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第 101 部分阅读

    ,批的日渐消瘦,甚至批的吐血,那才叫勤勉呢!
    说到这个批阅奏折,那朱慈炅简直是个懒得吓人的皇帝,因为自他继位以来就没有批阅奏折的习惯,刚开始的时候是因为他年纪小,无法批阅奏折,到后来,完全就是因为他不喜欢坐那里批阅奏折,所以专门设置了个内阁总理大臣代他批阅奏折。
    这样做对不对呢?要从历朝历代沿袭的典章制度来说,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从实际效果考量,他这样做完全没有错。
    般奏折里写的,其实大多都是日常政务,大到京城各衙门,小到地方州县,很多事情都要俱奏折请示。
    比如说,户部要发放官员的俸禄了,吏部要任免个官员了,这个州府要处决批犯人了,那个州县想修个路了等等,大明是何其的庞大,京城的衙门就几十上百个,州县府那更是数以千记的,大事可能天没几件,小事却不知凡几。
    朱慈炅刚继位的时候每天的奏折都不下四百份,现在更是天多达七八百份,如果他天天去批阅奏折,那估计从早到晚都得埋奏折堆里了,还哪有时间去管别的事。
    其实,日常事务只要有制度约束就行,个国家的关键还在于经济军事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如果个皇帝主要精力都放在处理日常事务上了,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出现倒退。
    也许这正是个个封建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当然,朱慈炅现在还没时间去总结这个,因为他两个儿子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呢。
    这不,好不容易轻松几天,两宫皇太后又开始唠叨了,这两个皇子天天看着长大了,后宫的嫔妃更是怀孕的大堆,皇上是不是应该考虑下子女的教育问题了呢?
    这个问题自然要考虑,在后世,普通人都把子女的教育当做头等大事,更何况现在他还是个皇上呢。
    其实,个皇帝并不需要亲自去教导他的子女,历朝历代都有专门为皇室子弟服务的机构,在明朝,这个机构叫詹事府。
    这个詹事府主要职能就是教导皇子,辅导太子。
    但是,自明朝中期以后,詹事府大多成为翰林官迁转之阶,太子的侍讲和侍读般都由朝廷官员兼任,这个詹事府职能已经严重的名不符实。
    像现在的詹事府詹事就是黄道周,朱慈炅并不是想他来教导太子,而是因为那时候没有合适的职位提升黄道周的品阶,所以就给他挂了个詹事府詹事的头衔,将他的品级提到正三品,其实他管的还是国子监的事。
    那时候太子还是没影的事情,朱慈炅自然不用考虑这些事情,但是,现在就不样了,太子的教育可是国家大事,点都马虎(fuguodu.pro)不得。
    这个詹事府的事情是不是干脆就交给黄道周来负责算了呢?朱慈炅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妥。
    要说黄道周的学识倒是很渊博,做太子的老师那是足够了,但是,他的性格实在是太偏激了,如果把太子教导成他那倔驴脾性,绝非大明之福!
    那怎么办呢?黄道周这个人办事能力还是挺强的,汉文化在他的推广下大有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文化之势,对这点,朱慈炅还是很满意的,现在把他的詹事府詹事给撸了是很不合适的,要知道国子监祭酒可才从四品。
    想来想去,朱慈炅决定,干脆给他升官得了,反正这个詹事府是不能让他负责了,他可不想以后自己的儿子个个都倔的跟驴样。
    但是,朱慈炅查了查官职的设置却发现,这黄道周竟然没地方安置!
    按理来说,要给他升迁,最合适的地方就是礼部了,但是,礼部左侍郎钱士升和礼部右侍郎范景文可都是官员的典范,清正廉洁,勤勉有佳,把他们撸了,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礼部尚书,那就更不用说了,徐光启日在朝,这个位子就不能换人。
    这个问题就纠结了,没位置就不能把黄道周挪走,撸了他又不合适,到底该怎么办呢?
