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第 9 部分阅读

    涨的通红,犟驴脾气噌的下就上来了,他悲愤的望着朱慈炅,直谏道:”皇上,武侯诸葛孔明有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望皇上以此为鉴,亲贤臣而远小人,否则我大明危亦!“
    朱慈炅自然知道谁是贤臣谁是小人,只是这些小人不自知而已,他也懒得跟这些小人解释,直接摆架回乾清宫了。
    这事就这样完了吗?当然不会,黄道周是什么人物,这货可是当世大儒,粉丝遍(fanwai.org)布东林党,他这闹东林党的言官们首先坐不住了,坐不住了干什么了,上啊,上奏折弹劾徐光启啊!
    钱谦益自然也不会闲着,他装作痛心疾首状,在东林党内到处宣传,好像圣贤之学就要崩塌了,以后就是西学的天下了,这还得了,不上书弹劾徐光启那简直就没脸说自己是读书人了,于是,东林党的各级官吏也纷纷上奏折弹劾徐光启。
    朱慈炅看着堆的越来越高的奏折,知道麻烦大了,这次可不是几十份,而是几百份!
    第二卷 第十四章 无奈妥协
    黄道周果然不愧为当世大儒,谏言出,应者云集,不到两天,朱慈炅就收到将近五百本弹劾奏章。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在京官员全部加起来也就千出头,也就是说有将近半的官员反对推广西学!
    其他官员的态度还不知道,要么是明哲保身之辈,要么是碍于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的面子不好意思上奏折弹劾,真正赞成推广西学的估计不到。
    朱慈炅有点怕了,他终于体会到了万历和天启的无奈。万历皇帝不是傻子,天启皇帝也不是蠢蛋,为什么会被手下的官吏吓得不敢上朝呢?有个词叫众怒(shubaojie)难犯,用通俗点的说法就是集体罢工,你再是皇帝,再是老板,人家不干了,你拿他们有什么办法?
    公司还可以关门倒闭,国家能关门倒闭吗?那叫亡国!
    朱慈炅知道,不能让他们这样弹劾下去了,再不处理肯定会出大事。但是,怎么处理呢,他也没太好的办法,只能招来众亲信商议了。
    望着手下这小猫两三只,再想想那满朝的文武,朱慈炅心里升起股对权力的渴望,要是满朝文武都是听他的,自己又何必如此憋屈呢。
    怎么让满朝文武都听他的呢?学天启皇帝样重用太监吗?魏忠贤是把东林党给收拾了,整个朝廷也没人敢反抗他,但那些官员怕的不是天启帝,而是魏忠贤,难道自己也要培养个九千岁出来吗?还是算了吧。
    朱慈炅还是偏向于慢慢培养自己的亲信去掌权,虽然这样比较费时间,但好歹不会出现家独大,大权独揽的情况。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平息这场弹劾风波。
    现在御书房就徐光启毕懋康曹化淳等众亲信,大家都矗在那里满脸忧色,皱眉沉思,整个书房除了低沉的呼吸声,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场面压抑无比。
    朱慈炅想了会儿,见众人都不吭气,只得指着书桌上沓沓的奏折,无奈的道:“怎么办,大家说说吧。”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顾无言,只能摇头叹息。这次事情太大了,几乎半个朝廷都跳出来反对了,众人实在是想不出什么万全之策。
    最后徐光启长叹声,悲壮的道:“他们的目标是我,皇上只有把我撤职查办就没事了。”
    朱慈炅闻言愣,开什么玩笑,徐光启可是自己的头号大将,把他给办了那不是自废武功吗。他摇头道:“这是朕的主意,不能怪恩师,再说他们的目标也不是你,而是。”
    说到这里,朱慈炅脑袋里面灵光闪,拍手道:“对啊,他们的目标是要阻止西学的推广,我们暂时不推广不就没事了!”
    徐光启闻言,眼中露出希冀的光芒,但是他想了想又黯然摇头道:“不推广西学这军工厂怎么办,燧发枪谁来做,光靠我们几个,天又能做出几把,根本不顶用啊!”
    朱慈炅也不答话,他沉思了会儿,又问道:“现在招了多少生员了?”
    徐光启叹息道:“总共才招了千来人,还都是工部下属的匠户子弟,他们这么闹,还有谁敢来报名啊!”
