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第 64 部分阅读

    方叫五指山,你知道吗?“
    沈元龙连忙答道:”微臣知道,就在城东三十里外的燕山中。“
    宋应星接着问道:”你去过吗?“
    沈元龙还真去过,他毫不犹豫的答道:”微臣去过。“
    去过就好,宋应星直接拱手道:”那就麻烦沈大人了,你赶紧找匹马,带我们过去看看。“
    沈元龙连忙回礼道:”不麻烦,不麻烦,宋大人,请稍等。“
    说罢,他掉头跑到城门守卫处,要了匹马,然后,领着宋应星等人往东狂奔而去。
    三十里地快马加鞭也就两刻钟的样子,不到半个时辰他们就赶到了五指山附近,不过山里马匹可跑不进去,沈元龙直接找到当地里正,寄存了马匹,并要他找几个精壮的汉子在前面开路,行人就这么步行上山了。
    还好,五指山离官道并不是很远,所以他们很快就来到五指山下,到了地头,宋应星也不说话,直接从怀里掏出个袖珍望远镜,往河对面看去,果然有很多断头木,宋应星兴奋的往对面指道:”就是那里,我们走。“
    说罢,他带头往河对面走去,随行的锦衣卫自然是毫不犹豫的跟了上去,沈元龙却在后面惊恐的叫道:”宋大人,不能去,不能去啊,对面有妖精!“
    宋应星头也不回的打趣道:”我就是来抓妖精的,没见我带了这么多锦衣卫高手吗!“
    沈元龙闻言愣,不过旋即他就跟了上去,倒不是他突然不怕妖精了,而是这位宋大人身份太特殊了,如果在他这里出了什么意外,皇上绝对饶不了他,还不如干脆陪他起去死呢!
    山中的河流并不是很宽,而且中间还有很多露出水面的石头,宋应星在锦衣卫高手的搀扶下,几蹦几蹦就蹦过去了,可怜的沈元龙,本来就吓的腿脚发软了,过河的时候更是心惊胆战,好悬没掉水里。
    宋应星来到对岸以后,直接找了处断头木密集的地方,指着棵被雷的外焦里嫩的断头树道:”就这里了,顺着树根往下挖。“
    随行的锦衣卫高手也不含糊,直接抽出插在背上的铁锹和锄头,围着宋应星指的地方就是顿挖,沈元龙却是站在宋应星身后战战兢兢的问道:”宋大人,您这是要抓什么妖精啊?“
    眼看着就要找到铁矿石了,宋应星的心情好的不行,闻言不由继续打趣道:”土生金,金生木,这断头树底下自然是铁头精!“
    铁头精?有这种妖精吗?沈元龙被唬得愣,倒暂时忘了害怕了,只是躲躲闪闪的站在宋应星身后,好奇的看着锦衣卫的动作。
    众锦衣卫高手挖的那叫个快啊,还不到刻钟就挖下去差不多五尺了,不过,很快他们就遇到阻力了,只见个锦衣卫高手锄头下去,”叮“的声,下锄的地方火花闪,貌似是挖到什么硬东西了。
    众锦衣卫高手自然知道他们是来干嘛的,那个锦衣卫高手挖到硬东西之后,旁边两个拿铁锹的同僚立刻围上来,三下两下就抠出块石头,正好人头大小,带队的百户连忙捧起来举到宋应星跟前,恭敬的问道:”宋大人,您看是这个吗?“
    宋应星用手抹掉上面的泥土,仔细看了看,又接到手里掂了掂,立马断定,这就是铁矿石,而且是品质上佳的那种,他不由兴奋的道:”铁头精找到了,再挖几下,看看下面还有没有。“
    众锦衣卫闻言连忙继续往下挖去,挖到的铁矿石自然是越来越多,时间叮叮当当,火星四溅,倒真像是在打妖怪。
    宋应星见这场景连忙抬手叫停,他们可不是来挖矿的,确定下面是不是还有铁矿石就行了,不用挖出来。
    他亲自跑到挖出来的坑洞立面仔细翻看了下,果然全部是上佳的铁矿石!