    朱慈炅冥思苦想了几天,终于想到了个办法,那就是专门给黄道周成立个衙门,个等同于六部的衙门,这样就可以把他提拔到正二品的尚书了。
    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也不是脑袋发热,胡乱施为,并没有任何人规定朝廷只能有六部,明朝只是沿袭了隋唐的旧(fqxs)制,也就是三省六部制,要添加或者是裁撤其实也可以。
    像明太祖朱元璋就借胡惟庸案罢了左右丞相,尽革中书省官属,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从那时开始,三省六部其实就只剩下六部而没有三省了。
    开国之君可以废三省,中兴之主自然可以增添衙门,其实,随着大明的扩张和发展,已经有很多部门不堪重负了。
    像户部,不但要管数十万官员的俸禄,还要管几千个州县的财政,大明现在可有两京三十五省,还有两个直隶府,还有数不清的商户,户部衙门就算再扩大倍也管不过来。
    又比如国子监,以前只要管着贡生就行了,现在不但要管贡生,还要管各地的启蒙教育,还要管藩属国的科举,还要管汉文化的推广,这么多事情,就个小小的衙门怎么管的过来。
    为什么说国子监衙门小呢?因为国子监总共就个从四品的祭酒,个正六品的司业,其他七品以下的芝麻官总共才不到十个!
    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组
    朝廷改组,增添部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没变动的六部终于要动了,这个消息出,朝野震惊。
    当然,这会儿还真没有人敢唱反调,老朱家的强势可是出了名的,当初太祖皇帝裁撤中书省之前,不知道杀了多少官员,整个朝野上下几乎被杀了个通透,剩下的都不到五成,中兴之主崇正皇帝可是不亚于太祖皇帝的主,惹他,你能断定他不会杀!
    再说了,这次是要增添部门,并不是要裁撤部门,大家升官的机会更多了,为什么要冒死去反对呢?
    所以,朱慈炅在天早朝宣布这个设想之后,整个朝野虽然议论纷纷,却没有个人跳出来唱反调的,大多数人都是在热烈讨论,朝廷到底会新增多少个像六部那样的衙门。
    现在大明朝廷真的有很多衙门不堪重负了,当初大明才两京十三省的时候是这么多衙门,现在大明都两京三十五省外加两个直隶府了,还是这么多衙门,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最少增添了三倍的工作量,而且当初还有南直隶留守的衙门协助呢,这样算下来,各衙门的工作量起码增添了四倍!
    朝野上下议论了几天之后,朱慈炅终于召集各衙门的大佬开会了,那么大明在京的衙门到底有多少呢?
    要知道衙门有多少,看与会的大佬就知道了,在乾清宫的偏殿中,各衙门大佬济济堂,分坐两侧。
    左侧第个是内阁总理大臣,信王朱由检,呃,他貌似不是某个衙门的大佬,而是所有大佬的大佬。
    坐在他后面的依次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
    通政使司通政使吴建业;
    大理寺卿方拱干;
    太常寺卿蔡邦俊;
    光禄寺卿傅启光;
    太仆寺卿宋之普;
    鸿胪寺卿周凤翔;
    右首第位则是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徐光启;
    坐在他后面的依次是工部尚书毕懋康;
    吏部尚书杨嗣昌;
    兵部尚书孙元化;
    户部尚书程国祥;
    刑部尚书蔡国用;
    詹事府詹事黄道周;
    翰林院学士顾炎武。
    总共十六个位,最低的都是正五品大员,当然,并不是说大明朝廷总共就十五个衙门,但是,其他衙门的主官连五品都没有,属于小衙门,怎么都不可能提升到等同六部的高度,所以,暂时就只能先放着了。
    朱慈炅默(zhaishuyuan.cc)默(zhaishuyuan.cc)的扫视了番在场的官员,这些可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忠君爱国的典范,至少表面上都是这样的,希望他们不要为了己私欲,为了抓权而阻碍朝廷的改组就好。
    怀着这样的心思朱慈炅严肃的道:”诸位爱卿,大家都知道,大明这些年来迅猛发展,光是疆域面积就扩大了倍还不止,各衙门的事务都相当的繁重,所以,朕想改组朝廷,新增些衙门,提拔批官员,提高朝廷的办事效率,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个个提,不要怕说错,朕都会酌情考虑的。“
    说罢,他直接转头看向左首,结果,左首是信王朱由检!
    朱慈炅错点晕倒,怎么忘了这茬了,他五叔底下可没什么衙门,新增什么啊?
    正当朱慈炅尴尬不已的时候,朱由检竟然开口了,他毫不犹豫的拱手道:”皇上,微臣提议将内阁大学士全部提为从品。“
    关于内阁大学士的品阶可谓明朝官场最怪异的事情,这些内阁大学士明明行使着宰相的职权,但是,品阶却只有正五品,可以说严重的名不符实。
    对于这个问题,朱慈炅也觉得很奇葩,但是,考虑到这是成祖皇帝定下的规矩,他以前都没有想过要去改改。
    不过,这次就不样了,反正朝廷都要大动了,作为中枢的内阁为什么就不能动动呢?