    才千来人,貌似有点少啊,他又问毕懋康道:“孟侯,工部下属的匠户不是有万多吗,怎么才这么点人来报名?”
    毕懋康闻言尴尬的回道:“皇上,这匠户也有分工的,有泥瓦匠有木匠有铁匠有石匠,真正能短期内训练出来制作燧发枪零件的也就木匠和铁匠了。再说他们都有门手艺在身,没人想改行来学这个,只有那些家里人丁比较兴旺的才会送两个后辈来碰碰运气。”
    朱慈炅闻言呆,自己倒是有点想当然了,算了,千就千吧,必须早下决断,不然这个样子下去迟早要出大事。他咬牙,低沉的道:“那就这样吧,这千人全部招到王恭厂,也不用倒班了,白天就让他们跟着你们干活,现场指导,晚上再教他们怎么识图。至于那四处学堂,就交给黄道周他们去折腾吧,让他们拿去传播圣人文章,这样总行了吧。还有,要委屈恩师下了,罚俸年,你看怎么样?”
    徐光启都做好丢官的打算了,这罚俸年算个什么事,他无所谓的道:“微臣还薄有家产,罚俸年倒也没什么,只要能把事情压下去就行了。”
    朱慈炅当然不是真要罚他的钱,闻言立马解释道:“这罚俸年只是拿来堵他们嘴的,朕怎么能让恩师吃亏呢,曹公公去内库取五千两银票来给恩师。”
    徐光启闻言,感动的热泪盈眶,他赶紧阻止道:“皇上,使不得,使不得,”
    明朝的官员工资是很低的,他个品大员月俸禄也就百多两,这五千两都够他几年的俸禄了,他自然是连连推辞。
    朱慈炅才不在乎这点钱呢,硬塞到他手里,把他们打发走了,然后便令曹化淳拟旨,明日早朝当众宣读。
    大概意思就是:这次推广西学是他崇正皇帝考虑不周,他决定虚心接受大家的建议,停止推广西学,建好的学堂就交给侍讲学士黄道周管理,用来传播圣人文章。礼部尚书徐光启虽然不负主要责任,但他是帝师,教导不力,特罚俸年以为惩戒。
    第二天圣旨宣读,黄道周自然是满意了,他不但劝阻了皇上,还整治了帝师,赚足了面子。作为个博学大儒,礼尚往来的道理他自然是懂的,自己的面子有了,自然不能让皇上太没面子,于是,他立马变脸,大赞皇上英明,年少有为。
    钱谦益却是郁闷的不行了,这都两次了,每次都是误中副车,根本没有达到目的,他枉做了两回小人,却什么好处都没得到。
    朱慈炅也很郁闷,这事情是解决了,但燧发枪的产量也严重下降了,光这千来人,年能做两万把出来就不错了,这让他清剿起义军的时间又拖后了几年,这帮东林党真是害死人啊。
    他当然不会就此放过这帮人,下了朝以后,他马上把曹化淳叫道跟前,咬牙切齿的交待道:“给我派几个文采不错的番子打入他们的内部,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老跟我过不去。”
    他气的连朕都忘了说了,直接用上我了,曹化淳知道他正在气头上呢,也没指出来,只是默(zhaishuyuan.cc)默(zhaishuyuan.cc)的下去安排去了。
    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机床
    天气慢慢转冷,眼瞅着还有两个来月就要过年了,年节是华夏传统上最重要的个节日,是合家欢庆的日子,按道理应该欢欢喜喜热热闹闹才对,但朱慈炅现在却点都欢喜不起来。
    陕西的农民起义还在继续,杨鹤对招抚工作还是很负责的,已经招抚了多股义军,但他的招抚速度还赶不上起义军增加的速度,般他招抚了股,就会新冒出来两三股,主要还是没钱,当人面临要么造反要么饿死这么简单的选择题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造反。所以陕西的局势不但没有改善,还有越来越糟的趋势。
    这招抚不起作用,那就要准备剿了,为了节省开支,朱慈炅选择了用燧发枪武装军队,然后再去剿灭义军。但这燧发枪的生产却又遇到了问题,招不到人啊,建了个起码能容纳上万人的大型军工厂,结果却只招到千来人,而且全是白丁,还需要从基础开始培养,这产量怎么上的去。
    说到这个产量,朱慈炅倒是有办法,因为他前世就是工艺工程师,合理的工艺流程是可以提高产量的。朱慈炅想来想去,要显著的提高产量,就只有增加机床种类了。
    他脑海里还有很多机床,倒不是他不愿意做出来,只是当时的加工水平,要将这些机床做出来实在是太麻烦了。
    比如说铣床,结构倒不复杂,只要将钻穿竖起来,然后再将钻头换成铣刀,再做个固定零件的平台就行了。其他都不是很难做,唯独这个铣刀是个很大的问题,明朝这加工水平,要把铣刀做出来,难度那不是般的大。
    铣刀的毛胚倒不是很难做,淬火之前用车床就能车出来,关键在于铣刀的刀刃,要在个圆盘上加工出圈刀刃来,在没有金属切削设备的明朝,那难度可想而知。
    毕懋康倒是想出了个办法,那就是磨,明朝没有金属切削设备,但是天然的磨刀石还是很多的,反正那些石匠也不能参与军工生产,不如让他们用磨刀石慢慢把铣刀的刀刃磨出来。
    朱慈炅把铣刀的图纸给他画,他额头上的冷汗马上就冒出来了,这么复杂的刀刃,个石匠怕不得磨个把月才能磨出把铣刀!