    这里到处都是断头木,恐怕整山整山都是铁矿石,这下好了,离京城这么近,这么多铁矿石,直接修条铁路连运输的问题都解决了,他朝沈元龙眨了眨眼,神叨叨的道:”妖精抓完了,我们走,哈哈哈哈。“
    说罢,掉头就走,那些锦衣卫连忙将锄头和铁锹往坑里扔,跟了上去,只留下沈元龙个人傻乎乎的站在那里念叨道:”什么铁头精,明明就是普通的铁矿石嘛,当我不认识还是怎么滴?这宋大人是不是疯了!“
    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宋应星等人都快过河了,吓的他跟屁股冒烟了般追了过去,边追还边喊道:”宋大人,等等我,等等我啊。“
    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经济日月新
    随着密云铁矿的发现,工部派出的队伍相继传来捷报,在铁矿的探查上朱慈炅保持了他如既往的神奇,他说的几个地方铁矿储量本来就丰富,只要仔细去招肯定能找到大堆,光是辽东地,发现的铁矿就不下百处,工部官员都惊叹不已,皇上真是英明神武啊!
    接下来,铁矿的开采工作又掀起了股热潮,朱慈炅原本就想藏富于民,提高整体消费力,拉动经济发展,但莫名其妙的给平民百姓发银子肯定是不现实的,容易造成通货膨胀,现在有了铁矿就不样了,因为铁矿的开采本来就伴随着财富的增长,所以他给所有挖矿的平民都来了个大派送,挖五百斤铁矿就给两银子,挖多少给多少!
    五百斤铁矿石两银子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个成年人,就算柔柔弱弱的没什么力气也能轻轻松松背起三四十斤的铁矿,个精壮劳力次背百斤都不是问题,工部决定开矿场的地方那可都是富矿,随便挖挖就能挖到铁矿石的那种,这下辽东京城山西和四川的老百姓还不疯了,要知道个成年人只要你不懒,天最少能挖出五六百斤铁矿,那可是两多银子!
    这下都可不得了了,四地的老百姓疯狂的涌向工部开的矿场,日夜不停疯狂挖矿,还种什么地啊,种地年才能赚多少银子,轻轻松松挖几天铁矿就赚回来了!
    时间各个矿场都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背着篓子,提着锄头挖矿的平民,那铁矿石多的,火车日夜不停的拉都拉不过来,别说个月千万斤了,天就能挖出几千万斤!
    几千万斤真不算多,要知道个普通成年人天就能挖出五六百斤,几千万斤也就十来万人天挖的量,要不是工部开的矿场不够多,天几亿斤甚至是几十亿斤都有可能!
    矿场不够,人太多自然就容易产生矛盾,所以工部各个矿场陆续出现了抢矿打人的流血冲突,矿区的治安环境日渐恶化。
    这种情况是朱慈炅始料未及的,他不得不做了次朝令夕改的’昏君‘,将铁矿石的价格降到千斤两银子,并派出锦衣卫赴各矿区维持秩序,谁敢打架,就关起来!
    就这老百姓仍然热情不减,从四面八方不停涌向工部开的铁矿场,地里的庄稼都没人去管了!
    朱慈炅不得不再次附加了个条件,那就是每家每户都只准出个劳力挖矿,各地方官员严查户籍,每户只发个采矿证明,锦衣卫则在各矿场严查采矿证,没有采矿证来采矿的统统关起来,这下疯狂的形势才得以扼制。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与改进,大明的铁矿经济终于形成了固定的发展模式:
    首先是平民采矿,随着工部不断开发新矿场,最后铁矿石的日产量达到了恐怖的亿斤左右,也就是说四省农民年能从中获利三千多万两白银,四地的消费能力由此提高了几倍,尤其是辽东,富有程度甚至超过了南直隶!
    然后是工部钢铁厂生产钢材出售,铁矿石充足了,工部钢铁厂的产量也上来了,炼钢的高炉是添了又添,而且还不断向巨大化发展,最后工部钢铁厂的日产量达到了恐怖的千万斤!
    钢材的价格可就不是两银子千斤了,而是两银子百斤,这还只是普通钢锭,如果是钢板和钢筋这个价格还要翻倍!
    就这,大明的钢材生意都火爆到不行,不但大明百姓需求旺盛,朝鲜东瀛琉球等藩属国需求量也极大,至于南洋各地,那就要看运气了,大明和三个藩属国有了盈余,才会卖给南洋各地的商户,大明钢铁日渐成为风靡整个东南亚的著名品牌,呃,没办法,现在全世界就这个品牌,独家垄断,别无分号,再说,大明产的钢铁本来就是当时质量最好的。
    经过几个月的发展西城区钢铁厂的产量竟然没跟上需求量,朱慈炅已经在考虑新建更大型的炼钢厂了,这利润,就算按十两银子千斤计算,刨去成本最少有五两银子的利润,也就是说西城区炼钢厂天就能赚五万两银子,年就能赚将近两千万两银子,这样的炼钢厂开上十来个年就能赚两亿两银子,全世界的金银都将因此涌向大明!
