿有很多炮眼枪眼,船的两侧各有10面船桨,战斗时齐划动,航行飞快,进退自如,在以后的壬辰卫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公元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爆发。日军20多万大军进犯朝鲜,并迅速攻陷王京开城平壤等地,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半岛,朝鲜民族称这段历史为“壬辰倭乱”。
    李舜臣于这年的6至8月率部在玉浦泗川和闲山岛等海战中连战皆捷,粉碎了日军水陆并进计划并夺取了制海权。这年的9月,李舜臣任忠清全罗庆尚三道水军统制使,10月在釜山海战中又击沉日军海军将领九鬼加隆率领的敌船百余艘,令日本海军不敢再战。
    公元1597年,李舜臣在日本反间计下,受诬告而被革职下狱。之后不久,日本调集重兵再犯朝鲜,朝鲜水军在庸将元钧指挥下几遭全灭。这年的9月,李舜臣重被起用后重整舰队,10月以13艘舰船击退330余艘敌舰,与日军鏖战于鸣梁海峡,粉碎日军西进企图,这就是朝鲜历史上着名的“鸣梁大捷”,也是世界海军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随后李舜臣移师古今岛今莞岛,建立海军基地,同陈璘邓子龙率领的中国水军组成联合舰队,对敌加强进击并实施海上封锁。
    公元1598年12月,在露梁海战中,李舜臣与陈璘等指挥联合舰队大败敌船队,但在追击逃敌时中弹牺牲。两年后,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级宣武功臣。公元1643年赠谥“忠武”,朝鲜半岛人民为了纪念他,称他为“忠武公”,追封为右议政左议政及领义政。
    哪次战役被日本誉为“决定天下的战争”?
    日本的安土桃山时代以及战国时代发生于美浓国关原地区的关原合战,这是应仁之乱以来全日本的最大规模的内战,战役双方均动员了超过十万兵力,被誉为“决定天下的战争”。最终在小早川秀秋叛变之下,使这场战争在天内分出了胜负,德川家康取得了统治权。
    公元1599年庆长四年闰三月三日4月27日,家康在丰臣秀吉死前委托的监护人前田利家病重离世,家康间接成为最有政治影响力的人物。利家死后不久,武勇派当中不满石田三成的七人:加藤清正福岛正则黑田长政藤堂高虎(fuguodu.pro)加藤嘉明浅野幸长和细川忠兴准备在伏见城前田宅邸暗杀石田三成。
    公元1599年九月七日,德川家康进入大坂城,九月九日公历10月27日重阳节当天,众人齐聚歌贺丰臣秀赖,同时,由于增田长盛与长束正家向德川家康告密,发现了对家康的暗杀计划,主谋者是前田利长,还有浅野长政大野治长和土方雄久,各方对此事件大为紧张。同年九月二十八日,德川家康出兵到大坂城。
    公元1599年庆长四年十月十九日,东北地方的大名户泽政盛向德川家康密报上杉景胜最近的动作,之后,越后国的大名堀秀治派遣了密探,经调查后向德川家康汇报景胜有背叛之意。
    庆长五年公元1600年六月,德川家康从伏见出发,出兵讨伐上杉景胜,七月进入江户城,同年九月十四日晚七时,石田三成率西军主力撤出大垣城,退守关原。
    十五日,在小早川秀秋叛变之下,历经了整整八个小时的厮杀,最终以西军的彻底失败而拉下了关原大战的终幕。几天后石田三成在伊吹山中被捕,与小西行长以及安国寺惠琼三人以首要战犯的罪名遭到处决,德川家康实质上取代丰臣氏夺取了政权。
    你知道中国的大明皇帝册封了谁为“日本国王”吗?
