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第 4 部分阅读

    》,这天机护法非他莫属;
    孙应元正是微臣的门生,曾随西洋人学习火炮用法,这神炮护法之名倒也贴切;
    南京通政使毕懋康,正自研制新型火枪,神枪护法之名可谓实至名归啊!”
    朱慈炅闻言心中大定,打趣的问道:“那你为什么叫天眼护法啊?”
    徐光启谦虚的答道:“微臣直研究西洋之千里眼,而且正打算做架探天之眼,这天眼说确是没错的。”
    朱慈炅没想到,这神迹之说还真忽悠对人了,徐光启算是拿下了,凑巧的是另外四个他还都认识,那几个也没必要费劲去忽悠了,直接交给徐光启去忽悠效果更好。
    于是他严肃的道:“关于朕是火德星君转世,你不要告诉任何人,你知我知就行了,毕竟我现在还没有自保之力,若是被那些妄之臣知道了,我恐怕会性命难保,你明白吗?”
    徐光启躬身礼,严肃的道:“微臣明白。”
    朱慈炅又装逼的道:“恩,神仙好像还给我开启了原来的记忆,我记起的很多火器方面的东西,以后,你就按我教给你的方法去做,到时候就说是你想出来的就行了。”
    徐光启这个激动啊,他被魏忠贤压抑了辈子,现在有了小皇帝的宠信,总算是要翻身了,他赶紧躬身礼道:“多谢皇上恩典。”
    朱慈炅记起他父皇做木工活的的偏殿里就有台原始的脚踏式木工车床,正想带着徐光启去研究番,门外突然传来通报声:“信王殿下孙承宗孙大人求见。”
    朱慈炅闻报不由腹诽道:“这都整了上午了,你们有完没完啊!”
    不过,用神迹忽悠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做机床的事情倒也不急于时,先把这登基登完再说也不迟。
    于是,他挥挥手让徐光启退下,然后宣朱由检和孙承宗进来,看他们到底还想干嘛。
    第十四章 隐忍
    朱慈炅以为信王和孙承宗找他是因为登基大典的事情,搞半天却不是这么回事。
    原来,这登基大典已经完成了,他已经是皇帝,接下来就该行使皇帝的权力了。
    皇帝的权力用什么来体现呢?当然是圣旨啦,信王朱由检和孙承宗就是来让他下旨的。
    这两人走进来自然先行拜见大礼,朱慈炅按例让他们平身,然后赐坐。
    孙承宗坐下来就拱手道:“启奏皇上,魏忠贤正将派往外地的党羽招回京师,过不了个月他手下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子加起来就会超过骆养性手下的锦衣卫,我们要早做准备啊。”
    朱慈炅闻言有点慌了,魏忠贤如果铤而走险,那他就危险了。
    该怎么准备他还真不知道,见孙承宗似乎不是很担心,他赶紧问道:“太傅可有对策?”
    孙承宗不慌不忙的回道:“禁卫军有二十六卫三大营,二十六卫除了锦衣卫,其他卫常年不行操练武备松弛,不堪大用。三大营倒是直在京师外面操练,只是不到战时,没有安排提督统领。请皇上下旨,调良将两员来统领五军营和神机营,将神机营驻扎在皇城以为震慑,五军营还是驻扎在京师外,暗中准备,时机成熟,我们便可将阉党网打尽。”
    朱慈炅这几天都有点蒙了,明熹宗突然驾崩搞的他措手不及,连重用秦系武将这么重要的事情都给忘了。现在孙承宗既然提起来了,自然是要顺势将秦良玉家子给调过来。
    当然,他不能突然提起秦良玉,只能先看看孙承宗的打算。
    于是,他又请教道:“不知太傅可有合适的人选。”
    孙承宗自然早有人选,他拱手道:“启奏皇上,原右佥都御史登来巡抚袁可立老成持重,可令其提督五军营。原辽东巡抚袁崇焕忠勇无双,可令其提督神机营。这两人都是因不满魏忠贤把持朝政任人唯亲而辞官返乡的,用来对付魏忠贤正合适。”
    这袁可立朱慈炅还真没听说过,不过既然比袁崇焕还多了个右佥都御史,又得孙承宗的推崇,应该是比较厉害的,让他当五军营提督倒是没什么。但这神机营朱慈炅是想让秦良玉来统领的,再说这袁崇焕喜欢居功自傲,实在不是良选。
    朱慈炅眼珠子转,假装好奇的问道:“袁崇焕不是直在北边防御女真部吗?”