    当然,开十个是不可能的,以大明现在的铁矿开采量,最多再开五个这样的炼钢厂,而且还要考虑销量的问题,下猛增五倍的产量,很有可能会造成供过于求,还是慢慢来吧,个个的建,保持旺盛的需求,这样钢材才不会贬值。
    最后就是买钢材的商户将钢材加工成各种商品出售,大明工部炼出来的钢材纯度及含碳量都经过了严格控制,比土法炼出来的毛铁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制造出来的东西自然又好又耐用,刀枪剑戟什么的就不说了,大明现在也只有山中的猎户在用了,军队早就换成热武器,要做出来也只能卖给东南亚那些小国家的军队。
    就说民用的东西,像菜刀锄头钉耙柴刀斧头铁锅什么的,几乎人人都要用,大明和各藩属国加起来是多少人,南洋市场又有多少人,按每人平均十斤铁计算,那就是几十亿斤,这还只是家里穷的,有钱点的买的铁器更多。
    而且,现在大明很多作坊都在开发新的产品,像什么铁桶铁盆铁箱子铁架子销量都很好。还有,随着水泥的推广钢筋的需求量更是成爆炸性增长!
    光民用就是这么大的需求量,再加上王恭厂机械厂和东大营铸炮厂这几个用铁大户,个日产千万斤的炼钢厂还真有点不够看了。
    后世经济发展有种很常见的模式,那就是推广特色经济,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什么什么之乡的牌子,甚至本身就是某个特色经济之乡的人,为什么要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呢?因为这特色经济不但能突出优势,占领市场,还能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
    像大明的铁矿经济上来了,附带的煤炭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炼钢那可是需要大量煤炭的,有了铁矿经济的经验,发展煤炭经济自然是轻车熟路,山西陕西云南等煤炭储量丰富的省份的平民又发财了,特别是山西,前几年还穷的揭不开锅,今年又是铁矿又是煤矿,平民百姓个个都赚的盆满钵满,大有赶超南直隶和辽东举成为大明最富省份的趋势!
    当然,大明不止在发展铁矿经济煤炭经济,还有原本就领先世界的纺织行业造船行业玻璃工业,还有新兴的水泥经济铜矿经济等等,各行各业都在呈井喷式发展,这个时候,大明才算是真正的走上了富强之路。
    第十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敌终战
    崇正十年可以说是大明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年,经过朱慈炅近十年的培育和发展,大明的军工体系日益完善,机械制造技术日渐成熟,由此带来了民用技术的革新,再加上去年西北农民起义终于平定,天下太平,朱慈炅暂时将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大明经济可谓厚积薄发,而且发不可收拾。
    正月,西城区机械厂投产,标志着大明民用机械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纺纱机织布机等纺织机械产量暴增,由此带来了大明纺织行业的迅猛发展,现在大明布匹已经初步占领东南亚市场,高档布匹更是早就进军欧(shubao.info)陆,以后两地所占的份额必将步步提升。工部还研制出来了翻地龙,开启了机械化耕种的先河,农业生产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月份,西城区水泥厂投产,水泥的出现使大明的桥梁建设水平突飞猛进,跨越黄河长江天堑不再是梦想,同时水泥在建筑修路和农用设施建设上的推广也使得大明农业建设和建筑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月份,西城区电缆厂投产,大明的电报网络铺设进入实验和实施阶段,通讯技术的出现给大明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便捷价值无法估量。
    四月份,西城区炼钢厂投产,不但使大明的铁路建设跨上个新台阶,还为民间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同时还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为大明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动力。
    五月份,贯通南北的京金铁路京开线段正式通车,联通了京城和西北旱区,为西北大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六月份,开封到太原的开原铁路和西安到开封铁路开线相继通车,将西北旱区练成了个整体,西北大开发进入实施阶段。
    七月份,北直隶辽东山西四川相继发现大型铁矿,工部统组织各地平民开挖,不但为西城区炼钢厂带来了用之不尽的铁矿石,还带动了四地经济的发展。
    八月份,西安到成都的西成铁路和金陵到开封的金开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大明东西南北主要省份全部通上了火车,商业活动如火如荼。
    九月份,山西陕西云南等地相继发现大型煤矿,三地经济随着煤炭的开采再上个台阶。
    十月份,工部将组织勘探铜矿,十月份工部将组织大规模开采石灰石,十二月份全国美女集结京城,崇正皇帝要举行盛大的婚礼,次娶几百上千个大小老婆,这场婚礼。
    呃,跑题了啊,现在才十月份,还有辽东粮食大丰收,江南粮食大丰收,西北也将迎来十多年来的第次全面丰收等等等等,按道理如此多的喜事,朱慈炅应该高兴的睡不着觉才对,但是,现在他却是气的睡不着觉!
