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第 2 部分阅读

    陵墓,它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埃及境内大约有70多座金字塔,最是雄伟壮观的要数坐落在吉萨的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5米,绕周约1公里,占地52900平方米。塔身由2300000块石块砌成,平均每块石头重达2.5吨,其中最大的有15吨重。石块之间无粘着物,全靠石身的重量紧紧地压在起。
    至今已历时近5000年,塔基还十分牢固。胡夫金字塔的内部结构也相当复杂,恰似个规模十分巨大的宫殿。
    哈拉巴文化存在于哪个年代?
    南亚地区是地球上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类文明发源地之,在古代印度,这里先后出现过几个文明。大约距今4千多年之前,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在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方圆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起了,这就是被印度学专家称作印度文明“第道曙光”
    的哈拉巴文化。
    公元前3000年左右,哈拉巴文化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当时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有大麦小麦稻等;在手工业方面,有冶金粮食加工制陶,还有棉毛纺织刺绣染色等。此外,还有珠宝制造与象牙工艺等。此时的居民已经驯服了水牛黄牛象骆驼等动物,使用青铜制的农具,另外还将水牛作为牲畜,他们还学会了筑坝和引水灌溉。
    当时的商业十分发达,印度河流域本地出产的棉布香料木材珠宝等输往西亚等地;自南亚次大陆以外的地区运入工艺品原料;陆路交通主要使用车辆与牛骆驼等运输;在水路有船只;此外还形成了度量衡制度。
    当时,该地区也已经有了记载语言的文字,基本上属于象形文字。哈拉巴文化的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者是陶土制成的印章上;这地区还形成了城市,城市规划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那时的贫富差距十分悬殊,上层人物住的是庭院宽敞设备完善的高楼大厦,穷人则只能住矮小简陋拥挤不堪的茅舍,当时已经产生了国家。
    人们的生活内容相当丰富,人们吃的是肉鱼面包等,穿的是棉布与毛织品;日常用品有碾谷石磨过滤的穿孔陶器及盛放食物和饮料的碗盘等;此外还有照明的灯烧香的炉。公元前1750年,哈拉巴文化兴旺发达了几个世纪后突然消失,从此印度河流域哈拉巴文明之光便莫名地熄灭了。
    最令人难解的金字塔是哪座?
    胡夫金字塔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它是人造建筑的世界奇迹,也是世界上最令人难解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0公里的吉萨高地,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估算,修建胡夫金字塔共用了30年时间,每年用工10万人。
    胡夫金字塔的建成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前,刚建成时的胡夫金字塔高度为146.59米,底边长度为230米,是由250多万块每块重约2.5~15吨的巨石垒砌而成的。
    今天的胡夫金字塔已不再有当年的雄姿,高度仅剩138米,而底边的长度则是220米。
    尽管如此,它仍然不失为世界之最,高高矗立在蓝天白云与满目黄沙之间,蔚为人间的壮观。
    令人吃惊的奇迹,不只是胡夫金字塔的雄壮身姿,而是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巧合”:胡夫金字塔的子午线,正好把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难道说埃及人在远古时代就能够进行如此精确的天文与地理测量吗?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数字“巧合”还在不断地出现,早在拿破仑大军进入埃及的时候,法国人就对胡夫金字塔的顶点引出条正北方向的延长线,那么尼罗河三角洲就被对等地分成两半。
    除了这些有关天文地理的数字以外,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此外,胡夫金字塔的总重量约为6000万吨,如果乘以10的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底部周长如果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3.14159,这就是圆周率,它的精确度远远超过希腊人算出的圆周率3.1428,与中国的祖冲之算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相比,几乎是完全致的。
    金字塔方面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另方面也成为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胡夫金字塔的种种奇异之处,对于地球人来说,是世界难解之谜。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狮身人面像在哪吗?