    他咬牙,直接点头道:”恩,内阁大学士行的乃是丞相之职,从品也不为过,朕准了!“
    此话出,在座众人的脸上都露出震惊之色,这可是成祖皇帝定下的规矩,皇上竟然说改就改了,当然,当今皇上要说威名,已经超越了成祖皇帝,他老人家说要改,谁敢反对?
    这其实是他们老朱家自己的事情,现在最有资格反对的信王都是倡议者,谁吃饱了没事去顶撞皇上啊!
    既然没人反对,那就继续,朱慈炅直接将目光转向右首的徐光启。
    徐光启倒是早就成竹在胸,他直接拱手道:”皇上,微臣以为,礼部最好能专注于礼法,也就是礼仪祭祀典章法度,还有科举也可以兼且管管,其他诸如教学外事接待各国使节等事还是专门成立衙门来统管的好。“
    朱慈炅闻言,点头道:”恩师说的很有道理,朕正好也在思量这些问题,等大家都提完建议,就来议议这些。“
    紧接着,他又转头看向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
    李邦华也是干脆,他直接拱手道:”皇上,微臣觉得都御和监察应该分为两个衙门。“
    朱慈炅闻言,同样点头道:”恩,这个可以考虑。“
    接着他又看向工部尚书毕懋康,现在工部的职权就有点大了,毕懋康酝酿了下,才拱手道:”皇上,微臣觉得,兵器的研发和制造,道路桥梁的修建和维护,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都应分出专门的衙门来管理。“
    朱慈炅闻言,还是点头道:”恩,这个可以考虑逐步增添衙门。“
    紧接着,他又转头看向通政使吴建业。
    吴建业也是毫不犹豫的拱手道:”皇上,微臣觉得通政和邮局的职能要分开。“
    这邮局也就是以前的驿站,本来就是通政使司从兵部接过来的,那时候倒还没什么,但是,自从电报出现以后,通政使司就有点忙不过来了。
    朱慈炅闻言,想了想,点头道:”恩,这个以后可以考虑。“
    紧接着他又转头看向吏部尚书杨嗣昌,杨嗣昌倒是与众不同,他直接拱手道:”皇上,微臣觉得吏部的职能倒是比较专,不需要再扩充衙门了,只是下属的清吏司有点少,请皇上恩准再增添几个。“
    吏部的职能的确很单,倒没必要拆分了,朱慈炅直接点头道:”恩,你拟定个章程出来给朕看看。“
    紧接着,他又转头看向大理寺卿方拱干。
    方拱干有点尴尬的道:”皇上,微臣也觉得大理寺职能比较专,无需扩充衙门,只是下属的办事官吏有点不够,还请皇上恩准,增添些。“
    朱慈炅直接点头道:”恩,你也拟定个章程出来给朕看看。“
    在场的人员还有大半没开口,这需要增添的衙门却已经多的吓人了,朱慈炅真的会次性增添这么多衙门吗?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门
    关于朝廷改组的商讨还在继续,朱慈炅之所以提前几天放出消息,就是想让所有人都好好想想,怎样改才合理,怎样改才能使朝廷的办事效率更高。
    各衙门的大佬都不是尸位素餐之辈,对手底下负责些什么事情自然再清楚不过了,他们对改组计划也早有各自的想法,所以,朱慈炅路点下了,大家发言都很积极。
    接下来就轮到兵部尚书孙元化了,他见皇上鼓励的眼神看过了,连忙拱手道:”皇上,微臣觉得兵部职能之繁复尤其严重,像武器装备的发放和管理,粮草辎重的调拨和存储,陆军军团的操练和作战,海军军团的操练和作战,这些,都应该分离出去,而兵部本身只管理军籍和军令是最合理的。“
    朱慈炅闻言,点头赞许道:”恩,初阳说的很对,这些朕以后会考虑的。“
    接下来就轮到太常寺卿蔡邦俊了,五寺的职能倒是相对单点,没有什么拆分的必要,只是随着大明的发展人员有点不足而已,所以蔡邦俊也只是要求增添人员,并没有建议拆分职能。
    朱慈炅干脆总结道:”恩,五寺就不说了,都是人员短缺,你们都拟定个章程出来,朕酌情给你们批复。“
    接下来,他又看向户部尚书程国祥,这户部可是此次改组的重点,因为他们应该是最不堪重负的。
    果然,程国祥看皇上的眼神,立马急切的拱手道:”皇上,微臣觉得户部的改组已经刻不容缓了,大明这几年光是行省就增添了三倍,官员数量差不多也翻了三倍,税赋更是翻了三倍都不止,各项支出也翻了几倍,光是这些户部都有点忙不过来了,还有大明的商户,外来的商户,这些根本就没人去管,所以,微臣觉得户部不但要增添人员,还应把税赋的管理和商户的管理都拆分出去,只专心管理朝廷的支出。“
