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女相》第619章 雪中送炭

    大军出征的那一日,杜伏威来到了长安。
    李渊很高兴,当天设宴款待杜伏威,并当众加封杜伏威为太子太保,位在齐王李元吉之上。
    没过多久,李子通听到杜伏威入长安的消息,心中大喜。
    他对心腹说道:“江淮尚未彻底安定,杜伏威就来了长安,江淮必乱,这是我们的机会。
    “只要我们逃出长安,回到江淮召集旧部,就一定能东山再起。”
    李渊并未囚禁李子通,而是赐给了他一座宅子,另赐良田和钱财,把他软禁在长安。
    这一日,李子通趁着守卫松散,杀了进府送菜的人,和心腹乔装成菜农,逃出了长安。
    守卫很快就发现了李子通的失踪,立即上报李渊。
    李渊大怒:“我宅心仁厚地放过他,还赐予他宅子、良田、钱财,哪个叛贼有如此待遇?
    “他竟然不知好歹,私自逃出长安?
    “传我旨意,发海捕文书,一定要把李子通给我抓回来。”
    海捕文书很快就下发到各地,官兵们严加防守关口,并且四处搜寻。
    当李子通和心腹逃到蓝田关时,被守军认出,守军立刻抓住了他们,送往长安。
    到了长安,李子通不停地向李渊求饶。
    李渊没有心软,下令将其处死。
    杜伏威亲眼看着李子通被斩首,心里十分痛快
    七月末,李世民收复了十几座城池,每战必胜,很快就平定了淮河与济河之间的地区。
    李渊见河南局势稳定下来,就下旨传召李世民回朝,命任瑰和李世勣继续攻打徐圆朗。
    李世民心中憋屈,但不得不听从。
    听闻秦王回到了长安,张亮与李七娘谈话间透露了想去求见李世民的意思。
    李七娘劝道:“郎君之前战事失利,李将军不待见您,秦王也因此不看重您。
    “如今您冒然去见秦王,恐怕秦王不会见您。”
    “那怎么办?”张亮急得团团转:“我原本想着我好歹跟随秦王打过仗,冲着这份情,秦王总归会帮我一把,但是我连秦王府的门都进不去。
    “太子我也去找过,但太子根本就不想用我。
    “我总不能一辈子就这么窝囊下去吧?我不甘心。”
    不甘心就对了。
    李七娘露出妩媚的笑,语气温柔似水:“郎君与太子之前并无交情,而且您跟过秦王,太子不敢用您实属正常。
    “太子虽是储君,但他现在的声望不如秦王,郎君既然与秦王有情分在,不如继续跟着秦王。
    “至于进秦王府一事,郎君若是信得过我,不如听我一言。”
    张亮眼神一亮:“你可是有了主意?”
    “郎君可从秦王身边的人下手,比如房玄龄”李七娘身体前倾,附在张亮的耳边小声地说了几句话。
    一阵幽香钻入鼻孔,引得张亮心神荡漾,目光变得痴迷:“七娘好聪慧。”
    李七娘起身坐回自己的位置,似乎没有瞧见张亮的失神,自顾自地饮茶。
    张亮回过神后,不舍地向李七娘提出告辞。
    李七娘一如往常,带着温柔的笑送他到门口。
    在张亮走后,丫环忍不住道出心中的疑惑:“七娘,长安城中这么多的勋贵子弟和骁勇之将,您为何独独选中了张亮?
    “他现在虽还是官身,却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九品官,又不招太子和秦王待见,何况他已有妻儿,这样的人如何能托付终身?”
    李七娘脸上闪过一丝凄楚,很快又恢复淡漠的表情:“锦上添花无人记,雪中送炭情谊深。
    “在他落魄潦倒的时候给予他帮助和关怀,他才会将我记在心里。
    “如今我只是一介孤女,外无亲族相助,内无兄弟帮衬,唯一的有利条件就是我的美貌。”
    她抬手抚上自己的脸,幽幽说道:“从我看见他的第一眼起,我就知道他垂涎我的美色。
    “既然如此,我为何不好好利用一番,为自己搏个锦绣前程?
    “至于他的妻儿,我不在乎。”
    丫环踟蹰道:“您真的相信张亮能得到秦王的青睐?”
    “我相信自己的眼光。”李七娘十分自信
    秦王府。
    李世民看向陆德明和孔颖达:“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大郎可有进步?”
    两人对视一眼,由陆德明禀报:“启禀大王,恒山王不过四岁,就已远超同龄孩童。
    “他天资聪颖,已能背诵两本儒学经典,比之晋阳公主有过之而无不及。”
    听见这话,李世民很满意:“有你们两位教导大郎,我就放心了,你们先下去吧。”
    在他们走后,李世民问长孙氏:“小庾儿是不是教过大郎背书?”
    “被你看出来了。”长孙氏笑道:“小庾儿每次来,都会教大郎一点背诵技巧,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字符,说是为将来大郎进入鸿蒙书院做准备。”
    提到鸿蒙书院,李世民想起左一的禀报,地方倒是个好地方,启蒙方法也很好。
    只是让大郎与众人一起读书,还是在城外,就不太安全了。
    “大郎是我们的嫡长子,不必送去鸿蒙书院,以后多请小庾儿来府上教导大郎。
    “还有十八学士,在他们的教导下,大郎一定不会令我失望。”
    李世民对于李承乾寄予了厚望,无论是他的学业还是日常起居,李世民都很关心。
    “对了,我亲自见了那几个你为大郎挑选的侍读,都还不错。我看,就让你的侄儿长孙家庆给大郎做侍读吧。”
    长孙氏也很满意长孙家庆:“那我这就去安排。”
    “嗯,我还有政务要处理,去书房了。”
    李世民整理了一下衣服,离开房间,来到前院书房。
    “大王。”房玄龄候在门口。
    “你怎么来了?”李世民一边往里走一边说:“进来吧。”
    房玄龄跟随李世民进入书房,直接说道:“大王,昨日张亮来找过我,他想要投靠大王。”
    李世民皱起了眉头:“张亮此人一直跟在李世勣身后,建国之前,我看着他虽无谋略,但也算骁勇。
    “最近几次战事,他表现得太过懦弱,对抗刘黑闼时,曾弃城逃跑,毫无担当。
    “这样的人,秦王府不需要。”
    房玄龄劝道:“大王,谁也不是生来就会打仗,不过是经历得多了,就练就了一身胆识和谋略。
    “就像侯君集,他起初投靠大王时性情乖张,连射箭都学不会,后来跟着大王历练了几年,现在不是能独当一面了吗?
    “何况现在的秦王府需要人才,大王若是在张亮落魄之时收留他,给他立功的机会,日后他必定会全心全意地效忠您。”
    李世民若有所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