    世界各地有很多狮身人面像,但最大的历史最悠久的座狮身人面雕像位于埃及开罗。
    开罗的狮身人面像有这样的故事:在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来此巡视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他发现采石场上还留下块巨石,于是他当即命令石匠们,按照他的脸型,雕座狮身人面像。石工们精雕细刻,最终完成了它。雕像高20米,长57米,脸长5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上刻着“库伯拉”即br:眼镜蛇圣蛇浮雕,下颌还有帝王的标志——下垂的长须。
    这座狮身人面像是个千古谜团。在古代的神话中,狮身人面像是巨人和妖蛇所生的怪物:人的头狮子的躯体,带着翅膀,名叫斯芬克斯。斯芬克斯生性残暴,他从智慧女神缪斯那里学到了很多谜语,常常守在大路口。每个行人想要通过,必须猜谜,猜错了,统统吃掉,蒙难者不计其数。有次,位国王的儿子被斯芬克斯吃掉了,国王愤怒(shubaojie)极了,发出悬赏:“谁能将他制服,就给他王位!”勇敢的青年狄浦斯,应国王的征召前去复仇。
    他到了斯芬克斯把守的路口。“小伙子,猜出谜才让通过。”斯芬克斯拿出个最难的题给他猜。“能发出种声音,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却用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这是人。”聪明的狄浦斯很快地说了出来。狄浦斯胜利了,他揭开了谜底。但斯芬克斯不服输,又给狄浦斯出了个谜语:“什么东西先长,然后变短,最后又变长?”狄浦斯猜出了谜底“影子”。斯芬克斯原形毕露,决定用自杀去赎回自己的罪孽。
    传说中,开罗这座狮身人面像是按照斯芬克斯的形貌雕刻的。其实,世界各地有很多狮身人面像,只是开罗的这座最大而已。
    埃及的金字塔是为谁建造的?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社会为历代帝王所建造的陵墓,呈方锥形,是世界七大奇迹之。它们数量众多,集中分布在孟菲斯。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人死之后都被葬入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把它称为“马斯塔巴”。后来,有个叫伊姆荷太普的聪明年轻人发明了种新的建筑方法为埃及法老左塞王建造坟墓。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个有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在古代埃及文字记载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还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呈四方形,每个侧面为文字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
    字,所以我们称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为埃及历史上的第座石质陵墓。
    在最早的时候,马斯塔巴被作为埃及的法老死后的永久性住所。后来,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变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天梯指的就是金字塔。
    古代埃及太阳神的标志是太阳光芒,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所以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阳光芒。当你站在通往基泽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像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
    建造巨大的金字塔也许今天并不困难,但对于4700年前的埃及人来说是异常困难的。而金字塔究竟是怎样建造出来的,始终是个谜。
    希罗多德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他曾经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由“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埃及人当时是用铜或者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利用木楔子被水泡胀将岩石胀裂。古代埃及人将石头装于雪橇之上,用人和牲畜拉。修建运输石料的路与金字塔的地下墓室就用了10年的时间。
    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把所有埃及人分为10万人的大群,强迫他们为他劳动。
    每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建造胡夫金字塔花去了整整20年的时间。对于希罗多德的说法,后人提出了许多的疑问,但是到今天,依然没人能够给出完满的答案。
    在现代,位叫戴维杜维斯法国化学家,提出了个关于金字塔建造的全新见解。
    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筑造的。他从位考古学家那里,得到5块从埃及胡夫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块,经化验发现这些石块由贝壳石灰石组成。
    据他估计,当时在工地上劳动的仅仅有1500人,而不是像希罗多德所说的那样每批都有10万人。
    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位法国科学家还在这些石块中发现了缕英寸长的人发,但这些说法都还是些推测。
    集中了当时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的金字塔最终修起来了,而且屹立了4000多年,这是大奇迹。无论是怎样建起来的,可以肯定的是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木乃伊的制作过程是什么样的?