    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代将军德川家康公元1543~公元1616年,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子,1616年被明皇帝册封为“日本国王”。
    公元1568年,德川家康的同盟者织田信长进入京都,迈出了统全国的第步。
    公元1572年10月,德川家康闻讯率己部五千人及织田信长援军三千余,途径德川家康的远江国,意图进军京都的武田信玄动员两万五千人于三方原,史称三方原会战。
    传说家康遭武田军山县昌景追击时,曾吓到拉大粪,他让人当场绘下自己愁苦的样子,作为日后激励之用,该画像现在仍存在。由于双方兵力悬殊,且用兵之妙信玄又略高筹,德川家死伤千六百余人,德川织田联军大败,其部下分四批陆续扮成德川家康吸引了信玄军兵力,德川家康本人才得以逃回滨松。
    此役德川家康虽然打了败仗,但武田信玄却十分佩服德川军的勇猛顽强。武田信玄的猛将马场信房又称马场信春事后对信玄说:“看了三河军的尸体,头朝我军倒下的都是脸朝下,头朝滨松倒下的都是脸朝上,这说明这些士兵都是向前冲杀时战死的,因想逃跑而被处斩的个也没有。”据说德川家康就是经过此役而取得了“海道雄”的名声。
    公元1603年2月,家康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右大臣源氏的长者即源氏的族长家主,同年,他在江户开幕。公元1605年,家康把大将军职让给了儿子秀忠,宣布“家天下”,自称大御所并隐居骏府城,但仍然掌握着军政实权。
    公元1615年5月,家康经大坂夏今大阪之役灭掉丰臣秀赖,随后改元元和,因日本自此再无大战事,所以史称“元和偃武”。公元1616年3月,家康出任太政大臣,并向明朝皇帝称藩,被明皇帝册封为“日本国王”。同年6月1日死于骏府城,终年73岁,葬于久能山。
    日本为什么要发布“锁国令”?
    从公元1633年到公元1639年,日本江户幕府先后5次发布关于禁止对外交通与贸易的法令,即是“锁国令”。
    6世纪中叶起,葡西荷等西欧(shubao.info)各国列强先后来日本传教贸易,为防止商人富豪与幕府对立,禁止天主教传播,巩固幕藩体制,幕府的对外政策从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时起,开始向锁国政策转变。公元1616年,规定欧(shubao.info)洲船只只能在平户长崎两港停泊交易。公元1624年,拒绝与西班牙通商。30年代后,加快锁国步伐,连续5次发布锁国令。
    第次于公元1633年2月发布锁国令,全文17条,以对贸易实行统制,禁止奉书船持有幕府出海证书的船以外的日本船只出海,准许在海外侨居不满5年的日本人归国为主要内容。
    第二次于公元1634年5月发布,内容与第次相同。
    第三次于公元1635年5月发布,全文17条主要内容是:严禁天主教,严禁切侨居海外的日本人归国,禁止切日本船只出海。
    第四次于公元1636年5月发布,共19条,内容与第三次大体相同,增加了将葡萄牙人与日本女子所生子女驱逐出国等项。
    第五次于公元1639年7月发布,共3条,主要是只准许中国和荷兰的商船至长崎贸易,禁止葡萄牙船只来日本。
    公元1641年,将平户的荷兰商馆迁至出岛,至此,日本的锁国体制最后完成。
    日本维持锁国政策达200多年之久,直到1853年在美国炮舰政策的压力下才重新开放。
    日本在“锁国”期间同中国荷兰和朝鲜保持定的贸易关系。荷兰是西欧(shubao.info)国家,主要信奉新教,向幕府保证不传教,荷兰船带来的商品有丝织品棉织品药品钟表砂糖欧(shubao.info)洲工艺品等。中国是东方国家,又是近邻,日本从贸易往来中获得丝绸毛织品书籍高级消费品和武器。这种贸易完全由幕府垄断,在经济上可以加强对地方封建领主的控制,日本出口商品主要是鱼翅等海产品。
    近代首次统日本的战国时代大名是谁?