    朱慈炅闻言,忍不住赞赏道:”恩,仲若说的很好,接下来刑部詹事府翰林院无外乎也是增添人员,增加职位,在这里就不说了,你们拟章程上来,朕给你们批复。诸位爱卿都能大公无私,不争权夺利,只为将事情做好,将朝廷效率提高,朕心甚慰。不过呢,增添衙门只能步步的来,不能次性将所有衙门全部改组,不然的话大家都在忙着调动,整个朝廷岂不是要乱套了?“
    他后面这句是带着开玩笑的口吻说出来的,在座的众人自然是很配合的笑了笑,这下整个场面就更和谐了。
    紧接着,他又故作神秘道:”那么,最先应增添的是哪些衙门呢?“
    说到这里,他有意停下来,微笑着看着在座的大佬,貌似想让他们提出建议。
    这个问题众人倒没考虑过,先增添哪个部门后增添哪个部门难道会不样吗?
    从皇上的表情来看,这个效果肯定是不样的,那么到底先增添哪些部门好呢?
    这个问题,朱慈炅自然是有答案的,他紧接着引导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大家都知道吧?“
    这不废话吗?这句话都不知道还能考上进士,还能当官!
    朱慈炅又继续道:”自秦始皇统华夏,后面又经历了多少朝代呢?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多少朝代了,那么朝代更替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了,每个朝代更替的时候好像都不单单是发生了点事情,基本上都是很多事情累积到起,才能造成个王朝的灭亡。
    而且,看皇上这架势,他也没准备让谁回答,他老人家是要自问自答呢,所以,在座的大佬都没有开口,只是全神贯注的看着皇上,副悉听教诲的样子。
    果然,朱慈炅紧接着又道:”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个王朝的覆灭,每次王朝更替的时候,基本上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民不聊生!不造反他们就活不下去,你说他们会不会反?如果大家都生活富足,谁又会愿意搞的天下大乱呢?“
    皇上竟然谈论造反的问题,这简直太怪异了,下面的人无不目瞪口呆,不过,貌似皇上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大家都过的好好的,谁会想着造反啊!
    朱慈炅最后总结道:”所以,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只有让黎民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个王朝才能长治久安,而且,百姓越富足,国家就越强盛,外辱也休想强加于身。“
    这下大家都明白皇上的意思了,能让百姓生活富足的衙门,要先行。
    那么是哪个衙门呢?这还用问,肯定是户部啦,众人的目光不由全部望向户部尚书程国祥。
    程国祥这个惶恐啊,你们都看着我干嘛?
    还好,皇上的目光并没有看过来,程国祥暗暗松了口气,要怎样使百姓生活富足,这个命题实在是太大了,让他回答,他怎么回答!
    程国祥是松了口气,黄道周却冷汗都吓出来了,因为皇上正盯着他看呢。
    他心里那个慌啊,皇上,这么多大佬您不问,您看着我干嘛?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您啊!
    朱慈炅之所以盯着黄道周,倒不是想要这货出什么主意,他只是在组织语言而已,盯了会儿,他终于开口道:”要使黎民百姓生活富足,首先必须让他们学会赚钱的本事,如果斗大的字都不认识个,只会种地,吃饱饭或许没问题,要想发家致富,那就难了。“
    众人闻言,无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全部闷头种地的确只能混个饱腹,要说富足,那还差得远呢!
    朱慈炅紧接着点名道:”幼玄在这方面就做的很不错,所以,朕决定,首先成立个教育部,由幼玄担任尚书,负责所有百姓的启蒙教育,技能教育科举教学和汉学推广。“
    前秒还吓的要死的黄道周听这话,错点没激动的晕倒,从个挂名的正三品詹事府詹事到个正二品尚书这是多大的跨越啊,最重要的让他主管的还是他最熟悉教学工作,这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个部门啊!