    木乃伊是在古代经过处理留下来的尸体。具体方法经过三千多年演变已经很难考究了,不过多数学者专家认为防腐方法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发展至巅峰,这些方法也是最为复杂和精湛的。
    当时名流的防腐师大致依下述步骤制成木乃伊:首先用燧石刀在尸体腹部左侧开个十厘米长的切口,取出内脏,逐用酒和含有药的香料加以清洗。防腐师还用香柏油冲洗尸体腹腔,把余下的柔软组织分解。接着准备取脑,他用种带钩的工具从死者鼻孔穿进头颅,取出脑髓,然后灌入香柏油和香料,冲出脑壳中的残余组织。
    尸体全身每部分都彻底清洗后,防腐师把所有器官与尸身埋进泡碱粉末堆中,抽干水分。尸身器官大概要埋在泡碱粉里个月,拿出来后把每部分再用香液和香料洗涤。尸体防腐工作自始至终的每个步骤,防腐师必须认真对待。
    接着,防腐师把干透的内脏逐用麻布包好,放回腹腔用锯屑麻布焦油或泥巴之类的填料填好腹腔。填放完毕,随即将切口缝合。这时剩下来的工作是让尸体外观复原,最后防腐师还要充当化妆师,用称为赭石的有色泥土替死者面部甚至是全身染色。染色完毕尸体即可包裹。防腐师把尸体四肢分别以抹过松香的麻布层层地密实包裹,然后包裹头部和躯干,最后将全身裹起来。防腐师包好尸体,做成具木乃伊,前后共花约70天时间。
    整个制作过程花费高昂,除了名贵的原料之外,包裹尸体的亚麻布也是十分优质的。因此,只有国王王亲国戚贵族富豪才花销得起,穷人只能从简,甚至草草了事。
    公元4世纪以后,基督教在埃及占据主导地位,制作木乃伊的习俗才被废止。
    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改革是何时进行的?
    公元前2378年,苏美尔城市国家拉格什国王乌鲁卡基那,为了缓和内部矛盾,强化城邦政权对奴隶实行专政的职能,遂在国内进行改革,这是已知历史上最早的次改革。
    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铁罗的拉格什是苏美尔城邦,它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相汇处的西北,在乌鲁克城以东。苏美尔城邦由拉格什吉尔苏和尼那等居民点组成。遗址分别在今伊拉克境内的希伯泰罗与苏尔古尔。现知拉格什最早的国王为恩赫伽尔约前27世纪末在位,而在安那吐姆统治时期约前2454~前2425年,拉格什战胜北方强国基什,征服乌尔乌鲁克和拉尔萨等城邦,成为苏美尔诸邦之霸主。他还和北部邻邦温马发生激烈冲突,鹫碑就是为庆祝与记录战胜温马而立的。乌鲁卡基那前2378~前2371年是苏美尔城邦的另个君主。
    公元前24世纪,拉格什内部自由民分化随着奴隶占有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加剧,以国王为代表的世俗贵族和以神庙祭司为代表的僧侣贵族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乌鲁卡基那约前2351~前2342年在位的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扩大公民权的范围,将公民人数由3600人增加到36000人;取消了王室派往牧场渔场的监督,撤除了税吏;恢复庙产,减轻人民的宗教费用;禁止以人身保证作为借贷的条件;禁止暴利盗窃残杀囤积居奇,防备饥馑;禁止欺凌孤寡等。
    这次改革旨在打击贵族的寡头势力,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方面起了不小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向贵族妥协并维护其利益的弊端。公元前2371年,这次改革最终因外敌入侵而被迫中止。
    最早创建国家常备军的人是谁?