    朱慈炅当然不会让人真去磨个月,现在这高碳钢的材质,把铣刀能用几天就不错了,要是弄个十台铣床,那不得安排几百个人专门去磨铣刀,成本太高了。
    磨刀石多那铣刀加工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可以做个简单的砂轮机,活塞系统是现成的把磨刀石加工成圆盘形,再固定到转动轴上就行了。用简易砂轮机磨的话,个熟练工天可以磨出好几把铣刀,成本就不至于那么高了。
    朱慈炅发现,现在还有很多加工手段他不知道,毕懋康他们却是很清楚的。这不和他们商量,铣刀的问题就解决了,有了铣刀铣床就可以做了。朱慈炅口气让他们做了十台,燧发枪里面各种奇形怪状的零件基本上有半能放到铣床上加工,有了铣床产量最少能提高三成。
    还有些奇形怪状的零件是片状的,拿到现代来那根本就不是个事,买堆薄钢板,直接上冲床,个人天能冲出几千个来!但明朝没有标准的薄钢板啊,冲床也需要现做。
    先说这冲床吧,就算是加工小零件也得把个几百斤的重力轮抬起来,然后啪的下冲下来,才能把模具上的薄钢板冲成想要的样子。这模具倒还好说,做个冲几万个零件是没问题的,就让人去慢慢磨出来都可以。关键是这个重力轮,几百斤重,还得车成车轮状,小车床压根禁不起这么大家伙的折腾。
    没办法,朱慈炅只得先做了台大型车床,这冲床的问题才算是基本解决了。
    有了大车床,这薄钢板的问题也解决了,钢板无非就是用轧车轧出来的,也就是把加热软化的钢块从两个巨大的钢辊子中间碾过去,钢块就变成钢板了,要想薄点可以多加几组钢辊,路碾过去就行了。
    有了大型车床这钢辊自然是能加工出来的,只是直径不能做太大,太大了毛胚都做不出来,还好这薄钢板用量不大,做几个半米宽的钢辊就行了。就这样台轧板机轧天做出来的钢板,个月都用不完,这就属于产能严重过剩了。
    朱慈炅也管不了这么多了,没有现成的钢板买就只能自己加工了,这钢板多做点也没什么,好多地方都能用上呢,只是现在还没人知道有这好东西卖而已,要大家都知道有上好的钢板卖,估计马上就会供不应求。
    冲床,轧板机做出来,这燧发枪的产量又将提高三成,当然,这已经是极限了,其他机床就没必要做了,有的零件工艺太复杂,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才能做出来,而且做出来对燧发枪的生产也没多大助益,纯粹浪费时间而已。
    就这样花了个多月时间,朱慈炅和毕懋康他们商量着把简易的铣床砂轮机轧板机还有冲床都配齐了,千多名新手也差不多能上手操作了,这年节也快到了。朱慈炅干脆下旨,大家好好休息下,过完年再正式开始生产燧发枪。
    转眼崇正元年就这样过去了,经过这年的风风雨雨朱慈炅总算是体会到了做皇帝的辛苦,同时也坚定了他发展军工的决心。
    后金的入侵和西北的农民起义让他明白个道理,那就是:有了绝对的武力才有绝对的话语权,后金为什么不顾大明的警告,次又次的进攻辽东,就是因为他们现在的武力比大明强。西北的农民为什么敢放下锄头起义,就是因为大明没有多余的军队去镇压他们。
    如果能有几十万装备新型燧发枪,配备充足火炮的准现代化军队,你让农民造反他们都不敢造反,你求后金来打你他们都不敢来打你,在先进的火药武器面前,放下锄头的农民就是移动的靶子,后金的骑兵也只是个移动的比较快点的靶子。让他们拿着冷武器和装备了先进热武器的明军战斗,纯粹就是让他们来寻死吗,谁有这么傻!