    孙承宗闻言愣,是啊,这宁锦防线不能丢啊,袁崇焕是最合适的守将,还真不能把他栓在京师。
    趁着孙承宗发愣的机会,朱慈炅假装天真的道:“听说秦良玉也挺厉害的,她家人都对我们大明忠心耿耿,太傅你看她怎么样?”
    孙承宗目瞪口呆的看着朱慈炅,你这听谁说的啊!
    不过皇上既然已经开口了,他不好随便拒绝,再说秦良玉也是员不可多得的良将,只是因为她是女的,孙承宗才没有想到她。
    听朱慈炅这么说,他仔细想了想,这秦良玉还真蛮合适的,她是员女将,正好还可以麻痹下阉党,于是,他拱手道:“但凭皇上做主。”
    孙承宗和朱慈炅你来我往说个没完没了,坐在旁边朱由检尴尬无比,他好歹也是辅政亲王啊,竟然连开口的机会都没有。但皇上没问他,他又不好插嘴,见这两人商议完了,他终于忍不住道:“既已商议妥当,不如我们现在就去拟旨吧,正好去将这段时间积压的奏折批阅下。”
    如果说下圣旨是皇帝的权力,那这个批阅奏折就是皇帝义务,是个皇帝就逃避不了,如果逃避就会出事。
    像明熹宗不好好批阅奏折,天天就知道干木匠活,让魏忠贤去代他批阅奏折,这不就出事了,大明可以说就是因此而亡国的!
    朱慈炅不是明熹宗,他对批阅奏折倒还有那么点兴趣。他匆匆的吃了几块糕点,又喝了几口稀饭,便跟着他们向乾清宫的书房走去。
    具朱由检说,从明熹宗病重到现在都已经半个月了,全国各地和京师各衙门递上来的奏折都堆积如山了,再不去处理,整个大明都要瘫痪了。
    来到书房看,奏折果然是堆积如山,炕案炕几香几长条桌半圆桌月牙桌,御书房里只要是能放奏折的地方都堆满了奏折,小皇帝朱慈炅吓的差点没掉头就走。我特么才五岁好不,这么多奏折批下来,我这小命可就没了!
    结果他又误会了,其实这批阅奏折压根就没他什么事,至少现在没他什么事。
    明熹宗留下信王朱由检辅政,又任命孙承宗为顾命大臣,就是因为他年幼,无法批阅奏折,这才给他找了两个人代劳。
    明朝时期的奏折,根据后世史学家的统计,大概每天两百件左右,半个月,大概有三千件。当然不是所有的奏折都要马上批复,奏折经过内阁时,内阁大臣会将处理意见写在张纸上,贴在奏折上,这叫票拟。在写票拟的时候内阁就会对奏折进行分类,送到皇帝这里时,需紧急处理的会单独放在最前面。
    需紧急处理无外乎赈灾发饷等事情,半个月下来,也就三四十件。
    朱慈炅假假的还只有五岁,别说奏折了,连圣旨都不用他写,司礼监秉笔太监是可以替皇上写圣旨的。这位秉笔太监是曹化淳,因为司礼监基本上都是魏忠贤的人,太子的陪侍般在太子登基之后都是秉笔太监,反正司礼监秉笔太监最多可有八位,所以朱慈炅登基,立马就将曹化淳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其他司礼监秉笔太监先边歇着去吧,朱慈炅打定主意,现在就只用曹化淳。
    这曹化淳可不像魏忠贤只字不识,他十二三岁就入宫了,在司礼太监王安的培养下,诗文书画,无不精,写两道圣旨对他来说自然是再简单不过了。
    这边曹化淳将圣旨写完,交朱由检和孙承宗过目,两人不由大加赞赏,朱慈炅假假意思看了眼,便让曹化淳盖上玉玺,派人秘密宣旨去了。
    这圣旨写完,接着就是批阅奏折了,由于朱慈炅还小,不能亲自批阅,只能让曹化淳将奏折的内容和内阁的票拟念遍(fanwai.org),然后孙承宗和朱由检商量下处理意见,最后朱慈炅点个头,朱由检用红笔将批示意见写在奏折上,也就是所谓的披红,再由秉笔太监替皇上盖上大印就行了。
    朱慈炅的工作就是坐在那里听或者说学习,等朱由检和孙承宗询问他的意见时,象征性的点下头,这就算是他批阅过了。
    个多时辰后,紧急的事情都处理完了,接下来就是官员的任免了。
    这些申请任免官员的奏折大部分都是阉党递上来的,曹化淳边念边皱眉,这阉党还真不知道收敛啊,皇上都换了,他们还跟以前样肆无忌惮的在朝廷安插自己的党羽!