    其实,朱慈炅就是为了给他安排个职位才想着要新增衙门,然后才想到朝廷各衙门的现状,可以说,改组朝廷的起因就是为了给他量身打造个衙门。
    黄道周当然不知道这些,他只感觉皇上对他简直是太好了,这恩宠,哪怕皇上让他立马跳进滚烫的油锅里,他都会毫不犹豫的跳!
    第十六卷 第十章 大明八部
    增添个教育部门就能让黎民百姓生活富足吗?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纵然你学富五车,没事干还不是分钱都赚不到。
    接下来,朱慈炅又继续道:”要使百姓生活富足,光学习还不够,还要有让他们赚钱的途径,学到了本领还必须有发挥的地方,所以,必须把商业发展起来,必须大明的商户培养起来,这样黎民百姓才会有更多赚钱的机会。“
    这个问题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在场所有人都满脸凝重,怎么发展商业,怎么培养商户,这个还真是个大难题,在座众人没个敢接话的。
    朱慈炅也知道,这个时候,要找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很难,至少在场的这些人里面就很难找出来,可能恩师徐光启有这个能力,但是,徐光启都已经这么大年纪了,他怎么敢再去劳烦他老人家呢。
    他心目中的人选是孙承宗的长子孙铨,孙承宗去世以后孙铨继承了镇国公的爵位,但是,他并没有任何要求,老老实实呆在关宁的镇国公府,什么事都没管,这样忠厚老实的人不用,实在是有点可惜了。
    孙铨身为镇国公,威望肯定是够了,再加上他又有进士功名,而且孙家还掌管着大明皇家机械工业集团,经商的经验也很丰富,让他来掌管商业发展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朱慈炅并没有直接将孙铨摆出来,而是满怀期望的道:”接下来朕准备成立个商业部,专管商业发展和大明商户的培养,众位爱卿有自告奋勇,担此重担的吗?“
    这话同样没人敢接,话说大明历来都是重农抑商的,虽说大明这几年来商业发展的很迅猛,但是,除了户部,其他官员很少去关注,士农工商,商业本就是最低贱的行业,在座的可都是朝廷大员,谁会去关注啊!
    户部尚书程国祥可是早就说要把商业这块划分出去了,他自然也不会接口,所以,整个会场片寂静,没有个人敢接这个重担。
    朱慈炅早就猜到了这个结果,他假装为难的问道:”大家都对这个差事不感兴趣吗?“
    回答他的自然是沉默(zhaishuyuan.cc),到此也商议的差不多了,次组建两个等同六部的衙门也够多的了,再多就会影响朝廷运转了。
    朱慈炅直接拍板道:”那好,商业部尚书的人选朕再考虑下,今天就商议到这里吧,后续增添的部门下次再商议,大家都回去忙吧,幼玄你留下。“
    众人闻言,连忙起身告退,只留下黄道周晕乎乎的坐在那里,激动不已。
    正二品的尚书或许还不能让他激动至此,但是,教育部的职能却正中他心坎,挂个詹事府詹事的头衔去管理启蒙教育,技能教育科举教学和汉学推广的确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现在好了,直接就是部尚书,名正言顺,很多事情办起来都方便多了。
    朱慈炅之所以把他留下来,主要还是想提点他下注重技能教育,大明现在的人口都超过两亿了,官员撑死也就十多万,要普惠大众,主要还是靠技能教育,如果还是只注重科举,那简直就是误人子弟了。
    两亿多人,需要教育的最少有五千万,如果全往科举这个独木桥上挤,九成九的人都会被挤的掉下去,那推广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
    待众人都告退了,朱慈炅直接问道:”幼玄,对新组建的教育部有什么设想吗?“
    黄道周这会儿还晕乎着呢,他只能顺着朱慈炅的思路道:”微臣准备组建四个清吏司,分管启蒙技能科举和汉学推广。“
    朱慈炅闻言,点头道:”恩,不错,那么你准备将重点放在哪里呢?“
    这个还用问吗,黄道周毫不犹豫的道:”自然是科举。“
    果然是这样,朱慈炅并没有生气,而是继续问道:”那你准备培养多少人参加科举呢?“
    黄道周大概估算了下,含糊的道:”最少也要培养上千万考生吧。“
    朱慈炅继续问道:”那大明现在总共有多少官员你知道吗?“
    黄道周闻言愣,具体数目他还真不清楚,他只能猜测道:”大概有十多万吧。“