    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阿卡德王国,位于亚述东南,统治着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今伊拉克大片区域。国王萨尔贡约前2371~约前2316年为了进行对外扩张,创建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常备军。
    阿卡德人并非苏美尔人,而是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进入两河流域的支闪米特人。阿卡德人进入两河流域时,苏美尔城邦文明将要进入尾声,各城邦之间斗争异常激烈。约于公元前2371年阿卡德王萨尔贡统了苏美尔地区,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权国家,定都在阿卡德即后来的巴比伦城,宣告了苏美尔城邦时代的结束。
    ..。
    第5章 上古史(4)
    萨尔贡在位时期约前2371~约前2316年,他创建常备军约有5400人,对外进行扩张。萨尔贡曾经先后出征34次,击败卢伽尔扎吉西;接着萨尔贡挥兵南下,降服乌尔;攻取乌鲁克;征伐拉格什;“洗剑于波斯湾”。昔日的苏美尔城市几乎尽遭摧毁,沉重打击了苏美尔旧(fqxs)贵族势力。萨尔贡还向东远征埃兰,掠取苏撒等城市。
    萨尔贡向北征服了两河流域北部的苏巴尔图,并且曾出兵到小亚细亚的陶鲁斯山区以及沿黎巴嫩山脉的地中海东岸地带。萨尔贡自称“天下四方之王”,他虽然征服了广大地区,但他直接统治的地方大概仅限于两河流域南部。两河流域北部的苏巴尔图,东边的埃兰等也只是其属国,仍保持半独立的状态。
    他以10日行程范围作为1个行政区和行省,派王族子弟为总督,有时也任用些归顺的苏美尔人,拉格什的乌鲁卡基那晚年就曾担任过当地的总督。萨尔贡十分注意维护水利灌溉系统,他兴修了许多水渠,同时以10进制单位统了全国的度量衡。
    在文化方面,他基本承袭了苏美尔的文化传统。
    到了阿卡德王国后期,中央集权渐渐趋于崩溃,并于约公元前2191年被蛮族库提人的入侵摧毁。
    商业银行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也是第个开办商业银行业务的古国。巴比伦神庙的祭司于建国后不久就开办了借贷机构,包括实物借贷和金银借贷两种。他们的偿还方式为分期付款,每月还;利息按法律规定:金银借贷为20,实物为33。
    最初,巴比伦只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来自叙利亚草原的闪族人的支——阿摩利人攻占这座小城,建立了国家。阿摩利人骁勇善战争强尚武,他们以巴比伦为中心,南征北讨四处征战,最后建立了个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历史上称之为“古巴比伦王国”。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巴比伦人继承和发扬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顶峰。后人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与对世人所具有的魅力。
    在建国之后,巴比伦神庙的祭司开办了采用分期付款来偿还的借贷机构。除此之外,古巴比伦时代的数学与天文也十分的发达。
    在数学方面,计数法采用十进位与六十进位法。六十进位法应用于计算周天的度数和计时,至今为全世界所沿袭。在代数领域,古巴比伦人已经可以解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
    在天文学方面,巴比伦人将已知的星体命名,他们还知道了如何区分恒星和行星。
    当时的历法为太阴历,将年分为12个月,昼夜分为12时,年分为354日。他们已经知道设置闰月以适应地球公转的差数。古巴比伦人在天象观测方面的长期积累,使后来的新巴比伦人能预测日月蚀与行星会冲现象,并进步推算出年是365天6时15分41秒,比近代的计算只多了26分55秒。
    现代化形式的商业银行模式正是在这样个高度文明的古国产生的,也为后来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哪个民族最早进入铁器时代?