    当然,现在这些还只是朱慈炅的个梦想,前路艰辛,他也不知道这个梦想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状元
    京城的正月很冷,气温般都在零度以下,早晚更是冷的厉害,零下十几度都是很正常的。般人都会窝在家里,围在炕上,抱抱老婆,逗逗儿女,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基本不会出门。
    朱慈炅自然不能像般人样天天赖在炕上抱着明月,或者说让明月抱着,享受温馨甜蜜的时光。因为他是皇上,整个大明有无数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
    刚过完年节,朱慈炅便迫不及待的来到王恭厂,亲自启动了第台机床,以此宣告大明正式开始生产先进的火药武器燧发枪。
    这是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随着燧发枪的逐渐普及,大明的军队将在装备上超越当时所有国家,逐渐成为军事强国。同时,种新的战斗模式将登上历史舞台,热武器将逐渐主宰战场。
    当然,由于人员严重不足,燧发枪的产量并不是很高,添加了十多台机床之后,个月也只能堪堪做出两千把。朱慈炅准备等做出大概五千把后,统给神机营换装,然后再由神机营教导三军营,将火药武器作为京营的常规武器,逐渐取代刀枪箭戟。
    燧发枪的生产才刚刚开始,崇正朝的第次科举却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是古代平民晋身官场的唯途径。所以,科举制度在古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朝廷重视,黎民百姓更重视。
    在古代有句诗叫:“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人生最大的两件喜事,是娶妻生子传宗接代,还有就是考中进士金榜题名,由此可见民间对科举的重视程度。
    科举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不能迟到,会试是二月份开始,各地的举人般都会提前个月左右赶到京师。因此,刚过完年节,京城里就陆续出现全国各地前来赶考的举人,这其中就有历史上大大有名的民族英雄史可法。
    史可法,字宪之,开封府祥符县人,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十月初四日寅时生。自幼天姿聪慧,勤学好问,闻名乡里。十八岁时拜东林党领袖左光斗为师,在其教导下更是锐意进取,发奋苦读,刚过二十便乡试中举。左光斗对他寄予厚望,有意栽培他为接班人,带领东林党,带领大明走向辉煌。
    然而,天不遂人愿,东林党在接下来与阉党的斗争中败涂地,左光斗等‘东林六君子’先后被魏忠贤残害致死。随后,魏忠贤又开始对东林党进行清洗,无数东林党人含冤而死,史可法也因此在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乙丑科的会试中名落孙山。
    苦熬了两年,形势终于逆转,天启帝驾崩,魏忠贤失宠,新皇开始重用东林党人,最后,更是在太傅孙承宗的策划下举将阉党举成擒。
    然而此时,整个大明已经被阉党腐蚀的千疮百孔,后金在辽东再挑起战事,西北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大明的江山风雨飘摇。
    正是这个时候,史可法秉承先师的遗愿,怀着救国救民的梦想,重回京师,参加戊辰科会试。
    在会试中他发挥的还算可以,如愿进阶成为三百名贡生当中的位,今天就是殿试的日子了,这才是真正排定名次,决定人生命运的时刻。
    史可法早早的就起来了,饱食顿,沐浴更衣之后便赶到皇城外的奉天门,此时还只有卯时刻。
    殿试将于辰时开始,贡生在卯时四刻之前到达奉天门即可,但此时奉天门外的广场已经聚集了很多学子,三个群,五个堆,议论考题,谈论时政,好不热闹。
    史可法站在人群边上,抬头望着皇城,言不发,显得有些孤傲。并不是他骄而不群,实在是因为他是往届生,这届的举人他还真个都不认识!