    朱慈炅大概也听出来有点不对劲了,他这还没开口,朱由检就已经忍无可忍了,他闷哼道:“哼,这帮阉党,以为他们还可以为所欲为吗?”
    孙承宗却毫不在意的道:“这只是他们的试探,礼部尚书周应秋号称阉党的军师,他将这些人提上来是想看看我们的反应。”
    朱由检气愤的道:“要不全给他们否了?”
    孙承宗却摇头道:“不,全给他们批了。”
    朱由检闻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傻傻的看着孙承宗问道:“为什么?”
    孙承宗耐心的解释道:“阉党势大,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我们不能动手,不然他们要是狗急跳墙,皇上就危险了。所以我们现在要隐忍,要麻痹他们,让他们以为我们投鼠忌器,不敢动手。”
    朱由检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开始批复。
    孙承宗又拱手对朱慈炅道:“皇上,这段时间还请您忍耐下,最好能装出副不理朝政的样子,麻痹下他们。”
    朱慈炅闻言不由暗喜:“不理朝政那就是让我去玩咯?我正想找徐光启好好研究下机床呢!”
    他早就想过了,这研究机床的事情,最好连孙承宗和朱由检都不知道,现在正好,既然你要我装不理朝政,那么马上就开始装吧。
    他直接从炕上爬下来,对着曹化淳招手道:“反正重要的奏折都批阅完了,剩下的你们慢慢批吧,我玩去了。”
    说罢,领着曹化淳向外走去,把朱由检和孙承宗惊的目瞪口呆。
    第十五章 引导
    朱慈炅从书房出来以后并没有急着派人去传徐光启,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
    首先,荣耀任务给的奖励实在是太多了,到现在他都还没理清楚自己脑袋里面装了多少机床知识。
    然后,参与军工系统建设的具体人员也需要有个大概的配置计划,光靠徐光启他们五个是做不出武器来的。
    最后,最重要的点,他是皇帝,不可能天天到现场去指导徐光启他们做机床,做武器。所以,他都必须让徐光启他们完全理解各种机床的原理,功能和作用,不然他们是做不出机床的,就算做出来,那也用不了。
    由于考虑问题太投入,朱慈炅都没注意自己在走向何方,不知不觉他就来到明熹宗以前干木匠活的偏殿。
    以前他来乾清宫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直接到偏殿来‘监督’自己的父皇,这条路可以说是他最熟悉的。现在明熹宗都不在了,他还是下意识的走到了这里。
    朱慈炅走进偏殿,看着熟悉的木器,不由想起与明熹宗在起的时光,股亲情涌进他的心田,他的眼中不由噙满了泪水。
    这明熹宗其实是个很好的父亲,他对自己百般呵护,关怀备至,说不感动那是假的。但是,他却不是个合格的皇帝,他为了逃避责任而重用魏忠贤等众阉党,以致吏制败坏,朝政日非。
    现在他走了,留下个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朱慈炅真不知道是该感激他,还是该怨恨他。
    他走到自己明熹宗休息的地方,坐在父皇常坐的小板扎上,慢慢的思考起来。
    这思考就是个多时辰,曹化淳站在旁,心疼的看着小皇帝,他以为朱慈炅是在怀念先皇呢,站在那里大气都不敢喘口,生怕打断了小皇帝的忧思。
    朱慈炅当然不是在怀念明熹宗,他是在考虑怎么教授徐光启机床知识的问题。
    他冥思苦想了个多时辰,终于想明白了,他想出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引导。
    要让徐光启他们明白机床的原理,光给他们图纸是不行的,最好让他们自己‘发明’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合格的机床。
    说到这个发明,人类历史上大多数发明都源于发明者大胆的联想。
    也就是说要发明创造个新东西,首先必须敢想,大胆的去想,不拘俗套的去想。
    然后,方向必须对,联想联想,是必须有关联的想象,如果你想的牛头不对马嘴,是发明不了东西的。
    朱慈炅要让徐光启他们‘发明’出原始机床其实并不难,因为所有要‘发明’的东西都在他脑海里,这个方向肯定错不了,剩下的就是要引导他们大胆的去想了。
    虽然明朝已经有很多机床的雏形了,但那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机床。因为它们都缺少个核心的东西,那就是稳定的动力源。
    用脚踩的用手推的用树木或者竹子的弹力做动力的,那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床,只能算是复杂点的工具。
    系统荣耀任务给的机床动力源,是最原始的蒸汽动力。
    就算是现代人,不好好去网上查查,也不知道这蒸汽怎么转化为动力。
    蒸汽机啊,想想都觉得很深奥,很复杂,很专业,般现代人都不敢想象这东西。几百年前的明朝就更不用说了,不大胆点,还真不敢想。
    其实蒸汽机原理很简单,要做出后世火车轮船上用的那些先进的蒸汽机可能很困难,但是要做最原始的蒸汽机还是很简单的。
    这个蒸汽动力的原理,所有人,只要知道蒸汽这个东西的,想就能明白蒸汽动力是怎么回事。
    只是般人都不会去想,更先进的电机都没几个人会去琢磨,谁没事去琢磨蒸汽动力啊!