    作为西亚地区甚至全球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赫梯人成为了世界第个进入铁器时代的民族。近年考古发现的证据显示铁器的生产至少可以上溯到前20世纪。
    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9世纪中叶的赫梯国,当时还是个小国,后以哈图斯今波加科斯为中心,渐趋统。古巴比伦后期,赫梯国日渐强盛,并经常向两河流域侵扰,其中最大的次入侵发生在公元前16世纪初,赫梯军队攻破了巴比伦城,击溃古巴比伦王国,饱掠而归。公元前16世纪后半叶,赫梯国王铁列平又进行了改革,使赫梯的王权得到巩固,国势日盛。
    公元前15世纪末到公元前13世纪中期,是赫梯最强盛的时期。此时,赫梯人摧毁了由胡里特人创建的米坦尼王国,并趁埃及埃赫那吞改革的时机,夺取埃及的领地,和埃及争霸。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们,都曾经和赫梯交过手。直至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双方军队在卡迭什会战,两败俱伤,于公元前1283年签订和约。与埃及的争霸使赫梯元气大伤,之后国内大乱,导致帝国逐渐衰亡。公元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席卷了东部地中海地区,赫梯被肢解。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王国被亚述所灭。
    赫梯古王国的农业当时已是主要生产部门,金属冶炼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据文献记载,赫梯人最早发明炼铁技术,在冶铁方面很有名气。由于赫梯王视铁为专利,不许外传,使得铁贵如金,以至于价格达到黄铜的60倍。赫梯的铁兵器也曾使埃及等国为之胆寒,赫梯人打击敌人最有效的武器是战车;在战场上,他们驱赶披着铁甲的马拉战车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使来敌闻风丧胆。
    公元前1180年左右,赫梯国被灭,其铁匠散落各地,冶铁术在世界扩散开来,公元前800年左右传到印度,公元前600年左右传到中国。
    古代印度教的形式是什么?
    婆罗门教是现在流行的印度教的古代形式,它是因崇拜梵天以及有婆罗门种姓担任祭司而得名的,是种印度古代宗教。
    婆罗门教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公元前15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两千年的吠陀教是它的前身。当时定居在印度河河谷的居民已经使用青铜器皿并且已有象形文字。流行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对地母神动植物特别是牛性器官以及祖灵的崇拜,浸浴与土葬是重要的宗教仪式,有些出土的画品上还绘有修行者打坐与冥想等形象。
    公元前20世纪中叶,雅利安人由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进入印度河流域,并经过和当地的主要土着民族──达罗毗荼人的长期斗争征服了他们。他们在印度河流域定居并与当地土着民族融合,逐渐开始过渡到农业社会;在那里形成了吠陀教,崇拜多神,实行烦琐的祭祀。
    吠陀教同许多后来的世界性宗教不同,它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与哲学派别经过长期汇合而形成的宗教思想体系,没有明确的具体创教人。所有这些在印度次大陆经历过数百到上千年的繁荣的不同的教义和思想派别都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内涵。婆罗门教等级森严,它把人分为4种姓氏: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最高的等,主要由教士与学者组成;刹帝利是由贵族和战士组成的贵族阶层;吠舍则是由农夫和客商组成的下层民众;低级的农奴和奴隶组成的首陀罗处于社会最底层。
    婆罗门教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4世纪达到鼎盛,公元4世纪以后,由于佛教与耆那教的发展,婆罗门教开始衰弱。到公元八九世纪,婆罗门教结合印度民间的信仰,吸收了佛教与耆那教的些教义,在商羯罗改革后,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印度教。
    印度教和婆罗门教教义基本相同,都信奉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它们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主张善恶有报,人生轮回,现世的行为决定了轮回的形态,只有达到“梵我同”方可获得解脱,修成正果。因此,印度教也称为“新婆罗门教”,而前期婆罗门教则被称为“古婆罗门教”。
    什么被称为美洲地区的“希腊文化”?