    朱慈炅点头道:”恩,那剩下的九百多万考生你准备让他们干什么呢,直接考科举考到老考到死吗?“
    这个问题黄道周还真没考虑过,他闻言不由思索起来,渐渐的,他脸色变的越来越难看,就算再扩大科举规模,能考取功名的绝对不会超过百万,那剩下的九百多万人岂不是就吊死在科举这颗树上了,那可是九百多万人啊,不想不知道,想还真吓跳。
    朱慈炅见他的表情,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淳淳教导道:”重视科举并没有错,毕竟整个大明都要靠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来管理,但是,大明的官员就这么多,培养再多的人去考科举,职位也不会增加,所以,朕觉得,培育百万优异的考生就够了,剩下的,还是要教他们实用的技能,这样他们才能发家致富。“
    黄道周心里这个挣扎啊,在他原本的思想里面,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其他的那都是不务正业!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亲身体会,他也知道,官员毕竟只占很小很小的部分,大部分人还是要靠别的事情去讨生活,总不能为了科举而让九百万学子荒废生吧。
    他在脑海里挣扎了半天,最后终于面对实际道:”多谢皇上教导,微臣明白了,以后还是要以技能教育为主。“
    朱慈炅欣慰的点头道:”恩,以后要以蒙学教育为基础,选拔合适的人才,培养起来参加科举考试,其他人就只能让他们学技能了。“
    黄道周并不是个蠢人,要说智商,他自然是不低的,属于点就透的那种,他直接建议道:”皇上,那是不是在各州府都建立学校?“
    朱慈炅摇头道:”不,不光是在州府,各县都要建立学校,而且不能只建所,也不能只集中在县城,要根据人口分布分散开来。“
    黄道周闻言,大惊道:”皇上,那岂不是需要很多很多钱?“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何况大明现在并不穷,朱慈炅慷慨的道:”需要多少钱,你仔细核算下,拟个奏折上来,朕给你批!“
    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门来
    十月的沙俄帝都相当的寒冷,罗佐夫的心里却比天气还冷,收到远东传来的消息,他终于明白过来了,自己被黎塞留耍了,而且耍的相当严重。
    大明帝国的反应速度超出了他的想象,大明帝国的反应之猛烈同样超出了他的想象,就偷袭个边境卫所而已,大明帝国竟然组织了上百万大军来反扑!
    而且,集结速度快到恐怖,不到个月时间就集结完毕了;推进速度更是快到吓人,不到三个月时间,竟然推进了四千多里!
    要不要这么猛啊?照这速度,明年冰雪融化的四五个月里,大明帝国岂不是要打到帝都来了!
    他现在简直是骑虎(fuguodu.pro)难下,刚开始的时候是他力主张和大明帝国开战,现在西伯利亚都被大明帝国打掉半了,帝都其他大贵族已经蠢蠢欲动,准备把他掀翻在地,夺他的权了。
    他只能硬着头皮吹牛逼,说这是什么战略撤退,来年不但要把西伯利亚高原夺回来,甚至还要联合列强,打败大明帝国,打到大明帝国本土去!
    其实,他心里点底都没有,能不能把大明帝国打退,保住西伯利亚平原还不知道呢。
    凭借远东集结的二十多万人马,想要打退大明帝国基本上很难,怎么办呢?
    这次真被黎塞留坑惨了,要不是这个老狐狸又是诱导又是塞钱,他怎么可能时头脑发热,跑去捅大明帝国那个超级马蜂窝。
    他越想越生气,最后,他干脆带着帮亲信,气势汹汹的赶往巴黎,去找黎塞留理论。
    黎塞留这会儿正自我陶醉着呢,大明帝国果然被沙俄给拖住了。
    在他的斡旋下,波斯萨法维帝国采取了拖延战术,每次大明帝国遣使来问,他们都说要商议下,这商议来商议去都商议半年了,欧(shubao.info)亚铁路还是没有开建,大明帝国也没有采取什么强硬措施。
    有时候,他自己都佩服自己的聪明才智,略施小计,就把强大的大明帝国给拖住了,而现在,法军的换装都完成半了,轮船的研制也已经成功了,再有两年,他就能带领反哈布斯堡联盟去收拾西班牙葡萄牙神圣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甚至是大明帝国了!