    古代人不样,那个时候几乎全是人力或者畜力,很多学者,科学家都在琢磨稳定的动力源。
    早在公元世纪希腊数学家希罗就发现了蒸汽是能提供功力的,他很大胆的想了,但是他想错了方向,结果发明了个毫无用处的玩具:汽转球。
    到了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在看到高压锅喷出的蒸汽后,也开始了大胆的联想,他和希罗想的方向不样,他想的是要怎么把这个蒸汽动力转化成替代人力和畜力的东西,所以他制造出了第台蒸汽机。
    略微扫了下系统奖励的相关知识,朱慈炅觉得蒸汽机这东西真的很简单,他只要稍微引导下,相信徐光启肯定能做出来。
    于是,他让曹化淳派人传徐光启入宫觐见,同时又令人找来了个烧开水的铜壶个小炉子和些小物件,便开始边烧水边等徐光启。
    水烧开不久徐光启就赶过来了,休息了差不多两个时辰,他酒劲已经过去了,显得比较拘谨,没有中午的时候那么随意了。
    君臣和师徒相互行过大礼之后,朱慈炅领着徐光启来到水壶面前。
    徐光启看着已经烧开了的水的铜壶,莫名其妙的看着朱慈炅,这是想请我喝茶吗?没看见杯子啊!
    朱慈炅当然不是想请他喝茶,他指着从壶盖和壶嘴上冒出来的蒸汽问道:“恩师,你看到这热气有什么想法?”
    徐光启更奇怪了,想法,什么想法,这谁家不烧开水啊,所有人都见过这热气,这天天都能看见的东西,能有什么想法!
    他想了想,勉为其难的回道:“回皇上的话,微臣想:这热气肯定很烫,不能用手去摸。”
    好吧,方向不对,朱慈炅继续引导道:“那你有没有想过这壶盖为什么会动?”
    徐光启纠结了,这么简单的道理有什么好问的,但皇上问话又不得不答,他只得无奈的回答道:“这热气往外冒,自然就会带着壶盖动。”
    有那么点意思了,朱慈炅拍手道:“说的好,来人,把壶嘴堵上。”
    边侍候的小太监闻言赶紧恭敬的走上来,用块厚布抓着个软木塞子,下把壶嘴给堵上了。
    这时壶盖动的颤动的更厉害了,大有从铜壶上飞起来的架势。
    朱慈炅又盯着徐光启问道:“恩师,明白了吗?”
    明白什么?徐光启尴尬了,他只得如实回道:“这个,这个,热气只能往个方向冒了,好像冲力更大了。”
    这个答案离动力已经很近了,朱慈炅兴奋的下令道:“把壶盖压住。”
    那小太监又取出块薄布,先把壶盖包起来,然后使劲按在铜壶上。
    他刚刚按住壶盖,那壶嘴上的软木塞“噗”的声就飞出去了。
    徐光启惊奇的看着壶嘴处,若有所思。
    朱慈炅又引导道:“这热气的力不小吧?恩师现在有什么想法?”
    徐光启下意识的点了点头,旋即又尴尬的看着朱慈炅,他实在是想不出来朱慈炅给他看这个东东是什么个意思。
    朱慈炅又让小太监拿来个匆匆准备好的小圆筒,交给徐光启,让他仔细看看。
    徐光启接过圆筒看,惊呆了。
    从这小圆筒精致的外观可以看出来,这肯定是先皇的遗作,估计是用来装茶叶什么的。
    但是,现在这个精致的木制圆筒已经面目全非了,雕有龙凤图案的侧面被开了上下两个小洞,盖子上开了个更大的洞,根粗糙的圆木杆从大洞里伸出来,怎么看怎么怪异。
    这可是先皇遗作啊,太败家了,这东西现在可以说价值连城啊!现在全毁了!