    卯时四刻,奉天门缓缓打开,队礼部官员从城门里走出来,开始报名整队,宣布考场纪律。然后众学子便随着这些官员走入奉天门,沿御道过皇城进午门跨过金水桥,穿过皇极门,来到皇极殿外的广场。
    此时御道两边的广场上已经摆满了单独的桌椅,每个书桌上都文房四宝齐全,看就是给这些贡生准备的。
    崇正皇帝朱慈炅坐在皇极殿大门外高高的台阶上,等待着众门生前去参拜。
    这是殿试的规矩,每个贡生都要单独上前参拜皇上领取试题,寓意这些贡生都是天子门生。
    朱慈炅本正经的坐在龙椅上,面带微笑,对着前来参拜的贡生额首示意,这样的动作重复上百遍(fanwai.org),他感觉自己都快变成鹌鹑了,心里不由腹诽道:“要不要这么搞啊,起上前不就得了,非得个个来。”
    心里虽然不情愿,他还不能显露出丝不耐烦,因为这些贡生以后名义上就是他的门生了,在古代欺师等于灭祖,很少有人敢不听自己师傅的,所以这些门生对他的忠诚度相对来说会比较高,这就是种政治资本,以后慢慢的把这些人提拔起来,朝廷上下反对的声音就会慢慢变少。不像现在,动不动就有人跳出来唱反调,然后就是堆人跟着起哄,让他很多想法都无法付诸实施。
    正当他倍感无趣时,个面色微黑,满脸刚毅的贡生走上前来,跪在地上朗声道:“学生史可法参见皇上。”
    朱慈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史可法!不会是重名吧?他下意识的问道:“可是先帝时左佥都御史左光斗的弟子史可法?”
    史可法闻言激动的浑身直抖,皇上竟然听说过他,这是多大的荣耀啊,他连忙磕头道:“正是学生。”
    朱慈炅精神震,勉励道:“令师清正廉明磊落刚直,实乃为官典范,望你不要堕了他的威名,下去好好答题吧。”
    史可法领了试题,千恩万谢的下去了,他这还没开始答题呢,朱慈炅却开始考虑怎么用史可法了。
    这史可法可不是般人,用的好了东林党的问题就解决了。
    经过上两次的教训,朱慈炅见识到了东林党势力的恐怖,这帮人权倾朝野,已经到了可以左右帝王决策的程度,不好好整治下,大明还真有可能会亡在他们手里。
    朱慈炅当然不会愚蠢的想去吧他们清洗掉,东林党里有臣更有忠臣,而且旦清洗,杀掉的般都是忠臣,那些臣连投降满清都做的出来,想在他们熟悉的大明朝廷把他们清洗掉简直是不可能的。既然不能清洗那就只有想办法控制了,而这史可法就是他控制东林党的希望。
    史可法是东林党领袖左光斗的接班人,为人正直,廉信奋发,在东林党内声望很高,说他是东林党的太子都不为过。
    有人肯定会说,东林党太子这种比喻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他史可法现在还是介书生,无官无职,凭什么说他是东林党太子。
    其实这样说是有依据的,史可法在东林党中的地位从他后面的职位就可以看出来。崇祯当皇帝那会儿戊辰科的状元是刘若宰,史可法是三甲第三十八名,都排到百名之外去了,最后两人的职位却是天壤之别,不是刘若宰比史可法高,而是史可法比刘若宰高。
    史可法最后的职位是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领江北督师官居品,升无可升。而刘若宰呢,到死都只是翰林院侍讲学士,个从五品的小官。
    十来年时间就可以从个三甲同进士出身的官场新丁扶摇直上直到官居品,没有东林党的全力支持,他怎么可能爬的这么高,又怎么可能爬的这么快。
    由此就能看出来,史可法就是东林党公认的领袖接班人,也就是说只要把他培植为亲信,再顺势把他扶上高位,就可以利用他控制东林党,为朝廷所用。
    朱慈炅越想越觉得史可法这个人定要培植成亲信,至于怎么培植吗,现在不就有个大好机会,直接把他点为新科状元不就得了!