    正当他得意洋洋的时候,加来传来快报,沙俄的内阁首相罗佐夫找上门来了,而且十分的生气。
    对于这个,黎塞留早就猜到了,仅凭个沙俄就能干翻大明帝国,才怪!
    大明帝国现在是何其的强大,面对反哈布斯堡联盟列强,个顶俩那都轻轻松松,甚至英法荷三国联合起来都不定干的过,沙俄要能干翻他们,那岂不是代表沙俄同样能干翻英法荷,可能吗?压根是不可能的!
    开始,他就知道沙俄是顶不住大明帝国的,但是,沙俄幅员辽阔,按般的推进速度算,凭借西伯利亚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俄最少可以顶五年以上,那时候,反哈布斯堡联盟早就发展起来了。
    话说,要是五年之后沙俄被大明帝国干翻了怎么办呢?大明帝国岂不是更加强大的可怕了!
    这点黎塞留也早有准备,他是不会让沙俄被大明帝国干翻的,关键时刻,他还有后手。
    面对气势汹汹的罗佐夫,他还是表现的云淡风轻,甚至,他还准备了桌跟上次样丰盛的晚宴,在公爵府再次欢迎罗佐夫。
    罗佐夫此时的心情却跟上次大不样了,上次他吃的是津津有味,这次他却感觉味同嚼蜡,要不是需要保持贵族风范,他估计就要当场发飙了。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在黎塞留的殷切招待下,罗佐夫只能忍着性子,陪着这头老狐狸慢慢的吃着。
    席间,黎塞留就跟个没事人样,通过翻译,漫无边际的跟他顿胡扯,就是不提大明帝国的事情。
    罗佐夫心里这个火啊,乏克由,你是点事都没,我都快被你害死了,装,继续装,吃完饭我再跟你算账。
    好不容易挨到晚宴结束,黎塞留仍然如同上次般,意犹未尽的邀请他去书房聊天。
    罗佐夫自然是满脸阴沉的跟了上去,这次就算是黎塞留不挽留,他也要留下来好好跟这个老狐狸算算帐!
    来到书房,黎塞留仍然是满脸欠揍的表情,准备跟他东拉西扯,罗佐夫毫不客气的打断道:”公爵殿下,你不觉得这么欺骗盟友是不道德的吗?“
    黎塞留装出副无辜的表情,莫名其妙的问道:”首相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什么时候欺骗盟友了?“
    罗佐夫冷冷的道:”你还没有欺骗盟友,大明帝国的事情你怎么解释?“
    黎塞留还是装无辜道:”大明帝国怎么了,我们不是商议好了吗?“
    罗佐夫闻言,简直气的七窍生烟,他怒(shubaojie)气冲冲的道:”什么商议,你就是赤裸裸的欺骗!“
    黎塞留闻言,脸板,冷冷的道:”首相大人,你说话可要负责任,我欺骗你什么了?我们没有提供军费吗?我们没有提供粮草吗?我们没有提供武器吗?当初商议好的二十万把火枪我们甚至提前几个月就给你们凑齐了,你还说我欺骗你?“
    罗佐夫错点被他这句话噎死,只怪自己当初太贪财,被十箱黄金给打动了,竟然同意他们去捅大明帝国这个超级马蜂窝,现在好了,按协议条款来说,黎塞留的确没有任何地方欺骗他,该给的全给了,只是,大明帝国实在是太凶猛了,他们完全顶不住啊!
    他懊恼的道:”公爵殿下,东西你们的确全给了,但是,你当初没有告诉我大明帝国有这么强大啊,三个月,才三个月不到,他们就在远东组织了百万大军,路从列拿河流域打到叶泥河流域,我们已经丢失远东大半的领土了!“
    黎塞留闻言,不由大吃惊,他知道沙俄肯定干不过大明帝国,却没有想到大明帝国如此凶猛,三个月就推进了四五千里,这是什么鬼速度,就算完全没有遇到抵抗,光是跑四五千里也得跑上三个月吧!
    还有,百万大军,怎么可能,当百万大军不用吃饭的吗,三个月能准备好百万大军的粮草就算不错了,还集结起来推进了四五千里?这小子不会是来讹我的吧!