    朱慈炅当然不在乎这个,他想的是怎么引导徐光启尽快把原始的蒸汽机做出来。
    他仿佛没看见徐光启的表情,继续引导道:“恩师,打开看看。”
    徐光启脸肉疼的掰开圆筒盖,仔细的看起来。
    里面的东西很简单,圆木筒里面没做什么改动,就是在圆木杆上盯了块圆木板,这圆木板正好和圆木筒的内径差不多。
    看着看着,他不由得将视线转向水壶,他看了看从壶嘴喷出的热气,又看了看圆木筒侧面的两个洞,然后他把圆木筒重新盖上,直接把侧面下方的那个洞堵在水壶的壶嘴上。
    “嗖”圆木筒盖子上的圆木杆往外冲,全突了出来。
    他又把侧面上方的那个洞堵在水壶的壶嘴上,“嗖”圆木筒盖子上的圆木杆往里收,全缩了回去。
    徐光启不顾烫手,来试了几次,然后,他崇拜的看着朱慈炅,这简直太神奇了!
    朱慈炅见他这个样子,知道他已经明白了蒸汽转化为动力的方法,连忙趁热打铁道:“如果把这个圆筒做成铜的,再做大点呢?”
    徐光启满眼狂热的回道:“肯定比普通人的力还大!”
    朱慈炅感觉今天已经差不多了,罗马不是天建成的,蒸汽机也不是天能做出来的,现在最核心的东西徐光启已经知道了,下步还是等他将真正的铜气缸做出来再说吧。
    于是,他挥手道:“这个木筒就赏给你了,回去赶紧照这个模样,做几个铜的出来,大的小的都要做,多做几个。”
    他想着徐光启这就改欢天喜地的告退了,却不曾想到徐光启却是傻眼了。
    他吞吞吐吐的道:“这个这个,微臣只是礼部侍郎,求工部的同僚做个望远镜筒还可以,做这个,人家不定答应啊!”
    朱慈炅闻言拍额头,尴尬的道:“恩,是朕疏忽了,王徵就在顺天府吧?朕这就下旨将他调到工部任职。”
    要是别的时候还怕阉党会唱反调,但是这天却是正好,刚答应他们任免那么多亲信,自己再任命几个,这就是相互交换,和平共处的意思,想来阉党会同意的,这样麻痹效果就更好了。
    当然,不能以皇上的名义去要这几个职位,万被拒绝就没有回旋余地了。就说是徐光启的建议吧,谁叫他是自己的‘恩师’呢,没有比他更纯正的‘新皇派’了,这锅,他得背!
    第十六章 班底
    送走徐光启后,朱慈炅又匆匆的回到乾清宫书房,既然想用交换的方式来将自己的班底安排到京师六部,那原来已经批红的官员任免奏折就不能发下去了,要留下来和阉党讨价还价啊!
    还好,朱由检和孙承宗还在忙着批阅其他奏折,批阅好的都摆在边,还没来得及发往各部。
    这两人见朱慈炅去而复返,都有点莫名其妙,信王朱由检忍不住问道:”皇上可有什么吩咐。“
    朱慈炅假装无聊的到处翻了翻,然后天真的道:”听恩师徐光启说,毕懋康孙元化王徵宋应星这几个人都还不错,他们现在都没什么事做,怪可惜的,我想在六部给他们安排几个差事。“
    好吧,这刚当上帝师就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了,谁不知道这几个人都是徐光启的好友啊。
    徐光启这锅背的,真是躺着也中枪啊,关键他自己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中枪了!
    孙承宗当然不会以为这是朱慈炅的意思,个五岁的小孩能有扶植亲信的想法吗?绝对是徐光启这货的主意!
