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子长方紫青》第356章 生存的瑰宝

    冯宝宝的话音刚落,冯国伟的声音又从令狐子长的身后传来。“楠楠,你刚才说什么?你要把咱们家火锅店的秘方毫无保留地告诉子长?你经过我的同意了没有就敢这样做,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爸。”冯国伟多会儿来到了他们三人的身后,他们三个可谁都没有主意。
    冯楠楠满脸通红地说:“爸,反正你就我这么一个女儿,火锅店迟早不也是我的,秘方最终也还不是我的。我现在把秘方告给子长,也只是提前行使了一下我的继承权而已。”冯国伟气得瞪了一眼冯楠楠说:“真是一个败家的姑娘,找你现在的这个做法,我估计不出一年,全BZ市的人民都会知道了咱家的秘方。我现在可要认真考虑一下,是不是再生一个儿子的问题,国家可是已经放开了二胎,连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太都已经开始了行动,我想我应该也可以。”
    冯楠楠上前抓住冯国伟的手臂左右摇晃着说:“爸,你说什么呢。你可是答应过我这一辈子只疼爱我一个人的,你怎么能有再生一个儿子的想法呢?还有,我可警告你,你要是胆敢给我找一个后妈回来,我就离家出走,让你再也见不到我。”冯国伟说:“看你又拿离家出走来威胁老爸,你就不能再换一个新鲜的办法。从小到大,不知道你说得烦不烦,反正我是听烦了。”冯宝宝立马臊了个大红脸,说:“爸!你说什么啊,这儿可还有外人呢!”说着话冯楠楠看了令狐子长和冯宝宝一眼。
    冯国伟看到冯楠楠再看令狐子长,他又说道:“楠楠,我不给你再生个弟弟也可以。大小你不是挺待见子长的嘛,只要子长他答应娶你,我火锅的秘方现在我就可以给他。”冯楠楠现在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爸!你说什么呢!子长可是和女朋友一起来吃的饭,你这样说多难为情呀!你要在这样,我现在就离家出走!”冯娜娜站起身来就要往饭店外走。
    令狐子长赶忙起身拦住了冯楠楠,说:“楠楠,你这是要干嘛!长这么大了还是这个脾气,你爸爸只是和你开个玩笑而已,你又何必当真。对吧!冯叔。”说着话令狐子长向冯国伟还使了个眼色。冯国伟当然心领神会,说:“对对对!我只是开个玩笑,都不要当真。你们继续吃菜,我再进去忙会儿。”冯国伟转身又进了后厨。
    令狐子长赶忙招呼着冯楠楠又坐了下来。冯楠楠一脸歉意地对冯宝宝说:“宝宝姐,你可千万不要介意,我爸爸他就是这样一个话匣子,想着什么说什么,也不知道个轻重,你可别往心里去。”冯宝宝笑着说:“没关系,我一点都没有往心里去。你们刚才都说了点啥,我现在都已经全忘记了。”
    冯楠楠听冯宝宝这样说,她的脸色才又恢复了平静。她面有难色地对令狐子长说:“子长,关于火锅店秘方的事情,咱们再等一段时间再说好吗?”令狐子长笑了笑说:“楠楠,我可刚刚也只是和你开了个玩笑而已,真开个夫妻火锅店,就算是我同意,宝宝她也不乐意。”冯宝宝白了一眼令狐子长,对冯楠楠说:“我当然不乐意了,因为我还没有想好要嫁给他。”
    冯楠楠茫然着看着令狐子长和冯宝宝,不知道这二位来的是哪一出!
    看到冯楠楠坐在那里尴尬的样子,令狐子长又说:“楠楠,你家火锅店的秘方看来我们是无从知晓了,现在时间还早,那你就给我俩讲讲火锅店的来历呗,这样也不枉我俩大老远地跑来吃一回。”冯楠楠这下高兴了,说:“这当然没有问题。对于我家铜火锅的历史我可是信手拈来。”
    令狐子长和冯宝宝调整了一下坐姿,冯楠楠清了清嗓子喝了口水,开始讲起了铜火锅的来历。说起铜火锅,首先的提一下冯楠楠的老家,她家可不BZ市本地人士,她家祖籍是BZ省BC市人,是她爷爷参军退伍转业后留在BZ市。之所以说冯楠楠的祖籍,又是因为这个铜火锅正是她老家的特色饮食之一。
    冯楠楠继续讲道,讲铜火锅前,我有必要先向你俩讲一下我们BC市铜器的历史。BC市的铜器是一种古老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早在北魏时期,就享有盛名。唐宋以来,BC市的铜器已畅销全国。明清时期,BC市的铸铜、制铜等工艺品已相当繁盛,当时钟楼院巷街制铜作坊已达数十处,均系子承父业,世代相传,故称铜匠街。正如民国大同志稿所述:“BC市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其大宗售品有铜锅、铜壶等物,尤以火锅为最。自平绥路通车,中外游人旅客咸乐购置之,用作馈赠,其销路愈畅,本品愈多,故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
    令狐子长接话道:“楠楠,我去过你们老家BC市两次,怪不得我在大街小巷都能见到有很多人在兜售铜器,原来这是老祖宗给你们留下来的瑰宝呀!”冯楠楠得意地说道:“那是当然,虽然我不是出生在我们BC市本地,但我对它一样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它不仅是我的祖籍,更因为它还给予了我生存的本领。”令狐子长点头表示同意。他又问:“那铜火锅又是个怎样的来历呢?”
    冯楠楠继续说道,在BC市所有铜器中,铜火锅最为有名。铜火锅是一种将取火与用锅功能巧妙结合,能搬到饭桌上的食具。它的产生与BC市的自然环境有关。BC市地处雁北塞外,气候寒冷,火锅既可作食具又可取暖,加之古时该地区为游牧民族的放牧地,部落不断迁徙,铜器方便耐用,久而久之,铜火锅成为家户必备之物,并且逐渐成为当地著名的工艺品。
    铜火锅始于明朝初期,原本是百姓为抵御寒冷发明,其后流入京城,并被宫中选定为御用品。还有一种说法是: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喜欢宴饮,却因寒冬长宴上的凉酒冷菜而烦恼不已。一位聪明的臣子召集工匠,研制出将鼎下的炽炭和鼎内的高汤结合在一起的食具--铜火锅。这位臣子由于奉献火锅有功,当场被加官三级,所以,至今当地人还把铜火锅称作速升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