    玛雅文化作为世界重要的古文化之,更是美洲非常重大的古典文化。在现在的墨西哥合众国的尤卡坦半岛恰帕斯与塔帕斯科两州和中美洲内的些地方,包括今日的伯利兹危地马拉的大部分地区,洪都拉斯西部地区以及萨尔瓦多中的些地方,玛雅文明孕育兴起并发展起来。这个地区的文明被认为是美洲地区的“希腊文化”。
    公元前2000年左右,玛雅人开始了定点群居,他们也从采集渔猎进化到了农耕时期,农业与定点群居孕育了玛雅文明,玛雅文明从此就开始了。世界上的许多研究玛雅文化的学者,比较公认的玛雅文明历史分期是: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317年,玛雅文明发展的前古典时期;从公元317年到公元889年,古典时期;从公元889年到1697年,后古典时期。也有人把它们叫做早期阶段中期阶段与晚期阶段。
    前古典文明出现在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沿岸与高原地带,这时期的文明中心在中美洲的纳克贝与埃尔米拉多尔。该时期的玛雅文化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在城市广场上建立的许多大型的雕刻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形象的石碑。因为在公元1世纪时玛雅文化区出现了象形文字,所以石碑上也就有了记述统治者历史的文字。
    古典时期的文明发展中心是在危地马拉带的蒂卡尔帕伦克博南帕克以及科潘等地。这时的文化特征主要反映在建筑雕刻与绘画上。博南帕克壁画位于中美洲的玛雅古典文明中心,是世界有名的艺术宝库。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该文明到9世纪时衰落了,此后,玛雅文化北移到了墨西哥合众国的尤卡坦半岛,进入了后古典文明时期。玛雅的后古典文明有奇钦·伊察乌斯马尔与玛雅潘三大中心。
    公元10世纪后,托尔特克人的后裔势力强盛,他们从墨西哥侵入尤卡坦半岛,玛雅文化和托尔特克文化在融合的基础上发展到了个新的高度,已经衰落的玛雅文化重新繁荣起来,玛雅历史也就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建立了许多比以前更大更雄伟的神庙和大型金字塔,天文和历法也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些是后古典文明显着的文化特征。
    玛雅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什么?
    玛雅文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典文化之,它在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天文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对世界文明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首先,在农业生产中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粮食新品种,例如玉米西红柿南瓜豆子甘薯辣椒可可香兰草与烟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玉米的培植。火鸡是如今欧(shubao.info)美家庭过节必备的美味佳肴,而它就是玛雅人最先培育的。
    其次,玛雅人还创造了超前历史的城市经济。玛雅有很多城市,据统计,在公元后的8个世纪中,各个不同的玛雅部落前前后后共建立了百多个城市,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帕伦克和科庞。玛雅人在建筑与艺术方面也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用石头建造了许多宏伟的殿堂庙宇陵墓以及巨大的石碑。玛雅人的建筑物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即使到了今天,在尤卡坦和危地马拉的热带丛林里残存着的玛雅遗址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那些断垣残壁上鲜艳的色彩与美丽的图案。
    再次,玛雅人在天文历法与数学运算方面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首屈指的。
    他们把年定为365天,年分为18个月,每月20天,剩下的5天作为禁忌日;历法的精确度远早于欧(shubao.info)洲人后来使用的格里高利历。玛雅人还会推算月亮金星与其他行星运行的周期,日食的时间。
    此外,玛雅人还创造了象形文字,可以用来表达人间万事万物和人的情感,并且有了哲学和理想化的思想。玛雅人和其他早期的人类样,原先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神,尤其崇拜太阳神,称太阳神为伊查纳。后来玛雅宗教不断发展,在宗教中注入了原始的哲学与理想化的思想。
    最后,玛雅人有着丰富的史学和文学文献。创造了象形文字后,他们创作了成千上万种书籍与数不清的石刻,可惜大部分书籍被西班牙人付之炬,只剩下《卡奇克尔年鉴》《奇兰·巴兰》《波波尔·乌》与《拉比纳尔的武士》。
    电影中的“2012”是怎么产生的?