    他考虑了下,试探着问道:”不知道皇上想给他们安排什么差事,这几人除了宋应星是个举人,其他都是进士,原来的职位可不低。“
    朱慈炅无所谓的答道:”毕懋康给他安排个工部侍郎吧,孙元化可以到兵部当个郎中,管管兵器;王徵就让他到工部当个郎中,管管制器;至于宋应星就让他在王徵手下当个司务吧。“
    孙承宗闻言,掂量了下,除了毕懋康是个正三品,孙元化和王徵都只有正五品,宋应星更是只有正九品,这个要求倒不过分,但是这还得阉党同意啊,孙元化还好说,孙承宗就是兵部尚书,随随便便就把他安排了,但是其他三人就不好说了,工部现在可是阉党的天下。
    于是,他提醒道:”兵部倒好安排,工部那边,阉党怕是不会同意啊!“
    朱慈炅假装生气道:”这些任免的奏折不是还没发下去吗?他们要敢不同意,我就把这些奏折留中,让他们的人也当不了官。“
    孙承宗只道这是小孩子的气话,没怎么在意,他提议道:”皇上,要不找周应秋和吴淳夫前来商议下?“
    商议就商议呗,量他们也不敢不同意,如果撕破了脸,大家都不好过。
    于是,朱慈炅下旨,宣周应秋和吴淳夫乾清宫正殿议事。”
    周应秋和吴淳夫接到旨意,心里都是害怕的,生怕孙承宗和朱由检乘机收拾他们。但皇上的旨意又不得不遵,抗旨那可是死罪,如果他们胆敢抗旨,那都不用找借口了,直接拉出去砍了都是白砍。
    周应秋和吴淳夫忐忑的来到乾清宫,很快就发现,他们完全想错了,皇上叫他们来压根就不是想找他们茬,皇上或者说是孙承宗竟然是找他们来商量官员任免的!
    朱慈炅的意思很简单,你们任免官员的奏折我可以全部通过,作为回报,我提几个人的你们也别反对了。
    大家在友好的气氛上商议了个把时辰,周应秋和吴淳夫很识趣的同意了对毕懋康等四人的任免,作为交换,朱慈炅也同意将他们任免官员的奏折全部批了,其实他们不同意奏折也全批了,只是周应秋和吴淳夫不知道而已。
    最后毕懋康等四人都按朱慈炅的意思安排了职位:
    毕懋康任工部右侍郎,正三品;
    王徵任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正五品;
    孙元化任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正五品;
    宋应星任工部营缮清吏司司务,正九品。
    经过这次商议,阉党们逐渐放松了警惕,那些核心成员不再愁眉苦脸,连魏忠贤都在田尔耕的保护下进宫参见了小皇帝,骆养性并没有在宫门埋伏他,切好像都回到了明熹宗在位的时候。
    每天早朝,小皇帝朱慈炅都坐在那里言不发,好像对朝政完全不感兴趣。孙承宗也没有发动东林党弹劾阉党,不愠不火,仿佛是个老好人。信王朱由检更是像雕塑样站在那里,从来没有开口说过话。
    没有想象中的争锋相对,也没有想象中的清洗,小皇帝压根就不理朝政,别说他早朝不说话了,下了早朝更夸张,批阅奏折的事情全都交给朱由检和孙承宗了,他自己成天跟帝师徐光启还有毕懋康等亲近的大臣混在起,不知道是在学习呢还是在玩呢。
    阉党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小皇帝也跟明熹宗个德性,压根就不想管他们,只要不主动去招惹他,就不会有事。
    这事情当然不会就这样算了,孙承宗从来没想过要放过阉党,他正在秘密收集阉党成员的资料,只要袁可立和秦良玉到位,他就会让魏忠贤明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朱慈炅也不是在玩,毕懋康等人相继到位以后,他召集所有亲信开了个小会,将各人的职责初步确定了下。同时还在徐光启的配合下表演了把‘神迹’,把几个亲信忽悠的晕乎乎的,真以为他是神仙下凡呢。
    至此他的班底终于初步到位了,各人的职责也明确了:
    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徐光启负责‘发明创造’,也就是将朱慈炅脑海里的军工知识转化为文字性的东西和图纸,功能跟我们现在用的打印机差不多,只是在‘大印’的过程中,他将‘打印’内容都吃透了。
    工部右侍郎毕懋康暂时负责收集所有大明朝的枪械资料,燧发枪不需要他设计,只要时间到,图纸自然会出现在朱慈炅的脑海,到时候再教给他就行了,朱慈炅主要是想引导他做个系列出来。毕竟军队不可能只装备普通的长管燧发枪,长的短的,单发的多发的等都必须有。就像现代军队样,不可能只装备步枪,手枪机枪冲锋枪都必须有。只要第把燧发枪做出来,按它的原理再转化为其他各种类型并不是很复杂的事情。
    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王徵主要负责收集各种手工机床的资料,朱慈炅想从中找出与脑海里原始机床相似的东西,然后再引导他做出来。