    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计
    黎塞留的确不知道远东的战况,西伯利亚离巴黎何止万里,按这会儿的通讯速度,远东的消息快马加鞭传到沙俄的帝都都需要个把月,至于巴黎,如果没有人专门传递,他们的消息至少要延迟两个月以上。
    如果不是罗佐夫提起,黎塞留光知道沙俄的远东军团突袭不利,没能拿下大明帝国的个边境卫所,仅此而已。
    这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吗,没拿下就没拿下,只要沙俄和大明帝国开战就好,后面波斯萨法维帝国拖延战术的成功也证明,大明帝国已经全力应付北方的沙俄去了,南边根本就顾及不上了,这正是黎塞留想要看到了。
    却不曾想,罗佐夫突然跑过来告诉他,大明帝国竟然已经打到叶泥河流域了,真的假的?
    黎塞留满脸不相信的问道:”怎么可能,首相大人,你可别被人骗了,两个多月推进四五千里,这速度,你也信?还有,百万大军集结不需要时间吗,不需要准备粮草吗?“
    罗佐夫这个惭愧啊,远东军团竟然如此不堪击,他自己都没想到,他刚收到戈洛文传来的消息,也有点不相信,但问题是,他的爱将弗兰茨别科夫后面又传来消息,戈洛文的确已经溃败到西伯利亚平原了,两人都见面了,至此,他不相信都不行了。
    见黎塞留那副怀疑的表情,他不由恼羞成怒(shubaojie)道:”公爵殿下,你认为未经证实的消息我会信吗?谁知道大明帝国抽什么疯,就偷袭了下他们边境上的个卫所,而且还没偷袭成功,他们竟然发了疯的反扑,当初你怎么不提醒我大明帝国会这么疯狂的跟我们拼命!“
    的确,按常理来说,就偷袭下边境的个小卫所还不足以让大明疯狂的找沙俄这样的列强拼命,最多也就是集结几十万大军,报复下,抢占沙俄几座城堡,然后再坐等人家来求和就行了。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戈洛文竟然阴差阳错把太傅孙承宗给害死了!
    孙承宗是什么人,他可是扶持了朱慈炅坐稳皇位的大功臣,是朱慈炅最敬重的几个人之,把他害死了,朱慈炅怎么可能不怒(shubaojie)气冲天。
    大明帝国皇帝陛下发怒(shubaojie)那可是十分恐怖的事情,个不好,沙俄甚至会因此而被灭!
    罗佐夫现在还蒙在鼓里呢,他只当是大明帝国发疯了,疯劲过后,他们应该会顾忌沙俄背后的反哈布斯堡联盟坐下来和谈的。
    黎塞留就更不知道大明帝国这是抽什么疯了,两个多月,推进四五千里,这速度也太恐怖了,他沉思了会儿,提议道:”他们这样疯狂突进,后方肯定不稳,你们可以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去抄他们后路,截断他们的粮道啊,百万大军消耗的粮食那可是相当恐怖的,旦粮道被截断了,他们必定会不战自溃。“
    罗佐夫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公爵殿下,你认为我手下的将领都是白痴吗?这个问题他们早就想到了,但是,明军并不是疯狂突进,而是全线推进,对粮道的保护也十分严密,别说去偷袭他们的粮道了,远东军团甚至藏都藏不住,他们的骑兵散的到处都是,在他们经过的区域根本就无处藏身!“
    黎塞留闻言,找来份地图,仔细的看了看远东的西伯利亚地区,然后分析道:”这么广袤的区域,就算有百万大军,分散开来也稀疏的很,你们可以考虑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啊。“
    罗佐夫闻言,无奈的道:”明军的推进速度太恐怖了,我们支援的二十万大军还没到,他们就已经打到叶泥河流域了,当时,远东总督戈洛文才集结了十万大军,而且第站就损失了将近半,五六万人去对付百万大军,就算他们分的再散,那也是去找死,明军随便个军团集结起来都可以将戈洛文的部队围歼。“
    黎塞留闻言,眼睛亮,仔细的问道:”你的意思是你们后面支援的二十万大军根本就没有跟明军交上火?“
    罗佐夫叹息道:”是啊,当初我拼命的催你们将火枪送来,还不是想尽早将援军派过去,但是,还是迟了,等援军抵达西伯利亚平原,戈洛文的远东军团已经溃败到那里了,紧接着又是冰封期,所以,他们只能守在西伯利亚平原各处的城堡里,等明年再战了。“
    黎塞留点头道:”恩,很好,还有?br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