    殿试的名次本来就是皇上说了算,再加上史可法在东林党的地位,点他为状元就更不会有人反对了。
    就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史可法已经是新科状元了。
    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fuguodu.pro)将上
    “十年寒窗无人问,举成名天下闻。”史可法高中甲第名,进士及第,也就是俗话所说的高中状元。时之间整个大明都在传诵史可法的光辉事迹:
    什么史可法是文曲星下凡,是其母亲梦文天祥而生啦;
    什么史可法五岁就阅遍(fanwai.org)四书五经,七岁就出口成章啦;
    什么史可法从小就刻苦勤奋,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读书,从而感动左光斗,收其为弟子啦;
    幸福来的太突然,史可法都高兴的不知如何是好了,朝野上下的东林党人更是欣喜若狂,这可是先贤左光斗的得意门生,是东林党成立以来所出的第位状元。
    这个状元的意义太重大了,状元出,以后还有谁敢怀疑东林党士林领袖的地位?还有谁敢说东林党沽名钓誉!
    东林党以党争而起,骂战高手自然无数,这先贤的弟子高中状元,他们自然是要好好吹嘘,后面他们每逢骂战皆以句经典作为开场白:“你们叉叉党算个毛线啊,新科状元是谁你们知道不,史可法是谁你们知道不,那可是我们东林党人,你们叉叉党出个状元给我们看看。”
    正当东林党人弹冠相庆时,朱慈炅开始了他蓄谋已久的拉拢计划,状元算什么,还有更多的惊喜等着史可法呢。
    带着大红花在京城风风光光的游了几天街之后,史可法接到圣旨,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讲学士,这个任命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按惯例新科状元都会任命为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其他榜眼探花和二甲三甲的进士则会被安排到京城各衙门历练或者直接下放到地方任知县类的基层官员,般都是正七品,也有少数人会破格提拔为从六品或者正六品的官员。
    翰林院侍讲学士其实并不是什么行政官员,主要工作就是陪皇上读书,如果皇上有什么地方看不懂,侍讲学士就必须给他详细讲解。皇上也不可能天天百万小!说,所以侍讲学士还有另外个工作,那就是在翰林院指导文史的文史修撰和编修。个朝代需要载入史册的大事也不可能天天发生,所以侍讲学士般都是比较清闲的。但史可法却没有那么清闲,刚到翰林院上班第天皇上的圣谕就来了,让他马上去乾清宫报道。
    史可法以为是皇上要百万小!说了呢,结果压根就不是这回事,他来到乾清宫门口的时候已经有个四品的知府和个丰神俊朗的年轻文士在宫门外等候了,他还没来得及和这两人寒暄,乾清宫里便传来太监的高唱声:“皇上有旨,宣卢象升孙传庭史可法晋见。”
    不久,乾清宫里出来个小太监,引着他们向里走去。
    史可法晕晕乎乎的跟着他们来到御书房外面,阵通传之后,个威严的中年太监从里面走出来,微笑着道:“三位随我来吧。”
    史可法更晕乎了,其他太监他不认识,这个太监京城里当官的几乎没有个不认识,这位可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领东厂提督曹化淳曹公公!这曹公公为什么对他们这么客气呢?不明白啊,不明白。
    进得御书房,看到里面的场景,他更想不明白了。
    小皇上朱慈炅正拿着把跟他差不多长的火枪,站在书桌后面的大炕上爱不释手的玩耍,而帝师徐光启则坐在书桌的左下首,满脸崇敬的看着皇上。好吧,皇上耍枪你不管那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满脸崇敬的看着他,你可是帝师,不是天子门生!
    这书桌的右下首就更离谱了。
    位威严的老妇人坐在那里,后面还站着两个年轻的武将。好吧,如果他们三人也安静的看着皇上那也不算离谱,问题是他们点都不安静,个宫装绝色少女正靠在老妇人怀里撒娇呢,那威严的老妇人心肝宝贝般的哄着,那两个年轻的武将竟然也做献媚状,正在那哄这位绝色少女开心呢!
    这几个人怎么回事,当这是他们家吗!