    继室町幕府之后,丰臣秀吉为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是公元1590年到公元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成为完成近代首次统日本的日本战国时代大名。
    丰臣秀吉出生于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中村区,父亲木下弥右卫门是个贫困农户有说法是下级武士,母亲是大政所。丰臣秀吉幼年时期取名为日吉丸,仕于织田信长,成为武士之后改名木下藤吉郎,秀吉的第件工作就是帮主人拿拖鞋。公元1554年天文二十三年,丰臣秀吉以足轻的身份成为了织田信长家的家臣,深得信长疼爱,在织田家的地位不断提升。
    公元1560年左右,秀吉成为织田家的足轻组头足轻是临时征集的农民兵,组头相当于小队长,并参加了着名的桶狭间合战。据说,战后因其功绩卓着,信长将浅野家的养女宁宁另译成弥弥许配给他,这位人称“北政所”的宁宁小姐后来成为秀吉的贤内助,在丰臣政权中影响颇大。
    公元1582年,明智光秀在支援秀吉出兵毛利氏途中,发动本能寺之变,攻占京都并夜袭投宿在本能寺的织田信长,信长自焚本能寺,尸骨无获,其长子织田信忠于二条御所战败后切腹自尽。由于报信者的失误,当时正亲自率兵包围备中国高松城的丰臣秀吉,于事变三天后才得知消息。
    之后,在毛利氏大老小早川隆景主导下,他迅速与毛利氏以守将清水宗治自尽为条件议和。秀吉率兵在五日内“强行军”约200公里返京,并随即与明智军展开决战,这次行军史称“中国大撤退”,行动之迅速大大震撼了京师的明智军。回师之时,秀吉以信长之名为号召,成功收纳流窜在各地的信长旧(fqxs)属,于山崎之战,大败准备不及的明智光秀。明智光秀死后,秀吉乘机控制京都带,不过无法阻止织田氏内部出现派系分裂。
    秀吉在清洲城拥立尚在襁褓的信忠长男三法师元服后称织田秀信继任家督,在清洲会议上得到多数织田族人与家臣支持。公元1591年,秀吉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自称太阁前关白的尊称。
    公元1591年,秀吉派遣了蒲生氏乡浅野长政及石田三成联同东北地方大名平定九户政实之乱,进行他人生中最后场日本国内战争。公元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因病逝世,死于伏见城,享年62岁。
    哪次起义最后完成了日本的“锁国体制”?
    在日本江户幕府初期的公元1637年,九州岛原半岛和天草岛农民与天主教徒发起反对幕藩封建压迫和宗教迫害的大起义,史称日本岛原起义,又名天草起义。次年失败,这次起义促进了日本锁国体制的最后完成。
    岛原与天草是天主教在日本的传教中心,先后领有该地的大名天草种元小西行长和有马睛信都是天主教徒。江户幕府从公元1612年起,在实行锁国政策同时,加强了对天主教徒的迫害。松仓重政继有马直纯领有岛原后,用烙印火烤灌凉水针扎竹锯锯首滚开的硫黄水浇头等毒刑强迫信徒改宗。他为了讨好幕府,主动承担巨额军赋,支援修筑江户城,还在领地内大兴土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其子松仓胜家袭封后,巧立名目,盘剥尤为苛酷。
    公元1634年后,松仓胜家对因连年歉收,实在无力完纳年贡和各项杂税的农民施加各种酷刑,与岛原水之隔的天草岛领主寺泽氏,也采取同样手段迫害农民与天主教徒。
    公元1637年10月25日,口之津农民首举义旗,附近各村纷纷响应,天草的农民和教徒也开始行动,逐杀官吏。起义群众推选少年益田时贞亦称天草四郎为首领,以益田好次等天主教徒和浪人武士充任参谋,很快控制了岛原半岛南部和天草的大部分,但在攻打半岛上的岛原城和天草岛上的富冈城时相继失利。
    这年的12月初,幕府命板仓重昌率军镇压,义军及其家属近4万人占据半岛上的有马氏的废城——原城,凭险固守。板仓的两次进攻均在起义者的顽强抵抗下失败,公元1638年元旦强攻时,板仓被击毙。
    同年的1月14日,老中松平信纲率军抵岛原,以12万大军围困原城,并利用荷兰人的军舰炮击原城14天之久。起义军为打破幕藩军的围困,并乘机夺取粮食弹药,经常夜间出击打击敌人,但由于长期被困,补给困难,终于弹尽粮绝。2月27日,松平信纲发动总攻,28日城陷,以益田时贞为首的起义者男女老幼万余名,均惨遭杀害。
    岛原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使江户幕府受到巨大冲击,从而促使统治者为缓和农民的反抗,以失败罪处斩松仓胜家,寺泽氏领地被没收。此后,幕府严厉推行禁教政策,促进锁国体制的最后完成。
    谁建立起了强大的阿拉伯帝国?