    因为皇太极又开始上蹿下跳了,而且有越跳越欢的趋势,开始他还只是派出股人马偶尔偷袭下辽东,到后来他越派越多,不但是辽东,山西陕西甚至是北直隶他都不放过,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派骑兵到大明来偷袭劫掠,而且跑的贼快,明军根本连他们的人毛都看不到!
    到十月份,像这种偷袭皇太极几乎每个两三天就要来上次,会儿辽东,会儿西北,会儿北直隶,会儿陕西,神出鬼没,让人防不胜防。
    朱慈炅很清楚,皇太极就是要把他气得亲率大军去蒙古草原与之决战,这货是想再上演次萨尔浒大捷又或是土木堡之变呢,不过现在大明可不是太监当权的时候,曹化淳也不是魏忠贤和王振,他老实着呢,从不干涉朝政,皇太极想利用大明的指挥失误获得战略上的胜利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朱慈炅忍了半年多,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正好现在秦军定辽军武威军已经完成了各自的任务,正在赶往京城途中,朱慈炅本来是想将东城区在这两个月建起来,为自己的大婚增添喜庆,现在他改变主意了,或许,干掉皇太极这个宿命之敌能为他的大婚带来更大的喜庆!
    宿命之敌,终有战,现在是时候了!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漠南蒙古他可谓两眼抹黑,所以他早就令锦衣卫镇抚使王征南调派大量锦衣卫前往蒙古草原,刺探情报,勘探地形,现在整个漠南蒙古的沙盘模型差不多也做好了,是该召集众将领讨论进军蒙古草原的事情了。
    朱慈炅第次通过电报网络向大明全境发起了召集令:令所有在大明境内的军团长,军区统帅,即刻赶往京城,商议大事!
    现在大明可不是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封建落后国家了,而是拥有电报网络和铁路网络的超级强国,他召集令发出去不到十天,各路统帅陆续赶到京城,次规模空前的大明高级将领会议就这样召开了。
    朱慈炅为了方便开会,特意将乾清宫最大的个偏殿改造了下,没有太多的装饰,就是中间个硕大的会议桌,桌上摆放着漠南蒙古的沙盘模型,两边各摆了排靠背椅,没有扶手的那种,而他的龙椅则直接摆在会议桌的上首位。
    按朱慈炅的规定,所有统帅都穿上了明军的标准制服,也就是‘崇正装‘,笔挺的坐在那里。
    左首坐的是太傅镇国公孙承宗,接下来依次是:
    兵部尚书孙元化;
    关宁军统帅曹文诏;
    辽东军统帅满贵;
    东江军统帅毛文龙;
    定辽军统帅秦拱明;
    边防军第军团统帅曹变蛟;
    边防军第二军团统帅马祥麟;
    陕西预备兵团统帅洪承畴;
    山西预备兵团统帅左良玉;
    河南预备兵团统帅吴三桂;
    锦衣卫镇抚使王征南;
    右首边坐的是镇南王郑芝龙,接下来依次是:
    忠贞侯禁卫军第军团统帅秦良玉;
    天雄军统帅卢象升;
    北洋水师统帅黄龙;
    南洋水师统帅郑芝虎(fuguodu.pro);
    秦军统帅孙传庭;
    禁卫军第二军团统帅史可法;
    武威军统帅李明甫;
    北海舰队统帅杨耿;
    东海舰队统帅陈晖;
    南海舰队统帅郑兴;
    水师预备军团统帅郑明;
    最后还有个郑成功,个人坐在下首位,呃,并不是说他现在可以和朱慈炅相对而坐了,他是来旁听的,实在没位置了,只能让他坐下首位了,不过,以他的身份坐到那里倒也不显得突兀。
    第十卷 第二十八章 倾尽全力灭建奴
    朱慈炅缓缓扫视着在座的诸位将领,个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他眼中,幕幕电影和电视情节在他脑海闪过,在座有大半都是名垂青史的名将,但是在历史上,在崇祯朝,他们的结局几乎都很悲惨。
    像卢象升孙传庭曹文诏满桂马祥麟秦拱明等都是力战而亡,以身殉国;
    孙承宗更是以七十五岁高龄率家人抵御清军,城破后自缢身亡,不屈而死;
    遗憾终老的秦良玉或许算是他们中间运气最好的了,但是那么多亲人为国捐躯,她内心的悲痛或许生不如死吧;
    至于洪承畴吴三桂和左良玉,他们那名声,还不如直接战死的好!