    在美洲印第安人中流传着个古老传说:古时候有13个水晶头骨,里面隐藏了有关人类起源与死亡的资料,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根据这个传说,人们必须在2012年12月21日已经循环了5126年的玛雅历法就是在那天终结之前找到全部头骨,再把13个头骨聚集在起并按正确的位置摆放,头骨的超自然力量才能够挽救地球,否则将引发灾难,这就是电影中的“2012”的原型。
    玛雅文明消失之后人类在中美洲的贝利兹的玛雅遗迹中发现了个大小几乎和人类的骷髅相同的水晶骷髅,这个水晶骷髅是个完全用水晶石加工研磨而成的。至今玛雅后裔仍然会施咒于透明水晶,并小心地带在身上。玛雅人认为骷髅是种神明供物,象征与神明心意相通。
    但是水晶的制作却需要很高的技术:水晶是种硬度极高几乎无法任意切断或者随意造形的矿石,古玛雅人是如何轻易地完成如此精巧的水晶制品的呢?在太古时期,究竟是谁教会了他们这样的技术?是否来自地球之外超越人类的存在,教导了古代玛雅人这种奇迹技术呢?这些,至今仍是个谜。
    纯净透明的水晶硬度很高,但质地却脆而易碎。可以推断:要想在数千年前把它制作出来的话,唯的可能就是用极细的沙子与水慢慢地从块大水晶石上打磨下来,而且制作者要天24小时不停地打磨300年,才能完成这样件旷世杰作。
    据说水晶头骨还有催眠功能,如果个人紧盯着水晶头骨的眼睛处,不多时就会感觉昏昏欲睡。在传说中,头骨是玛雅人为病人做手术时催眠病人用的。
    玛雅文明为何突然消失?
    玛雅文化持续地发展了很长段时间后,在公元830年,科班城浩大的工程突然停工。909年,玛雅人最后个城堡,也停下了已修过半的石柱,散居在丛林中的玛雅人都抛弃了原来南边的家园,集体向北迁移。过了段时期,玛雅文化就彻底消失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至今后人也没有弄清楚原因,仅仅依据现有的史料进行猜测。
    很多人认为,玛雅人是随外星人离去的。在布兰科“铭文神殿”中,曾发现个很怪的皇家的坟墓,它中间停放着具巨大的躺着位玛雅国王的遗骨的石棺,现代人认为它曾是布兰科位极受尊敬的国王,名字叫太阳陛下帕卡尔。这个布兰科的石棺是用整块巨大的木兰花色石灰石做成的,重约5吨,面积超过7平方米。石棺上盖的雕刻十分复杂,上面刻画的是个蜷曲的几乎处于形状的玛雅人形。有些人推测玛雅人突然消失的原因是他们随着外星人的宇宙飞船同离去了。
    还有人认为是玛雅文明随祖先沉入大海。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大西洋中曾有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大西洲,在10000多年前的某天,它夜之间沉入了大海,毁灭了。
    另些人认为是内部暴乱导致了文明的消失。据考古研究发现,在阿兹特克人到达陶帝华康城时,这座古城已然荒废,其现存的神像都被砍去脑袋,祭祀神庙也遭捣毁,考古学家由此认为大概是那儿发生了推翻僧侣神权统治的暴动。
    . . [^.天堂
    第6章 上古史(5)
    更有些人觉得是祭祀杀人过多引起的。古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认为太阳将走向毁灭,而自己的行为能延续太阳存在的时间,他们必须通过做些自我牺牲来挽留太阳的光芒四射,玛雅人以被用做祭祀为荣。据说,16世纪西班牙人曾在祭祀头颅架上发现过136000具头骨!频繁的祭祀,使被杀的人不断增多,所以玛雅人大量减少也许是造成玛雅文化消失的原因。
    世界上已知的最早成文法典是哪部?
    产生于3800年前的《汉谟拉比法典》被认为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前1792~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
    《汉谟拉比法典》全文由序言正文与结语三部分组成,这成为后世的法律学者编写法典的范本。法典正文中有282条,其实也可分为三大部分:1到25条关于道德,26到41条关于国家,42到282条则关于私人社会。
    《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保护私有财产。法典还作出了些缓和社会矛盾的规定,如废除终身奴役;债务人接受奴役工作不得超过三年,第四年就应该让他们恢复自由;债主不得殴打虐待或者杀害债务人;高利贷受到限制,违法者将丧失切。法典中有很多关于犯罪与处罚的条款,共有30多条,其中包括侵犯人身罪侵犯家庭罪反判罪等。罪人的刑罚方法也很多,判死刑者有的是处以溺死烧死刺死,有的则是处以绞死。其目的只是为了要在社会上制止无谓的犯罪行为才不得不这样制定的。
    相传这块法典玉石在公元前1100年从巴比伦流落到以拦书珊,以拦国王想把它改刻成以拦的法律条文,所以磨掉了35条,但尚未补上就被波斯帝国的国王消灭。
    波斯国王仍以书珊为国都,把它保存在书珊的王宫里面。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消灭书珊城,没有带走这块法典玉石,后来被泥沙渐渐地埋没了。
    公元1902年,书珊的《汉谟拉比法典》正文被法国考古队发现,另外,还发现了两根复制的石柱,使得法典上被磨光的原文又能补充完整,完整的法典就这样得以重见天日。
    哈拉巴文明是怎么消失的?