    来自古莱氏部落哈希姆族的欧(shubao.info)麦尔世,全名欧(shubao.info)麦尔·伊本·哈塔卜,建立起来了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他是早期追随穆罕默(zhaishuyuan.cc)德的重要人物之,也是穆罕默(zhaishuyuan.cc)德最忠实的信徒。公元634年艾布·伯克尔去世后,他当选为第二任哈里发。
    。
    第17章 中古史(4)
    欧(shubao.info)麦尔世即位之后发动了阿拉伯历史上空前的大规模征服运动,不仅灭亡了波斯帝国打垮了拜占庭帝国,而且还建立起来了强大无比的阿拉伯帝国,不仅改变了旧(fqxs)大陆1/3居民的信仰,还使中古时代诸文明的地理分布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
    公元635年,阿拉伯人兵分两路,对拜占庭和波斯帝国展开了全面进攻。东路大军在哈立德将军的率领下,迅速通过人迹罕至的叙利亚沙漠,在雅穆克河畔举歼灭了拜占庭5万大军,占领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占领叙利亚以后,阿拉伯人乘胜挥师东进。公元637年,卡迪西亚战,阿拉伯军队力挫波斯军队,占领伊拉克,随后进入伊朗高原,深入波斯腹地。公元642年,阿拉伯军队在尼哈温战役中彻底击溃了最后的波斯大军主力,举消灭了具有1200多年文明的波斯帝国。
    与此同时,由着名统帅阿慕尔率领的西路大军,也是捷报频传。公元640年,阿慕尔率军攻入附属于拜占庭的埃及,年之后又攻陷亚历山大港,次年占领开罗。公元644年,正当欧(shubao.info)麦尔的事业如日中天,战争不断取得胜利之时,欧(shubao.info)麦尔被信奉基督教的波斯奴隶刺死,但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的扩张并没有停下来。
    强盛的阿拉伯帝国在欧(shubao.info)麦尔世的手中真正成形了,而在伊斯兰教发展史上,欧(shubao.info)麦尔世的影响也是仅次于“安拉的使者”穆罕默(zhaishuyuan.cc)德。作为确立门世界性宗教历史地位的帝王,欧(shubao.info)麦尔世足以和君士坦丁大帝等皇帝相媲美。
    谁是阿拉伯帝国中第个继承父位的“秦二世”?
    公元679年,穆阿维叶世宣布其子叶齐德世为哈里发继承人,哈里发的选举制度从此被改写,阿拉伯帝国也由此成为个由世袭王朝统治的封建国家。
    在伊斯兰教最初的四位哈里发即所谓“纯洁的哈里发”或“正统哈里发”的执政结束之后,由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后来的哈里发穆阿维叶世建立的倭马亚王朝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个世袭王朝。该王朝成为穆斯林世界从661年至750年的统治王朝。
    倭马亚家族为麦加贵族古来氏族12个支系中最强盛的支,是公元4世纪时古来氏族部落首领库赛伊的长子阿卜杜勒·马纳夫的后代。穆罕默(zhaishuyuan.cc)德传教初期,麦加贵族倭马亚家族首领阿布·苏富扬以坚决反对穆罕默(zhaishuyuan.cc)德闻名当时。公元622年,他还迫使穆罕默(zhaishuyuan.cc)德迁居麦地那,但与此同时,倭马亚家族的另位重要成员奥斯曼·伊本·阿凡却是穆罕默(zhaishuyuan.cc)德最初的追随者和最亲密的战友之。
    穆罕默(zhaishuyuan.cc)德逝世的时候,未对其继承人的产生方式作出任何指示,伊斯兰教世界在哈里发的人选问题上不久即产生分歧。最终,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伊本·阿凡于公元644年成为哈里发。由于哈里发实际上是种政治军事的领导者,所以,他大力扶持本家族成员在帝国境内担任要职。公元656年,奥斯曼·伊本·阿凡遇刺,其堂弟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反对其侄子与女婿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继任哈里发,从而引起大规模内战。
    穆罕默(zhaishuyuan.cc)德在传教时的宿敌阿布·苏富扬的儿子穆阿维叶,在穆罕默(zhaishuyuan.cc)德占领麦加后与父亲起皈依伊斯兰教,又于公元633年参加了伊斯兰军队对叙利亚发动的征服战争,并于战后成为大马士革总督。公元661年阿里被刺后,穆阿维叶压服反对者继而成为哈里发。公元679年,穆阿维叶世宣布其子叶齐德世为哈里发继承人。
    哪次战役断送了阿拉伯世界的版图扩张之路?