    当然,历史已经被他改写了,这些人现在都是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悲惨的命运已经离他们远去,而且今天就是要商议怎么收拾皇太极这个在历史上带给他们伤痛屈辱甚至是耻辱的宿命之敌。
    想到皇太极,朱慈炅只感觉股戾气直冲脑海,他不由双手按住往桌面上按,蹭的下站起来,朗声道:”诸位。“
    他刚开口,’唰‘的声,所有将领全部笔挺的站起来,皇上都站起来了,谁还敢坐着啊!
    朱慈炅点了点头,继续朗声道:”大家都知道,建奴直是大明的心腹之患,上次在辽东让他们给跑了,皇太极在蒙古草原修养了几年又开始频繁劫掠大明边境,想引朕前往草原与之决战。朕知道,他是想重现萨尔浒之战和土木堡之变的奇迹,在萨尔浒之战和土木堡之变前,建奴的后金和蒙古的瓦刺国力都与大明相去甚远,但最后他们都利用大明的指挥失误获得了胜利,朕自然不会犯那样的错误,这次招大家来就是要商讨个详细的攻略,以确保万无失。“
    在场的将领都面露赞许之色,如果受刺激就盲目出兵十有八九会导致败绩,谋定而后动方是取胜之道。
    朱慈炅紧接着取出根长长的白蜡杆,指着桌子中间的沙盘模型介绍道:”这是朕让锦衣卫密探查探出的漠南蒙古地形图,现在建奴和蒙古诸部主要集中在察哈尔科尔沁和海拉尔,察哈尔草原是满清的汗庭所在,大约有十万建奴骑兵和十万蒙古骑兵,而科尔沁和海拉尔则以蒙古诸部为主,大约都有五万建奴骑兵和十万蒙古骑兵,也就是说建奴现在拥有骑兵五十万!“
    没看到沙盘模型以前朱慈炅直以为蒙古草原整个就是块大平原,马平川,望无际,看到沙盘模型之后他才知道,他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漠南蒙古大都是高低起伏的荒漠,只有少数盆地中才有大草原。最大的三个草原察哈尔科尔沁和海拉尔面积都有数万平方公里,另外还有十来个数千平方公里的中等草原,而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荒漠和戈壁。
    对于怎么进攻朱慈炅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他指着沙盘模型继续道:”朕现在有个初步的攻略,那就是兵分三路,直接进攻三个大草原,举灭掉建奴。
    由朕亲率禁卫军第军团禁卫军第二军团秦军和定辽军总共四十万人马为南路,从京城出发,进攻察哈尔草原;
    由卢象升率天雄军边防军第军团和武威军总共三十万人马为东路,从北大营移师海州城,进攻科尔沁草原;
    由孙承宗率关宁军辽东军和东江军总共三十万人马为北路,从关宁城出发,进攻海拉尔草原;
    皇太极想玩各个击破,朕就让他个都击不破,以大明正规军团的战力,三十万人马抱团前进,他就是将五十万骑兵全部集结起来攻击路都没用。
    至于防守方面,洪承畴仍旧(fqxs)率陕西预备兵团镇守榆林甘肃宁夏线;
    左良玉仍旧(fqxs)率山西预备兵团镇守山西宣府大同线;
    另外调北洋水师五万精兵协同锦衣卫镇守京城;
    调北海舰队五万精兵镇守东大营;
    调吴三桂的河南预备兵团与祖大寿的东瀛第兵团镇守北大营;
    至于辽东则由马祥麟的边防军第二军团和尤世威的朝鲜军团镇守;
    大概就是这样了,好了,大家都坐下吧,好好想想,看朕的攻略有什么问题没。“
    口气说了这么多,朱慈炅都说的口干舌燥了,他直接把白蜡杆往桌子上放,屁股坐下去,端起茶杯使劲灌了几口。
    众将领都盯着沙盘模型缓缓坐下去,面色凝重的皱眉苦思起来。
    要知道大明陆军总共才十三个军团,除去远赴南洋的远征军第军团和远征军第二军团,大明本土就剩下十个军团了,皇上这次口气都派上去十个,连防守都要调用预备军团水师精锐甚至是藩属国的军团,皇上这是要倾大明举国之力与建奴决雌雄啊!