    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孙元化主要负责打炮,也就是测试火炮的性能,朱慈炅准备慢慢引导他将炮战的理论总结出来,慢慢将弹道坐标定点清除密集攻击等现代炮战理论运用于实战。
    工部营缮清吏司司务宋应星主要负责制造,相当于现在的生产厂长,他手下有大帮工匠,朱慈炅和徐光启等人想要做什么东西直接找他就行了。
    最后位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他是经过正规培训的职业太监,文武双全,忠诚可靠。不像那半路出家的魏忠贤,只字不识诈狡猾。
    朱慈炅通过几天的观察,感觉他的忠诚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慢慢的也就将他视为自己的亲信了,毕竟收拾了魏忠贤之后还要有人给他去管着东厂和锦衣卫,曹化淳就是个很合适的人选。
    第十七章 实验
    自朱慈炅登基以后,朝堂上下片祥和,阉党不再那么肆无忌惮,东林党也在孙承宗的暗示下,暂时偃旗息鼓,不再与阉党纠缠不休。切仿佛那么的美好,给人种盛世将启的感觉。
    事实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
    阉党只是不再明目张胆的排除异己残害忠良而已,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这些事情他们照干不误。
    东林党也不是真的偃旗息鼓了,他只是咬牙切齿的躲在暗处,只待孙承宗声令下,他们便会不顾切的冲上去与阉党决雌雄。
    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没有点提高,只要哪里出现旱涝灾害,照样会饿死大片。
    北方的后金威胁仍在,只是宁锦防线太难啃,他们暂时没有办法,转而去吞并蒙古各部壮大自身去了。旦他们发展起来,大明危亦。
    朱慈炅并没有因表面上的宁静祥和而松懈,初步建立班底之后,他马上着手建立军工系统。
    前面说过,军工系统其实就是将科技产业化的套体系,整个体系分为研发实验生产改进四个部分。
    有军工系统的任务奖励,研发自然问题不大,朱慈炅只要引导他们就行了,方向绝对错不了。
    研发完成了,接着就是实验了,从明代黑火药武器的现状来看,他们压根就没有实验这个环节。没有实验就不知道优劣,做出来的武器自然是经不住实战考验的。
    要从无到有建立实验这个环节,自然不能搬套现代的实验方法直接让他们去做,那样的话,实验的人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实验,自然是实验不出什么效果的。
    要实验出效果,还是得引导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进行实验。
    朱慈炅准备进行的第个实验是黑火药的威力测试,蒸汽机的气缸机构虽然不复杂,但明朝时期可没有现代的加工水平,那会儿机械加工基本靠手,要做个合格的气缸出来,那还真不是两天的事情。这个黑火药就不样了,三种材料的粉末是现成的,只要改变下配比就可以了。
    这天早朝以后,朱慈炅将班子成员召集到乾清宫偏殿,组织了次研讨会,主要课题就是黑火药。
    在外人面前朱慈炅时刻都注意保持皇帝的威严,在自己亲信面前就没有必要了,众人参拜过后,他律赐坐赐茶,还特意嘱咐他们不要有什么顾忌,该怎么说就怎么说,畏手畏脚的话这研讨会就没法开了。
    待众人坐定以后,朱慈炅首先提问了:“现在火药是怎么配的,你们谁知道啊?”
    这个问题,下面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大家谦让了下,最后还是徐光启开口了:“皇上,现在的火药是按硝石六成硫磺二成木炭二成配在起的。”
    朱慈炅继续问道:“那有没有试过将三种东西的配量变变呢?”
    众人尴尬了,在坐的,谁都没想过要去改变火药的配比。
    孙元化是这些人中间对火药最熟悉的,他小心的问道:“皇上,为什么要改变配量呢?这是老辈传下来的配方,没什么问题啊。”
    朱慈炅闻言,鼓励道:“恩,问的好,没有问题为什么要改变配方呢?你们有没有想过火药主要是拿来干什么的?”
    或许是朱慈炅的平易近人感染了众人,毕懋康主动回答道:“自然是用在枪炮里面,发射子弹和炮弹用的。”
    这话正是朱慈炅想要的,他顺势引导道:“既然是发射子弹和炮弹,自然是打的越远越好,威力越大越好。我们可以改变下配方试下吗。”
    众人闻言,想了想,都露出犹豫的表情,毕竟这火药的配方流传了这么久了,应该已经是最好的配方了,这改来改去的费时费力不说,还不定会改出比现在的配方更好的火药,有这个必要吗?