    阿拉伯帝国在征服西班牙后,开始了对法兰克王国的征服,在8世纪20年代初的“普瓦提埃战役”中,法兰克军队力克阿拉伯军队,在普瓦提埃交战中取得最终的胜利,阿拉伯世界版图的扩张至此终止。
    公元7世纪,穆罕默(zhaishuyuan.cc)德复兴的伊斯兰教的出现,拯救了阿拉伯民族,在宗教的感召下,阿拉伯人团结起来,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征服运动。
    公元732年,这支基督徒军队与法兰克宫相查理指挥下的回教大军相交在都尔平原。双方都知道这将是场关键战役,两军对峙了七天之久,没有边敢先出兵。终于在10月的个星期六,双方摆开阵势。
    面对训练有素严阵以待的法兰克军队,阿拉伯军队在天之中向法兰克军队发出次又次的攻击,凶悍精锐的骑兵在新月形旗号的庇护下,冲向法兰克军人摆成的人墙然而,阿拉伯骑兵屡次进击都无法攻破法兰克军队的坚墙,十字旗帜坚毅地在空中飘扬着。入夜以后,双方都力竭回营,都尔平原血流成河,尸首遍(fanwai.org)地,然而阿拉伯人最猛烈的攻击都被挡住了。
    第二天早,法兰克军队再度摆阵,却不见阿拉伯骑兵出现。法兰克军队分小队出去搜寻,但数里范围内都找不到个敌兵,在阿拉伯人所弃的营内,他们发现了成堆自别处掠夺的战利品。原来阿拉伯人早已撤退到庇里牛斯山后,进入西班牙了。
    普瓦提埃战役,场发生在公元732年的法兰克王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决定整个人类西方文明命运的决战,战后惨败而归的阿拉伯人再也没有能力对西方文明世界发动入侵,这直接保证了西方文明尤其是基督教文明的生存和发展。
    谁出卖了阿塞拜疆人民的“贝克起义”?
    由于亚美尼亚的长老萨赫勒·苏卡特出卖起义的领导人巴贝克,巴贝克最后牺牲,整个起义被迫宣告失败。这次起义是阿塞拜疆人民为反对阿拔斯王朝统治而发起的反抗斗争,虽受到了阿拔斯王朝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但人民却坚持不懈,顽强抵抗。
    贝克起义的领导人,巴贝克,出生于伊朗阿塞拜疆小商人家庭,是胡拉米叶派首领,他早年以放牧和为商队赶脚为生,8岁时参加了以贾维丹·本·萨赫勒为首领的思想深受琐罗亚斯德教与马兹达教派教义影响的胡拉米叶教派。该教的宗旨是,为被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曼苏尔处死的呼罗珊总督艾布·穆斯林复仇。
    巴贝克在贾维丹死后被拥护为该派首领,他在亚南山区的巴兹继续宣传胡拉米叶派的思想,宣称神的启示并未中断,他接受神的新启示,继承和发扬贾维丹精神,以铲除人间暴虐为己任;提出用暴力没收大封建土地,平分给农民,实行人间平等,取消捐税,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阿拔斯王朝统治。他的这些口号深刻触碰到了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受到人们的热烈拥护。
    公元816年,巴贝克在巴兹发动武装起义,各地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们纷纷响应,参加者多达30万之众,因为身穿红衣,而被称作“红衣军”。起义军率先攻占拉恩和比勒干附近城镇,很快便席卷阿塞拜疆,后扩展到亚美尼亚伊朗西部与里海各地,控制北部商业要道,并与拜占庭结盟,对阿拔斯王朝形成了严重威胁。
    起义军所到之处,铲除劣绅,废掉暴政,免除赋税,将封建主土地没收分给农村公社,后因阿塞拜疆等地大封建主的叛变,起义力量遭到削弱。公元833年,起义军在哈马丹附近被哈里发军队打败,损失6万人,被迫退守巴兹。
    公元837年,起义遭到残酷镇压,在起义中心巴兹城堡陷落后,巴贝克逃往亚美尼亚,后被当地长老萨赫勒·苏卡特出卖,被缚后交到王朝军队将领阿夫信手中,于公元838年1月被肢解处死,轰轰烈烈的“贝克起义”失败了。
    “督马起义”挽救了拜占庭帝国吗?