    朱慈炅见大家神色都这么凝重,知道他们都是被他举全国之力与皇太极决雌雄的举动给吓到了,他不由解释道:”朕仔细研究过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北伐草原游牧部落的战斗,其中最成功的当属汉武帝时的冠军侯霍去病北征匈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卫国公李靖平定突厥和本朝太祖时期的北征蒙元。
    可惜大汉兵力有限,霍去病只能凭借个人勇武,追得匈奴远遁,未能尽全功;
    大唐虽然灭了东突厥,但并没有对漠南地区进行有效控制,以致后面回讫崛起,占领的疆域甚至比大唐还大;
    太祖皇帝雄才大略,历经八次北伐终于镇服蒙元诸部,但是,朕没有太祖那么多时间啊,要知道太祖北伐可是前后用了二十多年。
    那时候欧(shubao.info)陆诸国还没有崛起,大明是唯的天朝上国,倒不用在乎那点时间,但是现在欧(shubao.info)陆诸国已经开始满世界到处殖民了,如果听之任之他们必然会强大至大明都无法对抗的地步,如果真到那时候,大明危矣。
    所以,朕要集中所有兵力,举灭掉建奴,并将漠南地区划入大明版图,屯兵驻守以解后顾之忧,全力去面对欧(shubao.info)陆列强!“
    第十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
    调集百万大军去草原和建奴决雌雄,这个想法的确让人热血,但是,这可是大明几乎所有陆军正规军团了,如果出现什么意外,那大明就真的危险了,所以,在座的将领都在冥思苦想,怎样减少军队数量,达到相同效果。
    朱慈炅知道这么重大的会议上是没人敢不假思索胡乱发言的,所以他并没有催促众人,而是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旦发现有想法了的,他就会立马鼓励,让其发言。
    朱慈炅扫视了几圈,他重点关注的几个对象都没有要发言的意思,都还在那里皱眉苦思呢,兵部尚书孙元化却露出副跃跃欲试的表情,呃,怎么说呢,孙元化之所以能参加会议只是因为他是兵部尚书而已,要论战斗经验,他绝对比不上在座的任何位将领,这货竟然能第个想出办法来,朱慈炅简直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不过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溜溜,他照样鼓励道:”初阳,你有什么建议嘛?大胆的说,朕招你们来就是来商讨的。“
    孙元化闻言愣,但是随即他还是忍不住献宝道:”皇上,微臣是想到了翻地龙,微臣在想,如果将翻地龙后面的利刃去掉,再把上面的蒸汽动力室加厚点,然后在四面各开排射击孔,并在每个射击孔上面开个更大的瞭望孔,用加厚的玻璃封住,这样的东西建奴的骑兵应该点办法都没有,微臣以为,这样的翻地龙,只要千台,建奴来十万大军都只有挨打的份,如果能做出上万台,那就能轻松灭掉建奴了。“
    朱慈炅闻言错点晕倒,这不就是简易版的装甲车嘛,我还知道坦克呢,但这东西的速度对付骑兵那简直就是个笑话,当然,不能打击人积极性,不然就没人敢发言了,所以他还是肯定的点头道:”恩,你的想法很不错,其实还可以考虑给翻地龙装上舰载式子母式榴弹炮,这样威力就更大了,不过,这东西在平地上的速度最快也就相当于成年人行走的速度,建奴可都是骑兵,人家打不过你可以跑啊,兜来兜去的,最后只能浪费时间,这次就算了吧,不过这东西定要做,以后用来攻城最好了,连造攻城器械的时间都省了。“
    装上舰载式子母式榴弹炮!孙元化闻言立刻目露奇光,好东西啊,杀伤力巨大,防御力更巨大,这样的东西如果造出来,不论是攻城还是对阵,敌人都只有看着哭的份,因为他已经和宋应星等人测试过了,寸厚的钢板,现在还没有任何武器能打破!
