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人间录》第四章 仙魔茫茫两未成(第三更)

    “老衲听闻,一月前,南海之上来了一位书生,初到日月皇朝地境,便掀起几多风雨,莫非就是施主?”
    “些许小事,竟入了大师法耳,惭愧惭愧!”
    “万花谷主,太玄境界修仙者,被施主一招击伤,这也算是小事?不知施主眼中何为大事?”
    那老僧嗔怒,继续道:“我小须弥山和万花谷素来交好,施主要上我小须弥山,难不成想如法炮制?”
    书生摇头,不愿再多言语,于是从腰间摘下玉笔,在青草地上写了一个“法”字。
    “大师刚刚说了如法炮制,我写一个法字,大师若能解开,书生我掉头就走,不再上山,如若大师解不开,还请莫要阻拦。”
    老僧朝地上的“法”字看去,只见字迹一笔一划,都顺着青草的缝隙,没有伤及一棵青草,而且,此刻老僧才注意到,求我书生走过的地方每一棵草都只是被轻轻压弯了叶子,书生过后,又恢复原样,仿佛书生从来没有经过。
    佛家有云: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罩纱灯。
    而今这书生,一边喝酒吃鱼肉,一边又对青草爱而不伤。
    老僧的目光沉迷在地上那个“法”字中间,他的思绪慢慢被拉入一个玄妙的世界当中,一花一草在无尽生灭,一沙一尘在永远轮回。
    他在这个世界里看到了他自己,出生成长,入佛门,缘觉之后,他灭生,泯智,获得新生,再然后,他明心,见性,破了牢关,最后成就罗汉,站在涅槃面前。
    而这一站,就是百年,终于,他看到了涅槃之后的自己,他涅槃了,然后还俗了,他的弟子堵住了他通往佛境的路,他不敢相信,这是他以后的路,佛修因果,而今,他参不透,这因在何处。
    他恍然醒来,已经过去了半日,自己的弟子和书生早已不在了。
    “佛法高深,佛法高深。这就是他说的法?”
    老僧盘腿坐在法字上面,入定了一刻,扫除心头的迷障。
    现在,他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回小须弥山,如此,他即是承认了自己弟子是正确的,一是追上自己的弟子,然而自己的弟子会断了自己的佛路。
    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小须弥山,他没有腾云,而是和书生一样步行,一时间,一种特殊的感受出现在他的心头,这种脚踏实地,被地上石疙瘩扎在脚心的感觉,他已经太久没有感受了。
    老僧毕竟是修行人,体力极好,速度比书生要快的多。
    此刻星月已上梢头,书生到了一条河边,坐在一块光滑的岩石上,脱下青布鞋,双脚泡在清凉的河水中。
    在他的身边,一只雪白的狐狸蜷成一团,双目晶亮,看着书生。
    “小狐狸,你现在安全了,可以走了,我可养不活你,你看我现在还饿着呢。”
    狐狸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偶尔努努嘴,缓解肚子的饥饿。
    狐狸饿了,书生也饿了。
    “小狐狸,你说我们要是饿死在这水边,别人会说什么呢?会不会说我们俩是大傻子,傻狐狸?”
    “所以说,渴了就要喝水,饿了就要吃食物,这是人欲,也是天道,你说是不是,大和尚?”
    书生转过身来,让风把脚上的水吹干,对着大和尚微微一笑。
    大和尚没有回答,而是问道:“老衲法号缘空,不知施主姓名?”
    “大和尚,你对姓名这么看中?你这个缘空并不空啊,空空实实,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去去来来,你都是大和尚,我也都只是书生。”
    缘空和尚心中一惊,忽然想起佛门一位先贤谈修佛的三境界:修佛即佛,修佛非佛,修佛本佛。
    眼前的书生周身透露出诡异,不是修者,却有极高的心境修为,书生的话看似平淡,却将修佛的三境界融合其中,还原本真。
    与书生交谈,句句都有佛理,却又和自己所悟格格不入,这不由让缘空和尚想起佛门的死对头——魔。
    佛由心生,证人世因果,第一大境界称为二乘人,灭身,泯智,第二大境界为菩萨,明心,见性,破牢关,阿罗汉,最后涅槃,第三大境界为佛。
    魔由心生,也分三大境界,第一大境界为散魔,由内而外为外魔,内魔两个境界,第二大境界为真魔,分为地魔,天魔,玄魔,真魔,最后渡劫,第三大境界为大罗天魔。
    可以说,佛与魔的修行就是一心两面,佛说去心中欲念,魔说破心中规矩。
    “大和尚,你看这月色,比佛之金身如何?”
    缘空和尚不答,抬头看天,只见空中月色半缺,月光倾泻而下,照在松林上,有细细的银光。月光落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恒河星沙。
    “大和尚,你再听听这空谷回风,比庙中晨钟如何?这流水之音,比你那木鱼之响如何?”