    当然他也只能是想不明白而已,这里还没有他说话的份,这几个人做的再离谱,他也没有权力去管。他跟着卢象升和孙传庭走到书桌前,跪在地上磕头行礼道:“微臣参见皇上。”
    朱慈炅见人都到齐了这才有些不舍的放下手中的长枪,咳嗽了声,然后亲切的道:“都起来吧。”
    秦明月听到他的咳嗽声,才发现书房里多了三个人,她俏脸红,赶紧从秦良玉怀里窜出来,本正经的站到他两个哥哥旁边。秦翼明和秦拱明也马上收起献媚的表情,头抬,腰挺,威风凛凛的站在那里,好像刚才那两个低声下气哄小妹开心的人不是他俩样。
    卢象升孙传庭史可法磕头谢恩之后从地上爬起来,茫然的站在那里,不知道皇上到底想干嘛。
    朱慈炅先没有告诉他们召他们来干嘛,而是问道:“三位爱卿对领兵打仗可有兴趣?”
    这话要是放在其他朝代问,估计这三位文官立马就要冒傻气了,但大明却就是这么奇葩,般军队的主将还都是文官,所以这些卢象升他们听了朱慈炅的话点都不觉得奇怪,反而齐声回道:“但凭皇上差遣。”
    朱慈炅拍手道:“好,那就委屈三位暂时在秦将军麾下担任三军营副将,助秦将军操练京营。”
    京营副将,那可是从三品,卢象升和孙传庭还好点,他们本来就是正四品,升到从三品只是提了级,但是也已经惊喜不已了,哪个热血男儿不想征战沙场建功立业,而且京营可是禁卫军,是皇上的亲军,无论是装备还是兵员素质都是最好的。
    史可法则已经激动的快晕倒了,他虽然是状元,那也是新科的啊,个官场新丁刚上任就从五品升到三品,而且还是禁卫军副将,这种际遇,这种恩宠,简直闻所未闻。他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对他这么好,又是点状元,又是升官,但他知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决定,以后就死心塌地跟着皇上干了。
    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fuguodu.pro)将下
    又是中状元又是连连升官,史可法再性格坚毅也激动的有点不知所措了,还好卢象升和孙传庭却还正常着,他们连忙扯着史可法跪到地上磕头道:“谢皇上恩典。”
    朱慈炅满意的点了点头,亲切的道:“都起来吧,以后都是自己人了,不必这么拘谨。”
    三人连忙千恩万谢的爬起来,朱慈炅又用眼神示意曹化淳将他身边的枪拿去给给众人传看,然后解释道:“这是新型火枪,名曰燧发枪,用燧石撞击点火,无需火绳,射程两百步,我想以后禁卫军全部配备这种新式火枪,你们协助秦将军将新枪的战法研习下。我这里有个示例,名曰三段式射击,大家看看吧。”
    说罢,朱慈炅又示意曹化淳将书桌上早已准备好的三段式射击战法分发给众人,其实也就是张纸上画了个示意图,然后解释了下。这还是朱慈炅玩军工世界时,系统给的标准战法,大概意思就是将士兵排成三排方阵,对战时前排先开枪,而后下蹲装弹,中排再开枪,而后下蹲装弹,然后是后排,再前排,依次往复。
    众人听了这燧发枪的性能就已经两眼冒光了,再看朱慈炅对三段式射击战法的描述,无不兴奋的满脸通红,有这样的神枪,只要研习出相应的战法,大明军队岂不无敌!
    朱慈炅也很兴奋,燧发枪终于开始量产了,热武器的时代即将来临。大明在武器上已经先走步,再加上眼前这五员虎(fuguodu.pro)将,大明中兴有望!
    穿越到古代有个好处,那就是熟知历史名人的事迹,压根就不用担心自己会看错人,卢象升他们现在虽然默(zhaishuyuan.cc)默(zhaishuyuan.cc)无闻,但在后世的史书上却都是顶顶有名的猛将。
    秦翼明和秦拱明就不用说了,虽然现在还只有二十来岁,却早已久经沙场,在陆广剿匪时就曾经率几百溃兵与几万反贼对阵,最后死战得脱。后面更是曾随秦良玉进京勤王,大战清军,而后又逆战反王,打的张献忠抱头鼠窜,英勇事迹举不胜举。
    卢象升孙传庭史可法现在虽然还是文官,但后面可都是猛的不能再猛的猛人。
    卢象升,字建斗,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生,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进士。虽是江南文人,却天赋异禀,武艺高强,更为难得的是他能和士兵同甘共苦,起冲锋陷阵。
    他善于驭下,士兵愿意替他效死力,有史料记载:“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
    他还善于练兵,明末三大精锐之的“天雄军”就出自其手。又善奇袭,经常以几千府兵大战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贼寇而胜之。
    这个猛人到底有多猛呢?看史料中的段记载就能略知二:
    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卢象升遇到就死,不可侵犯!