    “督马起义”,虽然取得了些胜利和成果,但是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最终也没能挽救拜占庭帝国,这次起义发生于公元821至公元823年,是由斯拉夫人督马约公元760~公元823年领导的,是场在拜占庭帝国小亚细亚地区发生的人民起义,因此被称作“督马起义”。
    公元9世纪时,拜占庭帝国的封建化进程大为加速,农民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由于自由农民与村社的土地逐渐被军事封建主所霸占,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沦为农奴,有的地区士兵也遭受同样的命运,赋税严重,人民困苦不堪。
    公元821年,小亚细亚军区军官督马发动起义,人民群众纷纷起来响应。起义主力是农民,参加者还有士兵城市贫民和逃离庄园的奴隶,起义同时还得到了反对圣像崇拜的保罗派的支持,阿拉伯的哈里发也援助督马,多方联手削弱强邻拜占庭。
    督马以女皇伊林娜的儿子自称,在阿拉伯人的辖地安条克加冕称帝,也就是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督马进行了些改革,废除了法定的捐税,并把财物分给人民,因而得到人民的拥护。
    督马出身于行伍,富有作战经验;起义军装备精良,在爱琴海水兵的协助下,督马夺取帝国舰队,占领了几乎全部小亚细亚地区,并攻占色雷斯和马其顿的部分地区,与当地的斯拉夫人里应外合,起义军的队伍迅速壮大,起义很快席卷了整个拜占庭帝国。
    公元821年末,起义军进攻首都君士坦丁堡,围城达年之久,拜占庭皇帝迈克尔二世采取分化政策,方面收买督马军中的动摇分子,另方面请求保加利亚国王奥穆尔塔格出兵干涉。督马腹背受敌,被迫从君士坦丁堡撤军,后来他在阿卡迪波尔与帝国军相持了5个月之久,公元823年兵败被俘遇害,余部坚持作战直到825年。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还是给统治者敲响了警钟,迫使帝国不得不减轻些捐税,如灶户捐等,以缓和日益紧张的阶级矛盾,但此后的拜占庭帝国还是日益衰落,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逐渐丧失其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
    谁建立了曾经统朝鲜的高丽王朝?
    公元9世纪以后,新罗王朝内部日益腐朽,再加上贵族叛乱和农民起义,新罗中央政府日趋衰落,地方封建集团乘机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公元904年,新罗王室庶子弓裔在铁圆今江原道铁原自称为王,建立了泰封国后高句丽。弓裔建国之后,王建和他的父亲献上松岳郡京畿道开城,投奔弓裔,弓裔于是任命王建为松岳城主。
    公元918年,王建推翻弓裔,并得到了地主和商人们的支持此时地主和商人的政治与经济势力都已远远胜过新罗政府,自立称王,改国号为“高丽”。王建立国后,采取了敌对后百济,和新罗友好的策略。公元935年合并新罗,公元936年攻破后百济,统朝鲜三国后,王建自封天子,迁都松岳,并改称为开京即今朝鲜开城。
    高丽王朝成立后,采取了系列的开明政策。废除奴婢制度;进行土地改革并颁行田柴科制度;建立科举制度;统由中央任命地方官员。这些措施有效地削弱了地方上的封建地主的势力,树立了中央的威信,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它还借鉴了中国的皇室制度:称首都为“皇都”;称首都的皇宫为“皇城”;国王的命令被称为“诏”;国王的继任人被称为“太子”;国王的母亲被称为“太后”。
    但是与中国不同的是高丽国王被称为“大王”“陛下”或“海东天子”。公元1275年,高丽向元朝称臣,这些称呼被禁止使用。
    从公元1231年至公元1273年,高丽在元朝蒙古进行的先后九次的征伐中,终于投降,成为元朝的征东行省。公元1388年,高丽禑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出高丽地区后,就发动兵变,于公元1392年在开城废黜高丽国王,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朝鲜,高丽灭亡。
    “越南十二使君之乱”发生于什么时候?