    孙元化越想越是兴奋,而且很快就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要不是正在召开重要会议,他估计会立马跑去实验。
    朱慈炅见这货的表情就知道这货指望不上了,搞研究的人旦有了感兴趣的课题,那就跟着了魔样,当然,他从开始就没指望孙元化能提出什么好的建议,就让这货去考虑坦克的问题吧,他则继续扫视起在坐的将领来。
    很快,又有个意想不到的人露出了跃跃欲试的表情,这位竟然是曹文诏,在朱慈炅的心目中这货是猛将,他也没指望过这货能提出什么好意见,但是,不能带有色眼镜看人是不,这货或许还真有什么好点子也说不定,于是,他同样鼓励道:”文诏有什么建议就说嘛,大家也是,想到了就说,放心大胆的说,朕不会怪罪你们的。“
    曹文诏闻言,只得硬着头皮道:”末将是想效仿冠军侯霍去病,末将虽然不敢说勇冠三军,但对付几十上百个建奴还是轻轻松松的,如果皇上能给微臣挑选十万精骑,再给每人配上转轮步枪和斩马刀,微臣和变蛟两个人率领这十万精骑就能将三大草原上的建奴骑兵和蒙古骑兵打得找不着北。“
    朱慈炅还没来得急开口,旁的秦良玉却是接口道:”曹将军言之有理,如果皇上真能选拔十万精骑,末将和拱明两个人也能率领这十万精骑也能打得三大草原上的建奴骑兵和蒙古骑兵找不着北。“
    卢象升竟然也兴致勃勃的道:”有道理,有道理,我个人就能率领这十万精骑也能打得三大草原上的建奴骑兵和蒙古骑兵找不着北!“
    这些人简直了,都热武器时代了还执着于个人勇武,要打败皇太极有什么难的,同样派五十万大军就能打得他找不着北,主要问题朱慈炅不是想打得他找不着北,而是想把他灭了,举占领漠南啊!
    当然,他们的积极性同样不能打击,朱慈炅只得无奈的点头道:”恩,文诏说的不错,将武功高强的将士集合在起的确能起到改变战局的作用,但是,朕这次并不是想打败建奴,而是想将建奴举歼灭,占领漠南蒙古,所以挑选十万精骑的事情就算了。不过你们回去之后可以将各自军中武功高强的将士全部挑选出来,成立个特殊的小队,在不方便开枪,或者地形复杂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的情况下,这种特殊的小队往往能奏奇效。“
    曹文诏秦良玉和卢象升闻言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便各自思考选拔特种兵的事情去了,时间整个大殿又安静下来。
    朱慈炅这个无奈啊,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正讨论怎么收拾皇太极呢,正事没点进展却是意外将坦克和特种兵这两种作战利器给引发出来了。
    要平时没事的时候,朱慈炅倒是很有兴趣和他们讨论下坦克和特种兵的问题,但这会儿他实在是没这个兴趣,现在蒸汽机车的速度简直慢得离谱,用来对付骑兵那是想都不用去想;特种兵作战也只能在局部战争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面对这样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大军的战斗,用处其实不是很大。
    他最看重的还是镇国公孙承宗,因为他第次御驾亲征的时候就是孙承宗在出谋划策,面对狡猾的皇太极孙承宗每每都能想出绝妙的计策,可以说他就是皇太极的克星,这次他更希望孙承宗能想出个完克皇太极的办法来。
    第十卷 第三十章 堡垒方能克骑兵
    沉思良久,孙承宗终于想到个不错的办法,他也不用朱慈炅鼓励,直接开口道:”皇上,微臣认为,对付骑兵还是要用堡垒。“
    朱慈炅闻言,满脑门黑线,还修堡垒啊,堡垒的确能克制骑兵,皇太极也很怕孙承宗的堡垒推进战术,但问题是漠南地区可比辽东地区大了五倍还不止,堡垒推进,要推进到何年何月啊!
    孙承宗没有注意朱慈炅的反应,而是拿起桌上的白蜡杆,直接站起身来,指着沙盘模型上的几处草原道:”微臣仔细观察过了,这些草原都是封闭或者半封闭式的盆地,建奴想要神出鬼没,前提是首先要从盆地中出来,如果我们在各个盆地的出口都建上小型城池,把他们堵里面,那他们就别想神出鬼没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派精兵来个瓮中捉鳖。而且皇上以后不是要屯兵驻守漠南吗,这些小型城池修筑好以后还可以作为以后的屯兵之所,点都不浪费。“
    这话貌似有点道理啊,朱慈炅已经有点意动了,不过他看了看波浪般起伏的漠南地区,这大草原的出口可不止两处,怕是要修很多小型城池吧!