    孙传庭,字伯雅,代州镇武卫人,万历二十年公元1593年生,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表人才,多有谋略。这位猛人也是战功赫赫之辈,农民起义军在他手里几近覆灭:
    比如农民军首领闯王高迎祥,欲自汉中进攻西安。孙传庭领秦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遂意图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孙传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北京处死。
    又比如农民军继任首领闯王李自成,陕南战孙传庭指挥五路兵马采用分兵堵截,机动设伏战术打退了驰援陕西起义军的马进忠马光玉所部,又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
    至此,陕西境内的起义军几被镇压下去,明军情势大好,可惜清军在此时攻入长城,崇祯帝急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御,李自成便得到喘息。
    孙传庭战功标榜,可以说是崇祯手中张不可多得的王牌,故此,《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
    至于最后位,新科状元史可法就更不必说了,独守孤城,以身殉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至于那些说什么史可法指挥无能御下无方什么的,那都是胡说八道。个无能的人能当上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当满朝文武和南明皇帝都是白痴吗?
    华夏民族极为每次被异族欺凌都不是因为将帅无能,主要原因都是出了帮贪恋荣华富贵,媚颜屈膝,没长骨头的无耻之徒。
    这帮人最无耻之处不在于他们投降异族当了汉,而在于他们当了汉之后的所作所为,历朝历代的无耻汉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喜欢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在他们嘴里:
    精忠报国那是莫名其妙,岳飞死的莫名其妙卢象升死的莫名其妙孙传庭死的莫名其妙史可法死的也莫名其妙。他们就是要让人误以为精忠报国的人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只有媚颜屈膝去当汉才能享尽荣华富贵,像洪承畴投降了过的多好,封疆大吏,像吴三桂投降了过的多好,平西王!那些无耻之人还给他找了个‘冲冠怒(shubaojie)为红颜’的借口,我呸。
    总之,国之将亡就会出现些无耻之尤的畜生,这帮人次次刷新着无耻二字的下限,在他们的脑海里没有国家,没有民族,没有下限,他们自私自利,无耻之尤
    想起那些汉走狗就生气,不说了,说多了会出事。
    继续上文。
    总之,卢象升他们五人都是猛的连死都不怕的猛人,为国捐躯,慷慨之极。
    虽然这些人在崇祯手里都是战死沙场的结局,但现在已经不是崇祯了,而是崇正。
    朱慈炅看中的就是他们精忠报国无怨无悔,像洪承畴左良玉吴三桂那些报国还讲条件的,稍有不顺就投降的,让他们见鬼去吧。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崇祯皇帝最大的缺点就是多疑,他的眼光并不差,看中的人都是很有才能的,但是旦人家做出点成绩来,他就开始怀疑,开始排斥,害得这些人最后都不得善终。
    朱慈炅当然不会这样,他已经下定决心全力培养这五人,三国演义里蜀汉有“五虎(fuguodu.pro)上将”名垂千古,从此,他大明也有了“五虎(fuguodu.pro)上将”,这五人必将震惊当世!
    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发手雷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了夏季,京城虽然地处北方白天却也样的热浪滚滚,就在这样的大热天里,神机营的校场却是旌旗招展,千名官兵排着整齐的阵型,站在校场中央,虽满头大汗,却纹丝不动。
    原来秦良玉带着卢象升他们训练了几个月,终于练出了个比较实用的阵法,名曰叠浪,就是令士卒站成三排以上的方阵,根据战场情况指挥士兵如波浪般的前后移动,敌人攻势猛烈则前排开枪后立即后撤装弹;敌人有溃败趋势则前排疾步上前开枪后就地装弹,后排再依次疾步上前开枪。
    听说战阵差不多操练成熟了,朱慈炅忍不住前来检阅番,此时他已经坐到了南面的点将台上,看下面已经排好阵型,便兴奋的大喊声:“开始。”
    旁边的秦良玉闻言,马上举起手中的令旗,校场上的卢象升收到信号立马抬起右手,朗声道:“第排举枪,瞄准。”
    哗的声,第排两百名士兵马上举起手中的燧发枪,头靠枪托,瞄准前方。
    卢象升?br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