    公元10世纪中叶,安南地区在今越南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爆发内乱,十二使君割地称雄,互相混战,十二使君皆吴王之旧(fqxs)臣,史称“越南十二使君之乱”。公元939年,越南封建主吴权称王,公元945年吴权去世,杨三哥篡夺吴权长子吴昌岌的王位,从此地方豪强纷纷占山为王,自称使君。
    公元945年杨三哥夺位,吴权的长子吴昌岌随即出逃到茶乡在今越南海阳省金城县投奔范令公。范令公巧妙地将昌岌隐藏到山林间,三哥派遣指挥使杨吉利及杜景硕十二使君之追捕昌岌,往来数次,结果都是无功而返。
    公元950年,太平唐阮二村发生叛乱,杨三哥派遣吴权次子吴昌文以及杨吉利和杜景硕领兵征讨,吴昌文在途中发动兵变,在杜景硕等的支持下,成为吴朝新君王。
    据《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记载,“自三哥篡立,土豪竞起,昌文复国,政尚姑息,不能相”。吴昌文虽成为了国君,但其治国无方,威信全无,从朝廷到地方各级都充满矛盾与冲突。吴昌文与兄长吴昌岌虽同称王,共理国事,但因吴昌岌擅作威柄,所以二王之间出现裂痕。公元951年,华闾洞位于今越南宁平省嘉远县的丁部领凭借着高山大河的天然险阻,不履行作为个臣子的职能,企图叛乱。昌文昌岌二王虽同征讨,但也未能剿灭,只把丁部领之子丁琏带回作人质。
    在公元965年亲征太平唐阮二村的最后次征战中,战况惨烈,吴昌文才入境,将船靠岸,就被伏弩射中,后因医治无效死亡。吴昌文死后,吴氏王室的声威,更加低落,他的侄儿吴昌炽吴昌岌子也仅能以“吴使君”的名义割据方,全国继续陷于动乱状态。
    吴朝的衰落使十二使君时期的割据者们野心膨胀,纷纷违背了民族的和平统的愿望,称兵据地,给人民带来了无数的损失和深重的灾难。丁部领顺势高举统国家的大旗,顺应了民意,最后完成了国家的统。
    越南李家王朝的创始者是唐太宗的后人吗?
    越南李朝的开国君主李太祖公元974~公元1028年,本名李公蕴,有人认为他是唐太宗之子曹王李明之后裔。先祖为中国福建移民的李公蕴是古法村人氏今北宁省东岸县。
    李公蕴在位时年号为顺天,庙号太祖,谥号神武皇帝,葬于寿陵,共有六子和十三女。他早年受业于高僧万行法师,在黎庄宗时任左亲卫殿前指挥使。公元1010年,李公蕴乘前黎朝嗣主年幼之机,篡夺皇位,改元顺天,建立李朝。
    李公蕴当政以后,首先把国都从位于宁平山岳地带狭小的华闾,迁到位于富饶的红河三角洲地区的要冲大罗城,改称升龙即今河内,使其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以佛教为国教,对越南国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改古法州为天德府华闾城为长安府。于天德府修建八所寺庙,并立碑记功。在龙城营造宫殿,在城外修建四大寺。
    李公蕴夺位后遣员外郎梁任文黎再严到宋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