    果然,孙承宗指着几个大草原的外围分析道:”微臣初步估算了下,要限制住建奴骑兵的机动性,起码要在三大草原外围修筑二十个左右的小型城池,而这些城池要抵御住建奴的猛攻,以我们现在的装备,每座城池,必须配备两万人左右,以二十个城池计算,守城士兵需派驻四十万,至于冲进去瓮中捉鳖,派上两个或者三个等军团就行了,也就是说整个战略只需要六到七十万大军,而且建奴绝对跑不了。“
    人数是少了很多,但时间却长了很多啊,这种以时间换人数的战术到底可不可行就要看到底要耗费多长时间了,朱慈炅不由问道:”太傅,你大概估计下要用多长时间。“
    孙承宗想了想,指着沙盘模型继续道:”微臣想将堡垒分成三大块,第块就是察哈尔科尔沁海拉尔的中间位置,这里大概要建十个左右的小型城池,如果再加上防止建奴在修堡垒期间偷袭的防御力量,大概需要三十万人马,修筑半年左右;第二块是海拉尔草原以北,这里要修五个左右的堡垒,需要二十万人马修筑大约三个月;第三块是察哈尔草原以东这里差不多也是五个堡垒,同样需要二十万人马修筑大约三个月。如果分阶段来,那就是五十万人马大概年的时间,如果同时开工那就是七十万人马大概半年的时间。“
    最少要半年?貌似赶不上自己大婚了啊!不过最多也就年时间,耗费的时间倒不算太长,貌似大概好像还可以吧,正当朱慈炅犹豫的时候,另位他期盼已久的将领发言了,秦军统帅孙传庭站起来恭敬的问道:”太傅大人,修筑二十个两三万人的小城池不用这么长时间吧?“
    孙承宗闻言,摇头叹息道:”我也想快点啊,但那样的话耗费的人力就大了,不值得冒这个险啊。“
    孙传庭连忙提醒道:”我和拱明文甫还看押着五十万反贼的俘虏能,把他们押过去,个月内绝对能把这些堡垒全修好,不用多调兵卒!“
    朱慈炅闻言,眼前亮,是啊,还有五十万俘虏啊,他时间竟然忘了,这下好了,看样子有望赶上自己大婚了!
    孙承宗却是有点担心的问道:”用反贼的俘虏修建城池?是不是有点不妥啊,他们要哗变怎么办?“
    孙传庭解释道:”这个请太傅大人放心,这些俘虏已经被驯服的很听话了,皇上还下过旨意,只要他们服五年劳役,就放他们自由,而且只要他们表现良好,还会给他们分配土地,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让他们能生活下去。所以现在他们干劲都很足,完全不用担心他们不听话。“
    孙承宗闻言,欣慰的点头道:”这样的话,就没问题了,如果把这些俘虏押过去修建城池,年前我们就可以组织精兵去瓮中捉鳖了!“
    看样子年内就有望收拾建奴,占领漠南了,朱慈炅同样欣喜不已,他正要站起来拍板,另个他意想不到的人却是突然站起来了。
    只见郑芝龙这货莫名其妙的站起来,对着孙承宗拱手道:”太傅大人,每座城池两万人驻守有点多吧,如果修筑成棱堡,座棱堡万人足矣,皇太极就是调集再多人马都没用!“
    孙承宗这几年又没去过东南沿海,自然不知道棱堡为何物,闻言,不由有些茫然问道:”棱堡,是城堡吗?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郑芝龙闻言,立马抓瞎了,那么大座城堡怎么形容呢,他可没什么艺术细胞,画也画不出来。
    这时候,我们崇正皇帝朱慈炅却是兴奋的站起来对下首的王征南道:”来咸,去弄点做沙盘的粘土来。“
    王征南闻言,立马站起身来跑到旁边的角落里背起个两尺见方的小箱子,恭敬的放在朱慈炅跟前的桌面上。
    众将见皇上又站起来了,不得不跟着全站起来,他们都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那个箱子,里面是调好的粘土,这个他们都知道,做沙盘的时候用到的粘土般都用这种密封的箱子装着,防止粘土干了之后变硬,不过皇上拿粘土干什么呢?
    朱慈炅为了将后世些东西画出来可是专门跟大画家刘若宰学了很久的绘画,艺术细胞还是很充足的,而且建沙盘模型的时候他可是亲手玩过这’泥巴‘,玩的可溜了。
    只见他打开密封的木箱子,直接用里面的小抹子挑出大坨粘土,往桌面上甩,然后抹了几下,个土丘模样的小山包就成型了,他用抹子指着那土丘模型道:”太傅你看,漠南?br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