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荡大时代》第187章 对手

    “小姐,你好,我要住宿,这是我证件”,中年人胳膊上搭着西装外套,身旁立着一个小巧的行李箱,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递给小丫头,扫了一眼,看到小本子封皮上有繁体字“护照”二字。
    林维桢心里有些纳闷,一个湾湾人怎么跑到佛山来了?
    小丫头顾不上跟林维桢搭讪,忙着给中年人办理入住手续,林维桢转身回了房间。
    在床上躺了一会儿,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芳香,伸手将床头的藤箱扯了过来。
    这个藤箱是陈厂长赠送的礼物,里面还装着几件小工艺品,在手里把玩了一会儿,拿过背包,将昨天买的藤制品一股脑倒在床上,仔细的比较了一番,发现藤器厂的东西确实更胜一筹。
    正打算将东西装进藤箱,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那个台湾人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口。
    林维桢疑惑道:“是你?你找我?”
    中年人态度很客气道:“林先生,啊不,林同志,你好,刚才咱们在楼下见过,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香江的商人,姓杨,这是我的名片,请笑纳”,说着,双手奉上一张名片。
    林维桢接过名片扫了一眼,杨道仁,跟丹尼尔是同行,也是搞进出口贸易的。
    名片印刷精美,但上面并没有印上公司业务范围,林维桢一时之间竟搞不清对方的目来意,抬头问道:“杨先生,你找我有事?”
    杨道仁道:“林同志,我确实有点事情想向你请教,你看,到饭点了,如果林同志方便的话,我做东,咱们边吃边聊”。
    看他一副上杆子的模样,林维桢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稍作犹豫,笑着道:“杨先生这么一说,我的肚子倒是饿了”。
    附近并没有什么像样的餐厅饭店,两人随便找了一家云吞面馆,点了两碗鲜虾云吞面,又各要了一份话梅猪手。
    面上来后,杨道仁赞道:“卖相不错”。
    这家店的云吞很正点,皮薄馅嫩,透过晶莹剔透的外皮,可以看到包裹在肉里的粉红色虾仁。
    林维桢在小碟子里倒了点醋,将云吞过了醋,咬了一小口,道:“味道也不错”。
    两人一边吃一边天南地北的聊着。
    吃了两个云吞,杨道仁用手绢擦了擦嘴,道:“好吃是好吃,只是味精放的有点多”。
    林维桢停下筷子,道:“只有吃饱了饭,才有心思追求吃得好,吃得健康,杨先生觉得呢?”
    杨道仁颔首道:“林同志说的是。听你的口音,你是北方人吧?”
    林维桢用勺子舀了一块猪脚,笑着道:“我也不知道我算不算北方人,我祖籍首都,不过初上在徽省宜城。杨先生的国语说得不错,下午在招待所前台,我还以为你是台湾人呢”。
    杨道仁道:“林同志好眼力,不瞒你说,我确实是台湾人”。
    看林维桢一脸困惑,杨道仁笑着解释道:“大陆开放后,我去了香港发展,主要做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转口贸易”。
    林维桢恍然大悟,这才仔细打量了他一眼,这人的眼光倒是不错。
    目前两岸关系仍然晦暗不明,是打是和谁也说不准。
    虽然现在的香江还没回归,但在改革开放之前却是大陆跟外部交流的唯一窗口,不管从地理还是从政治倾向上,香江跟大陆的关系都要比台湾更近一步。
    从79年开始,大陆首先单方面向台湾开放市场,但这一政策显然是给瞎子抛媚眼,一厢情愿。
    对岸政府在坚持“三不政策”,即不谈判、不妥协、不接触的前提下,不仅没有积极回应,反而用消极的态度为两岸贸易设置了很多障碍,严格规定两岸贸易不能直接进行,而必须经过第三个国家或地区进行。
    所以,具有独特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的香江,自然而然地成了两岸贸易中转站,占据地利的香江商人趁机做起了掮客,借此发家的不在少数。
    “杨先生主要做什么生意?”
    “我是什么赚钱做什么,只是”,说着,杨道仁苦笑一声,“只是这两年都是小打小闹,操心不少,却没赚到钱”。
    林维桢对他的话却不以为然,看了他一眼,笑着道:“杨先生太谦虚了吧?”
    杨道仁继续苦笑:“当然,刚才说的有点夸张,不过生意确实不太好做。过去的两年还算可以,至少大陆对台湾商人有各种优惠政策,可自打今年5月份,一些优惠政策取消了,这生意就不好做了”。
    林维桢还真不清楚这里面的道道,于是问道:“以前有什么优惠政策?”
    杨道仁道:“最主要优惠政策就两点,一个是持有台湾产证明的商品,视同国内贸易,免征关税,另一个是台湾商人购买大陆商品,不但优先供应,而且还有至少八折的优惠”。
    林维桢不禁咂舌,感慨道:“真是下血本啊”。
    杨道仁听他说的有趣,点头道:“是啊,优惠力度确实相当大,当初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根本不敢置信。唉,如今这些优惠没了,两岸的生意不好做了”。
    林维桢不置可否地笑笑,道:“不见得吧?”
    杨道仁一脸无奈道:“我没必要骗你”。
    林维桢道:“那杨先生这次来佛山有何贵干?”
    杨道仁脸色一僵,随即呵呵笑道:“林同志,你真是……,呵呵,什么都瞒不住你。好吧,我这次来佛山,其实目的跟你一样”。
    “哦?”,林维桢挑眉道:“跟我一样?哈哈,杨先生知道我来干什么?”
    杨道仁有些不好意思道:“下午你打电话的时候,我在门口听了几句,不过我声明一下,可不是故意偷听的”。
    林维桢不动声色道:“原来如此。杨先生猜得不错,我在一家外资进出口贸易公司工作,这次来佛山是考察藤器生意的。怎么,杨先生也对藤器有兴趣?”
    说完,林维桢微眯着眼睛看着杨道仁。
    杨道仁轻笑着摇摇头,道:“林同志,你误会了。佛山的藤器虽好,但台湾的藤器也不差,我没必要舍近求远”。
    林维桢哑然失笑,不得不承认,在藤器制作方面,台湾的自然条件要比大陆优越得多,恐怕在技术上也不弱于大陆,杨道仁确实没必要来人生地不熟的大陆做藤器生意。
    他真的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难道自己多心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