    见大家这副表情,朱慈炅知道他们是闲麻烦,不想去试。作为科研人员没有做实验的习惯怎么行呢,什么东西都是想到了就去做,做出来就用,实不实用却不去管,这样怎么会有进步。
    看样子用兜来兜去的方式引导是不行了,还是说明白点吧,他直接道:“我这里有个配方,取硝石7464两硫磺1185两木炭1351两合成火药万两,你们先做出来,然后我们起去试试。”
    众人闻言,又想了想,继续露出犹豫的表情,朱慈炅莫名其妙了,这不配方都有了,还犹豫什么?
    还是孙元化提出了大家的疑问:“皇上,这怎么试啊?我们以前没试过啊!”
    朱慈炅简直无语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来问他,前世的时候他见过的武器测试多了,结合明朝的条件,他随便想了想便有了主意。
    他没好气的道:“这不简单吗,取块厚点的木板,立于五十步外,新旧(fqxs)火药各取十份,用同把枪,对着木板打,再去看看子弹打出的深度不就知道那种火药威力大了。”
    众人闻言,恍然大悟,这新配方和实验方法都有了,众人自然是不再犹豫了,反正这东西都是粉末,到时候不行了再按老配方补点进去就行了。
    朱慈炅宣布散会后,工部的几个人便跑到火药厂亲自督工,上午就做出来了。
    下午,朱慈炅组织了明朝有史以来第次火药威力实验,出于保密考虑,实验被安排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的小广场举行。参与实验的人也就他的亲信和曹化淳手下的二十多个太监。
    孙元化从武器库里取来了几把鸟铳,宋应星带来了新旧(fqxs)火药各罐,工部右侍郎毕懋康亲自上场试枪。
    这要是被东林党那帮子文人看见了,估计会引起轩然大波。帮子六部官员不好好研习圣贤典籍,跑皇宫里玩枪!皇上不去批阅奏折,跑这里陪着他们疯!这奇滛技巧果然害人不浅,斯文扫地,斯文扫地啊!
    朱慈炅自然不可能让东林党人发现,在场的可以说都是他的铁杆亲信。
    毕懋康不愧是明朝发明燧发枪的第人,对火绳枪熟悉无比,填药装弹气呵成。待他准备完毕,旁边的孙元化拿着火种直接点燃了火绳。
    不会儿,砰的声,阵烟雾升起,五十米外靠在栏杆上的厚木板上出现个略带黑色的小坑。
    射击完毕,毕懋康取出工具开始清理枪管,王徵和宋应星则跑到厚木板跟前测量弹坑的深度。
    朱慈炅在旁暗自数秒,唉,这射速,果然是分钟才能发枪。枪管的清理和冷却最少需要三分钟,不然就有炸膛的危险!
    这种明军装备的制式鸟铳,射程百五十米,有效杀伤距离五十米,五分钟发两发子弹,这效果,真的不如直接用弓箭来的痛快。
    当然,朱慈炅并不气馁,他想做是最新型的燧发枪,跟着鸟铳完全不是个概念。虽然现在还处于研发测试和人才培养阶段,离真正的批量生产还很远,但他相信,只要做出来,绝对能拯救大明。
    这边朱慈炅在心里默(zhaishuyuan.cc)默(zhaishuyuan.cc)的规划着大明军工之路,那边王徵和宋应星已经将弹坑的深度测量出来了。既然是实验,那肯定要记录实验数据,朱慈炅将现代的实验方法完全灌输给了这些亲信,所以那边数据刚报出来,这边便开始记录了,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徐光启就是记录员。
    他坐在朱慈炅旁边的个小条桌前,在朱慈炅的指导下开始记录实验数据。抬头是第次火药实验,下面画了个简单的表格,三列十行,第列写着第次到第十次,第二列和第三列的第行分别写着,旧(fqxs)火药测试结果和新火药测试结果,下面十行则是实验数据。
    待徐光启记录完毕,毕懋康又开始填药装弹,这次用的是新火药。
    不会儿毕懋康装填完毕,孙元化点燃了火绳。
    砰的声,这次响声明显比刚才的大,后座力也明显大了很多,毕懋康差点没抓住鸟铳!
    啪的声,子弹竟然直接嵌进厚木板里,这威力,至少大了五成以上!
    众亲信都惊的目瞪口呆,没想到新火药的威力竟然大了这么多,他们像看神祗样看着朱慈炅,这切真的太神奇了!
    其实已经不用实验了,这新火药肯定比旧(fqxs)火药好多了。
    但是,朱慈炅要求他们继续测试完,科学实验定要严谨,定好的实验计划定要丝不苟的去完成,这样得出来的实验数据才是真实的全面的。并?br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