    公元前1750年,哈拉巴文化突然消失。对此的说法有许多,如外族入侵说;地质和生态变化说等。但是,这些说法都不能完整地解释清楚整个事件。
    印度的史学家从遗址与遗物中提出了种种假说,较有影响的是外族入侵说。持此说的学者都致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些城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明显地表现在摩亨·佐达罗的毁灭。而且在这座城市的街巷与房屋里留下了不少像是被杀戮的男女老幼的遗骨。
    在下城南部的栋房屋里,发现有13个遇害成年男女与儿童的骨骼横躺竖卧,杂乱无序。同时,被杀的人中还有个头盖骨上有近15厘米深的刀痕,大概是被入侵者用剑砍杀而死的。此外,大街上还发现留有刀痕的尸骨,有的四肢呈痛苦的挣扎状。
    在下城北部的街巷中,发现了另骨骼群,在他们附近还有两根象牙,这切似乎表明象牙雕刻匠人家的不幸遭遇。持此说者认为,摩亨·佐达罗经过次大规模的入侵,居民东奔西逃,从此古城变得荒凉了,但问题是没人知道入侵者是谁。过去很多学者把他们与吠陀时期的印度——雅利安人联系起来。可是据史书记载,雅利安人的入侵年代和哈拉巴文化的毁灭整整相隔有几个世纪。
    还有个地质和生态变化说。持此说的学者主要根据印度河床的改造地震和由此而引起的水灾来证明这样个事实,认为这些都会给古城文化带来巨大的破坏。另外,河水的泛滥,沙漠的侵害,海水的后退也都会引起生态的巨大变化。
    不过古城文化毁灭的原因,可能因地而异,据《百道梵书》记载,当洪水毁灭世界之时,只有人类的始祖摩奴人在神鱼的启示与帮助下造船得救。也许,这可能就是对印度河文明毁灭的个回忆。
    克里特文明是何时突然消失的?
    3000多年前,克里特文明在地中海上曾盛极时,后来这个古代文明突然蒸发,这切具体是发生于何时,已经成为困扰考古学界多年的难解之谜。据研究发现,毁灭克里特文明的可能是1万年来最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克里特岛是爱琴海上的第大岛,而以其富丽堂皇结构复杂的宫殿建筑闻名的克里特文明就是古希腊文明的。然而,这样个强大的文明最后却不明不白地消失了。对此存在多种猜测,有人认为它是被来自小亚细亚的蛮族摧毁,有人认为是与希腊城邦交战的结果,还有人认为可能是遭遇了大地震。后来有人在克里特岛附近的锡拉岛上发现段橄榄枝,验证了个更有说服力的理论:克里特文明是毁于次空前规模的火山喷发和它引发的大海啸。
    现在的研究表明,大约3600多年前,锡拉岛上座火山突然猛烈喷发,这次大喷发甚至影响到格陵兰岛中国和北美洲。引发的巨大的海啸产生的高达12米的巨浪席卷了距离锡拉岛100多公里的克里特岛,摧毁了沿海的港口与渔村。而且,火山灰长期飘浮在空中,造成种类似核大战之后的“核冬天”效应,造成此后几年农作物连续欠收。克里特文明可能由此遭受了毁灭性打击,迅速走向衰亡。
    不?br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