    “施主所说是天地,而我心中是佛,不一。”
    “大和尚可曾听过不一不异?佛与天地孰大”
    缘空和尚心中一怔,佛说众生平等,这是不异,但佛又有二乘人,菩萨,佛的区别,这就是不一。
    至于佛与天地孰大,在他听来则是妖言。
    “出家人不打诳语,施主始终不肯道出自己的姓名,未免有些不妥?”
    “书生我可没打诳语,是和尚你领悟不够,你且再看看。”
    书生运笔,往河水中滴了一滴墨,随后,滴下墨的地方形成一个漩涡,漩涡中出现了一座宫阙,云霓缭绕,如同仙境。
    随后,一个面目和书生相仿的稚童跌跌撞撞跑进宫殿。
    “师父,我聚气又失败了,是不是又练错了?”
    “等师父看看,看看小文至练的怎么样?”
    一个长眉长髯的老仙人抚须微笑。
    “呀,小文至果然练错了,你行功行错了。”
    “师父,我都聚气五百遍了,上次你也是这么说的,上上次也是,上上上次也是,一定是功法有问题,要么就是师父你不行。”
    文至小孩抱起老仙人的长须,用力摇晃。
    “别揪,别揪,小文至,别揪为师的胡子,文至啊,要不为师教你妖族的修炼方法?”
    “师父,我是妖怪吗?”
    “不是!”
    老仙人大为头疼。
    “要不为师教你修魔吧?”
    “师父,您想杀了徒儿吗?您要是教我修炼魔功,成了小魔头,我出门还不得就被师兄他们降妖除魔了啊?”
    “他们敢!师父我先将他们降妖除魔了。”
    “师父,那玉虚师伯他们呢?师父也要将他们降妖除魔了吗?”小文至目光闪动。
    ……
    画面一转,时间来到三年后,幼童文至已经十岁,这是他修炼魔功的第三年。
    文至的玉虚师伯没有管他,谁也不相信,在这琳琅天上,仙家福地,有什么魔头能够成长。
    这三年,文至入魔三百次,依旧没有成功。
    仙魔茫茫两未成,此身何故不平鸣?
    风蓬飘尽仙家气,泥絮沾来魔道名。
    十有九人入仙道,余我楼中作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①
    文至张口吟诗,散去身上魔气,将手中的魔典丢到一边,不再理会。
    画面再度一转,时间来到五年后,文至少年长成了一个青年,他一身青衣,从天书楼里面起身。
    “那是道兄的小弟子?”
    天书楼中,一尊大佛正在和文至的师父对弈饮茶,手中黑子没有立即落下。
    “是的,大佛觉得劣徒如何?”
    “不是仙人,胜似仙人。不是魔头,胜似魔头。和我佛有缘。”
    “那我让他见见佛,如果真有缘,就入你佛道!”
    文至师父唤过文至,说明大佛本意。
    “晚生见过佛陀,晚生空读了五年书,有两个问题,敢向佛陀请教?”
    文至躬身行礼。
    “施主客气。”
    “一是佛主为何要金装?”
    大佛一愣,答道:“金银皆业果,佛以金银度身,是为众生承受业果。”
    “那众生无业果,何以涅槃成佛?”
    大佛一怔,没有立即回答。
    文至彬彬有礼:“晚生的第二个问题是佛与天地孰大?如果晚生失言了,还请佛陀勿怪!”
    “无妨无妨,小友阅书五载,能够领悟至此,殊为难得,你,不是我佛的有缘人,佛度不了你。”
    “那可惜了!文至告退!”
    文至走出天书楼,迎面而来自己的大师兄玄元,乘着一只白鹤,白鹤口中衔着一本古籍。
    玄元走下鹤背,道:“师尊说,这天上已经没有你的道了,让你去人间看看,这是师尊给你的宝物,名叫缥缈录,内藏无尽空间,师弟你下山去吧。”
    “谢谢师兄,师兄也替我谢谢师尊!”
    “白鹤会送你去人间,到了人间,师弟一切小心。”
    “师兄费心了!”
    “文至师侄慢行,你下山是我和你师父的决定,这是玉霄笔,你且收好,可保你在人间无虞。”
    一只粗大的笔从虚空中穿出,落在文至手上。
    “谢过师伯,文至这就下山。”
    文至爬到白鹤身上,白鹤从云霄坠落,落到一片海面之上。
    画面一收,水面墨迹消失不见。
    “原来他叫文至!佛与天地孰大?佛也回答不上来吗?”
    忽然,缘空和尚闻到了一股烤鱼的香气。
    “终于吃饱了,大和尚,你尝尝我的手艺吗?忘了,佛家不杀生嘛!”
    “小狐狸,好吃吗?”
    文至低下头,给雪狐剔掉鱼骨,雪狐吃的津津有味。
    ①化自黄景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